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立三年,商务区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立三年,商务区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年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税收实现复合增长率20%以上,主要经济指标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方卓然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批复三周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作为开放枢纽的核心区,近三年来,商务区正在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2024年3月2日,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华源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商务区以“大科创”赋能“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持续推动产业创新驱动,产业能级不断提升,税收实现三年复合增长率20%以上,主要经济指标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

总部经济发展正在加速成势,华源表示,商务区通过实施总部“虹聚”计划,加快建设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虹桥临空跨国公司(总部)科创园,累计引进总部类企业超500家。

其中,经市级认定的跨国公司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等共计127家,经商务区认定的内资企业总部和贸易型总部共计84家,商务区已成为各类总部机构加快集聚的热点地区。

同时,商务区聚焦高能级总部经济、高端化服务经济、高流量贸易经济、高溢出会展经济,下大力气推进优势产业集聚。数据显示,2023年,商务区累计引进重点产业和投资类项目304个,签约投资总额1540亿元,同比增长54%。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商务区集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余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企业已超过1万家。华源说,“目前科创体系更加完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在打造平台功能方面,商务区服务辐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

华源表示,三年来,为加快建设“走出去”功能平台,商务区设立了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完善上海市“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虹桥)、RCEP企业服务咨询站(虹桥)等平台能级。商务区累计引进37家国际贸易投资促进机构、84家法律服务机构、209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服务长三角企业“走出去”的专业机构的集聚程度不断提高。

对此,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钟晓咏解释道,商务区正在鼓励已落户各类总部提升能级,发展成为“走出去”的亚太总部或全球总部,现在商务区已集聚总部类企业超500多家;鼓励长三角企业在商务区设立海外投资业务板块,比如神马电力、天合光能等,都已经成立了相关业务板块。

同时,商务区还集政务服务和专业资源为一体,打造“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

“现在我们已经对接法律、金融等专业服务机构54家,在线上企业可了解出海信息,预约活动和专业服务;在线下企业可一站式办理马德里商标注册、APEC商务旅行卡、ODI咨询等出海和涉外高频服务事项。”钟晓咏说,商务区还组织企业参加“走出去”经贸论坛、洽谈会、培训会、项目推介会等,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不仅如此,为帮助企业“走出去”,商务区还发挥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资源整合的功能。钟晓咏透露,现在商务区已培育重点主体清单26家,为企业提供研发、生产、管理、贸易等全过程对接服务。

而在做强“引进来”功能平台方面,华源强调说,商务区还深入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持续做强进博会“6天+365天”常年展销平台功能,增设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新型工业品首发平台,支持虹桥品汇、绿地贸易港在长三角等区域开设分中心36个,2023年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进口贸易额全市第一,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功能加快形成。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机场联络线先期开通段主体结构贯通,71路中运量西延伸工程建成运营,示范区线、嘉闵线、虹桥枢纽西交广场综合提升工程,以及一批区区对接道路加快推进。前湾公园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开工建设,已建在建保障性租赁房2.25万套,高水平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

华源表示,如今,区域城市更新也在稳步推进。他透露,“目前已梳理出一批相对低效商办转型升级、高品质公共空间打造的项目,计划今年启动实施。同时,虹桥中央商务区涉及的闵行、长宁、青浦、嘉定四个行政区将滚动推进151平方公里范围内城中村改造。”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批复之后,去年7月国家又出台了《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

政策落地情况怎样?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石燕表示,《若干政策措施》是继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之后,从国家层面对“大虹桥”建设的又一再度集中赋能,政策共24条,其中涉及上海22项。

政策出台大半年来,截至目前,22项政策措施已落地15项,落地率近70%。

“强化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功能”相关政策,共5项,其中,打造“丝路电商”辐射引领区、培育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等2项已落地。此外,涉及到试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支持配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支持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等3项政策正在推进中。 

“促进‘一核两带’融合发展”相关政策,共10项,其中7项已经落地。主要包括构建高水平区域创新网络、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自由流动、开放智能网联汽车跨省市道路测试,优化外国高端人才便利服务、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推动数字人民币联动试点、扩容升级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7项已落地。

而涉及到推广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开展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等3项政策正在积极推进中。 

“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相关政策,共7项,其中6项已经落地;包括提升航空服务功能、打造多式联运通道、共建跨区域轨道交通网、强化服务长三角功能、构建全链条科研服务体系、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

