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视频】她融资超过1000亿,12年坚持公益创业服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视频】她融资超过1000亿,12年坚持公益创业服务

通过“摇篮计划”的帮助和亚杰商会的推动,学员企业获得超过1000亿人民币的投融资,并有40余家企业已成功上市,使“亚杰商会”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公益性创业家培育组织。

郭基梅是亚杰商会每一个故事的参与者或见证者,导师基本上是她一个一个邀请,学员也是带着团队一个一个选出来的。她说:“摇篮计划是我第一个孩子,我的儿子是我第二个孩子。”通过“摇篮计划”的帮助和亚杰商会的推动,学员企业获得超过1000亿人民币的投融资,并有40余家企业已成功上市,使“亚杰商会”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公益性创业家培育组织。

郭基梅:AAMA亚杰商会秘书长,拥有十余年的公益事业从业资历。于2006年参与发起并成功运作“摇篮计划”公益项目。经过10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形成了摇篮计划独有的创业者培育和孵化模式,并帮助和支持了数千位创业者的成长,对亚杰商会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创业家公益培育组织做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发起“亚杰天使基金”,作为一支公益性基金,亚杰天使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和帮助处于种子期和早期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和壮大。2014发起亚杰汇创始人俱乐部。

——以下是访谈文字整理——

【一见】您当时是如何创办摇篮计划的?

【郭基梅】亚杰商会起源于硅谷,2004年在北京落地,聚集了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在2004年,创业者还是一个比较稀缺的群体,我们就在思考要做什么。

2005年的时候,理事会成员颜漏有,台湾人,当时是德勤中国区的主管合伙人,说我们可以做一个项目帮助创业者成长,把我们身上的一些经验传承下去。所以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做创新创业孵化。

摇篮计划初心很简单,就想推动中国科技企业的成长和进步,目标是培育未来科技商业领袖。我们的口号就是成功不能复制,智慧可以传承。2005年开始,我们每年邀请十到十几位科技商业界的资深人士作为导师,在全国范围内选出二十几位创业者,针对这部分富有潜力的创业者进行重点辅导。2006年招收了第一批学员,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当时我们从上千个报名者中选出了17个。现在回过来看,我们一期的学员有完美时空的池宇峰,他的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中文在线的童之磊,他的公司也上市了。还有达内科技的韩少云,还有沈继业、朱一明,都是我们摇篮计划一期的学员。

培育未来科技商业领袖

【一见】为什么取名“摇篮”?

【郭基梅】当时我们就是想,这些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帮助自己的Baby成长,把他们放在摇篮里给他们摇大,把经验和智慧传承下去,所以我们就起了“摇篮”这个名字。

【一见】摇篮计划在亚杰商会当中的地位是什么样的?

【郭基梅】摇篮计划是我们核心的项目,我们已经做了11年,她是亚杰商会的核心和灵魂。没有摇篮计划,就没有亚杰商会的今天。

【一见】摇篮计划的骨干团队是什么样的?

【郭基梅】这个说起来很有意思,在10年前颜漏有我们有一个团队,就是摇篮计划刚有一个设想的时候,颜漏有带着我,还有当时启迪创投的董事总经理薛军,还有《IT经理世界》总编郭晋华。就我们四个人一个工作小组,当时我们什么都没有,他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只有我一个人是全职的,然后只有我一个人一台电脑,我们当时就把这个项目推动起来的。

我之前在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总商会,中国香港地区商会,在那做行政主任,负责组织整个香港商会的工作开展,然后各项工作的筹办。

现在目前我们团队很完善了,有孵化团队,有基金团队,还有运营团队。全职的现在已经有20多人到30。

团队其实都是蛮年轻的,大家都成长得很快,我们有这个优势,因为我们就是做创业培育,创业孵化的。我们有强大的导师团,有122位导师,还有276位精英的创业者,其实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跟任何一个老师去请教问题,所以我们团队成长得非常快。

【一见】你认为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特质才能把摇篮计划做好?

【郭基梅】一定要有爱心,一定要有公益心,有责任心。我说的是三心。我们有公益心,才能更好地去推动这项事业,因为我们是公益组织。有责任心,人做工作的话,一定要有责任心,才能把这个工作推动好。然后要有爱心,爱心可以帮助你做很多的事情,就是你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项事业当中。

在能力方面,比如说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服务创业者能力。其实摇篮计划确切地说应该是我们的一个产品,我们一直在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升级。我们需要去了解创业者他们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一见】摇篮计划发展11年取得哪些成绩?

