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打车变贵、变难,政府该出手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打车变贵、变难,政府该出手了

让出租车重新掌握自己的定价权利,重新成为滴滴的竞争对手,回归统一定价,很可能会对目前滴滴过山车式的加价系统造成真正冲击,回归出行的又一个直观、合理、(而且有发票的)真正备选项。

最近打车越来越难。价格比以前高出不少。滴滴Uber几乎随时在加价。从北京青年路到东四,出租车30多的打表价,滴滴Uber只有高,没有低。最夸张一次滴滴快车价格逼近60。

这样加价的频率和倍数,我觉得不正常。我想要更低廉的打车价格,除了滴滴Uber,我的选择只有两个:出租车,或者其他打车app。

其他打车app我没真正用过。我查过易到的价格,也是30多,差不了多少,至少差别没有大到让我觉得有必要注册易到,每次去比价、碰运气。

因此,出租车是目前唯一合理的其他选项。而且最近因为工作,我需要出租车的发票,用来报销。于是我打出租车的偏好更强。

但是,实际情况是,出租车基本上变成了滴滴自己的资源。这个选择几乎是个“假选项”。更糟糕的是,滴滴擅自推出的出租车“派遣费”更是让出租车司机几乎是在为滴滴工作。

路上跑空车的出租车好像蒸发了一样。挂空车灯的司机几乎不停,甚至直接告诉我接了滴滴的单,不拉人。最夸张的一次,半夜,在偌大的亮马桥路,20多分钟没有一辆停下来的出租车。我同时试了滴滴出租车+0元派车费。没有车。

后来是一个正好下客的出租车司机,心软,载了我。我一上车他便说:“今晚加价至少都是15元起。我拉你都是亏了。”

话落,一个加价30元的单子“嘀嘀”弹出来,到北京南站。司机说:“这哥们儿肯定是急了,要赶火车。这加30,谁不愿意接这个单?”

果然,一路上不停弹出的平均加价20的单子,让司机频频摇头,好像后悔让我上了车。

这样的局面意味着,滴滴可以说名义上已经掌握了打车市场的定价。滴滴怎么给自己旗下的车定价,我没啥好说的;但是,出租车的定价,不应该是政府和出租车公司的权利吗?就算在打车软件倍出的现在,出租车定价需要上涨,那不也应该是政府和出租车公司的决定吗?为什么滴滴作为一家民营公司,有能力影响出租车市场的定价和出租车司机的载客行为?我觉得这不合理,也不合法。

自然,滴滴可以说自己的快车加价、出租车加“派遣费”都是技术做出的决定。实时定价系统一度被说成是市场供需曲线的客观反映。问题是,现在滴滴的实时定价真的“实时”吗?真的是客观中立的技术?

我表示此处有疑点。

当Uber还是滴滴真正的竞争者的时候,两家的实时定价实际上是互相监督的。你可以对比Uber和滴滴的实时定价,选择更可以接受的那个----两家的竞争让实时定价有对比,更可信。

但是现在,Uber没了,没了竞争对手,滴滴的实时定价少了一个监督、抗衡的对象。那么,谁可以肯定地说滴滴的实时定价技术,没有被滥用来谋取私利?

就算不去怀疑滴滴是个“不良垄断者”,那么从理论和现实上说,滴滴的实时定价都应该受到监督,从而确保这项技术真的反映了市场真正的供需关系,没有夸大,没有偏移。

解决方法有三个:

1.  政府或者其他第三方监管滴滴的实时定价技术,确保真实可信;

2.  让出租车市场重新回归独立、不受滴滴“派遣费”左右的市场;禁止滴滴超越民营公司的身份去掌握出租车资源。

3.  形成另一个类似Uber、和滴滴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用市场竞争开展监督。

个人认为,第二个选项短时间内最可行,也是在政府的权利范围之内。政府理应在市场往垄断方向发展的时候,出手制止,划出清楚的竞争边界。

让出租车重新掌握自己的定价权利,重新成为滴滴的竞争对手,回归统一定价,很可能会对目前滴滴过山车式的加价系统造成真正冲击,回归出行的又一个直观、合理、(而且有发票的)真正备选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滴滴出行

