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眼科“黄金赛道”持续闪亮,爱尔眼科何以坐稳龙头?

在高基数之下能够连续多年维持增长,放眼整个A股市场也较为罕见。爱尔眼科为何能够经历疫情“大考”,保持业绩持续增长?

作为人类最为重要的感觉器官,眼健康的管理无疑是贯穿人类全生命周期的重要课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民眼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消费意愿及能力增强,对于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公立医院有限且优质的医疗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眼科领域以其特殊的专业性,得益于持续扩容的庞大患者群体和诊疗需求,已经成为医药行业公认的黄金赛道。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眼科连锁医疗机构,爱尔眼科医院集团(300015.SZ)无疑是这条黄金赛道上的佼佼者,公司凭借在医疗网络、专业服务、技术人才、学术科研、管理机制等方面形成的显著优势,有望长期享受市场规模增加这一确定性下的市场红利。

黄金赛道不断扩容

中国眼科医疗市场持续扩容呈高确定性,在业内已成为共识。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的行业规模从2015年507.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125.7亿元,2016-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17.3%,保持稳定高速增长。预计2024年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563.1亿元,2020-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22.8%。

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我国眼科各项细分医疗服务的渗透率相比发达国家还处于较低水平,随着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加深、人口老龄化发展以及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的提高等因素影响,眼科医疗服务需求将不断提升,市场空间持续扩大,无需担心行业天花板的问题。

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为行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一点从眼科医疗连锁机构龙头爱尔眼科身上便可见一斑。纵观2018年至2022年,即便历经了新冠疫情“大考”,爱尔眼科的门诊量和手术量依然呈现稳定递增的态势。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爱尔眼科的门诊量由573.57万人逐年递增至1125.12万人;手术量从56.45万例增长至87.07万例。2023年上半年,爱尔眼科门诊规模实现进一步跃升:门诊量726.95万人次,同比增长 31.19%;手术量60.78万例,同比增长36.62%。

对应爱尔眼科的业绩来看,公司近年来一直保持营收净利润双增的态势,在高基数之下能够连续多年维持增长,放眼整个A股市场也较为罕见。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爱尔眼科实现归母净利润31.81亿元,历史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34.97%。

那么,爱尔眼科为何能够经历疫情“大考”,保持业绩持续增长?

据医疗行业专家分析指出,爱尔眼科的业绩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形成了“分级连锁”的独特优势,旗下医院数量众多,分布地区广泛;二是其前瞻性的全球战略布局,形成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综合优势,大大提高了爱尔眼科对疫情风险的承受能力。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爱尔眼科无疑也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公司旗下越来越多的医院在门诊量、手术量、营业收入等方面逐步占据当地最大市场份额。公司作为全球性眼科连锁医疗机构,主要竞争者为国内各地一到两家综合性医院的眼科或眼科专科医院。如北京同仁医院、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以及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等,但是爱尔眼科的特点在于“和平崛起”,与同行形成了既竞争又合作的良好关系,长期保持友好互动,这点从其主办的国内、国际大型学术论坛上同行、专家大量参与就可窥见一斑。

爱尔眼科何以一枝独秀?

当前,国内眼科市场整体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那么,在眼科医疗市场这条不断扩容的黄金赛道上,爱尔眼科为何能够保持一枝独秀?

在记者看来,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公司长年以来构建的“分级连锁”网络体系,以及新十年“1+8+N”战略对于公司未来方向的引领。

众所周知,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是我国医疗行业的一大特点,优质的医疗资源“扎堆”一线城市,无形中提高了患者的就医门槛。从实践看来,爱尔眼科独具特色的“分级连锁”发展模式及其配套的经营管理体系,显然是高度适应中国国情和市场环境的。

以“基层医院为面,以骨干医院为点”,爱尔眼科赋予了中心城市医院、地级市医院、县级医院等不同等级的医院不同的功能。其中,上级医院可以为下级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下级医院的疑难患者则可以由集团专家会诊或转诊到上级医院。

