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独立电影的胜利——国产动画《好极了》将角逐金熊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独立电影的胜利——国产动画《好极了》将角逐金熊奖

尽管能否拿下金熊还是未知,但独立电影正在走进大众的视野,并逐步获得市场的认可,这对于大部分默默做独立电影的人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2017年1月20日晚,第67届柏林电影节公布了主竞赛单元入围片单,中国动画长片《好极了》(英文名《Have a nice day》)惊喜入围,将角逐金熊奖。这是中国动画长片第一次入围三大国际电影节(戛纳、柏林、威尼斯)主竞赛单元,也是今年唯一一部入选主竞赛的华语电影。

据统计,历届入围主竞赛的动画片为五部,而本片是继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之后,新世纪第二次有亚洲动画电影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新纪录。

一己之力三年完成《好极了》

1969年出生的刘健是江苏人,199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大学是学国画,也喜欢音乐和写小说。2001年,他为冯小刚导演的《大腕》制作过3分钟的动画短片。那是他第一次接触动画。2007年,刘健创立了“乐无边动画工作室”,并创作了第一部动画长片电影《刺痛我》,获得了包括意大利城堡动画电影节Fabrizio Bellocchio 社会奖、韩国首尔数码电影节绿变色龙奖及亚美尼亚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动画长片奖;并且入围有“动画奥斯卡”之称的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长片竞赛单元。

刘健执导的动画短片还包括《小张》、《鲁迅鲁讯》,其中《鲁迅鲁迅》是他在看了鲁迅的小说《在酒楼上》后获得灵感而创作的,通过对鲁迅先生肖像进行的100次反复描摹来完成作品。其目的是提醒观众,“真实的鲁迅究竟是怎样的?”

《好极了》由刘健自编自导,耗时3年独立完成。这部动画有800多个镜头,几乎是《刺痛我》的两倍。动画片近80分钟的手绘二维动画,原画由刘健自己完成。由于影片过于独特,没有参考案例,在刘健和制片人杨城的坚持和努力下,才得以顺利完成,并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好极了》故事延续“黑色”风格,讲述了小张为了给女朋友弄到整容费,去抢劫建筑公司工资款,因此引发了一场错综复杂的抢夺。

正是因为如此,《好极了》从制作开始就得到了欧洲各大动画和电影节选片人的关注。不少欧洲电影节对他的这部新作给予了极高的期待。电影节选片人看过影片后,对刘健和杨城表示祝贺,称赞该片为“完美的电影”。

独立电影是一场艰苦的单打独斗

出现在柏林的中国片子,除了《好极了》,还有马莉的《囚》以及杨恒等人的片子,它们都是旗帜鲜明的独立电影。

《好极了》是第一部入围三大电影节主竞赛的中国动画长片。导演刘健是从“CIFF中国独立影像展”出来的导演。《好极了》并不是刘健的第一步动画电影,刘健导演的动画电影处子作是《刺痛我》,因为经费、时间等问题,以一己之力作画,导致了帧数不够等流畅问题,但所反映的现实黑暗,反而令人感受到了与真人电影不同的真实。《好极了》的制作延续了这种路数,此番入围,也可以称得上是独立电影的获胜。尤其是对比很快要在公众号上刷屏的贺岁档电影,这类电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了有团队支撑的影视公司,中国存在着不少独立电影人。虽然他们相当低调,有的也很少有广为大众熟知的作品,但他们的存在其实是一股清流,一直默默做着自己的事,外界的喧嚣与之无关,直到拿出作品来说话。这类独立电影人的圈子不大,且经费预算有限,但常常能做出令人惊艳的作品。如中国独立纪录电影导演张赞波,就曾拍出了《天降》、《大路》等引人深思的现实纪录片。

一直被忽视的中国独立电影

独立电影导演南希·萨瓦卡曾说过:“独立电影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式,我曾经以为它最大的特点是资金的来源问题,而我现在清楚地意识到它的界定有关于你讲述故事的思想方法和个性视角。”

20 世纪90 年代初中国独立电影刚刚出现时,曾经被笼统地称为“地下电影”。因为制作成本普遍较低,拍摄完成后有些并没有送交国家电影局接受审查,或者没有通过审查,有些通过审查后未经批准私自参加国际电影节,在国内被禁映。这些影片未能获得在中国大陆公开发行和放映的许可,所以被称为“地下电影”。

现在对于独立电影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模糊了,它不同于地下电影,在它的内部有着非常多元的题材类型,目前已举办六届的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简称CIFF)是由国内各高校影像学术研究群体和工作室策划、筹备、组织,并得到海内外相关专业机构的资助,依托于高等艺术院校为发展基地,举办的民间独立影像展映活动。

因为独立电影较为小众,也没有作过多的宣传,故知名度和影响力都远不如团队制作的商业片。但中国并不是没有独立电影,而且数量相当之多,目前较为优秀的国内独立电影有:王竞的《万箭穿心》、高群书《神探亨特张》、郑大圣《天津闲人》、忻钰坤《心迷宫》、曹保平《光荣的愤怒》、李睿珺《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李珞《李文漫游东湖》等。

刘健的《好极了》能够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功,当然也是独立电影的胜利。尽管能否拿下金熊还是未知,但独立电影正在走进大众的视野,并逐步获得市场的认可,这对于大部分默默做独立电影的人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独立电影的胜利——国产动画《好极了》将角逐金熊奖

