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3月12日,港股大涨。
当天,恒指收涨3.05%,报收17093.5点,创去年11月以来高位;恒生科技指数涨4.64%,报收3643.91点。地产、科技、消费股强势。龙湖集团涨逾14%领涨蓝筹股,海底捞涨逾13%,小米集团-W、哔哩哔哩-W涨超11%,李宁涨逾8%,京东集团涨超7%,腾讯控股涨超4%,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均有不同程度涨幅。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2月港股在政策利好支撑下反弹,3月迎来全国“两会”和上市公司业绩期,后续具有向上弹性。盯住政策面,向下夯实底部,但需警惕盈利下修风险。
颜招骏表示,港股估值受情绪面反弹有所回升,但后续或面临盈利再下修风险,意味着恒指向上突破2023年2月以来的下跌通道顶部17200的阻力较大,后续需要基本面数据转强及更有力政策的配合。3月全国“两会”后将迎来重要政策窗口,货币政策降准降息发力后,市场预期财政政策将接力加码,关注会否有更多扩内需促消费等倚重需求端的财政刺激及PSL续发、特别国债增发等政策。预计3月恒生指数的主要交易区间为16000点至17500点。
颜招骏认为,可关注几个方面。第一,在更多利好政策兑现和经济数据连续转强之前,继续持有高分红的能源(煤炭及石油)、公用事业;受益于 5G、AI 等红利的央国企电讯股。第二,受全球经济扩张周期提振的铜矿等原材料板块;第三,有望受惠去美元化及实际利率回落预期的黄金股。第四,受大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提振的家电、汽车、工程机械等板块;第五,受益香港楼市“撤辣”的部分优质香港本地地产股及银行股,受益港澳自由行城市数量增加的本地零售股和保险股;第六,部分受益于创新药政策支持的生物医药。
独立股评人岑智勇表示,港股大涨主要是科技股及中资股带动,可能估值太低了,开始吸引投资者进场。
中金公司预计,2024年盈利修复的节点与程度和宏观经济与政策落实密切相关。第一,基准情形大概率是托底而非推高的路径,当前市场一致预期有一定下调可能。第二,乐观情形对应财政发力速度与力度大超预期,盈利可以实现10%的对应增长。第三,悲观情形下,若地方债务违约风险导致金融系统信用收缩,投资和消费下滑,盈利可能与2023年持平。
建议投资者关注2024年预计盈利增速较高的领域,如服务性消费、家庭及个人用品、汽车等,这些领域不仅与可能受益于政策支持的科技成长与消费板块相契合,而且有望成为2024年业绩整体温和增长态势中的亮点。
中金公司指出,当前,宏观政策基本符合预期,结构性政策更为突出。这一背景下,盈利或维持温和增长态势,市场可能在一定区间盘整震荡,投资者短期内更应该关注结构性机会。过去一年持续推荐的哑铃型配置策略仍将是主要配置思路,稳定现金流板块(高分红比例,如电信、公用事业和能源)、高端科技升级板块(科技硬件、半导体)和中端优势行业出海板块(工程机械、汽车与零部件、新能源与光伏、部分品牌消费等)是其建议核心关注的三条主线。
浙商国际沈凡超认为,截至上周末,恒生综指的5年PE估值分位点为9.34%,处于5年均值往下一个标准差的位置附近,整体估值处于价值区间。近期美债收益率有所下降,港股市场风险溢价水平有所反弹。2月CPI超预期,但后续通胀或仍将承压。资金面上,鲍威尔国会讲话偏鸽。非农就业再超预期,市场仍预计美联储将在6月首次降息。
配置上,他继续强调保持分散均衡的行业板块配置。弱势的市场环境下重点关注业绩、股价和分红稳健的国央企行业板块,例如能源、银行、电信和公用事业等。同时建议保留部分对顺周期、政策利好和景气行业的布局,包括受益于政策利好的消费、券商、TMT;对资金面敏感的医药、互联网;景气度高或预期改善明显的黄金、电子、医药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