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颗粒硅搅动硅料江湖:规划产能近90万吨,四大龙头或明或暗布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颗粒硅搅动硅料江湖:规划产能近90万吨,四大龙头或明或暗布局

颗粒硅能否如当初单晶替代多晶一样让市场变天?

文|华夏能源网

在烽烟四起的硅料江湖,颗粒硅正悄然成为“搅局者”。

华夏能源网统计,2023年布局颗粒硅的企业由2家增长到7家,包含多家一线龙头企业。全年有4个项目开工或投产,总投资达到300亿。产能也由2022年的不到16万吨,增至2023年的40万吨,规划产能更是达到90万吨。

在此势头下,棒状硅称霸江湖的局面,未来会被“新势力”颗粒硅颠覆吗?

协鑫引领光伏龙头竞相进军颗粒硅

协鑫是当之无愧的颗粒硅先驱,早在2012年就实现了颗粒硅千吨级中试。

2016年,协鑫旗下保利协鑫斥资1.3亿美元,通过美国破产法院从SunEdison手里收购了MEMC硅烷流化床技术、CCZ连续直拉单晶技术和资产。后借鉴其技术经验,协鑫的流化床颗粒硅商业化进展提速。

2019年年中,协鑫的流化床颗粒硅业务进展写入了当年财报。2021年后,实现颗粒硅大批量生产。

到2022年时,国内拥有颗粒硅产能的只有两家企业,协鑫科技(HK:03800,原名“保利协鑫”)和天宏瑞科。后者是陕西有色旗下的有色天宏与挪威REC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REC公司是全球最早建立起颗粒硅生产线的企业之一。2021年,天宏瑞科颗粒硅生产线正式投产。

上述两家企业,在2022年的颗粒硅产能合计15.8万吨。

但到2023年,颗粒硅产能大幅上升。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组吕锦标预计,2023年颗粒硅产能为40万吨,全年产量26万吨,无论是产能还是产量,在多晶硅总量中的占比都将上升至17%水平。另有公开数据显示,到2023年10月,国内颗粒硅规划产能已经接近90万吨。

在布局颗粒硅方面,最为坚决、彻底。2023年底,协鑫科技宣布放弃棒状硅,全面转型颗粒硅,并以全国四大颗粒硅生产基地、产能达42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天宏瑞科则持续加码,在已拥有陕西榆林1.8万吨的颗粒硅产能基础上,又规划了8万吨的扩产计划。

2023年,除了协鑫科技旗下內蒙古鑫环硅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内蒙古鑫环”)10万吨顆粒硅項目于9月投产外,赛能硅业、广远硅基新材料、新疆晶辉等几家企业也都举行了颗粒硅项目开工仪式。其中,赛能硅业颗粒硅项目规划产能2万吨,总投资15.8亿元;广远硅基新材料颗粒硅及配套项目二期项目规划产能20万吨,总投资138亿元;新疆晶辉颗粒硅项目产能2×10万吨,总投资76亿元。

此外,浙能电力控股的中来股份(SZ:300393)的一个年产20万吨工业硅和10万吨高效多晶硅项目,目前也在前期筹备中。

一家即将登陆北交所的新秀企业兴洋科技(内蒙古兴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瞄准了颗粒硅业务发展。兴洋科技是一家从事电子级硅烷气等硅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主要客户包括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爱旭股份、阿特斯等头部太阳能电池片厂商。

据其招股书,所募资金14.53亿元中,部分将用于建设1.2万吨颗粒硅项目,项目总投资17.70亿元,拟分两期建设。

华夏能源网统计发现,加上兴洋科技,目前布局颗粒硅的企业已增加到7家。值得注意的是,这7家颗粒硅企业的背后还闪现着多个光伏巨头的身影。

内蒙古鑫元、内蒙古鑫环两家公司的股东中,出现了TCL科技(TCL中环控股股东)、上机数控、高佳太阳能等光伏企业。

天宏瑞科在外资股东REC公司退出后,于2022年对外寻求50亿元战略融资,用于8万吨电子级粒状多晶硅产业升级项目建设,目前该笔战投已完成,参与战投的除财务投资机构外,还包括了隆基股份、晶科科技、晶澳科技、通威集团、TCL中环等光伏巨头。

除协鑫之外的几大龙头企业,均真金白银投向了颗粒硅项目和技术方向,显示出对颗粒硅发展前景的看好。

颗粒硅是怎么成为“潜力股”的?

