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大厂“期权”如何解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大厂“期权”如何解题?

市场大环境的波动、对现金流动性的渴望,加上近期本地生活业务的种种传闻,口碑员工的担忧和不满达到顶峰。

图:匡达

界面新闻记者 | 程璐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在离开公司数年后,一些口碑员工发起了一场行动,希望公司能开启回购本地生活期权。

315日上午10点,这些离职员工来到了阿里杭州西溪园区,他们之中有从上海、北京、深圳等全国各地赶来的,核心诉求是解决手里迟迟无法兑换的期权。

这些员工主要来自口碑,他们希望公司能按照口碑202013.67美元/股的价格,回购员工手上的期权。

一直以来,阿里本地生活明确,根据公司生活经营和发展情况,特别考虑到前几年饿了么持续亏损的情况,公司对本地生活期权至今未开启过回购决定,近期也没有相关回购计划。至于今后是否回购以及什么时候回购,公司也将根据本地生活的经营情况,做出最符合公司和员工共同利益的决定。

但市场大环境的波动、对现金流动性的渴望,加上近期本地生活业务的种种传闻,员工的担忧和不满达到顶峰。有些离职员工手握期权已经等待了八年,也迟迟未等到回购兑现。

3月14日下午,作为公司优化股权激励机制举措的一部分,阿里本地生活股权激励小组发布了一条最新的解决方案,为员工提供将限制性股份还原为本地生活期权的新选择。希望以此为所有此前用现金行权期权的同学提供一个保本兜底的安全垫,同时也继续保留同学们未来权益的可持续性。

今天,阿里方面派出了一位负责本地生活薪酬的HR,但沟通并没有结果。参与了上述沟通的离职员工告诉界面新闻,阿里方面只是重复了之前的方案内容,回购问题仍旧无法解决。

下一步,这些离职员工打算去相关劳动仲裁部门,看能否调解协商。

困在期权中的阿里员工

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战略调整频繁。最初业务名称是口碑,由2008年阿里全资收购的口碑网而来,之后于2011年被短暂关停。

2015年,阿里集团联合蚂蚁金服投资60亿元创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公司口碑,又重新启用了这一品牌,以占领本地生活市场。到2018年,阿里以9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饿了么之后,饿了么与口碑两大业务合并正式组成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

2015年到2018年,在口碑员工期权制度下,员工在满足条件时以一定价格支付期权行权款后获得股权。期权协议同时明确:在员工离职日两年内,口碑公司有权发起回购。但协议并没有约束公司回购义务,公司也并未承诺回购。

在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新成立后,考虑未来目标上市主体是本地生活公司,员工只有在上市主体中持有的股份、上市时才可以出售获得流动性。对于选择继续在职的同学,公司启动了口碑期权上翻为本地生活期权的计划。自20208月起,原口碑和饿了么的同学都开始一致持有阿里本地生活期权。

矛盾的种子也自此刻埋下。在20208月,由于此前离职口碑员工所持有的股份,已经无法上翻为本地生活股份,公司为照顾这部分同学的利益做了一轮此前口碑期权的回购:对20191月到20208月期间离职的口碑员工的回购价格是13.67美元每股。

这让一部分选择接受转换本地生活期权的离职员工回头来看,认为这批当时离职套现了口碑期权的员工,是成功将手里的期权卖在了高位。

王乐是2016年入职口碑业务的老员工,她告诉界面新闻,在2020年之前口碑公司期权的行权、回购都比较顺利。大约2020年中之后离职的员工,就几乎再也没有成功兑现过了。

2020年,时任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董事长,阿里意欲通过支付宝牵头,整合饿了么、口碑、客如云、飞猪、淘票票等业务。20233月,高德和口碑宣布正式合并,阿里旗下的所有本地生活到店业务都将统一整合在高德地图里。口碑经历了多次流转沉浮。

事实上,阿里旗下各个业务集团都曾发放过自己的期权,例如盒马、菜鸟、本地生活、钉钉、大文娱等,其中有一些业务已经将期权转化成阿里集团股,但本地生活业务仍然以子公司期权的形式发放。

在王乐看来,2020年到2022年,阿里本地生活在资本市场热度不减。虽然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名,但除了美团也没有其他有力的竞争对手。她不理解为什么2020年之后公司没有开启过回购本地生活期权的窗口

今天阿里员工组建起了多个500人的微信沟通群,其中上千人都是口碑老员工,他们手握期权多年,少的有3000股,多则5万股。由于在职员工身份敏感,维权群中8成以上都是离职员工。

