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两会观察 | 青岛市崂山区:踏时代之浪,高质量发展活力潮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两会观察 | 青岛市崂山区:踏时代之浪,高质量发展活力潮涌

崂山区作为青岛乃至整个山东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文 | 牛星钧

崂山之下,黄海之滨,风起潮涌中孕育出一片发展热土。

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投入运营;总投资100亿元的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一期交付投产;新落户金融机构及类金融企业155家,联动优势落户填补山东省全国性法人第三方支付机构空白……

崂山区作为青岛乃至整个山东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在2024年山东省政府报告中提到,抓实抓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体包含,全力服务保障崂山实验室建设;高水平创建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支持青岛等地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登高望远,才见云阔天高。踏上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更高层次的生产资源要素在这里集聚交汇,支撑着崂山的辐射牵引能力不断攀升;青岛都市圈协同发展越是加速,崂山的核心区功能就越是健全;黄海之畔动能越是集聚,崂山发展动力就越是澎湃。

创新潮涌,培育现代化城市发展新动能

城市论者比特·霍尔认为,有创新特质的城市往往“处于经济和社会的变迁中,大量的新事物形成不断涌入,融合并形成一种新的社会”。

一个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城市首先是创新的主要承载者。当前,科技创新活动进入密集活跃期,技术革命加快演进、城市竞争格局加快调整,创新要素和资源加速向城市集聚。

对于崂山而言,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以科技、人才引育、企业主体等为发力点和主战场,构建全层级科创发展体系,全力打造引领省市创新发展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一座具有特色、充满活力、彰显优势的创新之城拔节而起。

新的力量诞生了——云天计算成为新晋独角兽企业,总数达到9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瞪羚企业25家、高成长性海洋企业5家,均为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920家。

新的平台形成了——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投入运营,终端技术、图形运算2个实验室建成启用,获批设立国家级虚拟现实融合应用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山东能源研究院建成投用,化学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获批,全区创新平台数量超过400家,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32%、全市最高。

此外,更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户崂山,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40件、居全省首位,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100亿元。

在崂山,“从0到1”的原始突破,与科研成果“从1到N”的裂变,就在每一天每一刻的拼搏中真切地发生着。

展望2024,崂山将作为“主阵地”,加快集聚创新要素,携手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迸发协同创新的更大活力。

具体来看,加快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建设,建成中试验证、检验技术等公共服务平台,启用人机交互实验室,支持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究,有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聚焦前沿技术催生、关键技术突破、重大场景应用的全链条,深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科研攻关模式,推动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千帆竞发、奋楫者进,也正是崂山不断坚持创新的血脉传承,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才水到渠成、势成磅礴。

产业集聚,注入现代产业体系硬核力量

作为经济的新赛道新支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既是因时之策,也是因势之举。

截至2023年,崂山区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达到1800亿元;全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280亿元、增长40%,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5%。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近千亿元,占比超过全市50%……放眼崂山,人工智能、现代金融、医药健康等产业集聚发展正酣,处处涌动着现代化创新之城的信心与激情,焕发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纵览崂山产业发展,不难发现,项目建设的不断落子、次第开花,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是撬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

具体来看,总投资100亿元的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一期交付投产;大朋VR、云天畅想等31个项目签约落户;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运营;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正式开园,浪潮云洲等30个项目签约落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提升为市级园区进行打造,华芢生物等项目签约落地,青岛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一期、源嘉生命科技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加快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开展3场“双园区”城市推介会,崂山区新引进恒瑞医药、联动优势等过亿元项目101个,其中总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7个。

透视崂山产业发展的脉络,日新月异的产业版图让城市竞争力得到极大增强。

数据是数字化时代最为活跃的生产要素。2023年,崂山区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5%,全市最高。

