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奥斯卡】《月光男孩》:沐浴在迷幻月光中,就能体悟成长孤独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奥斯卡】《月光男孩》:沐浴在迷幻月光中,就能体悟成长孤独吗?

月光下的黑人男孩是蓝色的。

《月光男孩》讲述了一个迈阿密贫民区黑人同性恋男孩的成长故事。在这个对去年全数“白、富、直”题材全面清算的颁奖季,在这个全好莱坞旗帜鲜明反特朗普新政的情势下,阶层、种族和性向就像是指向明确的三枪,朝着奥斯卡奖项的标靶准确射击。

对主角如此这番“量身定制”,本可被阴谋论地猜测为是导演巴里·詹金斯投其所好的势力行为,但把整部电影看下来,会发现主人公奇伦并非一个太过符号化的弯男,他的生活和语言方式也完全没去符合观众经验中对街区黑人的刻板印象。总的来说,主角就是一个在歧视之下卑微和害羞的个体。

剧作为奇伦设置出童年、少年和成人三个阶段的状态,并为此搭配了三位不同演员,宣传海报就是用这三张不同的脸蛋拼接而成。这三张脸蛋,前仆后继着,经历了充斥暴力的不安街区、父亲缺失母亲毒虫的失序家庭,以及霸凌文化主宰的糟糕校园。这些为剧情铺张而特设的环境,当然切合了主人公黑人同性恋这样一种少数中的少数身份,说服观众相信男孩的成长不可能不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意外的是,导演并非就着这番绝境般的预设,去书写一个或奋力抗争或破罐破摔的传统故事,而是非常文艺范儿的,营造出通篇细腻的气氛,并尽力带给观众一种灼伤的创痛感。

然而,我却完全体悟不到主人公的孤独情感。这一方面既因自身成长与校园霸凌无关,不可能设身处地去感同身受;另一方面,是电影太过重气氛而轻叙事了。那些引发关键转折的剧情,譬如奇伦与毒贩胡安的情谊建立,奇伦成年后摇身一变成了黑帮头子,以及与初恋同性伴侣的和解,要么不交待原因,要么就是缺乏逻辑。

在残酷现实里,一位十恶不赦的毒贩突然补位成了弱小男孩的情感父亲这种事,是很难让人信服的。胡安在海滩上告诉童年奇伦,“月光下的黑人男孩是蓝色的”,并在波涛里教会了奇伦游泳。这一场戏,逆着光,直接把毒贩勾勒成了一位高贵的神父,而小奇伦则在祝福中受洗。毒贩更有一位对孩子犹如圣母般的漂亮女友,以反衬出男孩那个身为毒虫的可怜可恨母亲。作为买卖双方的毒妈和毒贩在街头争吵,更是一幕跳脱于整部电影的虚假存在,仿若导演非要为其珍视却没成功搭建的配角,去唤出良知。

胡安的扮演者马赫沙拉·阿里,倒是一位很可能迅速蹿红的黑人男星。在高口碑美剧《纸牌屋》中,他塑造的政治说客雷米·丹顿,简直是华盛顿特区的第一男神。他已经以《月光男孩》荣获了演员工会奖最佳男配角,在答谢词中,还针对特朗普限穆政策,坦承自己信仰了伊斯兰教,并与基督教受命教长的母亲成功达成和解。他饰演配角的两部电影《月光男孩》和《隐藏人物》都被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也让自己加入角逐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行列。

虽说单靠成熟的镜头语言和克制细腻的表演,并不能让所有观众都能顺利进入孤独的成长故事。但单单拎出摄影,《月光男孩》确实值得大加称颂。毒贩胡安那句“月光下的黑人男孩是蓝色的”台词,也为整个影片定下基调,让蓝色不断变着场景花样地被强化,制造出一种有飞扬心绪却又脚踏实地的神秘气息,如同破晓时试图冲破夜幕的那抹深蓝。有分析说,导演为奇伦童年、少年和成年的三段叙事,分别模拟了富士、艾克发和柯达胶片的底色,梦幻美景则让人间现实更为残酷。迈阿密海滩过曝的阳光、绝大部分时间手持的晃动,都传达出不安情绪。作为第二部分尾声,从被校园霸凌后老师问询时候的虚焦和消声,到离家到学校复仇段落干净利落的剪辑,高度突出了主角个体,也理应成为本片最大亮点。

或许因为杜可风式的晃动镜头,也或许因为片中用到了同样出现在《春光乍泄》中的巴西名曲Cucurrucucz Paloma(鸽子歌),导演詹金斯已被美誉作“黑人版王家卫”。当然,对于情感的细腻描绘以及超越同性话题的爱情阐释,《月光男孩》显然远不能跟《春光乍泄》媲美。不过,开头和结尾所选两曲,倒是颇有影音互文意义。毒贩胡安驾车引出片头时,喇叭里放着的是《Every nigger is a star》(每个黑鬼都是一颗明星);而在成年奇伦重逢少年同性情侣的餐厅里,点唱机则播着1960年代女歌手Barbara Lewis的打榜经典《Hello Stranger》(你好,陌生人)。长大后的世界,或许部分隐藏了敌意和歧视,但对于月光男孩奇伦,面前这个曾为掩饰性向而伤害过他、事后久未谋面的初恋,也是面貌模糊的陌生人。

奖项预测:鉴于《月光男孩》独特的视觉语言,以及奥斯卡对非裔影人可能的补偿式嘉奖,它最有可能斩获最佳摄影(James Laxton)、最佳男配角(马赫沙拉•阿里)以及最佳改编剧本(巴里•詹金斯)三个奖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奥斯卡】《月光男孩》:沐浴在迷幻月光中,就能体悟成长孤独吗?