与棒状硅相比,颗粒硅有三大优势吸引着客户:价格低、更环保、自动化生产程度更高。

其中,价格低可谓是颗粒硅最大的优势。以2月22日发布的硅料价格为例,N型硅料成交均价7.19万元/吨,N型颗粒硅的成交均价则为6.1万元/吨。两相比较,后者价格便宜了15%。

颗粒硅的价格优势,源于其制备工艺投资少、工序简单,从而成本远低于棒状硅。以协鑫乐山的颗粒硅项目为例,到2023年7月其生产成本已降到35.68元/公斤。相比目前大全能源4.16万元/吨的成本水平,要低上14%。    

此外,硅料生产是耗电量大,电费在多晶硅制备成本占比约在31%-42%之间。业内调研显示,流化床法制备颗粒硅的直接电耗,只有西门子法的10%,综合电耗只有西门子法的1/3。据国信证券披露,2023年,协鑫科技颗粒硅的综合电耗已经降至13.8kWh/kg,较棒状硅降低了三分之二。

综合各个特点,颗粒硅的降碳减排优势十分明显。据业内专家测算,硅料环节生产1GW颗粒硅可减排13万吨二氧化碳,较改良西门子法降低74%。这一降碳减排优势得到了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认证,2021年协鑫颗粒硅产品获得由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颁发的碳足迹认证,证明其每生产1千克FBR颗粒硅,碳足迹数值仅为3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协鑫据此估算,顆粒硅助力光伏全产业链降低碳排放28%。

在欧盟、韩国兴起碳足迹要求的风潮下,颗粒硅的碳足迹认证吸引了大量下游厂商,市场需求也见明显增长。协鑫年报显示,2022年,随着颗粒硅产能逐步释放,前五大客户采购量成倍增加。

尽管在硅料市场上,棒状硅仍占据超过90%的市场份额,但颗粒硅的毛利明显占优。以协鑫科技为例,其颗粒硅销售的毛利率达到41.91%,高于与同期各大硅料龙头的平均毛利水平(39.16%)。

安全、稳定瓶颈有待进一步突破

颗粒硅崛起后,是否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甚至取代棒状硅呢?对这一问题,业内人士态度不一。

国内前六大硅业龙头中,目前只有协鑫一家坚定布局颗粒硅。通威股份、特变电工、新特能源、合盛硅业以及大全能源五家尚未明确宣布跟进。

大全能源(SH:688303)副董事长徐翔在2023年底曾公开表示,目前西门子法的棒状硅质量远远高于颗粒硅。“要建颗粒硅工厂也并非难事,但我们通过和下游企业的充分交流发现,颗粒硅有一些瓶颈问题仍需要持续攻关。随着现在n型多晶硅需求越来越多,n型大规模代替p型,颗粒硅将遇到极大的挑战。”徐翔表示。

另一光伏巨头隆基,2021年6月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颗粒硅有四个缺点:金属含量高,碳含量高,有粉料,含氢。隆基表示:”如果缺点能够低成本的很好的解决,公司愿意使用,目前有小批量应用。”

颗粒硅这些品质缺陷,容易在拉晶过程中导致产品品质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华夏能源网,他所在企业曾断断续续用过颗粒硅一段时间,成晶不太理想。总体来看,业内对于颗粒硅主要还是以掺杂使用为主,即颗粒硅作为棒状硅的补充,在连续加料直拉技术(CCZ)中作为复投料使用。

不过协鑫科技还是对颗粒硅的前景充满坚定信心。协鑫内部人士在不久前的交流会上表示:“随着n型电池占比飞速增加,近一个月颗粒硅占n型的比例也迅速提升至60-70%,市场需求飞速增加。各家企业都在试用100%颗粒硅工艺,未来5-6个月颗粒硅可以100%用于n型。 ”

此外,颗粒硅还面临着“生产安全性如何保障”一大难题。

安全问题从何而来呢?颗粒硅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硅烷,这是一种极为活泼的气体,在零下80度下遇空气都会发生爆炸。生产安全,是多晶硅生产企业的“生命线”。此前在采用西门子法时,业内曾出现多起爆炸事故,没有绝对的安全把握,企业恐怕轻易不会选择颗粒硅。

中国有色金属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在华夏能源网“鹏友圈”直播对话中也表示:“两大多晶硅技术路线,工艺过程有长有短,电耗有高有低,但共性的问题是:如果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负荷拉满这些基本要求做不到,产品的品质和成本,肯定都很难保障。”

吕锦标认为,颗粒硅的发展要有个“起步”的过程。他预测,近几年颗粒硅产能、产量的占比基本上会保持在15%-20%的范围。

在当下多晶硅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转换颗粒硅方向,搞差异化竞争,不失为一个应对行业内卷的办法。颗粒硅技术需要进一步在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突破创新,在补齐这个“短板”前谈“颠覆”恐怕还为时过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隆基股份

3.7k
  • 中广核巴西公司首笔人民币进口贸易融资成功落地
  • 光伏板块走势分化,大市值权重表现低迷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颗粒硅搅动硅料江湖:规划产能近90万吨,四大龙头或明或暗布局

颗粒硅能否如当初单晶替代多晶一样让市场变天?

