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聚焦两会热门议题:提振制造业、人工智能监管、乡村振兴 | 两会·最希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聚焦两会热门议题:提振制造业、人工智能监管、乡村振兴 | 两会·最希望

代表委员指出,当下有必要对制造业现状做个清醒的反思和分门别类的摸底排查,厘清现状、短板,对标全球先进的产业公司,制定相应的发展路线图。

2月29日,江苏南京一家制造企业的生产景象。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随着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我国正式进入全国两会时间。从财经界代表委员提交的提案来看,如何做强做优制造业、加强人工智能监管以及推动乡村振兴等是这次两会的热门议题。

做强做优制造业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针对如何做强做优制造业,参加2024年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了建议。

据《上海证券报》消息,全国政协委员、合锻智能董事长严建文认为,当下有必要对制造业现状做个清醒的反思和分门别类的摸底排查,厘清现状、短板,对标全球先进的产业公司,制定相应的发展路线图。对照路线图,稳步发展,踏实壮大中国制造业。为此,严建文提出三点建议。

他指出,一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专业人士在全国范围内做一次各行业、各省份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基础制造能力、技术水平的摸底调查,尽快制定出发展路线图、时间表;二是在发展过程中,要根据行业、领域特点,着力建设“隐形冠军”企业,关注各细分行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技术的先进程度,产品利润率,不简单以规模论英雄,少做规模排名;三是务实推进中国工程师队伍建设,工程院院士评选标准向解决技术应用和技术开发能力的顶级工程师倾斜,把队伍建设放在工厂一线,让工程师红利成为新时期中国工业红利源泉。

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表示,随着劳动力资源的减少,国际竞争加剧,我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较大的转型升级挑战,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规模小、利润薄、研发能力弱、管理不科学不规范等问题较多。

对此,他建议,一是加大技术帮扶力度,充分利用好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源,加大产、学、研的融合力度,鼓励高校相关专业与企业“结对”,加快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让技术升级落地;第二,发挥各地、各行业商会和乡贤联谊会等组织机构平台在引进人才与技术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第三,适时、适度公开一些国有技术成果,为企业提供技术转型升级的助力;第四,加强中小城市、小城镇的软硬环境建设,根据当地的产业门类,利用产业集聚效应,合理规划生产、生活、交通枢纽等核心功能区的布局;第五,加强技工人才队伍建设,除了职业学校教育外,还可以鼓励、资助企业建立自己的职工学校,定期开展培训;第六,加强对企业技改扶持资金补贴的管理和机制调整,防止各种弄虚作假、浮夸风和“吃空饷”现象的发生。

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要“齐头并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最近一段时间,包括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在内的多个部门强调,加快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中国青年网》消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拟提交一份和生成式AI(人工智能)有关的提案,建议普及生成式AI教育,培育新质生产力人才。

他表示,一段时间以来,以OpenAI chatGPT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预示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特别是近期以SORA为代表的高质量短视频AI生成工具的出现,不仅推动着科技创新,还促进着“新质生产力”的茁壮成长,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开拓了广阔的产业应用空间。

张云泉认为,为满足市场对新质生产力人才的需求,需积极解决课程、师资和资源配置等挑战,以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的优势。他为此提出四方面的建议:一是优化资源分配,促进教育平等;二是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是促进产教融合,增加实践机会;四是加快企业导师引进并设立专项奖励。

“建议设立‘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基地’,以鼓励有智能化需求的各行业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增加学生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实践能力。”张云泉说。

部分政协委员也提到,在强调应用的同时也要注重安全。

比如,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的提案是关于《创新发展“AI+安全”》。他表示,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它极大提升了生产力,但是加大了数据泄露、“深伪”诈骗等安全威胁,针对AI的网络攻击和利用AI技术攻击网络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应对人工智能负面风险,齐向东在提案中建议,希望我国能加大探索“AI+安全”创新应用力度,抢占国家安全的人工智能战略制高点,提高我国应对网络空间安全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在提案中建议,应加快出台人工智能法,构建我国AI产业监管治理体系。同时,参考其他成熟的监管思路,将人工智能和算法技术按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并针对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例如,可能会通过潜意识操纵用户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被直接禁止。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对于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建言。