【郭基梅】我们从2005年开始尝试做创新创业孵化,然后到今天我们已经有四十多家上市公司,有纳斯达克上市的,有在纽交所上市的,还有在港交所、深交所、上交所,然后还有一些三板的企业。亚杰12年培育的这些创业者总融资额超过1000个亿,这个数量还不包括上市的数量。

近几年来,创投圈众多的收购并购来自亚杰,58同城和赶集网,去哪儿和携程网,还有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的合并。

今年8月份,美团网完成了钱贷宝的收购,钱贷宝的创始人孙江涛和美团网的创始人王兴都是摇篮计划的学员。他们是在摇篮计划新生拓展的时候认识的。他们两个人住在一个房间,然后一夜之间就擦出了火花,促成了今天的合作,王兴就把孙江涛的公司给收购了。

其实摇篮计划这样的故事很多,像我们也培养出了一大批的领军人才,像池宇峰、童之磊、俞永福、王兴、聚美优品的陈欧,还有兰亭集势的文心,我们一大批的领军人才。

【一见】与其他创业孵化器相比,摇篮计划具备哪些特点?

【郭基梅】首先它是公益免费,我们老师给我们评价就是说是最具互联网精神的组织,因为它公益,它免费。然后它开放。因为这是一个平台,我们针对所有的机构都开放,我们不只是给创业者开放,其实我们摇篮计划也孵化了创新创业孵化机构,像36氪,像南立新的创业邦,我们不只孵化创业者,其实创业孵化机构我们也在孵化。

合作和共赢。陈欧就说亚杰是一个最靠谱的组织,是他参与的一个创业相关的组织。我们就希望提供这样的平台,来推动大家合作,帮助大家实现共赢。

这是亚杰的几个关健词,摇篮计划我们还有核心价值观,叫学习、分享、友谊、回馈。我们希望提供这样的平台让大家学习成长,分享我就希望大家在这个平台上,不只是讲怎么成功,其实更多的是失败经历的分享。友谊其实亚杰是一个家庭,亚杰的文化就是家庭文化,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是要带上家属的。像我们经常到郊外去,创业者要带上太太和孩子,我们说不仅要创业成功,更要家庭幸福。其实就像我们的亚杰汇创始人俱乐部,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也是唯一的一个有儿童房的孵化器。我们平时组织创始人在那边开会,他们会带孩子过来,我们给孩子提供一个这样的空间。

还有一点,就是回馈。我们希望亚杰的创业者成功了以后,要更好地去回馈社会,把亚杰的精神传承下去。

其实摇篮计划能聚在一起,都是充满爱心的人,都非常正能量的人,这部分人在一起相互影响,这种文化它会吸引人的,也许我们这个文化就从硅谷来,或者是由我们的这样的一群人在这里面,我们就聚集了志同道合的一样的一群人,它是一个圈子,这个文化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很温暖的一个家庭文化。

【一见】有没有想过扩大摇篮计划的规模?

【郭基梅】我们的口号是成功不能复制,智慧可以传承。其实摇篮计划也是很难复制的。12年,有这样的一群人,有这样的一个梦想,把它打造成这样。但是我们有一些创新创业孵化的经验、模式、体系是可以输出的,所以其实我们这些年来一直在跟全国各地,甚至是硅谷、德国、以色列,我们都有合作。像我们在天津做了一个摇篮计划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我们就把我们的这一套模式,怎么去帮助创业者,怎么去打造这种家庭文化,然后输出。帮助他们去培养当地的创业者,像我们跟天津、上海、杭州、苏州都有合作。

【一见】那您觉得这种“复制”最难的地方在哪?

【郭基梅】我觉得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因为有这样的愿意付出爱心的团队。没有什么秘密,真的是有一群人,有这样一个梦想,这个梦想也很简单,我们就是来推动中国科技企业的进步。

唯一放不下的是责任

【一见】您坚持12年,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郭基梅】其实我也迷茫过,我也退缩过,我中间也有过很多次的这样那样的情况出现,但是我觉得最终,唯一放不下我觉得是一个责任。摇篮计划对我来说,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刚来摇篮计划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女孩,现在已经是一个妈妈了。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觉得已经放不下,就是一种责任。

像摇篮计划创立初期,那时候还没有创新创业孵化组织,我们也在中国走遍了,也没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当时我也去过硅谷,也没有学习的地方,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过来的,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方向,但是我们真的不知道会坚持多久,因为当时只有我一个人,没有资金,没有团队。其实我们和任何的一个创业公司是一样的,我们创立初期业面临着初期的问题,我一个人拿一台电脑,走到哪里亚杰就在哪里,所以很多老师都拿我开玩笑,说亚杰就是May(郭基梅的英文名)走到哪里,亚杰就在哪里。

【一见】亚杰商会接下来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郭基梅】现在亚杰商会是三驾马车齐驱并进,我们有创业孵化,公益孵化的摇篮计划,我们有培育早期创业者的天使基金,我们有汇聚创业者的亚杰汇创始人俱乐部,我们是三驾马车齐驱并进。同时我们又推动四化工程,升级化,就是整个亚杰系统的全面升级。平台化,我们是一个大平台,完全开放。本土化,我们会把我们这种模式,帮助更多的城市的创业者。国际化,我们通过摇篮计划来点亮全球,帮助全球的创业者来成长。

【一见】创业者从摇篮计划可以得到哪些收获?