面向2024年,崂山区将深挖“数字”潜能,迈出了产业迭代升级和结构不断优化的坚实步伐:一方面,聚焦数字产业化,推动东华软件副中心产业园投产运营,支持涉软企业开展国家、省有关软件产业项目认定,以青岛国际创新园为支撑争创中国软件名园,全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另一方面,聚焦产业数字化,发挥海尔卡奥斯、奥利普奇智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作用,加快推进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引导10家企业进行技改升级,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

此外,崂山区把打造专业园区作为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壮大实体经济的关键一招,力争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产业总规模突破千亿元,撬动未来产业拔节起势。

聚才引智,书写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人才是一座城市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让人才要素涌入崂山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一直是该区不变的课题。

站在国家战略发展新起点,崂山从未像今天这样求贤若渴。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目标,崂山区认真落实“高水平建设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要求,出台一系列招才引智政策,汇聚一流创新人才,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推动高层次人才优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制胜优势。

首次开展崂山领军人才选拔;顶尖人才最高可获得1亿元经费支持;对新引进的省名校长(园长),最高给予220万元的生活补贴;对新引进的全日制应届毕业博士、硕士,在青岛普惠政策基础上,每人每年再分别追加5000元、3000元的生活补贴,最长补贴3年,这项补贴采取全程网办……2023年初,崂山区招才引智拿出“最优解”,向全球英才广撒“英雄帖”。

为写好人才工作“大文章”,该区正以求贤若渴之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23年,崂山区新引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4人、泰山学者及产业领军人才15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塑强。

综合施策协同发力,崂山区逐渐形成顶尖人才、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长的“高峰高原”和“雁阵效应”。

2024年,崂山建成10个“汇智崂山·人才家园”,新引进院士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10个以上,打造全省首个海洋人才创新园,真正激活人才创新创业的“一池春水”,给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推动着崂山人才建设持续向好向前发展,继续书写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在全局中落子,于大局中推进。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发展活力争相迸发,人才发展优势加速凸显,汇聚成向前发展的强大势能,推动崂山高质量发展,让崂山蝶变成为山东最具发展潜力、最具创造活力的发展沃土。

欣欣向荣的发展图景中,勇立潮头的崂山已身居舞台中心,正乘势而上、聚势腾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两会观察 | 青岛市崂山区:踏时代之浪,高质量发展活力潮涌

崂山区作为青岛乃至整个山东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文 | 牛星钧

崂山之下,黄海之滨,风起潮涌中孕育出一片发展热土。

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投入运营;总投资100亿元的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一期交付投产;新落户金融机构及类金融企业155家,联动优势落户填补山东省全国性法人第三方支付机构空白……

崂山区作为青岛乃至整个山东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在2024年山东省政府报告中提到,抓实抓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体包含,全力服务保障崂山实验室建设;高水平创建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支持青岛等地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登高望远,才见云阔天高。踏上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更高层次的生产资源要素在这里集聚交汇,支撑着崂山的辐射牵引能力不断攀升;青岛都市圈协同发展越是加速,崂山的核心区功能就越是健全;黄海之畔动能越是集聚,崂山发展动力就越是澎湃。

创新潮涌,培育现代化城市发展新动能

城市论者比特·霍尔认为,有创新特质的城市往往“处于经济和社会的变迁中,大量的新事物形成不断涌入,融合并形成一种新的社会”。

一个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城市首先是创新的主要承载者。当前,科技创新活动进入密集活跃期,技术革命加快演进、城市竞争格局加快调整,创新要素和资源加速向城市集聚。

对于崂山而言,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以科技、人才引育、企业主体等为发力点和主战场,构建全层级科创发展体系,全力打造引领省市创新发展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一座具有特色、充满活力、彰显优势的创新之城拔节而起。

新的力量诞生了——云天计算成为新晋独角兽企业,总数达到9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瞪羚企业25家、高成长性海洋企业5家,均为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920家。

新的平台形成了——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投入运营,终端技术、图形运算2个实验室建成启用,获批设立国家级虚拟现实融合应用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山东能源研究院建成投用,化学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获批,全区创新平台数量超过400家,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32%、全市最高。

此外,更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户崂山,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40件、居全省首位,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100亿元。