一位在2017年入职口碑的员工章利表示,他手上约持有3万股期权,已经归属但没有行权。2020年离职之后,章利再也没能等到行权开窗期,他担心未来窗口也不一定会再开启。这是大部分口碑离职老员工共同面临的问题。

王乐的情况则更严重,2018年口碑打开行权窗口期的时候,她曾缴纳过数十万元的行权款、税费,将手中的期权变为股权。

2021年之后她离职公司,这些已经行权的本地生活股权至今未能被公司回购兑现。相当于不但没有赚钱,还赔进去几十万。

本质上,这些员工的诉求就是公司以一个合理价格回购期权,他们认为期权是自己合理薪酬的一部分。如果未来业务上市遥遥无期,这些期权、股权最终可能都打了水漂。但从公司角度,期权制度就是风险共担,业务不一定上市,期权就不一定能获得受益。

3月14日,阿里本地生活相关负责人对此次事件也有所表态:创业本身就是收益与风险并存,大家通过持有本地生活的期权参与公司创业,共享收益同担风险。

期权曾是造富神话

对于大厂员工来说,期权是员工激励制度的重要部分,但和股票不一样,并非价值明确的薪酬组成

以阿里集团员工为例,入职的薪酬方案中除了现金部分,会包括股票(RSU)权益。另外,年终奖、晋升也会有相应的限制性股份奖励。但对于未上市的BU和公司而言,期权价值因波动较大且无法衡量,并非薪酬的明确组成。

选择确定性更高的股票或现金,还是搏一把不确定更强、但超额回报更高的期权,在整体市场向好的周期,很多人会更青睐后者。不管是滴滴、UBER,还是饿了么、口碑,创业公司最受追捧的那几年,员工看中的也正是未上市期权的振幅空间。

有早期员工告诉界面新闻,2015年阿里和蚂蚁重启口碑业务的时候,曾对其寄予厚望,并从阿里集团及支付宝等其他业务线大量调入一线员工。

“当时很多人都是降了现金薪水来的。王乐说,一个新业务之所以能吸引员工,就是大家看好业务未来的发展潜力,愿意接受现金+期权的收入组合。

“2016年那会儿,我们月月打峰值,周周打小峰值,每天从早上6点的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一直干到夜里2点的夜宵场景。铺料、沟通、招商,双12连拼两个月,所有的业绩都是一线地面部队铺出来的。王乐说。

市场骤变到今天,员工回望过往选择,会认为自己付出的成本没有达到实现财富跨越的预期

在互联网创业的黄金时代,期权一直是创业公司打工人们获得财富的主要方式之一。

期权与股权不同。股权即直接拥有公司的股份及相应权益,一般发生在已上市、处于成熟期的公司,确定性相对强,但收益振幅小。相比之下,更多创业公司的普通员工拿到的都是期权。期权指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允许员工以指定价格(通常是基于当前公司估值的价格)购买公司的股权。

而期权价格和未来股票交易价之间的差额,才是员工的真实获利。

期权从一纸合同变成现金,要经历4步流程条件,即授予、归属、行权和变现退出。只有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冻结期,期权达到归属期后,员工以约定的行权价格现金购买,才能行使期权,享受股权权益。

至于变现,根据互联网创业公司的通行做法,只有在公司上市或者并购的节点上,期权市场价值才会得到兑现。在未上市的情况下,公司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权利(并非义务)出资进行回购,让员工期权得以变现。

假设公司无法上市,或者上市价格不及预期、甚至低于行权价格,都有可能产生损失。

近几年,随着市场环境的悄然遇冷,互联网公司市值腰斩、估值缩水,创业公司上市前景不明,员工手里的期权只能成为纸面财富,难以兑现。一些没能熬过寒冬企业的期权,最终结局更是沦为废纸。

互联网公司期权纠纷问题何解

口碑员工的困局并非个案。丁香园前CTO冯大辉的股权纠纷,蘑菇街的期权稀释风波,类似纠纷都曾经多次上演。

口碑员工的关注点在于,他们离职后,相应的股权激励政策解释权仍保留在公司手里。对于手里的本地生活期权,也没有明确的约束机制和退出方案。

由前员工提供的2018口碑股权系统行权开窗期通知来看,对口碑期权当时每半年开一次行权窗口,每次开窗期一个月;每半年会开一次离职回购窗口,每年2&8月开窗。阿里曾向口碑全员发出过邮件通知。

另据界面新闻从员工处获得的相关沟通邮件显示,从2021年到2022年,阿里方面曾表示,2年内有权回购离职员工持有的期权,并且开放行权窗口期。但事实上,开不开放窗口期的决定,仍旧需公司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判断

