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信资本张懿宸:建议畅通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渠道,推动并购方式发挥更大作用丨两会前瞻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信资本张懿宸:建议畅通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渠道,推动并购方式发挥更大作用丨两会前瞻⑩

2023年,中国股权市场共发生3946笔退出案例,并购方式退出仅占总案例的6%。

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3月2日,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将提交关于重视并购基金作用,优化并购重组监管机制,畅通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渠道/支持头部券商做优做强的提案。

张懿宸指出,中国私募股权行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成为金融支持实体、推动科技创新、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在募投管退方面仍有一些问题阻碍着行业的持续发展,例如退出难,就已成为当前困扰行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截至2023年末,行业整体已经达到了14.3万亿的存续规模,基金数量超过5.4万只,当前处于退出期的超过一半,“退出堰塞湖”现象已十分紧迫。这其中既有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冲击的影响,也有海外资本市场退出路径及交易机会断崖式下降、A股新股发行节奏阶段性放缓等因素。

“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本质是‘投资—退出—再投资’的循环过程。”张懿宸表示,基金退出是私募股权投资循环的核心环节,不仅关系到投资人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收益,更体现了资本循环流动的特点。IPO、股权转让、回购、并购、清算是目前市场主要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

据研究机构统计,2023年,中国股权市场共发生3946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9.6%。其中IPO作为主要方式(54%),退出数量同比下降38.3%,值得注意的是并购方式退出仅占总案例的6%。

在当前资本市场阶段性调整的背景下,人民币基金退出渠道亟需进一步拓宽和畅通,应推动并购方式在交易退出环节发挥更充分的作用,更加重视并购基金在推动上市公司开展并购重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对此,张懿宸作出如下建议:

“首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性开放,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过去一段时期,我国股票和债券市场方面,外资持有占比均在3%左右,在主要经济体中属于最低水平。建议应以3%为警戒线,促进股票和债券外资持有占比逐步进入5-10%的安全舒适区间。其中,建议鼓励引导包括基金在内的外资增持乃至控股A股上市公司,适时研究允许外资控股A股上市公司的负面清单。”他表示。

当前监管政策下,多数基金特别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并购基金,其控股的公司难以在A股IPO上市。监管部门的主要担忧是该等基金的实际控制人难以穿透确认,会影响发行人上市后的控制权稳定。

“但实际上,多数并购基金运营时间较久,虽长期处于无实控股东状态,但经营稳定,单支基金存续期通常在10-12年,奉行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张懿宸表示,“可以参考香港、新加坡等亚太成熟资本市场经验,均并不排斥该等基金作为控股股东的公司上市,亦有助于保持市场交易的活跃和理性。建议监管积极研究放宽并购基金控股的公司在A股上市的可行路径。”

同时,应当拓宽鼓励和支持开展并购重组的行业范围。当前受到发行类业务相关政策调整影响,多数消费、医疗、新经济领域企业(红黄灯名单)IPO受限,短期内难以实现上市。但上述标的公司能否通过被并购重组的方式间接上市,目前缺少明确监管指引。

在此方面,张懿宸称,“为活跃资本市场和并购交易,建议研究上述领域企业通过被并购或重组方式登陆A股市场,或积极引导和鼓励其在H股上市。”

张懿宸直言,目前A股并购重组在实践中仍然强调标的资产的盈利能力、对赌承诺与合规性问题,对于未盈利资产持谨慎态度,上市公司并购由基金控股、但无法承诺对赌的企业仍受窗口指导等监管实践影响难以实施。

对此他建议,“应适当放宽业绩承诺标准,进一步明确除‘采用未来收益预期等评估方法的大股东注资型收购要求设置业绩承诺’外,其他类型重组的交易双方可自主协商是否约定业绩承诺,并尽快引导更多案例落地,形成示范效应。”

“同时,对于并购基金可以通过发起接续基金,在保证企业持续稳定经营的同时,为资本退出提供通路,从而实现投资的良性循环。由于并购基金通常会取得被投企业的控制权,其所发起的接续基金会被认定为‘关联交易’,从而受到现有政策的限制。”张懿宸进一步表示。

他认为,“例如2010年发布的《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79号文”)中,虽不禁止保险机构投资人通过基金投资与基金管理人有关联关系的标的企业,但设置了‘监管规定允许且事先披露和报告’的要求,也未规定披露内容和具体流程,保险资金投资此类基金的合规论证和事前报备程序都需要明确的操作指引。建议监管部门为并购基金通过接续基金实现投资人退出提供更清晰、优化的政策支持和指引。”

此外,对于“支持头部券商做优做强”, 张懿宸也带来相关提案。

张懿宸指出,当前国际格局呈现碎片化、脱钩、区域化的趋势,不少中国企业面临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新布局的挑战。金融机构需尽快开始加大海外业务布局和资产专业配置,以弥补国内金融资产回报下降的压力,助推一批中国企业成功转型为跨国公司。在上述过程中,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以发挥重要的枢纽和桥头堡作用。

对此他建议,“监管部门主动整合优化我国券商结构,超前防范中小机构风险,持续助力实体经济;符合一定资质的国内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以香港为支点,主动辐射拓展东南亚、中东及南美等海外市场;以更大力度鼓励和引导大型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进行与其自身风险收益偏好相匹配的优质资产配置;发挥香港比较优势,着力打造人民币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中心;中央政府继续支持香港市场在衍生品方面开展先行先试,成熟后再推动引入内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信资本张懿宸:建议畅通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渠道,推动并购方式发挥更大作用丨两会前瞻⑩