据《经济日报》消息,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表示,自己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引进新农业人员,采用新模式新技术,实现了新的产业升级。为此,他今年准备提交“培育‘三农’新质生产力”相关建议:加快使用优质和新型生产要素,以数智化催生乡村未来产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着力增强源头性技术储备;提升农业生产者数智技能,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激发乡村振兴主体的创新活力。

另据《华夏时报》消息,全国人大代表、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带来了《关于鼓励社会资本下乡 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关于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建议》等多个议案。他建议,要加大农村各类资源配置,缩小城乡资源差距;鼓励社会资本下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同时,他提到,要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根据年龄结构、保险性质,出台政策性保障措施,在现有基础上对最低收入人群保障实现翻番;出台政策鼓励生育,提高生育补贴力度,一胎至少补贴1万元,二胎补贴2万元。

此外,他建议,增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特别是门诊报销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增长10%,使报销比例提高到80%—90%,确保看得起病。

全国人大代表,闵行区浦锦街道芦胜村的党总支书记张义民调研发现,对市场的判断失误,很多时候来自信息不对等,而数字技术是解决这种不对等、减少农业生产盲目性的有效方式。

据上海观察报道,今年,张义民准备提交一份建议,呼吁搭建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动态发布各地农业农村产业布局,让各地农民及时了解各地优势和特色产业信息,从而确定符合本地区位特点的产业方向,形成错位竞争,避免因种植不均导致农产品过剩、价格过低等情况。

另外,澎湃新闻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拟提交一份《关于如何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的提案》。他表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就是要提高种粮农民收入,就是要让种粮农民过上体面的生活。

基于此,胡培松建议,提高种粮农民养老待遇,真正到了60岁,尤其是70岁以后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才能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提高种粮农民直接收入,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将最低收购价“一年一调”改为“三年一调”,稳定较长时间的种粮收益预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聚焦两会热门议题:提振制造业、人工智能监管、乡村振兴 | 两会·最希望

代表委员指出,当下有必要对制造业现状做个清醒的反思和分门别类的摸底排查,厘清现状、短板,对标全球先进的产业公司,制定相应的发展路线图。

2月29日,江苏南京一家制造企业的生产景象。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随着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我国正式进入全国两会时间。从财经界代表委员提交的提案来看,如何做强做优制造业、加强人工智能监管以及推动乡村振兴等是这次两会的热门议题。

做强做优制造业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针对如何做强做优制造业,参加2024年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了建议。

据《上海证券报》消息,全国政协委员、合锻智能董事长严建文认为,当下有必要对制造业现状做个清醒的反思和分门别类的摸底排查,厘清现状、短板,对标全球先进的产业公司,制定相应的发展路线图。对照路线图,稳步发展,踏实壮大中国制造业。为此,严建文提出三点建议。

他指出,一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专业人士在全国范围内做一次各行业、各省份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基础制造能力、技术水平的摸底调查,尽快制定出发展路线图、时间表;二是在发展过程中,要根据行业、领域特点,着力建设“隐形冠军”企业,关注各细分行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技术的先进程度,产品利润率,不简单以规模论英雄,少做规模排名;三是务实推进中国工程师队伍建设,工程院院士评选标准向解决技术应用和技术开发能力的顶级工程师倾斜,把队伍建设放在工厂一线,让工程师红利成为新时期中国工业红利源泉。

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表示,随着劳动力资源的减少,国际竞争加剧,我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较大的转型升级挑战,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规模小、利润薄、研发能力弱、管理不科学不规范等问题较多。

