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能够进入电影界吃上导演这碗饭,并不说明他是个非常有才华、干啥啥都行的人,而是电影界有才华的导演实在太少。以至于韩寒连续拿出两部电影后对比之前国家大熊猫级的导演之作,竟然也拿得出手、水平也差不多少。如果真要说差距,那韩寒就差去电影节拿个奖了,显然这并不太遥远。
作家下海进入影视界的并不少,王朔当年就导了一个电影,虽然没有公映,但已经让电影界导演前辈们捏了一把老汗。后来尹丽川、朱文等人分别趟出一条野路,在市场和影展上也各有斩获。去年还传出消息,作家、诗人韩东也要做导演了。文人,其实就是住在影视剧隔壁的那些人,他们都起来拍电影的话,恐怕有不少的老前辈们要宣告退休了。
该说法尚在理论阶段,如果有一天国导们真吃不上饭,一定是失去了用镜头讲故事的能力。韩寒这样的作家成为导演,似乎就是为了那一天而存在。电影玩的深了,就会发现其中竞争的本质是讲故事能力,特效、画面、构图实际上是可以通过人工和技术去实现,而唯有讲故事的能力才是人类创作的发源地。
有个叫李安的导演,去年弄出了个120祯,此前他的作品大获成功的是抠图之作少年派,再往前就是经典的吊威亚之作卧虎藏龙,他因这部威亚大戏而获奖知名。而有个叫冯小刚的导演,去年拍个了圆形画面。另一个国师级导演张艺谋,和美国有关部门合作了个天价烧钱之作怪兽,各种特效挺唬人。然而,这些大师们都已经没有耐心在故事上费更多心思了,等人们真正看透他们电影花哨的外皮后,等待这些大师的将是另一种声音的历史评价了。
反观韩寒的两部电影,《后会无期》和《乘风破浪》从题材上来说,换成熟的大导演也未必拍得更好,《后会无期》天然存在剧情硬伤,但韩寒巧妙地设计了一些场景和段子,让过渡和转折看起来很柔和,整体看下来影片出彩的地方不少,段子和音乐也广泛流传。相比之下《乘风破浪》就在剧情上有了更多设计,不但有穿越还有帮派和历史感,同时又混杂了奸情、爱情、故乡、兄弟情、父子情、母子情等各种复杂情怀,从故事层次上讲,香艳与基情并重房事与家事共融堪称史诗巨制。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引发直男癌争议的主题曲,如果你从一个观众的角度看来,毫无违和感,甚至对那样一个年代有这样一首歌会感觉很对味,因为只有这样的歌才能让年代的带入感更强烈。然而这决不是乘风破浪的唯一曲目,还有像在雨中以及《醉乡民谣》主题曲500 Miles的填词。这种小动作上的用心在片里简直俯拾皆是,让你不经意地笑出声,又会让你突然地泪目。可以说,这种喜悦感也是韩寒的电影所独有的。
因跑男而红的邓超其实在演技和票房号召上是有争议的,跑男赚的人气差点在《恶魔天使》上败完了,好在有星爷的《美人鱼》让他扳回一局,但很快他又折在一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上,大伤人气。所以邓超在电影圈就像一种属性极不稳定的化学元素,利用好了会很好,但用不好那就是晴天霹雳了。乘风破浪中,他的表现可谓是亮眼,叛逆、痞气拿捏得恰到好处,丝毫没受到颜值影响,徐太浪简直就是为他而设。
彭于宴这种演员出现在该片嫌疑略大,很明显是想利用其不菲的颜值换票房,但开始就是一老头儿,后来又被各种扮丑,你看到这样的彭于宴,再处心积虑的商业铜味也嗅不到太多。作为剧中唯一的男颜值担当,彭于宴的偶象包袱算是褪到了脚脖子上。
另一演艺圈当红花旦赵丽颖也曾屡屡被社交平台指戳演技有限,在乘风破浪中担当了大量笑点机关,算是彻底为演艺事业扫了雷,以后谁再说这姑娘演技不行,我是不会同意的。在亭林这种基层农村,赵丽颖不但是小花,竟然还是一介落落大方的KTV妈咪,这种人设真是满足了部分人的低级喜好,韩塞这个坏导演连黑两大男女花旦的居心昭然若揭。
如何利用镜头去讲好一个故事?韩塞的答案就是闪转腾挪,这感觉像阅读《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语言很轻灵,但又埋伏了很多机关。环形叙事结构,没有大喜大悲和大期待,只在乎中间的精彩部分。片尾还设计了彩蛋,让很多站起来要走的人不得不重新坐下又看了两眼,最后依依不舍地望着字幕往外走,那感觉像邓超失落地喊“妈咪、妈咪”。
夸得差不多了,也说一些影片的不足。穿越的环节设计太差,甚至很突然,合着儿子喊爸爸上车是为了去撞火车头。邓超飞起时慢镜起的一刹那,想起了夏洛特烦恼里面的水池子,实在俗透了。其次,开头的颁奖村气十足,看着不正规,也无法体会主角当时获得的成功和认可。第三点也是最不实际的一点是,徐正太跟马化腾算是青梅竹马,而太浪怎么就成了一介赛车手,这种要饭要到门上得给碗饭吃的交情,为啥就没变现?不合理不合理。
这两年因为演而优则导大获成功者如姜文、徐铮的大有人在,今年演员王宝强也导演拍出了电影,这种专业导演实力被弱化,大批跨界者的成功简直像90年代的明星梦。讲IP能讲到演员身上的资本习气也在滋生和恶化。演员都能拍电影其实也是在瓦解传统导演的势力。这种在剧组里啥也不会,只是一个管理者的角色是如何成为最大赢家的呢?
导演这种IP反而成了一种极不稳定职业,很多导演不得不依靠有关部门的权势,打起国产片保护的旗帜不允许网络恶评来捍卫快要失去的江山,也是没谁了。纵观影评界,缺少的是对导演专业的批驳,很多直接批评影片效果和市场的声音其实也是泛泛之谈。
贵州的一个叫毕赣的导演拍了一个纪录片调子的电影叫路边野餐获得了某影节的导演大奖,说明对导演的评价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越来越多的导演已经不知道要干什么了。像娄烨、管虎、宁浩这样有才华的导演真是太稀缺了,所以才会有人上来操刀导演拍电影,所以才有那么多青年导演培养计划。
但是,你以为这就到了老一辈导演们退出电影圈的时刻了吗?反正也快了。韩寒也好韩塞也好,既然今天能够站在这里敢于拍出和以往老头儿们不同的电影,就是因为实在看不下去了。作为一个也曾经参与过大电影的人,我深知一个电影失败有多么惨烈。好在现在电脑基本普及,拍电影这项工作从业余到专业,你只需保持兴趣不需要多少时日便可掌握。
所以,没有你想看的电影,你大可以试试去拍出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