【郭基梅】其实他们的收获很多,像摇篮计划每一位创业者都有导师一对一的指导,导师一对多的培训,导师多对多的这种深度交流,深度的互动,还有导师多对一的深度把脉。一对一所有进摇篮计划的创业者,我们都给他安排一位导师。

摇篮计划五期学员陈欧,聚美优品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他的创业导师就是雷军,然后当时其实陈欧从硅谷回来,他还在做他之前的创业项目游戏平台,还没有做聚美优品,然后我就请雷军老师面试他,跟他交流,后来雷军老师说他那个项目当时还不太看好,但是这个人还不错,我们就把他招到摇篮计划,来孵化他。也是我们一次全体同学,就是摇篮计划五期同学,还有一些导师,像开复,我记得开复那一次还带着太太孩子,我们一起去宽沟,探讨一个主题,团购的商业模式。也是那一次就促成了陈欧的转型,做成了当时叫团美,就化妆品的团购。后来很快又转型叫聚美优品,化妆品的垂直电商。然后雷军是他的一对一的创业导师,他们第一次见面,雷军就给他讲到三点,陈欧你要再创业,你要记住,你要有一个靠谱的团队,你要融花不完的钱,你要做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其实陈欧全部做到了。这种故事很多。

【一见】您作为“教务长”,平时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郭基梅】其实主要工作内容有几部分,就是我们的三驾马车,我都要考虑到,都要照顾到,孵化、投资、运营平台。然后,我们还有理事会,我们还有方方面面,比如说我们有很多的政府的业务指导单位,很多重要的合作伙伴,很多的全国一些园区的相关的业务的建立,一些国际化的推动都要去做。

【一见】您自己从摇篮计划中得到哪些收获?

【郭基梅】我的收获太大了。我记得我刚来摇篮计划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女孩什么都不懂,基本上都是我们的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就像当时我记得颜漏有推动摇篮计划,基本上那我做一个什么财务报表,工作计划,其实当时十几年前我都做不好的,他是德勤中国区主管合伙人,他每一天有那么多的工作要做,他每天要知道我怎么去做,我们的工作计划怎么做,我们的目标怎么定,我们的财务怎么去规划,就他会事无巨细的去指导我。但是每个阶段我有不同的老师,然后比如说像现在我的老师就是徐井宏,他可能教我更好地去有一个更高的格局,更大的胸怀,去把亚杰的事业做得更大。

然后像开复老师教会我太多了,我经常去烦他们的。像雷军老师,就比如是我要做亚杰基金了,然后雷军老师我要去请教他,要怎么做,然后请他帮我们站台这样子。太多老师,我觉得我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们现在的工作也很忙,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系统地学某项知识,我们所以遇到一个问题就去找相关的老师。其实有时候没有那么难,可能对于我们来说很难,其实我们老师的一句话他又点拨了你,你就会觉得原来这个事情也没有那么难。

【一见】摇篮计划11期学员经历哪些迭代?

【郭基梅】第一批的创业者还是以70后为主,你像清华的创业者以童之磊为典型代表的,他们做的,像童之磊现在属于文化创意产业,中文在线,那个年代2004年、2005年就是互联网刚刚开始,可能有一些做芯片的,有一些做互联网的,然后还有一些做跟这个相关的,但是现在好像整个领域在变,做人工智能的,做机器人的,做AR的,VR的,整个的领域有一些变化,然后创业者也都不太一样,现在90后的创业者他们非常得自由,非常得自我,就不像以前那一代创业者。我觉得一个是年代的变化,一个是行业的变化,领域的变化。我们摇篮计划一期的学员现在都开始做导师,辅导后面的学员了。

【一见】最强的导师天团,是如何会吸引到亚杰商会的?