3月7日,本地生活HRG对个别员工邮件回复称,公司已经对当前股权激励相关政策做了说明,接下来也愿意充分沟通。对于何时开放行权和回购窗口,只能结合公司的整体规划、业务发展和资本市场等综合确定。目前暂时没有回购计划。

2020年底到现在,不少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总市值腰斩。阿里股价也从2020年底超过300美元的高位滑落至当前的70美元左右。另外,阿里多个业务的分拆上市计划也先后出现变数。

对于此次期权纠纷,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对界面新闻表示,互联网公司具体期权归属,行权、回购的条件,什么时候可以行权,都应有书面文件的相应规则。

现在核心矛盾在于,外界并不知晓股权激励计划的具体协议规则,也就无从判定企业是否应该在此时回购期权。

“后续如果产生纠纷,法院审理的时候主要会看两点:即期权怎么转换、转换的规则是不是公允的?游云庭表示

近日,阿里集团向员工公布了升级股权激励政策的消息。在一次性年终奖金和股权之外,将引入长期现金作为激励方式之一,并缩短股权归属周期,增加员工收入的流动性。大厂们也意识到,越来越多的员工更看重现金的稳定和确定性,期待落袋为安

不过,上述调整是针对持有阿里集团股票的员工,手持本地生活期权的员工则不在其内。

目前,这场自发的沟通行动已经聚集了接近千位前口碑员工。今天上午,离职员工在阿里园区的现场直播累计超过2万人在线观看。很多人买房子还贷款需要钱,还有生病的也需要钱,都是养家糊口的打工人。王乐表示。

根据阿里本地生活最新发布的股份还原方案,此前曾通过现金行权期权的相关员工,可选择将本地生活股份还原为本地生活期权。还原后,公司将一次性向个人账户支付员工当时的行权款、税费以及行权款的时间成本。还原后的本地生活期权,也继续有效。在公司满足上市等期权兑现条件时,员工该部分期权可继续获益。

王乐表示已经收到了该群发邮件,本质上就是返回了此前员工的行权现金成本和利息,缓解部分资金压力。但对于大家关心的“2020年之后本地生活期权不回购、无法兑现的问题,依旧还没有具体答复。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皆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阿里巴巴

5.3k
  • 首个民航机场大模型应用上线
  • 飞猪:“五一”国内跟团游预订量倍增,出境游增长接近100%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大厂“期权”如何解题?

市场大环境的波动、对现金流动性的渴望,加上近期本地生活业务的种种传闻,口碑员工的担忧和不满达到顶峰。

图:匡达

界面新闻记者 | 程璐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在离开公司数年后,一些口碑员工发起了一场行动,希望公司能开启回购本地生活期权。

315日上午10点,这些离职员工来到了阿里杭州西溪园区,他们之中有从上海、北京、深圳等全国各地赶来的,核心诉求是解决手里迟迟无法兑换的期权。

这些员工主要来自口碑,他们希望公司能按照口碑202013.67美元/股的价格,回购员工手上的期权。

一直以来,阿里本地生活明确,根据公司生活经营和发展情况,特别考虑到前几年饿了么持续亏损的情况,公司对本地生活期权至今未开启过回购决定,近期也没有相关回购计划。至于今后是否回购以及什么时候回购,公司也将根据本地生活的经营情况,做出最符合公司和员工共同利益的决定。

但市场大环境的波动、对现金流动性的渴望,加上近期本地生活业务的种种传闻,员工的担忧和不满达到顶峰。有些离职员工手握期权已经等待了八年,也迟迟未等到回购兑现。

3月14日下午,作为公司优化股权激励机制举措的一部分,阿里本地生活股权激励小组发布了一条最新的解决方案,为员工提供将限制性股份还原为本地生活期权的新选择。希望以此为所有此前用现金行权期权的同学提供一个保本兜底的安全垫,同时也继续保留同学们未来权益的可持续性。

今天,阿里方面派出了一位负责本地生活薪酬的HR,但沟通并没有结果。参与了上述沟通的离职员工告诉界面新闻,阿里方面只是重复了之前的方案内容,回购问题仍旧无法解决。

下一步,这些离职员工打算去相关劳动仲裁部门,看能否调解协商。

困在期权中的阿里员工

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战略调整频繁。最初业务名称是口碑,由2008年阿里全资收购的口碑网而来,之后于2011年被短暂关停。

2015年,阿里集团联合蚂蚁金服投资60亿元创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公司口碑,又重新启用了这一品牌,以占领本地生活市场。到2018年,阿里以9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饿了么之后,饿了么与口碑两大业务合并正式组成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