尽管能否拿下金熊还是未知,但独立电影正在走进大众的视野,并逐步获得市场的认可,这对于大部分默默做独立电影的人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2017年1月20日晚,第67届柏林电影节公布了主竞赛单元入围片单,中国动画长片《好极了》(英文名《Have a nice day》)惊喜入围,将角逐金熊奖。这是中国动画长片第一次入围三大国际电影节(戛纳、柏林、威尼斯)主竞赛单元,也是今年唯一一部入选主竞赛的华语电影。

据统计,历届入围主竞赛的动画片为五部,而本片是继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之后,新世纪第二次有亚洲动画电影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新纪录。

一己之力三年完成《好极了》

1969年出生的刘健是江苏人,199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大学是学国画,也喜欢音乐和写小说。2001年,他为冯小刚导演的《大腕》制作过3分钟的动画短片。那是他第一次接触动画。2007年,刘健创立了“乐无边动画工作室”,并创作了第一部动画长片电影《刺痛我》,获得了包括意大利城堡动画电影节Fabrizio Bellocchio 社会奖、韩国首尔数码电影节绿变色龙奖及亚美尼亚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动画长片奖;并且入围有“动画奥斯卡”之称的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长片竞赛单元。

刘健执导的动画短片还包括《小张》、《鲁迅鲁讯》,其中《鲁迅鲁迅》是他在看了鲁迅的小说《在酒楼上》后获得灵感而创作的,通过对鲁迅先生肖像进行的100次反复描摹来完成作品。其目的是提醒观众,“真实的鲁迅究竟是怎样的?”

《好极了》由刘健自编自导,耗时3年独立完成。这部动画有800多个镜头,几乎是《刺痛我》的两倍。动画片近80分钟的手绘二维动画,原画由刘健自己完成。由于影片过于独特,没有参考案例,在刘健和制片人杨城的坚持和努力下,才得以顺利完成,并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好极了》故事延续“黑色”风格,讲述了小张为了给女朋友弄到整容费,去抢劫建筑公司工资款,因此引发了一场错综复杂的抢夺。

正是因为如此,《好极了》从制作开始就得到了欧洲各大动画和电影节选片人的关注。不少欧洲电影节对他的这部新作给予了极高的期待。电影节选片人看过影片后,对刘健和杨城表示祝贺,称赞该片为“完美的电影”。

独立电影是一场艰苦的单打独斗

出现在柏林的中国片子,除了《好极了》,还有马莉的《囚》以及杨恒等人的片子,它们都是旗帜鲜明的独立电影。

《好极了》是第一部入围三大电影节主竞赛的中国动画长片。导演刘健是从“CIFF中国独立影像展”出来的导演。《好极了》并不是刘健的第一步动画电影,刘健导演的动画电影处子作是《刺痛我》,因为经费、时间等问题,以一己之力作画,导致了帧数不够等流畅问题,但所反映的现实黑暗,反而令人感受到了与真人电影不同的真实。《好极了》的制作延续了这种路数,此番入围,也可以称得上是独立电影的获胜。尤其是对比很快要在公众号上刷屏的贺岁档电影,这类电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了有团队支撑的影视公司,中国存在着不少独立电影人。虽然他们相当低调,有的也很少有广为大众熟知的作品,但他们的存在其实是一股清流,一直默默做着自己的事,外界的喧嚣与之无关,直到拿出作品来说话。这类独立电影人的圈子不大,且经费预算有限,但常常能做出令人惊艳的作品。如中国独立纪录电影导演张赞波,就曾拍出了《天降》、《大路》等引人深思的现实纪录片。

一直被忽视的中国独立电影

独立电影导演南希·萨瓦卡曾说过:“独立电影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式,我曾经以为它最大的特点是资金的来源问题,而我现在清楚地意识到它的界定有关于你讲述故事的思想方法和个性视角。”

20 世纪90 年代初中国独立电影刚刚出现时,曾经被笼统地称为“地下电影”。因为制作成本普遍较低,拍摄完成后有些并没有送交国家电影局接受审查,或者没有通过审查,有些通过审查后未经批准私自参加国际电影节,在国内被禁映。这些影片未能获得在中国大陆公开发行和放映的许可,所以被称为“地下电影”。

现在对于独立电影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模糊了,它不同于地下电影,在它的内部有着非常多元的题材类型,目前已举办六届的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简称CIFF)是由国内各高校影像学术研究群体和工作室策划、筹备、组织,并得到海内外相关专业机构的资助,依托于高等艺术院校为发展基地,举办的民间独立影像展映活动。

因为独立电影较为小众,也没有作过多的宣传,故知名度和影响力都远不如团队制作的商业片。但中国并不是没有独立电影,而且数量相当之多,目前较为优秀的国内独立电影有:王竞的《万箭穿心》、高群书《神探亨特张》、郑大圣《天津闲人》、忻钰坤《心迷宫》、曹保平《光荣的愤怒》、李睿珺《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李珞《李文漫游东湖》等。

刘健的《好极了》能够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功,当然也是独立电影的胜利。尽管能否拿下金熊还是未知,但独立电影正在走进大众的视野,并逐步获得市场的认可,这对于大部分默默做独立电影的人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