【郭基梅】最早的时候我们是一个一个邀请,就是2005年的时候。然后,我记得当时邀请开复的时候,开复老师还在谷歌,然后我们就说我们要做这一个事情。开复老师说这个事情很有意义,不愿意参与。然后当我们做到摇篮计划第三期,第四期的时候,很多老师都觉得摇篮计划很有意义,他们会主动地来找我们,说我可以做你的导师吗?比如说周鸿祎,他说我可以来亚杰做导师吗?比如说包凡,华兴的,我可以来做导师吗?然后,很多导师会主动地过来,愿意更多地去帮助创业者。

现在我们自循环做得很好,我们摇篮计划的很多学员都上市了,他们上市以后就自动成为导师。像现在中文在线的童之磊,完美时空的池宇峰,还有聚美的陈欧,他们都是导师。

【一见】创业者最需要的共同特质是什么?

【郭基梅】我觉得创业者最需要的就是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个人适不适合创业,其实创业某种程度上是很好的事,我可以实现我的梦想。其实某种程度上,你可以高高兴兴地回家,然后这个土头土脸的,就是高高兴兴地去上班,土头土脸地回家。每天你会面对各种的挑战,各种的压力,你去应付很多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我觉得要重点评估自己,具不具备这样一个综合的能力和素质。那如果你具备的,你要有一个很好的想法,你要有一个很好的团队,你要有一个很好的产品。未来再怎么走,可能要有一个全面的系统规划。

【一见】摇篮计划给创业者提供了这么多服务,哪一项是创业者最受益或者最喜欢的?

【郭基梅】我觉得创业导师一对一,这个其实很多家机构都复制,我们同行也经常交流。大部分的机构都做过,但只有亚杰坚持11年,而且还要继续再做,创业导师一对一,有针对性地去帮助。

【一见】导师给创业者针对性的帮助当中,哪一项又是对创业者而言最重要或者最喜欢的?

【郭基梅】其实很多,他提供的帮助有的是一些观念上的指引,有的是一些你遇到了困难了,他给你提供的实际的帮助,比如说你公司突然活不下去了,导师是不是要去融资,去帮你,然后有一些是你方向上的错误的方向,错误的判断,我觉得是方方面面的。

【一见】导师为什么愿意把这个资源给学生呢?他也可以培养自己企业的接班人。

【郭基梅】所以,这就是亚杰的理念,亚杰的文化,我们需要传承。就是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他也需要找一个更好的平台,把他的经验传承下去。

【一见】导师在给学员提供服务的过程当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郭基梅】其实很多导师,我们都有交流过,他们其实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他了解年轻人在做什么,他可以了解现在大家都在想什么。然后,年轻人也会跟老师,学习老师一些经历,怎么帮助他们老走弯路,其实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一见】您最看好哪一类创业者?

【郭基梅】科技创新,人工智能。从性格或者能力来讲,综合能力强的,情商高一些的。其实我们这些年来观察创业者,我们看创业者也都看出一些,我们也看出了一套体系出来的,就每个创业者坐在你的面前,通过你跟他的交流,他的气场会感染到你,每个创业者他是身上有自己的基因的,有一些创业者可能是PR型的,有销售型的,但是真正的创业者你需要一个综合能力的。比如说,你有没有那种坚强的意志力,然后有没有足够的视野,有没有足够的胸怀,有没有这种更高的格局去成就更大的事业。

创业风景这边独好

【一见】您如何评价亚杰商会的2016年?

【郭基梅】我觉得2016年无论是创业寒冬还是资本寒冬,亚杰这边创业风景独好。我们2016年有上市公司在主板上市的,兆益科技,然后我们有15家企业在三板挂牌,我们的融资额也超过60个亿。我觉得对我们的影响,对我们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

亚杰的创业者比较务实,无论在任何的时候,我们都要专注把我们的产品做好,把我们的公司做好。

我觉得挺欢欣鼓舞的,就在这个冬天,然后我们有一种春天的感觉。

【一见】如果打个比喻的话,您觉得您和摇篮的关系是什么?

【郭基梅】妈妈,对我有一个孩子8岁了,其实我觉得摇篮计划是我第一个孩子,我的儿子是我第二个孩子,摇篮计划11岁,亚杰12年。在我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我会一直陪伴。这十几年,自己其实就是创业,什么都经历过。

【一见】您带领的亚杰商会工作团队整体情况如何?

【郭基梅】男生很少,女生大概80%,我们女生都很辛苦,然后经常加班。有几个还在单身,没有时间去谈恋爱,没有时间交男朋友。所以,我们团队都很棒,都很努力。

【一见】他们这么努力,这么付出的原因主要是在哪里?