爱尔眼科总裁李力对界面新闻表示,在“分级连锁”模式下,爱尔眼科旗下各大医院不仅可以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眼科医疗服务,还可以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以及资源共享的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为公司保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这种“横向成片、纵向成网”的医疗网络布局下,爱尔眼科实现了资源配置最优化和患者就诊便利化,医疗网络的广度、深度和密度得以进一步提高,旗下各家医院的竞争力和集团品牌的影响力也得以增强。

如今,爱尔眼科的“分级连锁” 网络体系已基本成型,针对未来的发展战略,爱尔眼科显然并不满足于此。为此,公司又提出了新的高度。

在爱尔眼科20周年庆典上,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对外宣布了爱尔眼科未来10年的战略规划,明确提出“1+8+N”战略。

所谓“1+8+N”战略,是指打造1家世界级眼科中心,即长沙爱尔;8家国家级眼科中心,即北、上、广、深、武汉、沈阳、成都、重庆,“N”指的是集团全部医疗机构。通过“1+8”带动整体“N”的发展。

按照陈邦的设想,在每个重点城市,不管是在老百姓中的口碑,还是在业内的影响力,以及对医生的吸引力,爱尔眼科需要打造一家龙头医院。龙头医院的建设需要很大的投入,包括成熟的医疗团队、尖端的设备和长期的科研投入等,但是能够带动整个省区及周边省区全面发展。

爱尔眼科作为行业领先者,“敢为人先”的战略前瞻力是它保持独有竞争力的关键。

界面新闻注意到,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站在AI风口之下,爱尔眼科也正在试图抓住这一机遇,从而进一步提升诊疗服务质量。

此前有投资者向爱尔眼科提问,未来是否有利用AI来实现医疗技术升级的规划?

对此,爱尔眼科表示,公司致力于用科技手段提升临床效率,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公司目前通过自主研发和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深度合作,搭建了眼科影像处理平台,构建多眼病的眼底AI辅诊模型,提供眼病筛查服务,并为医生诊断提供辅助决策。

近日,爱尔眼科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联合研发成果“FedEye眼科联邦学习平台”在《Cell》子刊《Patterns》期刊上发表。眼科联邦学习平台FedEye的建设推动,将数据虚拟共享给整个行业使用,将为行业带来更多创新性和可能性,助推早日普及高水平的数字眼科医疗服务。

此外,爱尔眼科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立项项目,例如: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区域重点项目《面向眼健康管理的智能无人巡诊系统及大数据平台建设》、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揭榜挂帅任务《眼底照片眼部疾病辅助诊断软件》等。

陈邦对界面新闻表示,“公司门诊量与手术量的稳健增长,直观体现了公司持续从科教研等方面多层次搭建现代医疗体系的成果。”

“快一点,稳一点”

今年对于爱尔眼科来说是特别的一年,爱尔眼科将主办2024年第19届世界近视眼大会和第18届世界眼科医院协会年会,这标志着爱尔眼科赢得了世界眼科医院协会的高度认可。

爱尔眼科总裁李力对界面新闻表示,这不仅是对爱尔眼科学术影响力的肯定,更是对中国眼科医学在国际舞台上的认可和期待。通过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和论坛,爱尔眼科不仅为国内外同行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眼科人才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

即便“20出头”便已成为行业龙头,但对于爱尔眼科来说,未来的目标是要实现“百年爱尔”。

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陈邦仍一如既往地谦虚和冷静,“目前虽然爱尔眼科单体收入最高的医院,如武汉爱尔、长沙爱尔、成都爱尔、辽宁爱尔等发展势头不错,但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爱尔与几家中国最顶尖公立眼科医院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

作为集团经营的负责人,李力对界面新闻表示,“当然这几家公立医院都有七、八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我们希望可以用更灵活的机制、更短的时间达到他们的水平。公司的地级市医院,有的收入已经超过或接近2亿;另一方面,集团整体的院龄结构较为年轻,开业不到五年的医疗机构约占3/4,相当于是小学生”。

今年1月24日,在接受来自中金、中信、淡马锡、交银施罗德等近90家境内外知名机构及投资者调研时,陈邦强调要坚持“1+8+N”战略,“保证爱尔这条大船平稳前行,顺风时开得快一点,风高浪急时开得稳一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爱尔眼科

3.5k
  • 无锡爱尔眼科涉商业贿赂被罚20万
  • 47只个股发生大宗交易,爱尔眼科折价率18.22%居首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千亿眼科“黄金赛道”持续闪亮,爱尔眼科何以坐稳龙头?

