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探店达人”收费探店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最高检发布“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探店达人”收费探店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最高检发布“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包括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督促整治以探店视频形式违规发布涉食品安全广告行政公益诉讼案等10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7件,民事公益诉讼和支持起诉案件3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当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10件消费者权益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包括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督促整治以探店视频形式违规发布涉食品安全广告行政公益诉讼案等10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7件,民事公益诉讼和支持起诉案件3件。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探店达人”已然成为消费者的“种草官”,但收费探店视频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日渐凸显。最高检表示,针对短视频平台“探店达人”在发布推广视频时附加购物链接未标注“广告”字样的行为,可以认定其发布的视频具有广告属性,其故意模糊兴趣分享与商业广告边界的行为违法,检察机关可以依法督促行政机关对此类行为加强监管,规范探店广告发布,切实维护消费者知情权。

在最高检发布的一起典型案例中,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MCN机构(专业培育和扶持网红达人的经纪公司或机构)旗下的“达人”,系某短视频平台上“视频带货榜”排名前列的用户,其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发布视频,分享评价多家餐饮店铺的食品口味、服务水平,并在视频下方附加了相关购物链接,但未在视频中显著标明“广告”字样,有消费者评价其购买后发现所涉店铺存在食品质量不达标、实际价格与推广视频宣传的价格不符等问题。

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以下简称北京铁检院)通过媒体报道发现该案线索,遂于2023年9月8日立案,随即对北京市范围内各大短视频平台“探店达人”发布的探店视频展开筛查,同时走访涉案MCN公司调查其运行模式、审核机制、广告承接及发布流程等。经查,该类视频系MCN机构接受相关店铺委托后拍摄,但旗下“达人”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在社交平台进行店铺分享,意图通过作出优质评价,诱导消费者出于对“达人”的信任进行消费,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根据2023年5月1日实施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字样。

2023年9月21日,北京铁检院向昌平区市场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涉案广告发布者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并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规范“达人探店”等行为,加强“广告”标识适用,进一步加强对辖区互联网广告发布者的监督管理。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立即调查涉案MCN机构旗下8名“达人”发布互联网广告方面的相关违法情况,对涉案MCN机构及旗下“达人”进行集中约谈,并制发《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涉案MCN机构全面整改,加强“达人”管理和广告审核;在全区开展的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工作中,共查处互联网广告违法案件354件,罚没款项132.73万元。

最高检表示,互联网广告业已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在引导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聚焦互联网营销新业态治理,审慎界定“探店达人”较为隐蔽的违法推广行为,明确MCN机构作为广告发布者的主体责任,督促行政机关加强行业监管,推动互联网广告发布管理新规有效实施的同时,消除违法宣传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线上线下联动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最高检此次发布的10个案例聚焦解决消费者关注度高、影响恶劣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比如“人药兽用”、动物血制品非法添加工业用甲醛、宫颈癌疫苗接种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紧盯新业态中出现的食品药品安全新问题,比如针对短视频平台上“探店达人”等收费探店视频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案例还聚焦违规使用生鲜灯、违法销售境外药品、奶瓶奶嘴造假、医疗美容行业安全隐患等问题,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

这批典型案例中有一件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针对某汽车销售公司设置不公平格式合同条款的行为,依法支持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例,检察机关通过支持起诉,推动与行政主管部门、公益组织形成合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最高检第八检察厅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介绍,2023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3000余件,同比增加16.8%。其中涉食品(含食用农产品)安全18000余件,涉药品安全近5000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9000余件,提出诉前检察建议14000余件,起诉37件; 立案办理民事公益诉讼近5000件,起诉2000余件,支持起诉19件,提出惩罚性赔偿2000余件,督促查处假冒伪劣食品约33万千克,假药、劣药和走私药品约8880千克。此外,探索办理食品药品安全以外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000余件。