【郭基梅】我觉得第一,就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我们要把亚杰打造成中国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生态的领航者;第二,就是我们这个团队,我们会有这个决心,就经过我们的努力,把亚杰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其实我们整个环境在变,我们要与时俱进,我们不仅要跟上时代,我们还要去引领时代。

【一见】一句话总结您自己的2016年。

【郭基梅】要温柔地坚持,把亚杰的事业坚持到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视频】她融资超过1000亿,12年坚持公益创业服务

通过“摇篮计划”的帮助和亚杰商会的推动,学员企业获得超过1000亿人民币的投融资,并有40余家企业已成功上市,使“亚杰商会”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公益性创业家培育组织。

郭基梅是亚杰商会每一个故事的参与者或见证者,导师基本上是她一个一个邀请,学员也是带着团队一个一个选出来的。她说:“摇篮计划是我第一个孩子,我的儿子是我第二个孩子。”通过“摇篮计划”的帮助和亚杰商会的推动,学员企业获得超过1000亿人民币的投融资,并有40余家企业已成功上市,使“亚杰商会”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公益性创业家培育组织。

郭基梅:AAMA亚杰商会秘书长,拥有十余年的公益事业从业资历。于2006年参与发起并成功运作“摇篮计划”公益项目。经过10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形成了摇篮计划独有的创业者培育和孵化模式,并帮助和支持了数千位创业者的成长,对亚杰商会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创业家公益培育组织做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发起“亚杰天使基金”,作为一支公益性基金,亚杰天使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和帮助处于种子期和早期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和壮大。2014发起亚杰汇创始人俱乐部。

——以下是访谈文字整理——

【一见】您当时是如何创办摇篮计划的?

【郭基梅】亚杰商会起源于硅谷,2004年在北京落地,聚集了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在2004年,创业者还是一个比较稀缺的群体,我们就在思考要做什么。

2005年的时候,理事会成员颜漏有,台湾人,当时是德勤中国区的主管合伙人,说我们可以做一个项目帮助创业者成长,把我们身上的一些经验传承下去。所以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做创新创业孵化。

摇篮计划初心很简单,就想推动中国科技企业的成长和进步,目标是培育未来科技商业领袖。我们的口号就是成功不能复制,智慧可以传承。2005年开始,我们每年邀请十到十几位科技商业界的资深人士作为导师,在全国范围内选出二十几位创业者,针对这部分富有潜力的创业者进行重点辅导。2006年招收了第一批学员,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当时我们从上千个报名者中选出了17个。现在回过来看,我们一期的学员有完美时空的池宇峰,他的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中文在线的童之磊,他的公司也上市了。还有达内科技的韩少云,还有沈继业、朱一明,都是我们摇篮计划一期的学员。

培育未来科技商业领袖

【一见】为什么取名“摇篮”?

【郭基梅】当时我们就是想,这些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帮助自己的Baby成长,把他们放在摇篮里给他们摇大,把经验和智慧传承下去,所以我们就起了“摇篮”这个名字。

【一见】摇篮计划在亚杰商会当中的地位是什么样的?

【郭基梅】摇篮计划是我们核心的项目,我们已经做了11年,她是亚杰商会的核心和灵魂。没有摇篮计划,就没有亚杰商会的今天。

【一见】摇篮计划的骨干团队是什么样的?

【郭基梅】这个说起来很有意思,在10年前颜漏有我们有一个团队,就是摇篮计划刚有一个设想的时候,颜漏有带着我,还有当时启迪创投的董事总经理薛军,还有《IT经理世界》总编郭晋华。就我们四个人一个工作小组,当时我们什么都没有,他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只有我一个人是全职的,然后只有我一个人一台电脑,我们当时就把这个项目推动起来的。

我之前在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总商会,中国香港地区商会,在那做行政主任,负责组织整个香港商会的工作开展,然后各项工作的筹办。

现在目前我们团队很完善了,有孵化团队,有基金团队,还有运营团队。全职的现在已经有20多人到30。

团队其实都是蛮年轻的,大家都成长得很快,我们有这个优势,因为我们就是做创业培育,创业孵化的。我们有强大的导师团,有122位导师,还有276位精英的创业者,其实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跟任何一个老师去请教问题,所以我们团队成长得非常快。

【一见】你认为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特质才能把摇篮计划做好?

【郭基梅】一定要有爱心,一定要有公益心,有责任心。我说的是三心。我们有公益心,才能更好地去推动这项事业,因为我们是公益组织。有责任心,人做工作的话,一定要有责任心,才能把这个工作推动好。然后要有爱心,爱心可以帮助你做很多的事情,就是你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项事业当中。

在能力方面,比如说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服务创业者能力。其实摇篮计划确切地说应该是我们的一个产品,我们一直在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升级。我们需要去了解创业者他们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一见】摇篮计划发展11年取得哪些成绩?

