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1月房价上涨城市数量增加,各线城市房价环比降幅收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月房价上涨城市数量增加,各线城市房价环比降幅收窄

二手房环比上涨城市数告别零增长。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婷婷

在楼市销售淡季1月,市场呈现出“弱复苏”态势。

2月2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4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1月,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整体收窄、同比整体延续降势。

新房方面,一二三线城市的销售价格均环比下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去年12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1%、0.8%和0.7%,上海上涨0.4%。

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与12月持平;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比12月收窄0.1个百分点。

从新房销售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来看,1月增加至11个,去年12月份只剩下7个。这11个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是天津、石家庄、大连、长春、上海、重庆、西安、吉林、无锡、扬州、泉州。其中,上海的涨幅最大,环比上涨0.4%。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当前房价指数出现积极信号,即房价上涨城市数量多起来,充分说明去年房价总体到位,今年房价将从疲软进入到坚挺和向好的态势。

在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看来,新房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明显增多,其上涨本身与市场供应结构的关联度更大,并不代表着市场已出现房价整体性全面上涨。

“例如环比上涨的幅度最高的上海,主要是144平方米以上的上涨0.9%,中高端改善的成交占比提升是推动房价上涨的主因。”张波表示,目前新房市场上改善需求入场更为积极,需要下一步政策给到更多关注。

二手房价格压力也在降低。1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1.0%,降幅比12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7%、0.8%、1.2%和1.6%。

二三线城市也不例外,1月份,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6%和0.7%,降幅比12月分别收窄0.2和0.1个百分点。

去年12月70个城市二手房销售价格环比均下跌,但今年1月,昆明和三亚分别环比上涨了0.3%和0.2%。

“1月份改变了此前全部城市房价下跌的态势,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从无到有。这说明,去年二手房降价的过程下,各类房东主动调整价格,但现在购房政策效应释放,具有非常好的导向。”严跃进表示。

从同比来看,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5%,降幅比12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和上海分别上涨1.3%和4.2%,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3.6%和4.1%。

另外,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由12月上涨0.1%转为下降0.4%;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2.1%,降幅比12月扩大0.3个百分点。

二手房方面,统计局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4.9%,降幅比12月扩大1.4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3.7%、4.5%、6.1%和5.2%。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4%和4.5%,降幅比12月分别扩大0.4和0.3个百分点。

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分别有53个和70个,比去年12月分别增加5个和1个。

严跃进分析,新房房价指数环比跌幅在去年12月份达到阶段性高点后开始收窄,说明市场最大压力期已经过去,当前正进入到跌幅收窄的阶段,房价指数形势趋好且乐观。

“二手房市场依然还未出现明显转变。”张波向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市场“以价换量”的情况依然较为普遍,大部分城市还处于探底阶段。

从市场情绪来看,广州和深圳的市场热度在春节期间已出现快速上扬,北京、上海的外围区域找房热度上升也值得关注。

张波认为,从1月二手房上涨来看,三亚依然是受季度因素,旅游地产更受关注,其中90平方米及以下上涨明显,达到0.3%,预计二手房市场在2月房价止跌回稳的城市数量会进一步增多。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指出,四季度以来外来人口涌入带动房价上涨,包括大火的哈尔滨新房价格环比跌幅也从12月的-0.7%收窄到-0.2%,二手房从-0.6%到-0.4%。

“由于1月本身就是每年春节前的销售淡季,加之一二线核心城市的1月政策出台后效力还未能快速在当月释放,预计一季度市场整体弱复苏态势将持续,部分城市有望在3月迎来第一波小阳春行情。”张波表示。

“但交易反弹明显弱于23年一季度,”李宇嘉认为,短期内交易量对房价的支撑力度不足,房价指数跌幅明显收窄的趋势不明显。好消息是稳增长重回经济重心,稳经济、稳预期的政策措施会增加投放,对房价的利好将在二季度及以后体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月房价上涨城市数量增加,各线城市房价环比降幅收窄

二手房环比上涨城市数告别零增长。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婷婷

在楼市销售淡季1月,市场呈现出“弱复苏”态势。

2月2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4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1月,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整体收窄、同比整体延续降势。

新房方面,一二三线城市的销售价格均环比下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去年12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1%、0.8%和0.7%,上海上涨0.4%。

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与12月持平;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比12月收窄0.1个百分点。

从新房销售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来看,1月增加至11个,去年12月份只剩下7个。这11个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是天津、石家庄、大连、长春、上海、重庆、西安、吉林、无锡、扬州、泉州。其中,上海的涨幅最大,环比上涨0.4%。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当前房价指数出现积极信号,即房价上涨城市数量多起来,充分说明去年房价总体到位,今年房价将从疲软进入到坚挺和向好的态势。

在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看来,新房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明显增多,其上涨本身与市场供应结构的关联度更大,并不代表着市场已出现房价整体性全面上涨。

“例如环比上涨的幅度最高的上海,主要是144平方米以上的上涨0.9%,中高端改善的成交占比提升是推动房价上涨的主因。”张波表示,目前新房市场上改善需求入场更为积极,需要下一步政策给到更多关注。

二手房价格压力也在降低。1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1.0%,降幅比12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7%、0.8%、1.2%和1.6%。

二三线城市也不例外,1月份,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6%和0.7%,降幅比12月分别收窄0.2和0.1个百分点。

去年12月70个城市二手房销售价格环比均下跌,但今年1月,昆明和三亚分别环比上涨了0.3%和0.2%。

“1月份改变了此前全部城市房价下跌的态势,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从无到有。这说明,去年二手房降价的过程下,各类房东主动调整价格,但现在购房政策效应释放,具有非常好的导向。”严跃进表示。

从同比来看,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5%,降幅比12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和上海分别上涨1.3%和4.2%,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3.6%和4.1%。

另外,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由12月上涨0.1%转为下降0.4%;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2.1%,降幅比12月扩大0.3个百分点。

二手房方面,统计局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4.9%,降幅比12月扩大1.4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3.7%、4.5%、6.1%和5.2%。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4%和4.5%,降幅比12月分别扩大0.4和0.3个百分点。

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分别有53个和70个,比去年12月分别增加5个和1个。

严跃进分析,新房房价指数环比跌幅在去年12月份达到阶段性高点后开始收窄,说明市场最大压力期已经过去,当前正进入到跌幅收窄的阶段,房价指数形势趋好且乐观。

“二手房市场依然还未出现明显转变。”张波向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市场“以价换量”的情况依然较为普遍,大部分城市还处于探底阶段。

从市场情绪来看,广州和深圳的市场热度在春节期间已出现快速上扬,北京、上海的外围区域找房热度上升也值得关注。

张波认为,从1月二手房上涨来看,三亚依然是受季度因素,旅游地产更受关注,其中90平方米及以下上涨明显,达到0.3%,预计二手房市场在2月房价止跌回稳的城市数量会进一步增多。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指出,四季度以来外来人口涌入带动房价上涨,包括大火的哈尔滨新房价格环比跌幅也从12月的-0.7%收窄到-0.2%,二手房从-0.6%到-0.4%。

“由于1月本身就是每年春节前的销售淡季,加之一二线核心城市的1月政策出台后效力还未能快速在当月释放,预计一季度市场整体弱复苏态势将持续,部分城市有望在3月迎来第一波小阳春行情。”张波表示。

“但交易反弹明显弱于23年一季度,”李宇嘉认为,短期内交易量对房价的支撑力度不足,房价指数跌幅明显收窄的趋势不明显。好消息是稳增长重回经济重心,稳经济、稳预期的政策措施会增加投放,对房价的利好将在二季度及以后体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