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类的焦虑、恐惧与绝望,都能在这部韩国灾难片中看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类的焦虑、恐惧与绝望,都能在这部韩国灾难片中看到

核电站是一个潘多拉盒子,灾难中的人性,是另一个潘多拉盒子,所得好坏并非随即,全凭开启之人说了算。

韩国在拍灾难片方面自成一派体系

编剧们永远能找到合适的灾难样式

[流感]里的病菌;[釜山行]中的丧尸

乃至[摩天楼]里的大楼失火

都是杀伤面极高的险情

而我们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这部

[潘多拉]可谓是韩国灾难片的集大成之作

[潘多拉]很像[流感],直面灾难的同时,正视底层民众到掌权官员之间不同的应急态度,且韩国灾难片惯有的大场面、滥煽情等优缺点一应俱全。

单拿出来看,完成度尚可观感也还不错,但若看多了同类电影,也难免会因为剧作模式的老旧,而对其中的深度诉求感到厌烦。

[潘多拉]的时间设定在五年前,3.11日本地震后,连带引起了韩国一座名为“韩星1号”反应堆的爆炸,一时间辐射能喷薄而出,笼罩在城市上空。

灾难之中,显现出的众生百态才是导演朴正祐笔触的真正着力点。

核电站事故,炸出的不仅是辐射能,更有当下社会明确而残酷的阶级属性,不同阶层的人,站在不同的利益立场,立场的边缘,代表他们行事的底线。

以总统、总理为代表的国家掌权阶层的立场,最丰富也最复杂。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民众情绪、家国秩序甚至灾后损失,都是他们做出决策前需要评估的数值。

普通群众是另一个群体。生死无保障的时段,民众唯一的利益,或者说寻求的底线,就是活命。

所以当爆炸事件挤出层层围墙,钻进媒体的话筒里时,民众第一反应是“逃,逃得越远越好”。

对他们来说,将生存的机会牢牢攥在手中,就是彼时彼刻最重要的事情。

两个群体之间还夹着一个管理核电站的部门。爆炸发生时,其中的人也分成了两派,简而言之,一派主张考虑当下——“救人”;

另一派坚持放眼未来,“减少经济损失”。两方争得热火朝天,织出了一张极端语境下的人性之网,它留住了善意,也兜住了无良。

群体之间的冲突到最后,都归为了温暖的人情。

核电站前所长带领姜在赫一行人深入发电站,处理随时有爆炸危险的核废料,问题在于,里面极高的辐射能,基本注定这是一场必死的行动。

这支“人类最后希望”的小分队,毅然前往的动机,并非笼统的大义凛然,正如姜在赫对妍珠及同事所说,“我们这么做,就是为了家人啊”。

小分队是[潘多拉]里“最可爱的一群人”。虽然他们亲自扯断了自己求生的底线,其目的,却是使更多人的底线更牢固、长久。

朴正祐用一场突发的劫难,放大了人类的焦虑、恐惧与绝望。

核电站爆炸时的大场面,与此同时不同阶层人的第一反应,在交叉蒙太奇的辅助一目了然。

辐射能外泄时,大量民众在交通瘫痪的高架桥上争相逃难的情形,亦被拍出了真实的氛围。

但同时,朴正祐也犯了两个错误。

首先,故事俗套。除了以上提到的[流感]与[釜山行],就连主打怪兽题材的日本电影[新·哥斯拉]走的也是相同的路子。

人们无节制的开发能源,导致灾难降临,众生相随之浮现,最后再共同醒悟。

其次,煽情过渡。后半段满满当当的配乐和三分钟一小哭,五分钟一大哭的真情流露,简直是在无视核反应堆随时可能爆发的危险。

若说姜在赫在医院里的演讲,是为了给众人提供奔赴灾难现场的有效动机,那么之后的一系列眼泪台词,则真正属于画蛇添足,一度把节奏拖到崩坏的临界点。

姜在赫说,这场灾难就像潘多拉魔盒,有快乐希望,亦有苦痛磨难。这一说法,呼应了电影开篇,几个孩子对核电站的种种猜测。

核电站是一个潘多拉盒子,灾难中的人性,是另一个潘多拉盒子,所得好坏并非随即,全凭开启之人说了算。

☆其他信息补充

1、本片由[铁线虫入侵](2012)的导演朴正祐自编自导,其灵感来自于2011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

2.影片历时4年拍摄完成,CG部分占全片的60%,仅概念图就画了800多张。

3.该片投资十分巨大,总制作经费达到了155亿韩元(约9150万人民币),在2016年的韩国电影投资排序中名列前茅。

4.影片幕后班底很强大,包括[老手]的摄影指导、[釜山行]的视觉特效指导、[辩护人]的音乐指导等。

☆网络评分

豆瓣 7.3 IMDb 6.4 NAVER 8.81

☆媒体评论

环球网:韩国首部讲述核电站的电影,完成度很高。

网易娱乐:囊括了灾难片应该有的东西,包括家族之间的爱、小人物的牺牲精神等等。

ScreenAnarchy.com:合格的灾难片,导演高超的执行力,加上很有现实性的剧本,使影片更加精彩。

☆影迷评论

麻绳_豆瓣:本来还不错的电影,完全被后半段的煽情拖垮了节奏。

谢谢幺幺零_猫眼电影:虽然部分情节有用力过度之嫌,但不失为一部优秀的灾难片。

摄影师ANN_新浪微博:从灾难中看到了闪闪发光的人性,让我看到了什么才是“英雄”。

☆看电影评论

前半段血脉贲张,后半段昏昏欲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潘多拉

3.6k
  • 国防部:美国“金穹”系统将打开潘多拉魔盒
  • Pandora潘多拉新系列采用巴洛克珍珠,周大福故宫联手再推中华文化新作|是日美好事物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类的焦虑、恐惧与绝望,都能在这部韩国灾难片中看到

