正在阅读:

丁果:中国应走回韬光养晦外交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丁果:中国应走回韬光养晦外交

在川普的时代,中国外交何去何从?

作者:丁果

川普(也译作特朗普)胜选打破了美国近三十年的“政治正确”,也打破了三十年的外交常规,让2017年充满了变数。川普能否挽回美国霸权持续下降的颓势,“让美国再度强大”从口号变成现实,仍然有待观察。但是,他在四年任期内“重整美国”的同时,必须要拖慢国际上最大竞争对手——中国的发展速度。不这样做,中国不但在经济总量上将超越美国,也会在军事和国防力量上与美国并驾齐驱,更会在国际政治影响力上力压美国。

作为商人,川普要用最精简省力的办法来拖住或者延缓中国的发展速度,给美国重新崛起创造更多的时间,那就是在外交上给中国添堵,或者说延续奥巴马“重返亚洲”的战略路线,在中国周边制造麻烦,让中国顾此失彼。从川普上台前的“推特外交”和人事任命来看,手法有这样几种:

一是营造打贸易战的“气氛”,拉高与中国谈判的筹码;

二是与普京联手,“放风”要改造核武军备,把中国拖进核军备竞赛中,企图重演当年里根时代用“星球大战计划”拖垮苏联的历史一幕;

三是有意突破“一中原则”,侧面支持“港独”势力,让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演变成“烫手山芋”,让北京坐立不安,消耗精力;

四是打击联合国架构的作用,重组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已经全面放弃邓小平制定、江泽民萧规曹随的“外交上韬光养晦”的传统,提出了强硬外交或者说“亮剑外交”的主张。其实,习近平上台之始,在战术上采取强硬外交,目的并非是与美国或者世界“对着干”,而是与党内强力反贪形成两大支柱,在短时间里塑造强势领袖的形象,以推动中国改革朝深度发展。但是,中国的一些鹰派媒体、军事评论员、外交官员、退休将领、民粹主义的自媒体等,却从迎合上意的角度曲解习近平的立场,轰轰烈烈地把“中国强权外交”推到了国际社会,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侧目。幸运的是,奥巴马总统八年执政,“外强中干”,虽然用“亚太再平衡”战略和南海问题阻击中国,并且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来抗衡中国的经贸扩张,但本质上奥巴马搞的还是“平衡外交”,不敢贸然跟中国碰撞,再加上其在对俄罗斯和中东外交上连续失误,以至于中国的“强硬外交”好像畅行无阻。

实际上,中国国内问题堆积如山:经济进入非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企业面临升级转型;社会矛盾仍在加剧;法制和言论自由出现倒退;国民党溃败造成台独势力上升;香港施政不畅导致“港独”抬头;南海造岛引发邻国疑虑,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稳定的周边外交和理性外交,而非动辄“亮剑”“喊杀”。

如今,川普就职前仅用几项人事任命和推特狂言,就让中国强硬外交露出软肋。出兵打台湾?在南海与美国一战?与日本军事摊牌?与美国开打贸易战?这些恐怕都不是最佳选择。

在川普的时代,中国外交何去何从?最好的选择仍然是回到邓小平“韬光养晦”的传统,集中精力最好自己的事情。韬光养晦并非投降主义,而是要坚守几条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用巧实力和柔软外交来解决周边外交和大国外交上的问题,赢得时间来解决自身的问题。邓小平在韬光养晦的时代,打了越战,与撒切尔夫人强硬谈判收回香港,这些都说明韬光养晦并非委曲求全或者投降主义。好的外交不可能去处处树敌,而是化敌为友,在周边和平稳定的大形势下,推动“一带一路”的共享经济外交,四年之后,中国的国家实力 和外交地位,将有长足的发展。

出品:加拿大头条

微信ID:Canadanew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丁果:中国应走回韬光养晦外交

在川普的时代,中国外交何去何从?

作者:丁果

川普(也译作特朗普)胜选打破了美国近三十年的“政治正确”,也打破了三十年的外交常规,让2017年充满了变数。川普能否挽回美国霸权持续下降的颓势,“让美国再度强大”从口号变成现实,仍然有待观察。但是,他在四年任期内“重整美国”的同时,必须要拖慢国际上最大竞争对手——中国的发展速度。不这样做,中国不但在经济总量上将超越美国,也会在军事和国防力量上与美国并驾齐驱,更会在国际政治影响力上力压美国。

作为商人,川普要用最精简省力的办法来拖住或者延缓中国的发展速度,给美国重新崛起创造更多的时间,那就是在外交上给中国添堵,或者说延续奥巴马“重返亚洲”的战略路线,在中国周边制造麻烦,让中国顾此失彼。从川普上台前的“推特外交”和人事任命来看,手法有这样几种:

一是营造打贸易战的“气氛”,拉高与中国谈判的筹码;

二是与普京联手,“放风”要改造核武军备,把中国拖进核军备竞赛中,企图重演当年里根时代用“星球大战计划”拖垮苏联的历史一幕;

三是有意突破“一中原则”,侧面支持“港独”势力,让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演变成“烫手山芋”,让北京坐立不安,消耗精力;

四是打击联合国架构的作用,重组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已经全面放弃邓小平制定、江泽民萧规曹随的“外交上韬光养晦”的传统,提出了强硬外交或者说“亮剑外交”的主张。其实,习近平上台之始,在战术上采取强硬外交,目的并非是与美国或者世界“对着干”,而是与党内强力反贪形成两大支柱,在短时间里塑造强势领袖的形象,以推动中国改革朝深度发展。但是,中国的一些鹰派媒体、军事评论员、外交官员、退休将领、民粹主义的自媒体等,却从迎合上意的角度曲解习近平的立场,轰轰烈烈地把“中国强权外交”推到了国际社会,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侧目。幸运的是,奥巴马总统八年执政,“外强中干”,虽然用“亚太再平衡”战略和南海问题阻击中国,并且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来抗衡中国的经贸扩张,但本质上奥巴马搞的还是“平衡外交”,不敢贸然跟中国碰撞,再加上其在对俄罗斯和中东外交上连续失误,以至于中国的“强硬外交”好像畅行无阻。

实际上,中国国内问题堆积如山:经济进入非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企业面临升级转型;社会矛盾仍在加剧;法制和言论自由出现倒退;国民党溃败造成台独势力上升;香港施政不畅导致“港独”抬头;南海造岛引发邻国疑虑,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稳定的周边外交和理性外交,而非动辄“亮剑”“喊杀”。

如今,川普就职前仅用几项人事任命和推特狂言,就让中国强硬外交露出软肋。出兵打台湾?在南海与美国一战?与日本军事摊牌?与美国开打贸易战?这些恐怕都不是最佳选择。

在川普的时代,中国外交何去何从?最好的选择仍然是回到邓小平“韬光养晦”的传统,集中精力最好自己的事情。韬光养晦并非投降主义,而是要坚守几条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用巧实力和柔软外交来解决周边外交和大国外交上的问题,赢得时间来解决自身的问题。邓小平在韬光养晦的时代,打了越战,与撒切尔夫人强硬谈判收回香港,这些都说明韬光养晦并非委曲求全或者投降主义。好的外交不可能去处处树敌,而是化敌为友,在周边和平稳定的大形势下,推动“一带一路”的共享经济外交,四年之后,中国的国家实力 和外交地位,将有长足的发展。

出品:加拿大头条

微信ID:Canadanew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