【郭基梅】我们从2005年开始尝试做创新创业孵化,然后到今天我们已经有四十多家上市公司,有纳斯达克上市的,有在纽交所上市的,还有在港交所、深交所、上交所,然后还有一些三板的企业。亚杰12年培育的这些创业者总融资额超过1000个亿,这个数量还不包括上市的数量。

近几年来,创投圈众多的收购并购来自亚杰,58同城和赶集网,去哪儿和携程网,还有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的合并。

今年8月份,美团网完成了钱贷宝的收购,钱贷宝的创始人孙江涛和美团网的创始人王兴都是摇篮计划的学员。他们是在摇篮计划新生拓展的时候认识的。他们两个人住在一个房间,然后一夜之间就擦出了火花,促成了今天的合作,王兴就把孙江涛的公司给收购了。

其实摇篮计划这样的故事很多,像我们也培养出了一大批的领军人才,像池宇峰、童之磊、俞永福、王兴、聚美优品的陈欧,还有兰亭集势的文心,我们一大批的领军人才。

【一见】与其他创业孵化器相比,摇篮计划具备哪些特点?

【郭基梅】首先它是公益免费,我们老师给我们评价就是说是最具互联网精神的组织,因为它公益,它免费。然后它开放。因为这是一个平台,我们针对所有的机构都开放,我们不只是给创业者开放,其实我们摇篮计划也孵化了创新创业孵化机构,像36氪,像南立新的创业邦,我们不只孵化创业者,其实创业孵化机构我们也在孵化。

合作和共赢。陈欧就说亚杰是一个最靠谱的组织,是他参与的一个创业相关的组织。我们就希望提供这样的平台,来推动大家合作,帮助大家实现共赢。

这是亚杰的几个关健词,摇篮计划我们还有核心价值观,叫学习、分享、友谊、回馈。我们希望提供这样的平台让大家学习成长,分享我就希望大家在这个平台上,不只是讲怎么成功,其实更多的是失败经历的分享。友谊其实亚杰是一个家庭,亚杰的文化就是家庭文化,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是要带上家属的。像我们经常到郊外去,创业者要带上太太和孩子,我们说不仅要创业成功,更要家庭幸福。其实就像我们的亚杰汇创始人俱乐部,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也是唯一的一个有儿童房的孵化器。我们平时组织创始人在那边开会,他们会带孩子过来,我们给孩子提供一个这样的空间。

还有一点,就是回馈。我们希望亚杰的创业者成功了以后,要更好地去回馈社会,把亚杰的精神传承下去。

其实摇篮计划能聚在一起,都是充满爱心的人,都非常正能量的人,这部分人在一起相互影响,这种文化它会吸引人的,也许我们这个文化就从硅谷来,或者是由我们的这样的一群人在这里面,我们就聚集了志同道合的一样的一群人,它是一个圈子,这个文化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很温暖的一个家庭文化。

【一见】有没有想过扩大摇篮计划的规模?

【郭基梅】我们的口号是成功不能复制,智慧可以传承。其实摇篮计划也是很难复制的。12年,有这样的一群人,有这样的一个梦想,把它打造成这样。但是我们有一些创新创业孵化的经验、模式、体系是可以输出的,所以其实我们这些年来一直在跟全国各地,甚至是硅谷、德国、以色列,我们都有合作。像我们在天津做了一个摇篮计划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我们就把我们的这一套模式,怎么去帮助创业者,怎么去打造这种家庭文化,然后输出。帮助他们去培养当地的创业者,像我们跟天津、上海、杭州、苏州都有合作。

【一见】那您觉得这种“复制”最难的地方在哪?

【郭基梅】我觉得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因为有这样的愿意付出爱心的团队。没有什么秘密,真的是有一群人,有这样一个梦想,这个梦想也很简单,我们就是来推动中国科技企业的进步。

唯一放不下的是责任

【一见】您坚持12年,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郭基梅】其实我也迷茫过,我也退缩过,我中间也有过很多次的这样那样的情况出现,但是我觉得最终,唯一放不下我觉得是一个责任。摇篮计划对我来说,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刚来摇篮计划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女孩,现在已经是一个妈妈了。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觉得已经放不下,就是一种责任。

像摇篮计划创立初期,那时候还没有创新创业孵化组织,我们也在中国走遍了,也没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当时我也去过硅谷,也没有学习的地方,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过来的,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方向,但是我们真的不知道会坚持多久,因为当时只有我一个人,没有资金,没有团队。其实我们和任何的一个创业公司是一样的,我们创立初期业面临着初期的问题,我一个人拿一台电脑,走到哪里亚杰就在哪里,所以很多老师都拿我开玩笑,说亚杰就是May(郭基梅的英文名)走到哪里,亚杰就在哪里。

【一见】亚杰商会接下来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郭基梅】现在亚杰商会是三驾马车齐驱并进,我们有创业孵化,公益孵化的摇篮计划,我们有培育早期创业者的天使基金,我们有汇聚创业者的亚杰汇创始人俱乐部,我们是三驾马车齐驱并进。同时我们又推动四化工程,升级化,就是整个亚杰系统的全面升级。平台化,我们是一个大平台,完全开放。本土化,我们会把我们这种模式,帮助更多的城市的创业者。国际化,我们通过摇篮计划来点亮全球,帮助全球的创业者来成长。

【一见】创业者从摇篮计划可以得到哪些收获?