月光下的黑人男孩是蓝色的。

《月光男孩》讲述了一个迈阿密贫民区黑人同性恋男孩的成长故事。在这个对去年全数“白、富、直”题材全面清算的颁奖季,在这个全好莱坞旗帜鲜明反特朗普新政的情势下,阶层、种族和性向就像是指向明确的三枪,朝着奥斯卡奖项的标靶准确射击。

对主角如此这番“量身定制”,本可被阴谋论地猜测为是导演巴里·詹金斯投其所好的势力行为,但把整部电影看下来,会发现主人公奇伦并非一个太过符号化的弯男,他的生活和语言方式也完全没去符合观众经验中对街区黑人的刻板印象。总的来说,主角就是一个在歧视之下卑微和害羞的个体。

剧作为奇伦设置出童年、少年和成人三个阶段的状态,并为此搭配了三位不同演员,宣传海报就是用这三张不同的脸蛋拼接而成。这三张脸蛋,前仆后继着,经历了充斥暴力的不安街区、父亲缺失母亲毒虫的失序家庭,以及霸凌文化主宰的糟糕校园。这些为剧情铺张而特设的环境,当然切合了主人公黑人同性恋这样一种少数中的少数身份,说服观众相信男孩的成长不可能不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意外的是,导演并非就着这番绝境般的预设,去书写一个或奋力抗争或破罐破摔的传统故事,而是非常文艺范儿的,营造出通篇细腻的气氛,并尽力带给观众一种灼伤的创痛感。

然而,我却完全体悟不到主人公的孤独情感。这一方面既因自身成长与校园霸凌无关,不可能设身处地去感同身受;另一方面,是电影太过重气氛而轻叙事了。那些引发关键转折的剧情,譬如奇伦与毒贩胡安的情谊建立,奇伦成年后摇身一变成了黑帮头子,以及与初恋同性伴侣的和解,要么不交待原因,要么就是缺乏逻辑。

在残酷现实里,一位十恶不赦的毒贩突然补位成了弱小男孩的情感父亲这种事,是很难让人信服的。胡安在海滩上告诉童年奇伦,“月光下的黑人男孩是蓝色的”,并在波涛里教会了奇伦游泳。这一场戏,逆着光,直接把毒贩勾勒成了一位高贵的神父,而小奇伦则在祝福中受洗。毒贩更有一位对孩子犹如圣母般的漂亮女友,以反衬出男孩那个身为毒虫的可怜可恨母亲。作为买卖双方的毒妈和毒贩在街头争吵,更是一幕跳脱于整部电影的虚假存在,仿若导演非要为其珍视却没成功搭建的配角,去唤出良知。

胡安的扮演者马赫沙拉·阿里,倒是一位很可能迅速蹿红的黑人男星。在高口碑美剧《纸牌屋》中,他塑造的政治说客雷米·丹顿,简直是华盛顿特区的第一男神。他已经以《月光男孩》荣获了演员工会奖最佳男配角,在答谢词中,还针对特朗普限穆政策,坦承自己信仰了伊斯兰教,并与基督教受命教长的母亲成功达成和解。他饰演配角的两部电影《月光男孩》和《隐藏人物》都被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也让自己加入角逐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行列。

虽说单靠成熟的镜头语言和克制细腻的表演,并不能让所有观众都能顺利进入孤独的成长故事。但单单拎出摄影,《月光男孩》确实值得大加称颂。毒贩胡安那句“月光下的黑人男孩是蓝色的”台词,也为整个影片定下基调,让蓝色不断变着场景花样地被强化,制造出一种有飞扬心绪却又脚踏实地的神秘气息,如同破晓时试图冲破夜幕的那抹深蓝。有分析说,导演为奇伦童年、少年和成年的三段叙事,分别模拟了富士、艾克发和柯达胶片的底色,梦幻美景则让人间现实更为残酷。迈阿密海滩过曝的阳光、绝大部分时间手持的晃动,都传达出不安情绪。作为第二部分尾声,从被校园霸凌后老师问询时候的虚焦和消声,到离家到学校复仇段落干净利落的剪辑,高度突出了主角个体,也理应成为本片最大亮点。

或许因为杜可风式的晃动镜头,也或许因为片中用到了同样出现在《春光乍泄》中的巴西名曲Cucurrucucz Paloma(鸽子歌),导演詹金斯已被美誉作“黑人版王家卫”。当然,对于情感的细腻描绘以及超越同性话题的爱情阐释,《月光男孩》显然远不能跟《春光乍泄》媲美。不过,开头和结尾所选两曲,倒是颇有影音互文意义。毒贩胡安驾车引出片头时,喇叭里放着的是《Every nigger is a star》(每个黑鬼都是一颗明星);而在成年奇伦重逢少年同性情侣的餐厅里,点唱机则播着1960年代女歌手Barbara Lewis的打榜经典《Hello Stranger》(你好,陌生人)。长大后的世界,或许部分隐藏了敌意和歧视,但对于月光男孩奇伦,面前这个曾为掩饰性向而伤害过他、事后久未谋面的初恋,也是面貌模糊的陌生人。

奖项预测:鉴于《月光男孩》独特的视觉语言,以及奥斯卡对非裔影人可能的补偿式嘉奖,它最有可能斩获最佳摄影(James Laxton)、最佳男配角(马赫沙拉•阿里)以及最佳改编剧本(巴里•詹金斯)三个奖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