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过年不知道吃啥?跟我回西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过年不知道吃啥?跟我回西北

西北小城有酒有肉,这是家的感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春节假期行将过半,家里的宴席却还远远没完。

老人家里过除夕,全家大小齐相聚,觥筹交错,互道祝福。初一吃饺子,打麻将,煮火锅。初二跟着大人回娘家,再吃一天。初三以后,开始轮流坐庄,各家相继摆酒设宴,谁也不能落下。轮到初七假期结束,最后再来一顿臊子面。

过年吃饭,阖家团圆,重点在“吃”。这座夹在黄土高原沟壑间的小城,自打我出生开始,农历春节总是这个过法。管他大马路年年翻新,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人口年年增长,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

年年这么吃,吃的内容却并没有什么花样,每一家的宴席大都以肉食和面为主。拜年送礼也围着一个吃,这样才显得亲。这家煮的牛肉,那家卤的猪头,最后都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摆盘上了饭桌。要不就是一整条羊腿,剁成肉馅吃羊肉饺子。

我酒囊饭袋般呆坐其中,恍惚之间,想起了韩剧《请回答1988》中开场的一幕。

双门洞五个面无表情的小伙伴,在晚饭前被父母指使着四处给各家送自家的饭菜,一盘白菜运气不佳,转了一圈后,最后又回到了它的原生家庭。失去了女主人的崔泽父子家,开饭前桌上只有一碗汤,被各种邻居送菜后变成了这样。

“在这冷酷的世界上,让人维持生存的体温,能够活下去的,不是了不起的名言,也不是有学识的一语中的。而是你的一句,带有体温的,温暖的一句话。”我想起了剧中的一句对白,低头舀了一勺带着体温的鸡汤。

我的家乡,地理位置几乎在中国的中心,向东跑三百公里到西安,向西去三百公里是兰州。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这座叫平凉的小城就夹在其中一条沟壑里,东西各有一座车站,公路铁路也只有这一个方向,早年间城东还有一个机场,后来不知为何却成了驾校的地盘。北面山下有条笔直的泾河,南面山上一眼望去,又是数不尽的沟沟壑壑。

也许是受了这种地理结构的影响,小城人的性格也都像夹在沟壑间的大路一样,直来直往,没有岔路。这在过年的饭桌上尤其明显。年年吃的差不多,却又都像第一次吃到般点赞。“这条鱼不错”。“那碗肉更香”。

次重点是“喝”,喝酒的喝。从除夕开始的家宴,顿顿都要摆上几杯白酒,平日里不喝酒的女士,这会趁着热闹也要干上几杯。

今年回家,有病在身的舅舅还自酿了葡萄酒,品相口味另有一番风味。于是瓷杯子里的白酒干完,又喝玻璃杯里的葡萄酒,你碰我碰,烦恼和病痛也就暂时抛之脑后了。

西北自古贫困,但人们内心热情。即便是到了还生着铁皮火炉,铺着砖头地板的清贫人家,主人也一定会准备七碟八碗,有酒有肉。吃着喝着,还总操心客人吃得太少。

于是“过年胖三斤”,在我家乡几乎是最谦虚的说法。就像现在,农历丁酉年才过三天,我体重的增长就已经让人难过。

离家久了,常被人问起家乡。偶尔也会语塞,不知在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上,这座西北小城该有个怎样的标签。

但每次回家,迎着黄土高原干硬的风,走在冬日特有的橙色阳光里,去到那一桌桌觥筹交错的酒宴上时,你总是能感到一股温暖。不是功成名就后的衣锦还乡,也不是漂泊在外时念起的故乡的温柔,而是这西北大地上特有的,淳朴又粗犷的,家的感受。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过年不知道吃啥?跟我回西北

西北小城有酒有肉,这是家的感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春节假期行将过半,家里的宴席却还远远没完。

老人家里过除夕,全家大小齐相聚,觥筹交错,互道祝福。初一吃饺子,打麻将,煮火锅。初二跟着大人回娘家,再吃一天。初三以后,开始轮流坐庄,各家相继摆酒设宴,谁也不能落下。轮到初七假期结束,最后再来一顿臊子面。

过年吃饭,阖家团圆,重点在“吃”。这座夹在黄土高原沟壑间的小城,自打我出生开始,农历春节总是这个过法。管他大马路年年翻新,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人口年年增长,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

年年这么吃,吃的内容却并没有什么花样,每一家的宴席大都以肉食和面为主。拜年送礼也围着一个吃,这样才显得亲。这家煮的牛肉,那家卤的猪头,最后都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摆盘上了饭桌。要不就是一整条羊腿,剁成肉馅吃羊肉饺子。

我酒囊饭袋般呆坐其中,恍惚之间,想起了韩剧《请回答1988》中开场的一幕。

双门洞五个面无表情的小伙伴,在晚饭前被父母指使着四处给各家送自家的饭菜,一盘白菜运气不佳,转了一圈后,最后又回到了它的原生家庭。失去了女主人的崔泽父子家,开饭前桌上只有一碗汤,被各种邻居送菜后变成了这样。

“在这冷酷的世界上,让人维持生存的体温,能够活下去的,不是了不起的名言,也不是有学识的一语中的。而是你的一句,带有体温的,温暖的一句话。”我想起了剧中的一句对白,低头舀了一勺带着体温的鸡汤。

我的家乡,地理位置几乎在中国的中心,向东跑三百公里到西安,向西去三百公里是兰州。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这座叫平凉的小城就夹在其中一条沟壑里,东西各有一座车站,公路铁路也只有这一个方向,早年间城东还有一个机场,后来不知为何却成了驾校的地盘。北面山下有条笔直的泾河,南面山上一眼望去,又是数不尽的沟沟壑壑。

也许是受了这种地理结构的影响,小城人的性格也都像夹在沟壑间的大路一样,直来直往,没有岔路。这在过年的饭桌上尤其明显。年年吃的差不多,却又都像第一次吃到般点赞。“这条鱼不错”。“那碗肉更香”。

次重点是“喝”,喝酒的喝。从除夕开始的家宴,顿顿都要摆上几杯白酒,平日里不喝酒的女士,这会趁着热闹也要干上几杯。

今年回家,有病在身的舅舅还自酿了葡萄酒,品相口味另有一番风味。于是瓷杯子里的白酒干完,又喝玻璃杯里的葡萄酒,你碰我碰,烦恼和病痛也就暂时抛之脑后了。

西北自古贫困,但人们内心热情。即便是到了还生着铁皮火炉,铺着砖头地板的清贫人家,主人也一定会准备七碟八碗,有酒有肉。吃着喝着,还总操心客人吃得太少。

于是“过年胖三斤”,在我家乡几乎是最谦虚的说法。就像现在,农历丁酉年才过三天,我体重的增长就已经让人难过。

离家久了,常被人问起家乡。偶尔也会语塞,不知在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上,这座西北小城该有个怎样的标签。

但每次回家,迎着黄土高原干硬的风,走在冬日特有的橙色阳光里,去到那一桌桌觥筹交错的酒宴上时,你总是能感到一股温暖。不是功成名就后的衣锦还乡,也不是漂泊在外时念起的故乡的温柔,而是这西北大地上特有的,淳朴又粗犷的,家的感受。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