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通过推出配置更高、价格更低的产品,不断向消费者普及新的购车理念——原来很多配置并非豪华的专属,低价的产品其实也能享受“高端”的配置。
这一消费理念的重构,打破了合资品牌在中国经营多年的品牌滤镜,自主品牌也随之一跃而上,第一次占据中国市场半壁以上的江山。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次残酷的价格战,但在价格战的背后,我们看到,中国汽车品牌不再是以低价吸引用户,拼技术、拼服务甚至拼起了品牌。吉利就是这场中国品牌价值之战的典型代表。
把握好“内卷”尺度
在这波价值之战中脱颖而出的自主品牌很多,为什么要把吉利单独拎出来讨论?我们来看看今年开年吉利这波操作背后的含金量。
可能很多人都关注到,今年春节收假第一天,比亚迪就官宣了秦PLUS DM-i改款上市,起售价下调至7.98万。相比老款车型,新车秦PLUS DM-i荣耀版官降2万元。
这个消息犹如深水炸弹,引得汽车圈广泛讨论。随后,很多车企就纷纷宣布降价。这轮价格战中,我们注意到吉利汽车并没有全面跟进,而是采取了保守的策略。目前只看到吉利透露出两个信息,一个是帝豪L HiP龙腾版上市,价格来到了8.98万元,另一个是吉利银河发布了这样一张海报:“坚定打造10-20万元高价值新能源智能精品车”。
吉利的度把握得很好,因为它深知,汽车行业的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控制好销量与成本之间的微妙关系,企业才能获得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品牌正借势新能源实现价格突破、品牌突破,太便宜的产品不利于吉利品牌的塑造。
所以,吉利更倾向的策略是,在产品上市之初就给一个稳定的、颇具诚意的价格,给消费者吃一颗定心丸。
我们注意到,比如极氪007,上市价格仅为20.99万元,被称为“新卷王”;吉利银河E8在全系标配139项越级配置的基础上,也把价格门槛直接拉到17.58万元。还有刚刚上市的帝豪L HiP龙腾版,起售仅为8.98万元,价格比不上秦PLUS荣耀版那样美丽,但是多出的1万元,换来的是HUAWEI HiCar、预约充电功能、100km纯电续航,以及更强劲的1.5TD发动机+3DHT Pro等1万元成本买不来的价值体验。
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吉利对外卷价格,对内更卷技术,目的就是要以技术突破实现更低的成本,带给用户高价值的产品体验。
2021年,极氪品牌发布,SEA架构正式落地,随后SEA架构在吉利体系内外迅速铺开,赋能了路特斯、smart、极星、极越、吉利银河等10多个品牌,与之相伴的自研三电核心技术、补能服务体系也顺势而至。之后发布的“一网三体系”智能化战略也令人瞩目,“一网”指涵盖智能架构、芯片、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卫星等在内的“生态”,“三体系”指智能能源体系、智能制造体系、智能服务体系。
吉利造车生态的构建,让旗下所有品牌的车型都可以共享先进技术,进一步压榨成本而让利于消费者。
与其他车企专注于汽车领域不同的是,吉利的技术布局涵盖新能源、共享出行、车联网、智能驾驶、车载芯片、低轨卫星、飞行汽车、智能手机等,试图构建“天地一体化”大出行生态,不仅涵盖范围广,而且吉利已经在各个细分领域做到了技术领先。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可以实现厘米级高精度车载导航定位,极大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自动驾驶体验;2022年9月,中国第一颗7nm智能座舱芯片“龍鷹一号”正式搭载于领克08上……
目前,吉利是全球唯二能实现航天布局的车企,另一个是特斯拉。吉利所专注的技术领域,无一不是投资金额重,回报周期长的领域,但吉利敢去啃这些硬骨头,为中国品牌崛起,为重构市场秩序而努力。
不要以为吉利的这些投资多年之后才有回报,其实现阶段的竞争中已有体现。对中国消费者而言,它们享受到了吉利带来的产品红利,对于吉利而言,它真正做到了量价齐升,把“吉利”这个金字招牌拉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广告】(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