2015年到2018年,在口碑员工期权制度下,员工在满足条件时以一定价格支付期权行权款后获得股权。期权协议同时明确:在员工离职日两年内,口碑公司有权发起回购。但协议并没有约束公司回购义务,公司也并未承诺回购。

在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新成立后,考虑未来目标上市主体是本地生活公司,员工只有在上市主体中持有的股份、上市时才可以出售获得流动性。对于选择继续在职的同学,公司启动了口碑期权上翻为本地生活期权的计划。自20208月起,原口碑和饿了么的同学都开始一致持有阿里本地生活期权。

矛盾的种子也自此刻埋下。在20208月,由于此前离职口碑员工所持有的股份,已经无法上翻为本地生活股份,公司为照顾这部分同学的利益做了一轮此前口碑期权的回购:对20191月到20208月期间离职的口碑员工的回购价格是13.67美元每股。

这让一部分选择接受转换本地生活期权的离职员工回头来看,认为这批当时离职套现了口碑期权的员工,是成功将手里的期权卖在了高位。

王乐是2016年入职口碑业务的老员工,她告诉界面新闻,在2020年之前口碑公司期权的行权、回购都比较顺利。大约2020年中之后离职的员工,就几乎再也没有成功兑现过了。

2020年,时任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董事长,阿里意欲通过支付宝牵头,整合饿了么、口碑、客如云、飞猪、淘票票等业务。20233月,高德和口碑宣布正式合并,阿里旗下的所有本地生活到店业务都将统一整合在高德地图里。口碑经历了多次流转沉浮。

事实上,阿里旗下各个业务集团都曾发放过自己的期权,例如盒马、菜鸟、本地生活、钉钉、大文娱等,其中有一些业务已经将期权转化成阿里集团股,但本地生活业务仍然以子公司期权的形式发放。

在王乐看来,2020年到2022年,阿里本地生活在资本市场热度不减。虽然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名,但除了美团也没有其他有力的竞争对手。她不理解为什么2020年之后公司没有开启过回购本地生活期权的窗口

今天阿里员工组建起了多个500人的微信沟通群,其中上千人都是口碑老员工,他们手握期权多年,少的有3000股,多则5万股。由于在职员工身份敏感,维权群中8成以上都是离职员工。

一位在2017年入职口碑的员工章利表示,他手上约持有3万股期权,已经归属但没有行权。2020年离职之后,章利再也没能等到行权开窗期,他担心未来窗口也不一定会再开启。这是大部分口碑离职老员工共同面临的问题。

王乐的情况则更严重,2018年口碑打开行权窗口期的时候,她曾缴纳过数十万元的行权款、税费,将手中的期权变为股权。

2021年之后她离职公司,这些已经行权的本地生活股权至今未能被公司回购兑现。相当于不但没有赚钱,还赔进去几十万。

本质上,这些员工的诉求就是公司以一个合理价格回购期权,他们认为期权是自己合理薪酬的一部分。如果未来业务上市遥遥无期,这些期权、股权最终可能都打了水漂。但从公司角度,期权制度就是风险共担,业务不一定上市,期权就不一定能获得受益。

3月14日,阿里本地生活相关负责人对此次事件也有所表态:创业本身就是收益与风险并存,大家通过持有本地生活的期权参与公司创业,共享收益同担风险。

期权曾是造富神话

对于大厂员工来说,期权是员工激励制度的重要部分,但和股票不一样,并非价值明确的薪酬组成

以阿里集团员工为例,入职的薪酬方案中除了现金部分,会包括股票(RSU)权益。另外,年终奖、晋升也会有相应的限制性股份奖励。但对于未上市的BU和公司而言,期权价值因波动较大且无法衡量,并非薪酬的明确组成。

选择确定性更高的股票或现金,还是搏一把不确定更强、但超额回报更高的期权,在整体市场向好的周期,很多人会更青睐后者。不管是滴滴、UBER,还是饿了么、口碑,创业公司最受追捧的那几年,员工看中的也正是未上市期权的振幅空间。

有早期员工告诉界面新闻,2015年阿里和蚂蚁重启口碑业务的时候,曾对其寄予厚望,并从阿里集团及支付宝等其他业务线大量调入一线员工。

“当时很多人都是降了现金薪水来的。王乐说,一个新业务之所以能吸引员工,就是大家看好业务未来的发展潜力,愿意接受现金+期权的收入组合。

“2016年那会儿,我们月月打峰值,周周打小峰值,每天从早上6点的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一直干到夜里2点的夜宵场景。铺料、沟通、招商,双12连拼两个月,所有的业绩都是一线地面部队铺出来的。王乐说。

