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柳
乘冰雪文旅“冬”风,好客山东又火了一把。不久前,一曲洗脑的“我姓东 大山东”,以时下流行的土味视频为邀请函,希望让更多游客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活力山东。
洋溢着满满热情的不仅仅是齐鲁的好山好水好风景,这里活跃的发展景象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好企业、好项目投资植根,更落地生金。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直以来,营商环境被看作高质量发展的“晴雨表”,亦是作风能力的“试金石”。
于城市而言,其既是营商环境的受益者,更是营商环境的营造者。在山东,越来越多的城市将优秀的营山环境打造成一张招商引资的“金色名片”,成为投资兴业的沃土。
营商,山东更有新举措
在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仍被看作山东省重点领域改革的一环。山东强调,要推动修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发挥好“鲁力办”督查落实平台作用。此外,山东还将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动态推出“一件事一次办”应用场景。切实治理拖欠账款“新官不理旧账”以及招投标等领域突出问题,并持续健全政企沟通常态化机制落实政商交往负面清单。
让我们聚焦“鲁力办”。

2023年4月,山东省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山东省委省政府督查办按照“及时受理、及时办理、及时评估”的要求,优化升级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完善受理、转办、回访等系统功能,着重强调不断提升企业诉求响应解决效率。
近年来,山东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出一系列惠企惠民政策,全力为企纾困为民解忧。为打造与企业面对面沟通的桥梁,更为直接地了解山东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赌点,在过去的一年里,“鲁力办”成为山东企业诉求督办的重要平台,“互联网+督查”的渠道进一步打通。
而把解决好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今年督查工作重点,“鲁力办”的打造涵盖了企业诉求督办、民生热点督办和重点工作督查落实3个平台。据了解,这些平台通过广泛收集企业和群众诉求,精准筛选、重点督办,构建起全链条闭环式督办机制,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鲁力办”督查平台与10余个全省性业务系统相贯通,在省政府办公厅建设集值班调度、工作督办、应急指挥为一体的重点工作一体化督办平台,运用省市县三级督查力量,通过闭环督办机制,推动解决了企业急难愁盼问题2300余件。
确保重点工作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这是山东为企业服务的态度,更是山东创新硬上举措的第一要义。
“赢”商,城市落地生金
近年来,青岛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取得明显成效。为不断缩小与国际化大都市的营商条件空间,青岛亦进行了诸多努力,这一系列努力亦取得了值得注目的成绩。
面对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对青岛寄予的“打头阵、当先锋”期许,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也已明确表态要“以更大力度创新引领新发展,以更深层次改革激发新活力,以更高水平开放增创新优势”。

根据今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青岛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在各项评选中斩获佳绩: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位列全国前十;蝉联全国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为民营经济保驾护航,青岛还出台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9条”,新登记经营主体28.5万户、总量超过213万户。
而青岛以真金白银扶持企业发展,亦收获了“落地生金”的累累硕果。
以市北区为例。2023年,市北区深入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2条等政策措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缓税费超35亿元,拨付产业扶持资金约2.8亿元。优秀的营商政策是市北区招商引资的底气。仅去年一年,市北区就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72个,而这一数据是2022年的1.8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开启的营商环境建设4.0中,市北区系统开展政策、服务、要素、市场、法治、人文“六大环境优化提升行动”,以作风能力建设为抓手,持续创新流程机制,加力出台和落实各项惠企惠民政策,加压优化和提升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全方位、全周期为经营主体发展保驾护航。
水深则鱼跃,城强则贾兴。时代变革的浪潮奔涌而至,经济社会的挑战伴随机遇,在今年,我们期待山东全省越来越多的城市、城区创新营商环境的举措,把握更多的发展机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