对此,他建议,一是加大技术帮扶力度,充分利用好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源,加大产、学、研的融合力度,鼓励高校相关专业与企业“结对”,加快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让技术升级落地;第二,发挥各地、各行业商会和乡贤联谊会等组织机构平台在引进人才与技术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第三,适时、适度公开一些国有技术成果,为企业提供技术转型升级的助力;第四,加强中小城市、小城镇的软硬环境建设,根据当地的产业门类,利用产业集聚效应,合理规划生产、生活、交通枢纽等核心功能区的布局;第五,加强技工人才队伍建设,除了职业学校教育外,还可以鼓励、资助企业建立自己的职工学校,定期开展培训;第六,加强对企业技改扶持资金补贴的管理和机制调整,防止各种弄虚作假、浮夸风和“吃空饷”现象的发生。

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要“齐头并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最近一段时间,包括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在内的多个部门强调,加快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中国青年网》消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拟提交一份和生成式AI(人工智能)有关的提案,建议普及生成式AI教育,培育新质生产力人才。

他表示,一段时间以来,以OpenAI chatGPT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预示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特别是近期以SORA为代表的高质量短视频AI生成工具的出现,不仅推动着科技创新,还促进着“新质生产力”的茁壮成长,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开拓了广阔的产业应用空间。

张云泉认为,为满足市场对新质生产力人才的需求,需积极解决课程、师资和资源配置等挑战,以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的优势。他为此提出四方面的建议:一是优化资源分配,促进教育平等;二是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是促进产教融合,增加实践机会;四是加快企业导师引进并设立专项奖励。

“建议设立‘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基地’,以鼓励有智能化需求的各行业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增加学生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实践能力。”张云泉说。

部分政协委员也提到,在强调应用的同时也要注重安全。

比如,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的提案是关于《创新发展“AI+安全”》。他表示,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它极大提升了生产力,但是加大了数据泄露、“深伪”诈骗等安全威胁,针对AI的网络攻击和利用AI技术攻击网络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应对人工智能负面风险,齐向东在提案中建议,希望我国能加大探索“AI+安全”创新应用力度,抢占国家安全的人工智能战略制高点,提高我国应对网络空间安全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在提案中建议,应加快出台人工智能法,构建我国AI产业监管治理体系。同时,参考其他成熟的监管思路,将人工智能和算法技术按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并针对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例如,可能会通过潜意识操纵用户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被直接禁止。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对于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建言。

据《经济日报》消息,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表示,自己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引进新农业人员,采用新模式新技术,实现了新的产业升级。为此,他今年准备提交“培育‘三农’新质生产力”相关建议:加快使用优质和新型生产要素,以数智化催生乡村未来产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着力增强源头性技术储备;提升农业生产者数智技能,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激发乡村振兴主体的创新活力。

另据《华夏时报》消息,全国人大代表、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带来了《关于鼓励社会资本下乡 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关于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建议》等多个议案。他建议,要加大农村各类资源配置,缩小城乡资源差距;鼓励社会资本下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同时,他提到,要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根据年龄结构、保险性质,出台政策性保障措施,在现有基础上对最低收入人群保障实现翻番;出台政策鼓励生育,提高生育补贴力度,一胎至少补贴1万元,二胎补贴2万元。

此外,他建议,增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特别是门诊报销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增长10%,使报销比例提高到80%—90%,确保看得起病。

全国人大代表,闵行区浦锦街道芦胜村的党总支书记张义民调研发现,对市场的判断失误,很多时候来自信息不对等,而数字技术是解决这种不对等、减少农业生产盲目性的有效方式。

据上海观察报道,今年,张义民准备提交一份建议,呼吁搭建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动态发布各地农业农村产业布局,让各地农民及时了解各地优势和特色产业信息,从而确定符合本地区位特点的产业方向,形成错位竞争,避免因种植不均导致农产品过剩、价格过低等情况。

另外,澎湃新闻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拟提交一份《关于如何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的提案》。他表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就是要提高种粮农民收入,就是要让种粮农民过上体面的生活。

基于此,胡培松建议,提高种粮农民养老待遇,真正到了60岁,尤其是70岁以后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才能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提高种粮农民直接收入,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将最低收购价“一年一调”改为“三年一调”,稳定较长时间的种粮收益预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