市场骤变到今天,员工回望过往选择,会认为自己付出的成本没有达到实现财富跨越的预期

在互联网创业的黄金时代,期权一直是创业公司打工人们获得财富的主要方式之一。

期权与股权不同。股权即直接拥有公司的股份及相应权益,一般发生在已上市、处于成熟期的公司,确定性相对强,但收益振幅小。相比之下,更多创业公司的普通员工拿到的都是期权。期权指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允许员工以指定价格(通常是基于当前公司估值的价格)购买公司的股权。

而期权价格和未来股票交易价之间的差额,才是员工的真实获利。

期权从一纸合同变成现金,要经历4步流程条件,即授予、归属、行权和变现退出。只有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冻结期,期权达到归属期后,员工以约定的行权价格现金购买,才能行使期权,享受股权权益。

至于变现,根据互联网创业公司的通行做法,只有在公司上市或者并购的节点上,期权市场价值才会得到兑现。在未上市的情况下,公司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权利(并非义务)出资进行回购,让员工期权得以变现。

假设公司无法上市,或者上市价格不及预期、甚至低于行权价格,都有可能产生损失。

近几年,随着市场环境的悄然遇冷,互联网公司市值腰斩、估值缩水,创业公司上市前景不明,员工手里的期权只能成为纸面财富,难以兑现。一些没能熬过寒冬企业的期权,最终结局更是沦为废纸。

互联网公司期权纠纷问题何解

口碑员工的困局并非个案。丁香园前CTO冯大辉的股权纠纷,蘑菇街的期权稀释风波,类似纠纷都曾经多次上演。

口碑员工的关注点在于,他们离职后,相应的股权激励政策解释权仍保留在公司手里。对于手里的本地生活期权,也没有明确的约束机制和退出方案。

由前员工提供的2018口碑股权系统行权开窗期通知来看,对口碑期权当时每半年开一次行权窗口,每次开窗期一个月;每半年会开一次离职回购窗口,每年2&8月开窗。阿里曾向口碑全员发出过邮件通知。

另据界面新闻从员工处获得的相关沟通邮件显示,从2021年到2022年,阿里方面曾表示,2年内有权回购离职员工持有的期权,并且开放行权窗口期。但事实上,开不开放窗口期的决定,仍旧需公司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判断

3月7日,本地生活HRG对个别员工邮件回复称,公司已经对当前股权激励相关政策做了说明,接下来也愿意充分沟通。对于何时开放行权和回购窗口,只能结合公司的整体规划、业务发展和资本市场等综合确定。目前暂时没有回购计划。

2020年底到现在,不少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总市值腰斩。阿里股价也从2020年底超过300美元的高位滑落至当前的70美元左右。另外,阿里多个业务的分拆上市计划也先后出现变数。

对于此次期权纠纷,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对界面新闻表示,互联网公司具体期权归属,行权、回购的条件,什么时候可以行权,都应有书面文件的相应规则。

现在核心矛盾在于,外界并不知晓股权激励计划的具体协议规则,也就无从判定企业是否应该在此时回购期权。

“后续如果产生纠纷,法院审理的时候主要会看两点:即期权怎么转换、转换的规则是不是公允的?游云庭表示

近日,阿里集团向员工公布了升级股权激励政策的消息。在一次性年终奖金和股权之外,将引入长期现金作为激励方式之一,并缩短股权归属周期,增加员工收入的流动性。大厂们也意识到,越来越多的员工更看重现金的稳定和确定性,期待落袋为安

不过,上述调整是针对持有阿里集团股票的员工,手持本地生活期权的员工则不在其内。

目前,这场自发的沟通行动已经聚集了接近千位前口碑员工。今天上午,离职员工在阿里园区的现场直播累计超过2万人在线观看。很多人买房子还贷款需要钱,还有生病的也需要钱,都是养家糊口的打工人。王乐表示。

根据阿里本地生活最新发布的股份还原方案,此前曾通过现金行权期权的相关员工,可选择将本地生活股份还原为本地生活期权。还原后,公司将一次性向个人账户支付员工当时的行权款、税费以及行权款的时间成本。还原后的本地生活期权,也继续有效。在公司满足上市等期权兑现条件时,员工该部分期权可继续获益。

王乐表示已经收到了该群发邮件,本质上就是返回了此前员工的行权现金成本和利息,缓解部分资金压力。但对于大家关心的“2020年之后本地生活期权不回购、无法兑现的问题,依旧还没有具体答复。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皆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