文|华夏能源网

在烽烟四起的硅料江湖,颗粒硅正悄然成为“搅局者”。

华夏能源网统计,2023年布局颗粒硅的企业由2家增长到7家,包含多家一线龙头企业。全年有4个项目开工或投产,总投资达到300亿。产能也由2022年的不到16万吨,增至2023年的40万吨,规划产能更是达到90万吨。

在此势头下,棒状硅称霸江湖的局面,未来会被“新势力”颗粒硅颠覆吗?

协鑫引领光伏龙头竞相进军颗粒硅

协鑫是当之无愧的颗粒硅先驱,早在2012年就实现了颗粒硅千吨级中试。

2016年,协鑫旗下保利协鑫斥资1.3亿美元,通过美国破产法院从SunEdison手里收购了MEMC硅烷流化床技术、CCZ连续直拉单晶技术和资产。后借鉴其技术经验,协鑫的流化床颗粒硅商业化进展提速。

2019年年中,协鑫的流化床颗粒硅业务进展写入了当年财报。2021年后,实现颗粒硅大批量生产。

到2022年时,国内拥有颗粒硅产能的只有两家企业,协鑫科技(HK:03800,原名“保利协鑫”)和天宏瑞科。后者是陕西有色旗下的有色天宏与挪威REC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REC公司是全球最早建立起颗粒硅生产线的企业之一。2021年,天宏瑞科颗粒硅生产线正式投产。

上述两家企业,在2022年的颗粒硅产能合计15.8万吨。

但到2023年,颗粒硅产能大幅上升。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组吕锦标预计,2023年颗粒硅产能为40万吨,全年产量26万吨,无论是产能还是产量,在多晶硅总量中的占比都将上升至17%水平。另有公开数据显示,到2023年10月,国内颗粒硅规划产能已经接近90万吨。

在布局颗粒硅方面,最为坚决、彻底。2023年底,协鑫科技宣布放弃棒状硅,全面转型颗粒硅,并以全国四大颗粒硅生产基地、产能达42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天宏瑞科则持续加码,在已拥有陕西榆林1.8万吨的颗粒硅产能基础上,又规划了8万吨的扩产计划。

2023年,除了协鑫科技旗下內蒙古鑫环硅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内蒙古鑫环”)10万吨顆粒硅項目于9月投产外,赛能硅业、广远硅基新材料、新疆晶辉等几家企业也都举行了颗粒硅项目开工仪式。其中,赛能硅业颗粒硅项目规划产能2万吨,总投资15.8亿元;广远硅基新材料颗粒硅及配套项目二期项目规划产能20万吨,总投资138亿元;新疆晶辉颗粒硅项目产能2×10万吨,总投资76亿元。

此外,浙能电力控股的中来股份(SZ:300393)的一个年产20万吨工业硅和10万吨高效多晶硅项目,目前也在前期筹备中。

一家即将登陆北交所的新秀企业兴洋科技(内蒙古兴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瞄准了颗粒硅业务发展。兴洋科技是一家从事电子级硅烷气等硅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主要客户包括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爱旭股份、阿特斯等头部太阳能电池片厂商。

据其招股书,所募资金14.53亿元中,部分将用于建设1.2万吨颗粒硅项目,项目总投资17.70亿元,拟分两期建设。

华夏能源网统计发现,加上兴洋科技,目前布局颗粒硅的企业已增加到7家。值得注意的是,这7家颗粒硅企业的背后还闪现着多个光伏巨头的身影。

内蒙古鑫元、内蒙古鑫环两家公司的股东中,出现了TCL科技(TCL中环控股股东)、上机数控、高佳太阳能等光伏企业。

天宏瑞科在外资股东REC公司退出后,于2022年对外寻求50亿元战略融资,用于8万吨电子级粒状多晶硅产业升级项目建设,目前该笔战投已完成,参与战投的除财务投资机构外,还包括了隆基股份、晶科科技、晶澳科技、通威集团、TCL中环等光伏巨头。

除协鑫之外的几大龙头企业,均真金白银投向了颗粒硅项目和技术方向,显示出对颗粒硅发展前景的看好。

颗粒硅是怎么成为“潜力股”的?