566
  • 滴滴与亚朵实现会员互通,滴滴V7、V8会员直通亚朵铂金体验卡
  • 广州市政府与滴滴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打车变贵、变难,政府该出手了

让出租车重新掌握自己的定价权利,重新成为滴滴的竞争对手,回归统一定价,很可能会对目前滴滴过山车式的加价系统造成真正冲击,回归出行的又一个直观、合理、(而且有发票的)真正备选项。

最近打车越来越难。价格比以前高出不少。滴滴Uber几乎随时在加价。从北京青年路到东四,出租车30多的打表价,滴滴Uber只有高,没有低。最夸张一次滴滴快车价格逼近60。

这样加价的频率和倍数,我觉得不正常。我想要更低廉的打车价格,除了滴滴Uber,我的选择只有两个:出租车,或者其他打车app。

其他打车app我没真正用过。我查过易到的价格,也是30多,差不了多少,至少差别没有大到让我觉得有必要注册易到,每次去比价、碰运气。

因此,出租车是目前唯一合理的其他选项。而且最近因为工作,我需要出租车的发票,用来报销。于是我打出租车的偏好更强。

但是,实际情况是,出租车基本上变成了滴滴自己的资源。这个选择几乎是个“假选项”。更糟糕的是,滴滴擅自推出的出租车“派遣费”更是让出租车司机几乎是在为滴滴工作。

路上跑空车的出租车好像蒸发了一样。挂空车灯的司机几乎不停,甚至直接告诉我接了滴滴的单,不拉人。最夸张的一次,半夜,在偌大的亮马桥路,20多分钟没有一辆停下来的出租车。我同时试了滴滴出租车+0元派车费。没有车。

后来是一个正好下客的出租车司机,心软,载了我。我一上车他便说:“今晚加价至少都是15元起。我拉你都是亏了。”

话落,一个加价30元的单子“嘀嘀”弹出来,到北京南站。司机说:“这哥们儿肯定是急了,要赶火车。这加30,谁不愿意接这个单?”

果然,一路上不停弹出的平均加价20的单子,让司机频频摇头,好像后悔让我上了车。

这样的局面意味着,滴滴可以说名义上已经掌握了打车市场的定价。滴滴怎么给自己旗下的车定价,我没啥好说的;但是,出租车的定价,不应该是政府和出租车公司的权利吗?就算在打车软件倍出的现在,出租车定价需要上涨,那不也应该是政府和出租车公司的决定吗?为什么滴滴作为一家民营公司,有能力影响出租车市场的定价和出租车司机的载客行为?我觉得这不合理,也不合法。

自然,滴滴可以说自己的快车加价、出租车加“派遣费”都是技术做出的决定。实时定价系统一度被说成是市场供需曲线的客观反映。问题是,现在滴滴的实时定价真的“实时”吗?真的是客观中立的技术?

我表示此处有疑点。

当Uber还是滴滴真正的竞争者的时候,两家的实时定价实际上是互相监督的。你可以对比Uber和滴滴的实时定价,选择更可以接受的那个----两家的竞争让实时定价有对比,更可信。

但是现在,Uber没了,没了竞争对手,滴滴的实时定价少了一个监督、抗衡的对象。那么,谁可以肯定地说滴滴的实时定价技术,没有被滥用来谋取私利?

就算不去怀疑滴滴是个“不良垄断者”,那么从理论和现实上说,滴滴的实时定价都应该受到监督,从而确保这项技术真的反映了市场真正的供需关系,没有夸大,没有偏移。

解决方法有三个:

1.  政府或者其他第三方监管滴滴的实时定价技术,确保真实可信;

2.  让出租车市场重新回归独立、不受滴滴“派遣费”左右的市场;禁止滴滴超越民营公司的身份去掌握出租车资源。

3.  形成另一个类似Uber、和滴滴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用市场竞争开展监督。

个人认为,第二个选项短时间内最可行,也是在政府的权利范围之内。政府理应在市场往垄断方向发展的时候,出手制止,划出清楚的竞争边界。

让出租车重新掌握自己的定价权利,重新成为滴滴的竞争对手,回归统一定价,很可能会对目前滴滴过山车式的加价系统造成真正冲击,回归出行的又一个直观、合理、(而且有发票的)真正备选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