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前,有一对叫新东方和好未来的好基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前,有一对叫新东方和好未来的好基友

新东方和好未来,一个代表着曾经的“出口”,一个代表着“国内消费”的标杆。但不管是“出口”还是“内消”,他们都是共生于庞大的中国教育市场,这也决定了二者之间不可能“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新东方和好未来,一个以英语培训为据点,一个发力于K12课外辅导,看上去业务冲突不大,甚至有点像关公战秦琼。但教育的蓝海只有那么大,两艘教育界的航母总有山水相逢的时候。

比眼光:谁比谁看得更远

有人说,全中国只有4家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好未来、在线教育和其它。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新东方和好未来在教育培训方面牛气大发了。

将时光倒流到1993年,当俞敏洪挂北京大学的教鞭转身离去的时候,他是很多人眼中的异类。那时出国留学还不像现在这样普遍的成为备选项,但是当时的俞敏洪已敏锐的捕捉到留学考试的市场潜力,并且在随后的短期留学考试培训中一举成名。

与其说俞敏洪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是一句口号,不如说是他对留学大势的先知性的预言。

创业伊始,新东方的口碑就如此爆裂,开始马不停蹄的在全国各地建立分校,数千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孔武有力的奔驰在全国数十个城市的教育版图上,新东方很快成为中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服务机构,并于2006年9月成功在美股上市。

但是近年来,事情有了一些变化:K12出现了。

何谓K12?通俗的说,K12(kindergarten through 12 grade)就是从幼儿园到12年级段的中小学课外辅导。

统计显示,至2014年底,K12教育市场规模已超2500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出国留学增速自2013年开始大幅回落,英语培训市场似乎也已经波澜不惊了。

而从2002年起,那个叫张邦鑫的北大生命科学系的研究生就在拼命兼职三份家教时,看到了学生课外辅导的巨大商机,并于2003年与同学合伙,成立了学而思,即好未来的前身。

可以说,好未来从出生那一天起,全身就流淌着K12的基因。

而当时的新东方,还沉浸于留学培训领域的攻城掠地,却看不到远方其实已是一片幻城。

从一个长期的态势而言,K12教育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内循环。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化,对K12教育的需求就会越强烈。

2010年,好未来前身学而思在纽交所上市,这对于张邦鑫来说,只是一个不太坏的开始。

比运营模式:谁比谁更持久

好未来上市后的几年内,其业绩每年都在飞快的递增,也让包括新东方在内的机构意识到,K12教育的春天其实不远,就是眼前。

2016年,新东方成立北京东方优播公司,开始在三四线城市布局K12领域,这一布局比好未来迟了十几年。而2016年的好未来在做什么呢?它已经在网校直播方面做得有声有色,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好未来的网校业务呈全面碾压之势。

新东方还有一个最大的苦恼:之前扩张业务的那些套路用在K12教育上,似乎有些水土不服。

我们知道,新东方做得最成功的是大班制的教学,每个班的学生基数多,且教学业务向高三等阶段倾斜的意向很明显。相对应的,新东方的这种运营模式就具备了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对老师的需求不大,二是学费以一次性的“两讫”为主,连续性的学费收入占比不大。

问题是,K12教育对小班制教学有一定的需求,有时还需要引入大量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才能保证各个阶段的持续学费收入。

很显然,目前新东方在K12教育上多少有些尾大不掉:往往优先开展高年级的教学,而忽视了其他年级的均衡发展,这一点,近年来已引起过不少的争议。

相比之下,好未来走的是一条和新东方完全相反的路。它一开始就将业务重心放到小学及初一的课程上,并且通过过硬的业绩让低年级的学生对好未来产生认同和依赖,形成阶梯化渐进的运营模式。

每个阶段的教学都步步为营,但每一步都让人看到张邦鑫的野心。

比业务转型:谁比谁更与时俱进

很有意思的是,在管理上,新东方和好未来也似乎是背道而驰。

总体而言,新东方通过扩张分校,由各分校实现自治,并由各分校校长对利润的增长负责。而好未来则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由总部细化成招生、选聘、培训、教研、监控和技术等部门,分校的各个部门都由总部直管,这实际是一种中央集权制的管理。

其实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惯用的两种管理国家的方式,谈不上谁优谁劣。

更重要的是,新东方和好未来近年来都加快了业务转型,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世界,比如说,两者都提出了抢占线上市场的方案。

新东方的主要做法,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跨进商业在线,标志性的事件是2014年底推出的可视化学习系统。一条腿走用互联网思维升级传统线下教育之路,比如说泡泡少儿双优培养课程等,以期打通教育领域的O2O模式。

好未来走的是新科技思维下的互联网教学,以2010年的ICS智能教学系统为标志,然后不断将系统升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各种最前沿的科技表现手段。

最后总结一下,新东方和好未来,一个代表着曾经的“出口”,一个代表着“国内消费”的标杆。但不管是“出口”还是“内消”,他们都是共生于庞大的中国教育市场,这也决定了二者之间不可能“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特别是出国留学市场到达一定的瓶颈后,二者在K12等领域的正面交峰将不可避免,是长期的相爱相杀还是一辈子的共生共荣,看来还得不断的比较下去。

多年以后,我们再谈到这两家公司,也许会这样说:从前,有一对叫新东方和好未来的好基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好未来