去年11月,已经正式成立了“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维权援助工作站”。陈石燕透露,今年在此基础上还将继续探索设立海外维权基地。此外,优化长三角算力布局这项政策也正在推动落实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立三年,商务区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年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税收实现复合增长率20%以上,主要经济指标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方卓然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批复三周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作为开放枢纽的核心区,近三年来,商务区正在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2024年3月2日,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华源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商务区以“大科创”赋能“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持续推动产业创新驱动,产业能级不断提升,税收实现三年复合增长率20%以上,主要经济指标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

总部经济发展正在加速成势,华源表示,商务区通过实施总部“虹聚”计划,加快建设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虹桥临空跨国公司(总部)科创园,累计引进总部类企业超500家。

其中,经市级认定的跨国公司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等共计127家,经商务区认定的内资企业总部和贸易型总部共计84家,商务区已成为各类总部机构加快集聚的热点地区。

同时,商务区聚焦高能级总部经济、高端化服务经济、高流量贸易经济、高溢出会展经济,下大力气推进优势产业集聚。数据显示,2023年,商务区累计引进重点产业和投资类项目304个,签约投资总额1540亿元,同比增长54%。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商务区集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余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企业已超过1万家。华源说,“目前科创体系更加完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在打造平台功能方面,商务区服务辐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

华源表示,三年来,为加快建设“走出去”功能平台,商务区设立了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完善上海市“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虹桥)、RCEP企业服务咨询站(虹桥)等平台能级。商务区累计引进37家国际贸易投资促进机构、84家法律服务机构、209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服务长三角企业“走出去”的专业机构的集聚程度不断提高。

对此,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钟晓咏解释道,商务区正在鼓励已落户各类总部提升能级,发展成为“走出去”的亚太总部或全球总部,现在商务区已集聚总部类企业超500多家;鼓励长三角企业在商务区设立海外投资业务板块,比如神马电力、天合光能等,都已经成立了相关业务板块。

同时,商务区还集政务服务和专业资源为一体,打造“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

“现在我们已经对接法律、金融等专业服务机构54家,在线上企业可了解出海信息,预约活动和专业服务;在线下企业可一站式办理马德里商标注册、APEC商务旅行卡、ODI咨询等出海和涉外高频服务事项。”钟晓咏说,商务区还组织企业参加“走出去”经贸论坛、洽谈会、培训会、项目推介会等,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不仅如此,为帮助企业“走出去”,商务区还发挥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资源整合的功能。钟晓咏透露,现在商务区已培育重点主体清单26家,为企业提供研发、生产、管理、贸易等全过程对接服务。

而在做强“引进来”功能平台方面,华源强调说,商务区还深入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持续做强进博会“6天+365天”常年展销平台功能,增设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新型工业品首发平台,支持虹桥品汇、绿地贸易港在长三角等区域开设分中心36个,2023年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进口贸易额全市第一,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功能加快形成。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机场联络线先期开通段主体结构贯通,71路中运量西延伸工程建成运营,示范区线、嘉闵线、虹桥枢纽西交广场综合提升工程,以及一批区区对接道路加快推进。前湾公园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开工建设,已建在建保障性租赁房2.25万套,高水平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

华源表示,如今,区域城市更新也在稳步推进。他透露,“目前已梳理出一批相对低效商办转型升级、高品质公共空间打造的项目,计划今年启动实施。同时,虹桥中央商务区涉及的闵行、长宁、青浦、嘉定四个行政区将滚动推进151平方公里范围内城中村改造。”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批复之后,去年7月国家又出台了《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

政策落地情况怎样?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石燕表示,《若干政策措施》是继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之后,从国家层面对“大虹桥”建设的又一再度集中赋能,政策共24条,其中涉及上海22项。

政策出台大半年来,截至目前,22项政策措施已落地15项,落地率近70%。

“强化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功能”相关政策,共5项,其中,打造“丝路电商”辐射引领区、培育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等2项已落地。此外,涉及到试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支持配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支持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等3项政策正在推进中。 

“促进‘一核两带’融合发展”相关政策,共10项,其中7项已经落地。主要包括构建高水平区域创新网络、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自由流动、开放智能网联汽车跨省市道路测试,优化外国高端人才便利服务、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推动数字人民币联动试点、扩容升级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7项已落地。

而涉及到推广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开展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等3项政策正在积极推进中。 

“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相关政策,共7项,其中6项已经落地;包括提升航空服务功能、打造多式联运通道、共建跨区域轨道交通网、强化服务长三角功能、构建全链条科研服务体系、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

去年11月,已经正式成立了“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维权援助工作站”。陈石燕透露,今年在此基础上还将继续探索设立海外维权基地。此外,优化长三角算力布局这项政策也正在推动落实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