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是歌手》第五季播出之前,不少忠实粉丝都曾为这个王牌综艺担心。在上一季的收视口碑双滑坡之后,更名为《歌手》的新一季节目还有机会重回巅峰吗?
《歌手》首期节目的收视打消了他们的顾虑。《歌手》第一期的CSM全国网收视率达1.07,收视份额为7.92%;CSM31、CSM35城市组份额均突破9%,成为2017开年以来市场份额最高的节目。节目播出后,迪玛希、林忆莲等首发歌手也纷纷登上了热搜。
与《中国好声音》相似,《我是歌手》曾让一度消沉的音乐类综艺重回主流市场,捧红了黄绮珊、邓紫棋、李荣浩等多位新老歌手,也曾因节目的缺乏创新陷入低谷。如今,改名换档又改版的《歌手》重新归来,还有机会带领音乐类综艺重回巅峰吗?
《歌手》首播收视飘红 迪玛希成为黑马
时隔九个月后,湖南卫视的王牌综艺《我是歌手》回归电视荧幕。新一季的《我是歌手》,更名为《歌手》,改在周六播出,节目赛制和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歌手》一扫去年收视冷淡的阴霾,首播就迎来了开门红。
1月21日,《歌手》一经播出,便在收视上碾压了同期综艺节目。公开资料显示,《歌手》第一期的CSM全国网收视率达1.07,收视份额占7.92%;CSM31、CSM35城市组份额均突破9%,份额峰值高达11.55%,成为2017开年以来市场份额最高的节目。节目的纪录片《我们的歌手》,同样斩获了CSM全国网、CSM35城、CSM31城同时段的收视冠军。
不仅如此,《歌手》首期节目的话题讨论度也很高。节目播出后,迪玛希、林忆莲等多位首发歌手都登上了微博热搜。目前,微博话题“歌手”的阅读量已经超过10亿。首期夺冠的年轻歌手迪玛希·库达依别列根,微博粉丝从几千人暴涨到50几万,几乎是一夜爆红。
《歌手》能够一炮打响,首先要归功于这一季邀请的首发歌手。相较于上一季首发歌手的“平淡”,这一季的首发阵容看点颇多。首期亮相的八位歌手中,包括乐坛天后林忆莲,艺术家级别的歌手杜丽莎,被称为音乐“大魔王”的谭晶,以狮子合唱团主唱身份亮相的萧敬腾等歌手,都堪称实力强劲。其中最令人惊喜的,还是首期夺冠的迪玛希。
年仅22岁的迪玛希,是哈萨克斯坦的“国宝级”唱将。在首期节目中,迪玛希以法语歌《一个忧伤者的求救》惊艳四座,夺下了首期的冠军宝座。天籁般的声音,超高的颜值,都让观众无比惊喜。“非常惊人的演唱技术,像一个音域填补版的Vitas。”微博音乐博主耳帝评价道。迪玛希之外,林忆莲、杜丽莎等歌手同样带来了出色表现,获得了观众的点赞。
《歌手》的收视危机 是因为赛制吗?
首发歌手带来的惊喜之外,《歌手》还升级了节目的赛制和模式。除了前两期延续两周淘汰一位歌手之外,从第三期开始期期有淘汰,同时还安排了“逆战歌手”和“挑战歌手”。据透露,将重回舞台的逆战歌手包括张杰、林志炫和李健,而赵雷将成为“挑战歌手”。
升级后的赛制,激化了淘汰机制,力图增强节目的可看性。然而,从第一期播出的效果来看,节目的流程仍是换汤不换药。除了把明星经纪人改叫音乐合伙人,并让他们报幕,节目的其他部分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在《歌手》的介绍中,把这一季的节目定义为“全新音乐节目”,仅从已公布的赛制来看,这样的“全新”着实有点名不副实。
回顾《我是歌手》的前几季,会发现这档节目的成功之道在于节目的“纯粹”。相较于《中国好声音》、《超级女声》等节目,《我是歌手》没有煽情的故事,没有华丽的包装,甚至没有残酷的赛制。这档节目聚焦于音乐本身,新老歌手拼的是唱功,是改编技巧,也是歌声中传递出的情感。以唱功见长的黄绮珊、林志炫、邓紫棋,以独特风格见长的李荣浩、尚雯婕,在节目中玩颠覆的韩磊,都凭借各具特色的“歌艺”获得了观众青睐。
此外,《歌手》的节目制作也堪称高品质。节目组邀请了音乐总监梁翘柏为节目音效护航,音乐导演王浩组建音乐团队,还请来了最好的乐手、和声、调音师、音响设备。录制第一季节目时,每个歌手身边都有摄像机随时进行记录,仅摄像机就有38台,背后要有200多人同时服务。正是对品质的如此“苛求”,才让这档节目成为了音乐综艺中的佼佼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档相对纯粹的节目,本身娱乐性不足。一旦嘉宾阵容不够亮眼,或者嘉宾的表演不够令人惊喜,就会让观众深感失望。比如,第三季的收视飘红,是因为邀请了全明星阵容,歌手之间竞争激烈。而第四季的收视滑铁卢,则是因为邀请的歌手在咖位不够高的情况下,也没能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新鲜感。
由此可见,这档节目的收视下滑,其实并不是赛制的原因。实力歌星和极具个性的选歌,才是这档节目四季以来的最大看点。对赛制换汤不换药的革新,很难对提振收视率有太大影响。当然,目前《歌手》仅播出了一期,还不能就此下定论,节目的未来表现仍待观众检验。
王牌音乐综艺现颓势 2017能重回巅峰吗?
2016年,遭遇收视口碑双滑坡的音乐类综艺不止《我是歌手》一档。同样堪称现象级综艺的《中国新歌声》(《中国好声音》)也现出了颓势。从数据上看,《中国新歌声》的收视率从2015年的从4.450下跌至2016年的2.884,豆瓣评分也跌到了5.1分。
与《我是歌手》相似,“好声音”在2016年也因为版权问题被迫改版。然而,在更名为《中国新歌声》并开播之后,观众却发现,这档节目除了改名,只把转椅改成了“战车”,其他节目环节几乎没有变化。
同样曾是引进自海外的版权节目,又同样进行了换汤不换药的改版,《中国新歌声》和《歌手》在收视下跌之后,为何还固守节目模式不变呢?究其原因,这两档王牌综艺此前的节目模式,都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形成了独特的品牌魅力。一说起“好声音”,观众就会想到“盲选”,说到“我是歌手”,观众想到的就是歌星同台竞技。与其冒险将节目改头换面,倒不如通过小调整,为节目增添活力。
换汤不换药的背后,不仅仅是对品牌的固守,其实也是原创力的匮乏。从《中国新歌声》去年的收视表现来看,细微的调整不一定会得到观众的认可。任何一档综艺节目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哪怕是现象级综艺也不例外。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创新手段,为节目保鲜,很容易遭到观众的遗弃。
反观《蒙面唱将猜猜猜》,在第一季播出之时并没有激起多少水花。节目改版之后,完全突破了之前的套路,减少了竞技成分,增强了趣味性。通过邀请不常出现在综艺节目的歌手登台,让整档节目变成了“猜谜游戏”,反而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应当承认的是,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歌手》和《中国新歌声》都在进行改版的尝试,都在试图对抗被观众抛弃的命运。然而,在新生综艺层出不穷,形式类型越来越丰富的当下,这样的细微转变可能已经“不够看”了。想要收回观众的心,必须拿出更狠的杀手锏来一较高下。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