【郭基梅】其实他们的收获很多,像摇篮计划每一位创业者都有导师一对一的指导,导师一对多的培训,导师多对多的这种深度交流,深度的互动,还有导师多对一的深度把脉。一对一所有进摇篮计划的创业者,我们都给他安排一位导师。

摇篮计划五期学员陈欧,聚美优品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他的创业导师就是雷军,然后当时其实陈欧从硅谷回来,他还在做他之前的创业项目游戏平台,还没有做聚美优品,然后我就请雷军老师面试他,跟他交流,后来雷军老师说他那个项目当时还不太看好,但是这个人还不错,我们就把他招到摇篮计划,来孵化他。也是我们一次全体同学,就是摇篮计划五期同学,还有一些导师,像开复,我记得开复那一次还带着太太孩子,我们一起去宽沟,探讨一个主题,团购的商业模式。也是那一次就促成了陈欧的转型,做成了当时叫团美,就化妆品的团购。后来很快又转型叫聚美优品,化妆品的垂直电商。然后雷军是他的一对一的创业导师,他们第一次见面,雷军就给他讲到三点,陈欧你要再创业,你要记住,你要有一个靠谱的团队,你要融花不完的钱,你要做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其实陈欧全部做到了。这种故事很多。

【一见】您作为“教务长”,平时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郭基梅】其实主要工作内容有几部分,就是我们的三驾马车,我都要考虑到,都要照顾到,孵化、投资、运营平台。然后,我们还有理事会,我们还有方方面面,比如说我们有很多的政府的业务指导单位,很多重要的合作伙伴,很多的全国一些园区的相关的业务的建立,一些国际化的推动都要去做。

【一见】您自己从摇篮计划中得到哪些收获?

【郭基梅】我的收获太大了。我记得我刚来摇篮计划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女孩什么都不懂,基本上都是我们的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就像当时我记得颜漏有推动摇篮计划,基本上那我做一个什么财务报表,工作计划,其实当时十几年前我都做不好的,他是德勤中国区主管合伙人,他每一天有那么多的工作要做,他每天要知道我怎么去做,我们的工作计划怎么做,我们的目标怎么定,我们的财务怎么去规划,就他会事无巨细的去指导我。但是每个阶段我有不同的老师,然后比如说像现在我的老师就是徐井宏,他可能教我更好地去有一个更高的格局,更大的胸怀,去把亚杰的事业做得更大。

然后像开复老师教会我太多了,我经常去烦他们的。像雷军老师,就比如是我要做亚杰基金了,然后雷军老师我要去请教他,要怎么做,然后请他帮我们站台这样子。太多老师,我觉得我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们现在的工作也很忙,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系统地学某项知识,我们所以遇到一个问题就去找相关的老师。其实有时候没有那么难,可能对于我们来说很难,其实我们老师的一句话他又点拨了你,你就会觉得原来这个事情也没有那么难。

【一见】摇篮计划11期学员经历哪些迭代?

【郭基梅】第一批的创业者还是以70后为主,你像清华的创业者以童之磊为典型代表的,他们做的,像童之磊现在属于文化创意产业,中文在线,那个年代2004年、2005年就是互联网刚刚开始,可能有一些做芯片的,有一些做互联网的,然后还有一些做跟这个相关的,但是现在好像整个领域在变,做人工智能的,做机器人的,做AR的,VR的,整个的领域有一些变化,然后创业者也都不太一样,现在90后的创业者他们非常得自由,非常得自我,就不像以前那一代创业者。我觉得一个是年代的变化,一个是行业的变化,领域的变化。我们摇篮计划一期的学员现在都开始做导师,辅导后面的学员了。

【一见】最强的导师天团,是如何会吸引到亚杰商会的?

