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无人机热潮下,个人隐私该如何被安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无人机热潮下,个人隐私该如何被安放?

目前,新加坡仅有2012年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案》对信息数据和图像搜集有相关规定,无人机或可参照该法案。但是,这一法案制定的仅是一般性规定,并不专门针对无人机。

时下最夯的黑科技,VR/AR、机器人、无人机……这个世界简直看的人眼花缭乱。为了争夺未来商业制高点,很多企业都不惜“砸重金”、“下血本”在这些黑科技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上。

电商巨头亚马逊近期就放了大招,宣布通过无人机为消费者配送商品。亚马逊的这一小步,让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无人机行业格外引人关注。

亚马逊是如何实现无人机配送的呢?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个短片。

▲ 亚马逊无人机送货业务

视频当中,亚马逊展示了一个英国客户享受无人机送货服务的过程。从网络下单,到在家接收到包裹,全程由无人机运送,只需30分钟完成。

2017年,亚马逊计划在新加坡开展无人机配送业务。可见,该公司对空中高科技的投入也相当“用心”。

无独有偶,欧洲航空业巨头——空客(Airbus)预计2017年初也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无人机配送的试运行。起始阶段,无人机主要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园内特定的空中走廊运行,一旦成功,这项业务就会迅速扩大。

无人机热潮带来的新挑战

近年来,民用无人机大量涌现,广泛应用在商业、娱乐和工业等领域。

过去半年,新加坡民航局已经收到1,300多件无人机使用许可申请。但同时,相关报告也发现新加坡领空中无牌照无人机的数量与日俱增。

无论是否持有牌照,无人机数量大爆发却是个事实,这也引发了诸多问题。比如,无人机操作者是否需要参加飞行培训?涉及相关隐私问题?应制定哪些条款确保无人机的安全性,以及如何执行相关规定?

毫无疑问,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振奋人心的新机会。然而,对新加坡来说,无人机的发展也会带来另类的挑战。

众所周知,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这意味着无人机的飞行空间十分有限。即便如此,新加坡仍鼓励创业,并给予包括无人机技术在内的创新性行业空间,让它们能够发展壮大。

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研究主要是探索法律与电子商务等新兴科技之间的关系。通常而言,法律滞后于科技发展,无人机技术也不例外。毕竟,无人机技术的出现也是最近几年的事。

不仅是安全问题,还有个人隐私风险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困难在于如何在法律规定与安全保障之间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 一方面可以确保安全性和个人隐私,另一方面能够避免那些对创业和新兴技术发展形成阻碍的举措。

但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新的挑战和隐患也不断涌现。

无人机越来越小,容量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低,更加有效的相关制度框架,也越发显得刻不容缓。

新加坡目前有关无人机的法律规定,即《无人驾驶飞机(公共安全和保密)法案》,重点关注无人机的安全和隐私风险,例如,限制无人机在机场和其他敏感性区域的使用,这也是很多其他国家采取的措施。但是相关法案并没有关注使用无人机可能造成个人隐私风险问题。

而现在,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方向,越来越清晰。

未来,无人机能够飞得更高,传送更加清晰的图像,空中停留时间更长,“个头”也变得更小,更易操作,因而也更加难以观测。

▲ 未来无人机的个头会变得越来越小

更重要的是,无人机的价格也越来越容易被人们接受。这意味着无人机会被更多人熟知,运用也将更加广泛。现在有些无人机的价格仅100多新币。

相关法律亟需出台

考虑到85%的新加坡居民生活在高层住宅里,未来无人机的性能及其潜在的入侵性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特别是个人隐私。毫无疑问,相关问题将变得更加严峻,而针对未来无人机的数据搜集,相关法规细则也亟待出台。

目前,新加坡仅有2012年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案》对信息数据和图像搜集有相关规定,无人机或可参照该法案。但是,这一法案制定的仅是一般性规定,并不专门针对无人机。

另外,不同于欧盟、英国和香港,新加坡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还未针对无人机操作者如何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案制定出任何操作指南。

▲ 未来无人机的性能和潜在入侵性带来个人隐私问题

考虑到新加坡的高人口密度和有限空间,目前急需出台的是针对无人机运行和公共安全的详细制度规定。

相关规定也应关注无人机的运行,如无人机适航性的控制、使用说明的批准以及无人机操作者的培训和最低年龄限制。

在无法改变既有空间且大部分空间人口均较密集的情况下,除针对无人机的相关限制和运行许可外,相关部门也应考虑无人机的注册和行踪等问题。

上述提案已经是其他国家无人机制度框架的组成部分。相关制度的执行对于保证新加坡在该领域中占据主动权至关重要。

与其他新兴行业一样,无人机相关制度框架的不确定性,将阻碍商业发展,因为无人机开发者和运行者对于“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还处于雾里看花的状态。

因此,鉴于无人机的商业用途越来越普遍,为使无人机发展成为一个有活力的行业,运营商需要详细的制度及法律作为参照。

如果新加坡想在该新兴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那么,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与掌握相关技术同等重要。

作者:戴家宁|TER Kah Leng,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策略与政策系副教授

英文文章发表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Think Business,原题为The sky’s the limit: Regulating drones in our limited airspace

翻译:张金萍

编辑:张俪泽

部分配图来自网络

* 本文内容来自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官方机构观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无人机热潮下,个人隐私该如何被安放?