2023年,中国股权市场共发生3946笔退出案例,并购方式退出仅占总案例的6%。

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3月2日,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将提交关于重视并购基金作用,优化并购重组监管机制,畅通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渠道/支持头部券商做优做强的提案。

张懿宸指出,中国私募股权行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成为金融支持实体、推动科技创新、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在募投管退方面仍有一些问题阻碍着行业的持续发展,例如退出难,就已成为当前困扰行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截至2023年末,行业整体已经达到了14.3万亿的存续规模,基金数量超过5.4万只,当前处于退出期的超过一半,“退出堰塞湖”现象已十分紧迫。这其中既有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冲击的影响,也有海外资本市场退出路径及交易机会断崖式下降、A股新股发行节奏阶段性放缓等因素。

“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本质是‘投资—退出—再投资’的循环过程。”张懿宸表示,基金退出是私募股权投资循环的核心环节,不仅关系到投资人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收益,更体现了资本循环流动的特点。IPO、股权转让、回购、并购、清算是目前市场主要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

据研究机构统计,2023年,中国股权市场共发生3946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9.6%。其中IPO作为主要方式(54%),退出数量同比下降38.3%,值得注意的是并购方式退出仅占总案例的6%。

在当前资本市场阶段性调整的背景下,人民币基金退出渠道亟需进一步拓宽和畅通,应推动并购方式在交易退出环节发挥更充分的作用,更加重视并购基金在推动上市公司开展并购重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对此,张懿宸作出如下建议:

“首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性开放,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过去一段时期,我国股票和债券市场方面,外资持有占比均在3%左右,在主要经济体中属于最低水平。建议应以3%为警戒线,促进股票和债券外资持有占比逐步进入5-10%的安全舒适区间。其中,建议鼓励引导包括基金在内的外资增持乃至控股A股上市公司,适时研究允许外资控股A股上市公司的负面清单。”他表示。

当前监管政策下,多数基金特别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并购基金,其控股的公司难以在A股IPO上市。监管部门的主要担忧是该等基金的实际控制人难以穿透确认,会影响发行人上市后的控制权稳定。

“但实际上,多数并购基金运营时间较久,虽长期处于无实控股东状态,但经营稳定,单支基金存续期通常在10-12年,奉行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张懿宸表示,“可以参考香港、新加坡等亚太成熟资本市场经验,均并不排斥该等基金作为控股股东的公司上市,亦有助于保持市场交易的活跃和理性。建议监管积极研究放宽并购基金控股的公司在A股上市的可行路径。”

同时,应当拓宽鼓励和支持开展并购重组的行业范围。当前受到发行类业务相关政策调整影响,多数消费、医疗、新经济领域企业(红黄灯名单)IPO受限,短期内难以实现上市。但上述标的公司能否通过被并购重组的方式间接上市,目前缺少明确监管指引。

在此方面,张懿宸称,“为活跃资本市场和并购交易,建议研究上述领域企业通过被并购或重组方式登陆A股市场,或积极引导和鼓励其在H股上市。”

张懿宸直言,目前A股并购重组在实践中仍然强调标的资产的盈利能力、对赌承诺与合规性问题,对于未盈利资产持谨慎态度,上市公司并购由基金控股、但无法承诺对赌的企业仍受窗口指导等监管实践影响难以实施。

对此他建议,“应适当放宽业绩承诺标准,进一步明确除‘采用未来收益预期等评估方法的大股东注资型收购要求设置业绩承诺’外,其他类型重组的交易双方可自主协商是否约定业绩承诺,并尽快引导更多案例落地,形成示范效应。”

“同时,对于并购基金可以通过发起接续基金,在保证企业持续稳定经营的同时,为资本退出提供通路,从而实现投资的良性循环。由于并购基金通常会取得被投企业的控制权,其所发起的接续基金会被认定为‘关联交易’,从而受到现有政策的限制。”张懿宸进一步表示。

他认为,“例如2010年发布的《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79号文”)中,虽不禁止保险机构投资人通过基金投资与基金管理人有关联关系的标的企业,但设置了‘监管规定允许且事先披露和报告’的要求,也未规定披露内容和具体流程,保险资金投资此类基金的合规论证和事前报备程序都需要明确的操作指引。建议监管部门为并购基金通过接续基金实现投资人退出提供更清晰、优化的政策支持和指引。”

此外,对于“支持头部券商做优做强”, 张懿宸也带来相关提案。

张懿宸指出,当前国际格局呈现碎片化、脱钩、区域化的趋势,不少中国企业面临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新布局的挑战。金融机构需尽快开始加大海外业务布局和资产专业配置,以弥补国内金融资产回报下降的压力,助推一批中国企业成功转型为跨国公司。在上述过程中,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以发挥重要的枢纽和桥头堡作用。

对此他建议,“监管部门主动整合优化我国券商结构,超前防范中小机构风险,持续助力实体经济;符合一定资质的国内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以香港为支点,主动辐射拓展东南亚、中东及南美等海外市场;以更大力度鼓励和引导大型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进行与其自身风险收益偏好相匹配的优质资产配置;发挥香港比较优势,着力打造人民币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中心;中央政府继续支持香港市场在衍生品方面开展先行先试,成熟后再推动引入内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