2.9k
  • 好未来加速追赶新东方
  • 实探全球最大教装展,AI大模型带来新变量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前,有一对叫新东方和好未来的好基友

新东方和好未来,一个代表着曾经的“出口”,一个代表着“国内消费”的标杆。但不管是“出口”还是“内消”,他们都是共生于庞大的中国教育市场,这也决定了二者之间不可能“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新东方和好未来,一个以英语培训为据点,一个发力于K12课外辅导,看上去业务冲突不大,甚至有点像关公战秦琼。但教育的蓝海只有那么大,两艘教育界的航母总有山水相逢的时候。

比眼光:谁比谁看得更远

有人说,全中国只有4家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好未来、在线教育和其它。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新东方和好未来在教育培训方面牛气大发了。

将时光倒流到1993年,当俞敏洪挂北京大学的教鞭转身离去的时候,他是很多人眼中的异类。那时出国留学还不像现在这样普遍的成为备选项,但是当时的俞敏洪已敏锐的捕捉到留学考试的市场潜力,并且在随后的短期留学考试培训中一举成名。

与其说俞敏洪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是一句口号,不如说是他对留学大势的先知性的预言。

创业伊始,新东方的口碑就如此爆裂,开始马不停蹄的在全国各地建立分校,数千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孔武有力的奔驰在全国数十个城市的教育版图上,新东方很快成为中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服务机构,并于2006年9月成功在美股上市。

但是近年来,事情有了一些变化:K12出现了。

何谓K12?通俗的说,K12(kindergarten through 12 grade)就是从幼儿园到12年级段的中小学课外辅导。

统计显示,至2014年底,K12教育市场规模已超2500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出国留学增速自2013年开始大幅回落,英语培训市场似乎也已经波澜不惊了。

而从2002年起,那个叫张邦鑫的北大生命科学系的研究生就在拼命兼职三份家教时,看到了学生课外辅导的巨大商机,并于2003年与同学合伙,成立了学而思,即好未来的前身。

可以说,好未来从出生那一天起,全身就流淌着K12的基因。

而当时的新东方,还沉浸于留学培训领域的攻城掠地,却看不到远方其实已是一片幻城。

从一个长期的态势而言,K12教育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内循环。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化,对K12教育的需求就会越强烈。

2010年,好未来前身学而思在纽交所上市,这对于张邦鑫来说,只是一个不太坏的开始。

比运营模式:谁比谁更持久

好未来上市后的几年内,其业绩每年都在飞快的递增,也让包括新东方在内的机构意识到,K12教育的春天其实不远,就是眼前。

2016年,新东方成立北京东方优播公司,开始在三四线城市布局K12领域,这一布局比好未来迟了十几年。而2016年的好未来在做什么呢?它已经在网校直播方面做得有声有色,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好未来的网校业务呈全面碾压之势。

新东方还有一个最大的苦恼:之前扩张业务的那些套路用在K12教育上,似乎有些水土不服。

我们知道,新东方做得最成功的是大班制的教学,每个班的学生基数多,且教学业务向高三等阶段倾斜的意向很明显。相对应的,新东方的这种运营模式就具备了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对老师的需求不大,二是学费以一次性的“两讫”为主,连续性的学费收入占比不大。

问题是,K12教育对小班制教学有一定的需求,有时还需要引入大量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才能保证各个阶段的持续学费收入。

很显然,目前新东方在K12教育上多少有些尾大不掉:往往优先开展高年级的教学,而忽视了其他年级的均衡发展,这一点,近年来已引起过不少的争议。

相比之下,好未来走的是一条和新东方完全相反的路。它一开始就将业务重心放到小学及初一的课程上,并且通过过硬的业绩让低年级的学生对好未来产生认同和依赖,形成阶梯化渐进的运营模式。

每个阶段的教学都步步为营,但每一步都让人看到张邦鑫的野心。

比业务转型:谁比谁更与时俱进

很有意思的是,在管理上,新东方和好未来也似乎是背道而驰。

总体而言,新东方通过扩张分校,由各分校实现自治,并由各分校校长对利润的增长负责。而好未来则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由总部细化成招生、选聘、培训、教研、监控和技术等部门,分校的各个部门都由总部直管,这实际是一种中央集权制的管理。

其实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惯用的两种管理国家的方式,谈不上谁优谁劣。

更重要的是,新东方和好未来近年来都加快了业务转型,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世界,比如说,两者都提出了抢占线上市场的方案。

新东方的主要做法,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跨进商业在线,标志性的事件是2014年底推出的可视化学习系统。一条腿走用互联网思维升级传统线下教育之路,比如说泡泡少儿双优培养课程等,以期打通教育领域的O2O模式。

好未来走的是新科技思维下的互联网教学,以2010年的ICS智能教学系统为标志,然后不断将系统升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各种最前沿的科技表现手段。

最后总结一下,新东方和好未来,一个代表着曾经的“出口”,一个代表着“国内消费”的标杆。但不管是“出口”还是“内消”,他们都是共生于庞大的中国教育市场,这也决定了二者之间不可能“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特别是出国留学市场到达一定的瓶颈后,二者在K12等领域的正面交峰将不可避免,是长期的相爱相杀还是一辈子的共生共荣,看来还得不断的比较下去。

多年以后,我们再谈到这两家公司,也许会这样说:从前,有一对叫新东方和好未来的好基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