目前,新加坡仅有2012年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案》对信息数据和图像搜集有相关规定,无人机或可参照该法案。但是,这一法案制定的仅是一般性规定,并不专门针对无人机。

时下最夯的黑科技,VR/AR、机器人、无人机……这个世界简直看的人眼花缭乱。为了争夺未来商业制高点,很多企业都不惜“砸重金”、“下血本”在这些黑科技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上。

电商巨头亚马逊近期就放了大招,宣布通过无人机为消费者配送商品。亚马逊的这一小步,让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无人机行业格外引人关注。

亚马逊是如何实现无人机配送的呢?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个短片。

▲ 亚马逊无人机送货业务

视频当中,亚马逊展示了一个英国客户享受无人机送货服务的过程。从网络下单,到在家接收到包裹,全程由无人机运送,只需30分钟完成。

2017年,亚马逊计划在新加坡开展无人机配送业务。可见,该公司对空中高科技的投入也相当“用心”。

无独有偶,欧洲航空业巨头——空客(Airbus)预计2017年初也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无人机配送的试运行。起始阶段,无人机主要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园内特定的空中走廊运行,一旦成功,这项业务就会迅速扩大。

无人机热潮带来的新挑战

近年来,民用无人机大量涌现,广泛应用在商业、娱乐和工业等领域。

过去半年,新加坡民航局已经收到1,300多件无人机使用许可申请。但同时,相关报告也发现新加坡领空中无牌照无人机的数量与日俱增。

无论是否持有牌照,无人机数量大爆发却是个事实,这也引发了诸多问题。比如,无人机操作者是否需要参加飞行培训?涉及相关隐私问题?应制定哪些条款确保无人机的安全性,以及如何执行相关规定?

毫无疑问,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振奋人心的新机会。然而,对新加坡来说,无人机的发展也会带来另类的挑战。

众所周知,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这意味着无人机的飞行空间十分有限。即便如此,新加坡仍鼓励创业,并给予包括无人机技术在内的创新性行业空间,让它们能够发展壮大。

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研究主要是探索法律与电子商务等新兴科技之间的关系。通常而言,法律滞后于科技发展,无人机技术也不例外。毕竟,无人机技术的出现也是最近几年的事。

不仅是安全问题,还有个人隐私风险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困难在于如何在法律规定与安全保障之间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 一方面可以确保安全性和个人隐私,另一方面能够避免那些对创业和新兴技术发展形成阻碍的举措。

但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新的挑战和隐患也不断涌现。

无人机越来越小,容量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低,更加有效的相关制度框架,也越发显得刻不容缓。

新加坡目前有关无人机的法律规定,即《无人驾驶飞机(公共安全和保密)法案》,重点关注无人机的安全和隐私风险,例如,限制无人机在机场和其他敏感性区域的使用,这也是很多其他国家采取的措施。但是相关法案并没有关注使用无人机可能造成个人隐私风险问题。

而现在,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方向,越来越清晰。

未来,无人机能够飞得更高,传送更加清晰的图像,空中停留时间更长,“个头”也变得更小,更易操作,因而也更加难以观测。

▲ 未来无人机的个头会变得越来越小

更重要的是,无人机的价格也越来越容易被人们接受。这意味着无人机会被更多人熟知,运用也将更加广泛。现在有些无人机的价格仅100多新币。

相关法律亟需出台

考虑到85%的新加坡居民生活在高层住宅里,未来无人机的性能及其潜在的入侵性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特别是个人隐私。毫无疑问,相关问题将变得更加严峻,而针对未来无人机的数据搜集,相关法规细则也亟待出台。

目前,新加坡仅有2012年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案》对信息数据和图像搜集有相关规定,无人机或可参照该法案。但是,这一法案制定的仅是一般性规定,并不专门针对无人机。

另外,不同于欧盟、英国和香港,新加坡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还未针对无人机操作者如何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案制定出任何操作指南。

▲ 未来无人机的性能和潜在入侵性带来个人隐私问题

考虑到新加坡的高人口密度和有限空间,目前急需出台的是针对无人机运行和公共安全的详细制度规定。

相关规定也应关注无人机的运行,如无人机适航性的控制、使用说明的批准以及无人机操作者的培训和最低年龄限制。

在无法改变既有空间且大部分空间人口均较密集的情况下,除针对无人机的相关限制和运行许可外,相关部门也应考虑无人机的注册和行踪等问题。

上述提案已经是其他国家无人机制度框架的组成部分。相关制度的执行对于保证新加坡在该领域中占据主动权至关重要。

与其他新兴行业一样,无人机相关制度框架的不确定性,将阻碍商业发展,因为无人机开发者和运行者对于“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还处于雾里看花的状态。

因此,鉴于无人机的商业用途越来越普遍,为使无人机发展成为一个有活力的行业,运营商需要详细的制度及法律作为参照。

如果新加坡想在该新兴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那么,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与掌握相关技术同等重要。

作者:戴家宁|TER Kah Leng,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策略与政策系副教授

英文文章发表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Think Business,原题为The sky’s the limit: Regulating drones in our limited airspace

翻译:张金萍

编辑:张俪泽

部分配图来自网络

* 本文内容来自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官方机构观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