在高基数之下能够连续多年维持增长,放眼整个A股市场也较为罕见。爱尔眼科为何能够经历疫情“大考”,保持业绩持续增长?

作为人类最为重要的感觉器官,眼健康的管理无疑是贯穿人类全生命周期的重要课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民眼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消费意愿及能力增强,对于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公立医院有限且优质的医疗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眼科领域以其特殊的专业性,得益于持续扩容的庞大患者群体和诊疗需求,已经成为医药行业公认的黄金赛道。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眼科连锁医疗机构,爱尔眼科医院集团(300015.SZ)无疑是这条黄金赛道上的佼佼者,公司凭借在医疗网络、专业服务、技术人才、学术科研、管理机制等方面形成的显著优势,有望长期享受市场规模增加这一确定性下的市场红利。

黄金赛道不断扩容

中国眼科医疗市场持续扩容呈高确定性,在业内已成为共识。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的行业规模从2015年507.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125.7亿元,2016-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17.3%,保持稳定高速增长。预计2024年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563.1亿元,2020-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22.8%。

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我国眼科各项细分医疗服务的渗透率相比发达国家还处于较低水平,随着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加深、人口老龄化发展以及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的提高等因素影响,眼科医疗服务需求将不断提升,市场空间持续扩大,无需担心行业天花板的问题。

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为行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一点从眼科医疗连锁机构龙头爱尔眼科身上便可见一斑。纵观2018年至2022年,即便历经了新冠疫情“大考”,爱尔眼科的门诊量和手术量依然呈现稳定递增的态势。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爱尔眼科的门诊量由573.57万人逐年递增至1125.12万人;手术量从56.45万例增长至87.07万例。2023年上半年,爱尔眼科门诊规模实现进一步跃升:门诊量726.95万人次,同比增长 31.19%;手术量60.78万例,同比增长36.62%。

对应爱尔眼科的业绩来看,公司近年来一直保持营收净利润双增的态势,在高基数之下能够连续多年维持增长,放眼整个A股市场也较为罕见。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爱尔眼科实现归母净利润31.81亿元,历史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34.97%。

那么,爱尔眼科为何能够经历疫情“大考”,保持业绩持续增长?

据医疗行业专家分析指出,爱尔眼科的业绩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形成了“分级连锁”的独特优势,旗下医院数量众多,分布地区广泛;二是其前瞻性的全球战略布局,形成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综合优势,大大提高了爱尔眼科对疫情风险的承受能力。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爱尔眼科无疑也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公司旗下越来越多的医院在门诊量、手术量、营业收入等方面逐步占据当地最大市场份额。公司作为全球性眼科连锁医疗机构,主要竞争者为国内各地一到两家综合性医院的眼科或眼科专科医院。如北京同仁医院、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以及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等,但是爱尔眼科的特点在于“和平崛起”,与同行形成了既竞争又合作的良好关系,长期保持友好互动,这点从其主办的国内、国际大型学术论坛上同行、专家大量参与就可窥见一斑。

爱尔眼科何以一枝独秀?

当前,国内眼科市场整体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那么,在眼科医疗市场这条不断扩容的黄金赛道上,爱尔眼科为何能够保持一枝独秀?

在记者看来,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公司长年以来构建的“分级连锁”网络体系,以及新十年“1+8+N”战略对于公司未来方向的引领。

众所周知,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是我国医疗行业的一大特点,优质的医疗资源“扎堆”一线城市,无形中提高了患者的就医门槛。从实践看来,爱尔眼科独具特色的“分级连锁”发展模式及其配套的经营管理体系,显然是高度适应中国国情和市场环境的。

以“基层医院为面,以骨干医院为点”,爱尔眼科赋予了中心城市医院、地级市医院、县级医院等不同等级的医院不同的功能。其中,上级医院可以为下级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下级医院的疑难患者则可以由集团专家会诊或转诊到上级医院。

