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柳
步入2024年,“实干”成为了流行词汇。
尤其,当社会经济摆脱羁绊步入稳步上升期,“实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击碎形式主义的虚假客套,为基层减负,让广大党员干部把精力集中到发展上来,迫在眉睫。
龙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青岛莱西召开了动员大会。莱西市委书记周科在会上强调了思想再解放对于“创新突破”的重要性。他提到,要树立“务实观念”,具备实事求是的作风,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全力为基层减负松绑、赋能添力。
牌子多、会议多、考核多、调研多……各种虚名纷繁复杂,为基层工作“做减法”,为效率提升“做加法”,基层工作必须要做到提质增效。
减负务实,实干赋能。尤其,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干部群众的精力真正花在实事上,成为基层减负的重点。
让干部减负赋能实干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在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上强调,要“深刻认识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抓紧抓实抓好,更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而今年对作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典型进行通报亦敲响了全国各地政府治理的警钟:以减负剩下来的时间,做真正的实事,为老百姓带来切实的幸福,基层干部才能真正感受到获得感。
而其实早在去年,山东便切实落实和开展了一系列减负政策和举措:5月8日,《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39条意见为乡村振兴建设指明方向。其中,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方面提出,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干事创业行动,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成果,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

轻装上阵,方能高效。更重要的是,减负的篇章正在山东全范围内进行着墨:2月2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以新升级的四大行东,山东将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合力攻坚。
“负担”轻了,“步子”快了。这其中的一大行动便是深化机关运转提速提效。山东再次强调,要突出“高效”与“减负”相结合,持续为企业群众减负,为基层干部减负,为部门单位减负,努力打造效能政府建设的“山东标杆”。
看到基层减负的“青岛经验”
作为农业大省的农业强市,近年来,青岛市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积极探索符合青岛城市特点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以实干笃定前行。
当下,青岛正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以精准化、精细化为目标,提高基层管理和服务水平,强化城乡联建和融合发展理念,走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统一领导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的乡村振兴模式。

把视线再次聚焦到青岛莱西市上来:作为基层减负的“青岛标杆”,“莱西探索”值得我们去深入剖析。
莱西市委书记周科谈道,“镇是宏观之末、微观之首,上联城市、下接农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抓镇促村,首要任务就是为镇赋权减负,把镇党委的‘龙头’昂起来。”
而在当下,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莱西经验”正不断被推广:打破就村抓村路径依赖,莱西在全省率先推动全域村庄建制调整,将861个行政村优化调整为111个新村,因地制宜设置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专业型党支部、网格党支部699个,确定党员中心户4200个,构建起“镇党委—新村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组织链条,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并首创“乡村公共资源+共富公司”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
可以发现,随着行政结构的优化升级,莱西为乡村基层减负带来了新的思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亦日益稳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在当下成为青岛市纪委监委的工作重点。
就在去年,针对村(社区)“牌子多”集中清理整治情况,山东省青岛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一纪检监察组围绕是否存在增加基层负担等问题,与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成立3个监督检查小组,采取实地查访、现场督查等方式,对5个区(市)17个村(社区)进行“回头看”。
牌子少了,负担轻了。集中整治以来,青岛全市共清理村(社区)各类牌子14万余块,为基层干部服务群众腾出了空间、让出了时间,切实提升服务质量。
我们也期待,在山东,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减“负担”不减“付出”,以基层减负之举,为干部松绑、乡村振兴赋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