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雨
版面编辑 | 谢小招
图文编辑 | 于秋茳、徐温佳
好莱坞的工业化运作流程一直以来都是好莱坞影片有效收成的重要保障。各大制片公司在开拍之前,都会对这部影片的可看性和盈利能力进行极为严格的评估,被称为“绿灯制度”(Green Light)。只有通过评估,“绿灯”点亮,影片才能顺利进阶到拍摄阶段。
在我国,网络电影正经历2.0时代的转型。成本在50万以下网大正逐渐被淘汰,而150万以上的将会增多。尽管网大的投资规模在不断增长,但因缺乏系统性的评估措施,仅从导演过往作品、题材、故事、宣发计划等方面进行简单衡量,难以保障网大的收益。
根据艺恩发布的《中国网络大电影行业研究报告》,我国网络电影的投资决策流程为(以新片场为例):
1、“立项会”:根据项目题材、故事等,决定是否给予立项。如果通过立项则签订立项合同,同时新片场将支付乙方“立项诚意金”,帮助开发剧本;
2、“投决会”:通过剧本、预算、主创来确定是否投资。如项目通过,则现场签订合作合同。
现阶段,面对产量暴增的网络电影市场,在茫茫片海中只有为数不多的网大才能入得了观众的“法眼”。视频网站为了确保一部网大在自家平台独播获得有效点击量,巩固视频网站的品牌地位,获取相应的利益,也会创立一套自己的审片标准。
对投资方来说,在理想的平台独播发行是目前网大的理想之路。但是,并非每部网大都能梦想成真。视频平台的口味及评判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影片才能最终通过视频网站的独播审查,顺利上新?乐视曾在公众号中公开了这个“不能说的秘密”,为网大片方打造了一份“通关秘籍”。
乐视公开的审片标准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物料审核”、“技术审核”和“内容审核”。在这三个大的标准之下,又细分为八小项且每个小项会有相应的评分分值:题材以及用户评估(15分)、故事结构完整(15分)、演员颜值及演技自然(10分)、内容立意及故事创新(15分)、海报质量及物料完整度(10分)、前6分钟画面冲击故事铺垫(10分)、视觉影像风格及制作公司(15分)、营销商业价值(10分)。
乐视审片团队会依照以上八小项进行讨论,评分超过60分的影片算作通过审核,可以在乐视平台播出,低于60分的影片则暂时不予上线。
从每个项目的分值划分来看,题材、内容及制作风格所占的分值相对稍高。而此前被炒的很热的、号称网大三要素之中的海报及“前六分钟”的评分却低于主体创意和内容的评分。从这一评分的划分来看,未来网大要开始走内容与制作的精品路线。
说完目前网大的投资审核情况以及视频平台的审核制度,那么,再来看看传说中的好莱坞“绿灯系统”是怎样的呢?
好莱坞的“绿灯系统”分为“内部绿灯系统”与“外部绿灯系统”。“内部绿灯系统”是制片厂或制片公司内部确定是否投拍一个项目的审核体制,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剧本审验
内容才是“王道”。无论是网大还是家大业大的好莱坞制片厂,最为看重的根本,除了内容,还是内容。所以,在整个评估过程中,制片公司会仔细研读剧本。然后,找出其中最为出彩的场景,将这些核心元素汇集成一个30秒的短片,从短片来预判这个故事的可看性。如果剧本通过审核,将根据30秒短片将脚本产出,审核的团队会详细的分析其中的卖点元素。而这个30秒短片将有可能成为电影上映的终极预告片。
- 卖点分析
由30秒的预告片产出的脚本中包含多个卖点元素。例如,戏剧元素包含所有可以展开故事的卖点,如画面和音效;文化元素是指面对某个目标群体进行表达,以吸引目标观众群。通过多个竞争元素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到一部电影的核心元素比重应该是怎样的,结合行业经验和大数据,便可以制作出影片的“竞争标识”。其意义在于不仅可以为影片确定大致类型,如“浪漫喜剧片”、“动作悬疑片”、“科幻影片”,还可以根据剧情类型寻找市场定位,探究细分市场或目标受众,以及他们的相对比例。
- 同类影片分析
寻找5年之内排名前10位的同类型影片,对比核心内容元素(卖点对比)、目标受众人群。并且参照同类型影片之前的收支盈亏情况,预估新片的投入与回报值。最后,参考同类型影片的市场宣发手段及产出效果,制定新片宣发计划。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对比影片属于系列电影、知名IP改编电影,需要将这类影片的票房降低50%或更低以作参考。
内部“绿灯制度”系统背后有着极为完善的商业逻辑和管理方法做支撑。它的审核主要是为了获得以下信息:影片的目标人群;影片卖点;可融资机构;发行院线及发行档期;项目收益渠道;估算制片公司最终收入;预算收支,评估风险。这几个方面正是确定项目融资和市场定位的关键。除去大型的制片厂独自完成这一套的评估,一般的制片公司则会邀请第三方公司来完成对影片的评估。评估的费用大概在$1,0000 到$ 50,000之间,虽然花费昂贵,但对于最后确保票房的收益来说无疑是值得的。
外部绿灯系统是当一个电影项目通过内部绿灯系统之后,中小制片公司还需与美国或国际的电影发行商沟通电影发行的事宜。他们沟通的对象包括:院线发行公司、DVD/VOD发行公司、有线电视发行公司等。具备有发行能力的大型制片公司,也需要跨部门之间的沟通。在和发行公司或跨部门的沟通会议上,制片公司或制片部门会准备一个概念预告片,发行方会根据这个概念预告片确定发行的方式。
此外,与周边产品开发商的沟通也应及早开始,可供选择的周边产品包括:音乐、书籍、游戏、玩具等。这一部分也需纳入一个电影项目可行性和收入的考虑之中。
如果“内部绿灯系统”与“外部绿灯系统”全部通过审核,则意味着一部电影在制作与发行阶段全部得到了保障。
以上是好莱坞对于一个电影项目,从初期创意到最终上映的审核流程。讲真,经过“绿灯系统”审核的影片,虽然并不意味着百分百进入了收益的保险箱,但是这一审核系统已经将票房赤字的风险减低到了最小值。
从近来院线票房在假期屡遇惨淡的局面来看,观众已经开始从涂一热闹、盲目进场的消费,渐渐提高了对于院线电影的要求。对于网大来说,虽然观众目前还持有一定的包容心理。但是,从前期网大“野蛮生长”到这两年极力倡导的“精品化”路线,网大的投资门槛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已经不允许一再的“试错”。
虽然网大片方及视频平台已经有了对网大收益风险的初步预判想法,但是评估体系刚刚确立,尚不成熟,也还没有完全得到市场的检验。面对工业化运作良好的好莱坞体系,业已成熟的“绿灯制度”也许能够为网大提供一定的参考。而成熟的评估体系,不仅从影片收益上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降低风险,而且从制作水准上也有利于精品化网大的打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