在崂山,“从0到1”的原始突破,与科研成果“从1到N”的裂变,就在每一天每一刻的拼搏中真切地发生着。

展望2024,崂山将作为“主阵地”,加快集聚创新要素,携手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迸发协同创新的更大活力。

具体来看,加快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建设,建成中试验证、检验技术等公共服务平台,启用人机交互实验室,支持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究,有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聚焦前沿技术催生、关键技术突破、重大场景应用的全链条,深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科研攻关模式,推动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千帆竞发、奋楫者进,也正是崂山不断坚持创新的血脉传承,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才水到渠成、势成磅礴。

产业集聚,注入现代产业体系硬核力量

作为经济的新赛道新支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既是因时之策,也是因势之举。

截至2023年,崂山区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达到1800亿元;全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280亿元、增长40%,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5%。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近千亿元,占比超过全市50%……放眼崂山,人工智能、现代金融、医药健康等产业集聚发展正酣,处处涌动着现代化创新之城的信心与激情,焕发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纵览崂山产业发展,不难发现,项目建设的不断落子、次第开花,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是撬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

具体来看,总投资100亿元的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一期交付投产;大朋VR、云天畅想等31个项目签约落户;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运营;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正式开园,浪潮云洲等30个项目签约落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提升为市级园区进行打造,华芢生物等项目签约落地,青岛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一期、源嘉生命科技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加快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开展3场“双园区”城市推介会,崂山区新引进恒瑞医药、联动优势等过亿元项目101个,其中总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7个。

透视崂山产业发展的脉络,日新月异的产业版图让城市竞争力得到极大增强。

数据是数字化时代最为活跃的生产要素。2023年,崂山区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5%,全市最高。

面向2024年,崂山区将深挖“数字”潜能,迈出了产业迭代升级和结构不断优化的坚实步伐:一方面,聚焦数字产业化,推动东华软件副中心产业园投产运营,支持涉软企业开展国家、省有关软件产业项目认定,以青岛国际创新园为支撑争创中国软件名园,全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另一方面,聚焦产业数字化,发挥海尔卡奥斯、奥利普奇智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作用,加快推进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引导10家企业进行技改升级,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

此外,崂山区把打造专业园区作为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壮大实体经济的关键一招,力争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产业总规模突破千亿元,撬动未来产业拔节起势。

聚才引智,书写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人才是一座城市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让人才要素涌入崂山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一直是该区不变的课题。

站在国家战略发展新起点,崂山从未像今天这样求贤若渴。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目标,崂山区认真落实“高水平建设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要求,出台一系列招才引智政策,汇聚一流创新人才,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推动高层次人才优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制胜优势。

首次开展崂山领军人才选拔;顶尖人才最高可获得1亿元经费支持;对新引进的省名校长(园长),最高给予220万元的生活补贴;对新引进的全日制应届毕业博士、硕士,在青岛普惠政策基础上,每人每年再分别追加5000元、3000元的生活补贴,最长补贴3年,这项补贴采取全程网办……2023年初,崂山区招才引智拿出“最优解”,向全球英才广撒“英雄帖”。

为写好人才工作“大文章”,该区正以求贤若渴之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23年,崂山区新引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4人、泰山学者及产业领军人才15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塑强。

综合施策协同发力,崂山区逐渐形成顶尖人才、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长的“高峰高原”和“雁阵效应”。

2024年,崂山建成10个“汇智崂山·人才家园”,新引进院士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10个以上,打造全省首个海洋人才创新园,真正激活人才创新创业的“一池春水”,给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推动着崂山人才建设持续向好向前发展,继续书写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在全局中落子,于大局中推进。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发展活力争相迸发,人才发展优势加速凸显,汇聚成向前发展的强大势能,推动崂山高质量发展,让崂山蝶变成为山东最具发展潜力、最具创造活力的发展沃土。

欣欣向荣的发展图景中,勇立潮头的崂山已身居舞台中心,正乘势而上、聚势腾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