【郭基梅】最早的时候我们是一个一个邀请,就是2005年的时候。然后,我记得当时邀请开复的时候,开复老师还在谷歌,然后我们就说我们要做这一个事情。开复老师说这个事情很有意义,不愿意参与。然后当我们做到摇篮计划第三期,第四期的时候,很多老师都觉得摇篮计划很有意义,他们会主动地来找我们,说我可以做你的导师吗?比如说周鸿祎,他说我可以来亚杰做导师吗?比如说包凡,华兴的,我可以来做导师吗?然后,很多导师会主动地过来,愿意更多地去帮助创业者。

现在我们自循环做得很好,我们摇篮计划的很多学员都上市了,他们上市以后就自动成为导师。像现在中文在线的童之磊,完美时空的池宇峰,还有聚美的陈欧,他们都是导师。

【一见】创业者最需要的共同特质是什么?

【郭基梅】我觉得创业者最需要的就是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个人适不适合创业,其实创业某种程度上是很好的事,我可以实现我的梦想。其实某种程度上,你可以高高兴兴地回家,然后这个土头土脸的,就是高高兴兴地去上班,土头土脸地回家。每天你会面对各种的挑战,各种的压力,你去应付很多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我觉得要重点评估自己,具不具备这样一个综合的能力和素质。那如果你具备的,你要有一个很好的想法,你要有一个很好的团队,你要有一个很好的产品。未来再怎么走,可能要有一个全面的系统规划。

【一见】摇篮计划给创业者提供了这么多服务,哪一项是创业者最受益或者最喜欢的?

【郭基梅】我觉得创业导师一对一,这个其实很多家机构都复制,我们同行也经常交流。大部分的机构都做过,但只有亚杰坚持11年,而且还要继续再做,创业导师一对一,有针对性地去帮助。

【一见】导师给创业者针对性的帮助当中,哪一项又是对创业者而言最重要或者最喜欢的?

【郭基梅】其实很多,他提供的帮助有的是一些观念上的指引,有的是一些你遇到了困难了,他给你提供的实际的帮助,比如说你公司突然活不下去了,导师是不是要去融资,去帮你,然后有一些是你方向上的错误的方向,错误的判断,我觉得是方方面面的。

【一见】导师为什么愿意把这个资源给学生呢?他也可以培养自己企业的接班人。

【郭基梅】所以,这就是亚杰的理念,亚杰的文化,我们需要传承。就是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他也需要找一个更好的平台,把他的经验传承下去。

【一见】导师在给学员提供服务的过程当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郭基梅】其实很多导师,我们都有交流过,他们其实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他了解年轻人在做什么,他可以了解现在大家都在想什么。然后,年轻人也会跟老师,学习老师一些经历,怎么帮助他们老走弯路,其实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一见】您最看好哪一类创业者?

【郭基梅】科技创新,人工智能。从性格或者能力来讲,综合能力强的,情商高一些的。其实我们这些年来观察创业者,我们看创业者也都看出一些,我们也看出了一套体系出来的,就每个创业者坐在你的面前,通过你跟他的交流,他的气场会感染到你,每个创业者他是身上有自己的基因的,有一些创业者可能是PR型的,有销售型的,但是真正的创业者你需要一个综合能力的。比如说,你有没有那种坚强的意志力,然后有没有足够的视野,有没有足够的胸怀,有没有这种更高的格局去成就更大的事业。

创业风景这边独好

【一见】您如何评价亚杰商会的2016年?

【郭基梅】我觉得2016年无论是创业寒冬还是资本寒冬,亚杰这边创业风景独好。我们2016年有上市公司在主板上市的,兆益科技,然后我们有15家企业在三板挂牌,我们的融资额也超过60个亿。我觉得对我们的影响,对我们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

亚杰的创业者比较务实,无论在任何的时候,我们都要专注把我们的产品做好,把我们的公司做好。

我觉得挺欢欣鼓舞的,就在这个冬天,然后我们有一种春天的感觉。

【一见】如果打个比喻的话,您觉得您和摇篮的关系是什么?

【郭基梅】妈妈,对我有一个孩子8岁了,其实我觉得摇篮计划是我第一个孩子,我的儿子是我第二个孩子,摇篮计划11岁,亚杰12年。在我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我会一直陪伴。这十几年,自己其实就是创业,什么都经历过。

【一见】您带领的亚杰商会工作团队整体情况如何?

【郭基梅】男生很少,女生大概80%,我们女生都很辛苦,然后经常加班。有几个还在单身,没有时间去谈恋爱,没有时间交男朋友。所以,我们团队都很棒,都很努力。

【一见】他们这么努力,这么付出的原因主要是在哪里?

【郭基梅】我觉得第一,就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我们要把亚杰打造成中国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生态的领航者;第二,就是我们这个团队,我们会有这个决心,就经过我们的努力,把亚杰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其实我们整个环境在变,我们要与时俱进,我们不仅要跟上时代,我们还要去引领时代。

【一见】一句话总结您自己的2016年。

【郭基梅】要温柔地坚持,把亚杰的事业坚持到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