核电站是一个潘多拉盒子,灾难中的人性,是另一个潘多拉盒子,所得好坏并非随即,全凭开启之人说了算。

韩国在拍灾难片方面自成一派体系

编剧们永远能找到合适的灾难样式

[流感]里的病菌;[釜山行]中的丧尸

乃至[摩天楼]里的大楼失火

都是杀伤面极高的险情

而我们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这部

[潘多拉]可谓是韩国灾难片的集大成之作

[潘多拉]很像[流感],直面灾难的同时,正视底层民众到掌权官员之间不同的应急态度,且韩国灾难片惯有的大场面、滥煽情等优缺点一应俱全。

单拿出来看,完成度尚可观感也还不错,但若看多了同类电影,也难免会因为剧作模式的老旧,而对其中的深度诉求感到厌烦。

[潘多拉]的时间设定在五年前,3.11日本地震后,连带引起了韩国一座名为“韩星1号”反应堆的爆炸,一时间辐射能喷薄而出,笼罩在城市上空。

灾难之中,显现出的众生百态才是导演朴正祐笔触的真正着力点。

核电站事故,炸出的不仅是辐射能,更有当下社会明确而残酷的阶级属性,不同阶层的人,站在不同的利益立场,立场的边缘,代表他们行事的底线。

以总统、总理为代表的国家掌权阶层的立场,最丰富也最复杂。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民众情绪、家国秩序甚至灾后损失,都是他们做出决策前需要评估的数值。

普通群众是另一个群体。生死无保障的时段,民众唯一的利益,或者说寻求的底线,就是活命。

所以当爆炸事件挤出层层围墙,钻进媒体的话筒里时,民众第一反应是“逃,逃得越远越好”。

对他们来说,将生存的机会牢牢攥在手中,就是彼时彼刻最重要的事情。

两个群体之间还夹着一个管理核电站的部门。爆炸发生时,其中的人也分成了两派,简而言之,一派主张考虑当下——“救人”;

另一派坚持放眼未来,“减少经济损失”。两方争得热火朝天,织出了一张极端语境下的人性之网,它留住了善意,也兜住了无良。

群体之间的冲突到最后,都归为了温暖的人情。

核电站前所长带领姜在赫一行人深入发电站,处理随时有爆炸危险的核废料,问题在于,里面极高的辐射能,基本注定这是一场必死的行动。

这支“人类最后希望”的小分队,毅然前往的动机,并非笼统的大义凛然,正如姜在赫对妍珠及同事所说,“我们这么做,就是为了家人啊”。

小分队是[潘多拉]里“最可爱的一群人”。虽然他们亲自扯断了自己求生的底线,其目的,却是使更多人的底线更牢固、长久。

朴正祐用一场突发的劫难,放大了人类的焦虑、恐惧与绝望。

核电站爆炸时的大场面,与此同时不同阶层人的第一反应,在交叉蒙太奇的辅助一目了然。

辐射能外泄时,大量民众在交通瘫痪的高架桥上争相逃难的情形,亦被拍出了真实的氛围。

但同时,朴正祐也犯了两个错误。

首先,故事俗套。除了以上提到的[流感]与[釜山行],就连主打怪兽题材的日本电影[新·哥斯拉]走的也是相同的路子。

人们无节制的开发能源,导致灾难降临,众生相随之浮现,最后再共同醒悟。

其次,煽情过渡。后半段满满当当的配乐和三分钟一小哭,五分钟一大哭的真情流露,简直是在无视核反应堆随时可能爆发的危险。

若说姜在赫在医院里的演讲,是为了给众人提供奔赴灾难现场的有效动机,那么之后的一系列眼泪台词,则真正属于画蛇添足,一度把节奏拖到崩坏的临界点。

姜在赫说,这场灾难就像潘多拉魔盒,有快乐希望,亦有苦痛磨难。这一说法,呼应了电影开篇,几个孩子对核电站的种种猜测。

核电站是一个潘多拉盒子,灾难中的人性,是另一个潘多拉盒子,所得好坏并非随即,全凭开启之人说了算。

☆其他信息补充

1、本片由[铁线虫入侵](2012)的导演朴正祐自编自导,其灵感来自于2011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

2.影片历时4年拍摄完成,CG部分占全片的60%,仅概念图就画了800多张。

3.该片投资十分巨大,总制作经费达到了155亿韩元(约9150万人民币),在2016年的韩国电影投资排序中名列前茅。

4.影片幕后班底很强大,包括[老手]的摄影指导、[釜山行]的视觉特效指导、[辩护人]的音乐指导等。

☆网络评分

豆瓣 7.3 IMDb 6.4 NAVER 8.81

☆媒体评论

环球网:韩国首部讲述核电站的电影,完成度很高。

网易娱乐:囊括了灾难片应该有的东西,包括家族之间的爱、小人物的牺牲精神等等。

ScreenAnarchy.com:合格的灾难片,导演高超的执行力,加上很有现实性的剧本,使影片更加精彩。

☆影迷评论

麻绳_豆瓣:本来还不错的电影,完全被后半段的煽情拖垮了节奏。

谢谢幺幺零_猫眼电影:虽然部分情节有用力过度之嫌,但不失为一部优秀的灾难片。

摄影师ANN_新浪微博:从灾难中看到了闪闪发光的人性,让我看到了什么才是“英雄”。

☆看电影评论

前半段血脉贲张,后半段昏昏欲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