与棒状硅相比,颗粒硅有三大优势吸引着客户:价格低、更环保、自动化生产程度更高。

其中,价格低可谓是颗粒硅最大的优势。以2月22日发布的硅料价格为例,N型硅料成交均价7.19万元/吨,N型颗粒硅的成交均价则为6.1万元/吨。两相比较,后者价格便宜了15%。

颗粒硅的价格优势,源于其制备工艺投资少、工序简单,从而成本远低于棒状硅。以协鑫乐山的颗粒硅项目为例,到2023年7月其生产成本已降到35.68元/公斤。相比目前大全能源4.16万元/吨的成本水平,要低上14%。    

此外,硅料生产是耗电量大,电费在多晶硅制备成本占比约在31%-42%之间。业内调研显示,流化床法制备颗粒硅的直接电耗,只有西门子法的10%,综合电耗只有西门子法的1/3。据国信证券披露,2023年,协鑫科技颗粒硅的综合电耗已经降至13.8kWh/kg,较棒状硅降低了三分之二。

综合各个特点,颗粒硅的降碳减排优势十分明显。据业内专家测算,硅料环节生产1GW颗粒硅可减排13万吨二氧化碳,较改良西门子法降低74%。这一降碳减排优势得到了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认证,2021年协鑫颗粒硅产品获得由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颁发的碳足迹认证,证明其每生产1千克FBR颗粒硅,碳足迹数值仅为3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协鑫据此估算,顆粒硅助力光伏全产业链降低碳排放28%。

在欧盟、韩国兴起碳足迹要求的风潮下,颗粒硅的碳足迹认证吸引了大量下游厂商,市场需求也见明显增长。协鑫年报显示,2022年,随着颗粒硅产能逐步释放,前五大客户采购量成倍增加。

尽管在硅料市场上,棒状硅仍占据超过90%的市场份额,但颗粒硅的毛利明显占优。以协鑫科技为例,其颗粒硅销售的毛利率达到41.91%,高于与同期各大硅料龙头的平均毛利水平(39.16%)。

安全、稳定瓶颈有待进一步突破

颗粒硅崛起后,是否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甚至取代棒状硅呢?对这一问题,业内人士态度不一。

国内前六大硅业龙头中,目前只有协鑫一家坚定布局颗粒硅。通威股份、特变电工、新特能源、合盛硅业以及大全能源五家尚未明确宣布跟进。

大全能源(SH:688303)副董事长徐翔在2023年底曾公开表示,目前西门子法的棒状硅质量远远高于颗粒硅。“要建颗粒硅工厂也并非难事,但我们通过和下游企业的充分交流发现,颗粒硅有一些瓶颈问题仍需要持续攻关。随着现在n型多晶硅需求越来越多,n型大规模代替p型,颗粒硅将遇到极大的挑战。”徐翔表示。

另一光伏巨头隆基,2021年6月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颗粒硅有四个缺点:金属含量高,碳含量高,有粉料,含氢。隆基表示:”如果缺点能够低成本的很好的解决,公司愿意使用,目前有小批量应用。”

颗粒硅这些品质缺陷,容易在拉晶过程中导致产品品质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华夏能源网,他所在企业曾断断续续用过颗粒硅一段时间,成晶不太理想。总体来看,业内对于颗粒硅主要还是以掺杂使用为主,即颗粒硅作为棒状硅的补充,在连续加料直拉技术(CCZ)中作为复投料使用。

不过协鑫科技还是对颗粒硅的前景充满坚定信心。协鑫内部人士在不久前的交流会上表示:“随着n型电池占比飞速增加,近一个月颗粒硅占n型的比例也迅速提升至60-70%,市场需求飞速增加。各家企业都在试用100%颗粒硅工艺,未来5-6个月颗粒硅可以100%用于n型。 ”

此外,颗粒硅还面临着“生产安全性如何保障”一大难题。

安全问题从何而来呢?颗粒硅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硅烷,这是一种极为活泼的气体,在零下80度下遇空气都会发生爆炸。生产安全,是多晶硅生产企业的“生命线”。此前在采用西门子法时,业内曾出现多起爆炸事故,没有绝对的安全把握,企业恐怕轻易不会选择颗粒硅。

中国有色金属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在华夏能源网“鹏友圈”直播对话中也表示:“两大多晶硅技术路线,工艺过程有长有短,电耗有高有低,但共性的问题是:如果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负荷拉满这些基本要求做不到,产品的品质和成本,肯定都很难保障。”

吕锦标认为,颗粒硅的发展要有个“起步”的过程。他预测,近几年颗粒硅产能、产量的占比基本上会保持在15%-20%的范围。

在当下多晶硅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转换颗粒硅方向,搞差异化竞争,不失为一个应对行业内卷的办法。颗粒硅技术需要进一步在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突破创新,在补齐这个“短板”前谈“颠覆”恐怕还为时过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