上述负责人表示,2024年2月至12月,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聚焦社区团购、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涉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专项监督。下一步,检察机关将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系列重点工作,包括督促预制菜产业规范发展;督促整治食品掺杂掺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督促整治药物滥用等消费者密切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探店达人”收费探店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最高检发布“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包括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督促整治以探店视频形式违规发布涉食品安全广告行政公益诉讼案等10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7件,民事公益诉讼和支持起诉案件3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当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10件消费者权益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包括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督促整治以探店视频形式违规发布涉食品安全广告行政公益诉讼案等10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7件,民事公益诉讼和支持起诉案件3件。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探店达人”已然成为消费者的“种草官”,但收费探店视频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日渐凸显。最高检表示,针对短视频平台“探店达人”在发布推广视频时附加购物链接未标注“广告”字样的行为,可以认定其发布的视频具有广告属性,其故意模糊兴趣分享与商业广告边界的行为违法,检察机关可以依法督促行政机关对此类行为加强监管,规范探店广告发布,切实维护消费者知情权。

在最高检发布的一起典型案例中,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MCN机构(专业培育和扶持网红达人的经纪公司或机构)旗下的“达人”,系某短视频平台上“视频带货榜”排名前列的用户,其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发布视频,分享评价多家餐饮店铺的食品口味、服务水平,并在视频下方附加了相关购物链接,但未在视频中显著标明“广告”字样,有消费者评价其购买后发现所涉店铺存在食品质量不达标、实际价格与推广视频宣传的价格不符等问题。

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以下简称北京铁检院)通过媒体报道发现该案线索,遂于2023年9月8日立案,随即对北京市范围内各大短视频平台“探店达人”发布的探店视频展开筛查,同时走访涉案MCN公司调查其运行模式、审核机制、广告承接及发布流程等。经查,该类视频系MCN机构接受相关店铺委托后拍摄,但旗下“达人”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在社交平台进行店铺分享,意图通过作出优质评价,诱导消费者出于对“达人”的信任进行消费,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根据2023年5月1日实施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字样。

2023年9月21日,北京铁检院向昌平区市场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涉案广告发布者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并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规范“达人探店”等行为,加强“广告”标识适用,进一步加强对辖区互联网广告发布者的监督管理。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立即调查涉案MCN机构旗下8名“达人”发布互联网广告方面的相关违法情况,对涉案MCN机构及旗下“达人”进行集中约谈,并制发《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涉案MCN机构全面整改,加强“达人”管理和广告审核;在全区开展的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工作中,共查处互联网广告违法案件354件,罚没款项132.73万元。

最高检表示,互联网广告业已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在引导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聚焦互联网营销新业态治理,审慎界定“探店达人”较为隐蔽的违法推广行为,明确MCN机构作为广告发布者的主体责任,督促行政机关加强行业监管,推动互联网广告发布管理新规有效实施的同时,消除违法宣传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线上线下联动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最高检此次发布的10个案例聚焦解决消费者关注度高、影响恶劣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比如“人药兽用”、动物血制品非法添加工业用甲醛、宫颈癌疫苗接种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紧盯新业态中出现的食品药品安全新问题,比如针对短视频平台上“探店达人”等收费探店视频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案例还聚焦违规使用生鲜灯、违法销售境外药品、奶瓶奶嘴造假、医疗美容行业安全隐患等问题,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

这批典型案例中有一件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针对某汽车销售公司设置不公平格式合同条款的行为,依法支持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例,检察机关通过支持起诉,推动与行政主管部门、公益组织形成合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最高检第八检察厅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介绍,2023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3000余件,同比增加16.8%。其中涉食品(含食用农产品)安全18000余件,涉药品安全近5000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9000余件,提出诉前检察建议14000余件,起诉37件; 立案办理民事公益诉讼近5000件,起诉2000余件,支持起诉19件,提出惩罚性赔偿2000余件,督促查处假冒伪劣食品约33万千克,假药、劣药和走私药品约8880千克。此外,探索办理食品药品安全以外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000余件。

上述负责人表示,2024年2月至12月,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聚焦社区团购、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涉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专项监督。下一步,检察机关将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系列重点工作,包括督促预制菜产业规范发展;督促整治食品掺杂掺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督促整治药物滥用等消费者密切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