爱尔眼科总裁李力对界面新闻表示,在“分级连锁”模式下,爱尔眼科旗下各大医院不仅可以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眼科医疗服务,还可以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以及资源共享的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为公司保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这种“横向成片、纵向成网”的医疗网络布局下,爱尔眼科实现了资源配置最优化和患者就诊便利化,医疗网络的广度、深度和密度得以进一步提高,旗下各家医院的竞争力和集团品牌的影响力也得以增强。

如今,爱尔眼科的“分级连锁” 网络体系已基本成型,针对未来的发展战略,爱尔眼科显然并不满足于此。为此,公司又提出了新的高度。

在爱尔眼科20周年庆典上,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对外宣布了爱尔眼科未来10年的战略规划,明确提出“1+8+N”战略。

所谓“1+8+N”战略,是指打造1家世界级眼科中心,即长沙爱尔;8家国家级眼科中心,即北、上、广、深、武汉、沈阳、成都、重庆,“N”指的是集团全部医疗机构。通过“1+8”带动整体“N”的发展。

按照陈邦的设想,在每个重点城市,不管是在老百姓中的口碑,还是在业内的影响力,以及对医生的吸引力,爱尔眼科需要打造一家龙头医院。龙头医院的建设需要很大的投入,包括成熟的医疗团队、尖端的设备和长期的科研投入等,但是能够带动整个省区及周边省区全面发展。

爱尔眼科作为行业领先者,“敢为人先”的战略前瞻力是它保持独有竞争力的关键。

界面新闻注意到,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站在AI风口之下,爱尔眼科也正在试图抓住这一机遇,从而进一步提升诊疗服务质量。

此前有投资者向爱尔眼科提问,未来是否有利用AI来实现医疗技术升级的规划?

对此,爱尔眼科表示,公司致力于用科技手段提升临床效率,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公司目前通过自主研发和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深度合作,搭建了眼科影像处理平台,构建多眼病的眼底AI辅诊模型,提供眼病筛查服务,并为医生诊断提供辅助决策。

近日,爱尔眼科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联合研发成果“FedEye眼科联邦学习平台”在《Cell》子刊《Patterns》期刊上发表。眼科联邦学习平台FedEye的建设推动,将数据虚拟共享给整个行业使用,将为行业带来更多创新性和可能性,助推早日普及高水平的数字眼科医疗服务。

此外,爱尔眼科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立项项目,例如: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区域重点项目《面向眼健康管理的智能无人巡诊系统及大数据平台建设》、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揭榜挂帅任务《眼底照片眼部疾病辅助诊断软件》等。

陈邦对界面新闻表示,“公司门诊量与手术量的稳健增长,直观体现了公司持续从科教研等方面多层次搭建现代医疗体系的成果。”

“快一点,稳一点”

今年对于爱尔眼科来说是特别的一年,爱尔眼科将主办2024年第19届世界近视眼大会和第18届世界眼科医院协会年会,这标志着爱尔眼科赢得了世界眼科医院协会的高度认可。

爱尔眼科总裁李力对界面新闻表示,这不仅是对爱尔眼科学术影响力的肯定,更是对中国眼科医学在国际舞台上的认可和期待。通过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和论坛,爱尔眼科不仅为国内外同行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眼科人才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

即便“20出头”便已成为行业龙头,但对于爱尔眼科来说,未来的目标是要实现“百年爱尔”。

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陈邦仍一如既往地谦虚和冷静,“目前虽然爱尔眼科单体收入最高的医院,如武汉爱尔、长沙爱尔、成都爱尔、辽宁爱尔等发展势头不错,但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爱尔与几家中国最顶尖公立眼科医院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

作为集团经营的负责人,李力对界面新闻表示,“当然这几家公立医院都有七、八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我们希望可以用更灵活的机制、更短的时间达到他们的水平。公司的地级市医院,有的收入已经超过或接近2亿;另一方面,集团整体的院龄结构较为年轻,开业不到五年的医疗机构约占3/4,相当于是小学生”。

今年1月24日,在接受来自中金、中信、淡马锡、交银施罗德等近90家境内外知名机构及投资者调研时,陈邦强调要坚持“1+8+N”战略,“保证爱尔这条大船平稳前行,顺风时开得快一点,风高浪急时开得稳一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