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两会之声 | 青岛市人大代表马学真:建设康复大学及青岛中心医院引领的康湾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两会之声 | 青岛市人大代表马学真:建设康复大学及青岛中心医院引领的康湾区

为青岛市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贡献

文 | 陈明一

1月29日上午,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实现全年目标,青岛将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上奋力争先”中提到,“推动康复大学建校招生”。

康复大学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所以“康复”命名的大学,坚持学科交叉,构建以康复科学为核心,以医学、理学、工学为主体,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健康”学科专业体系,示范引领我国康复学科发展,已纳入国家战略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青岛进入“两会”时间,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副院长、博导、二级教授马学真建议,支持康复大学及附属医院发展,建立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康湾新兴产业区,助推青岛高新区,辐射李沧、市北、胶州及自贸区经济社会全面稳健发展。

纵观世界,“湾区”主打聚集效应,细观胶州湾北岸,青岛高新区、康复大学均环湾相邻。

“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初具规模和影响;作为国家级以医疗卫生为主的综合大学,康复大学已面向海内外招聘了国家层面的高层次人才,其中大部分是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优秀人才,院士、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和泰山学者。”马学真说,青岛市中心医院也已成为康复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青岛市中心医院是以肿瘤为特色的大型综合医疗集团,肿瘤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也是山东省重点临床专科及青岛市攀峰学科,整个胶州湾北岸可谓人才济济。

在马学真看来,这种强强联合、强强相聚,对于青岛市生物医药产业的意义非凡。

“生物医药产业,是青岛的24条产业链之一。目前,青岛市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在高新区10余家,规模偏小,深层次创新研发能力较弱,新技术、新项目、新药物较少。而以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为问题需求及临床研究基地,康复大学会同高新区及青岛市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可以联合攻关,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对此,马学真认为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协调帮助,提供政策支持。

他建议,成立青岛市生物医药产业转化研究院、青岛市健康康复产业园,聚焦重大疾病诊疗的突破,立足青岛,辐射山东,面向海内外。对青岛市湾区的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转化、生产及提供应用进行规范和布局。

“由政府搭台,康复大学、中心医院、生物医药企业、康复医药企业联合开发推动康复与医药产业发展。”马学真认为,要建设肿瘤等慢性疾病为重点突破的医药研发基地,加快肿瘤检验检测指导精准治疗,推动抗肿瘤、抗病毒生物药物研发与应用,以及推动康复医疗设备和药物产业链的建设和提升。

马学真建议,在基因与细胞(干细胞、免疫细胞)研发、产业化与临床应用上给与政策支持,并发挥康复大学的科研技术优势及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的临床优势。

“目标,一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使胶州湾成为健康之湾(康湾)、生物医药之湾、新兴产业聚集之湾、未来产业向往之湾,为青岛市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贡献。”马学真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两会之声 | 青岛市人大代表马学真:建设康复大学及青岛中心医院引领的康湾区

为青岛市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贡献

文 | 陈明一

1月29日上午,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实现全年目标,青岛将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上奋力争先”中提到,“推动康复大学建校招生”。

康复大学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所以“康复”命名的大学,坚持学科交叉,构建以康复科学为核心,以医学、理学、工学为主体,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健康”学科专业体系,示范引领我国康复学科发展,已纳入国家战略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青岛进入“两会”时间,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副院长、博导、二级教授马学真建议,支持康复大学及附属医院发展,建立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康湾新兴产业区,助推青岛高新区,辐射李沧、市北、胶州及自贸区经济社会全面稳健发展。

纵观世界,“湾区”主打聚集效应,细观胶州湾北岸,青岛高新区、康复大学均环湾相邻。

“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初具规模和影响;作为国家级以医疗卫生为主的综合大学,康复大学已面向海内外招聘了国家层面的高层次人才,其中大部分是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优秀人才,院士、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和泰山学者。”马学真说,青岛市中心医院也已成为康复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青岛市中心医院是以肿瘤为特色的大型综合医疗集团,肿瘤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也是山东省重点临床专科及青岛市攀峰学科,整个胶州湾北岸可谓人才济济。

在马学真看来,这种强强联合、强强相聚,对于青岛市生物医药产业的意义非凡。

“生物医药产业,是青岛的24条产业链之一。目前,青岛市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在高新区10余家,规模偏小,深层次创新研发能力较弱,新技术、新项目、新药物较少。而以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为问题需求及临床研究基地,康复大学会同高新区及青岛市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可以联合攻关,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对此,马学真认为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协调帮助,提供政策支持。

他建议,成立青岛市生物医药产业转化研究院、青岛市健康康复产业园,聚焦重大疾病诊疗的突破,立足青岛,辐射山东,面向海内外。对青岛市湾区的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转化、生产及提供应用进行规范和布局。

“由政府搭台,康复大学、中心医院、生物医药企业、康复医药企业联合开发推动康复与医药产业发展。”马学真认为,要建设肿瘤等慢性疾病为重点突破的医药研发基地,加快肿瘤检验检测指导精准治疗,推动抗肿瘤、抗病毒生物药物研发与应用,以及推动康复医疗设备和药物产业链的建设和提升。

马学真建议,在基因与细胞(干细胞、免疫细胞)研发、产业化与临床应用上给与政策支持,并发挥康复大学的科研技术优势及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的临床优势。

“目标,一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使胶州湾成为健康之湾(康湾)、生物医药之湾、新兴产业聚集之湾、未来产业向往之湾,为青岛市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贡献。”马学真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