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禁穆令”挑起了各国对移民问题的敏感神经。歧视的类型好像又多了一种:你是本地人,还是新移民?
在热门的移民目的国,移民到底对本国发展好不好,永远是说不清的复杂问题。从当地人立场来看,就业还没解决,房价又涨了的确让人头疼。但从新移民角度出发,贡献劳力,也交了税,却总被提醒“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憋闷也实在令人不痛快。初来乍到的移民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伴随着本地人的危机感,成为政策制定者的双重困扰。
最近,新西兰智库New Zealand Initiative发布了一份提名为“新新西兰人:为什么移民让新西兰更美好”的报告称,尽管移民数量近几年有所攀升,但他们给新西兰带来了财富,并没有阻碍国家发展。
该报告的“政治正确”引发了新西兰内部的讨论。新西兰工党移民事务的负责人Iain Lees-Galloway曾认为这份报告三观太正,实际上掩盖了很多移民带来的问题。他认为移民人口增多的确会影响新西兰的房价,而想要调控房价,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控制移民数量。
当然,这些讨论不妨碍报告中一些有价值的观点,比如将难民和移民混为一谈并不合理,新西兰的技术移民们可是又安全还能创造经济价值。另外,移民到新西兰之后并没有群聚现象,他们在当地的融入度高,从另一层面减少了对国土安全的威胁。虽然每个国家移民文化不太相同,但至少这份报告所倡导的态度是值得特朗普政府研究。
去新西兰的人不少 但构成不复杂
新西兰的人口数量近几年一直在上涨。截至到去年6月30日,新西兰的人口增长了近10万人,成为该国历史以来人口规模最大的增长,其中移民数量增长达到6.91万人。不少当地人开始抱怨来的人太多了,给基础设施、房价和社会福利都造成了压力。
从数据上来看,新西兰近5年的外来人口数量也有上升。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PLT(Permanent and Long-Term,申请新西兰签证并停留12月以上的人属于这类)的进出人数。截止到2016年6月的12个月里,有12.5万人来到新西兰,占总人口数量的2.7%。
但这些人中,并不是所有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移民,还有一部分是早年出走新西兰,后来又返乡的人。另外,学生群体和持有新西兰工签的外来者也被算作其中。
他们的来源国也没有移民欧洲的群体复杂。其中20.6%的PLT来访者是澳大利亚人,英国人占10.8%,印度和中国人分别占10.7%和9.4%。
当地人对移民接纳程度高
新西兰人对移民态度还是很正面的。报告称,有四分之一的新西兰人认为移民改善了国家的文化并有益于社会发展,70%的新西兰人认为移民对经济有积极贡献。
不过,当地人对移民来源也有偏好。新西兰政府每年都会监测人们对移民的态度,随访2000位新西兰人,要求他们给对移民态度打分(从0到10,分数表示积极程度)。调查显示,他们更喜欢来自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移民,而对中国移居者的态度则排在最末。
这种偏好的产生有一定历史原因。新西兰的现代移民计划是从二战后开始的。当时它接受了很多来自英国和爱尔兰的移民。1964年新西兰开始实行移民法案,此后随着1970年世界经济强劲,新西兰为了填补劳动力短缺,也吸引了不少移民。到1974年时,新西兰长期和永久移民数量达到6.81万人的峰值。另外受“塔特曼旅行协定”(the Trans-Tasman Travel Agreement)的影响,澳大利亚特定区域的公民也选择移居到新西兰发展。
这些早到的移民会产生影响力,让本地人产生偏好也不足为奇。总体上来说,新西兰也是靠移民发展起来的国家,对外来移民接纳程度高。
移民们不群聚 能融入社区
团结在某些情况并不是件好事,移民无法融入目的国家,扎堆严重就容易滋生极端主义者。
New Zealand Initiative的报告发现,德国和美国之所以会频繁受恐怖主义威胁,是因为两国移民对主流社会的融入存在阻碍。比如德国几十年来一直依赖土耳其移民填补劳动力缺口,但移民从事的职业都是低技能工种,他们一直被视为gastarbeiter(客工)。Gatestone研究院曾调查过在德国的土耳其移民,其中5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像德国的二等公民。这种看似平行文化很容易给极端种族主义提供沃土。
提供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教育是消弭差异的有效方法。报告称新西兰的移民在教育素养上比本地人表现得更好。在父母只有高中文凭的移民家庭中,有67%的孩子获得了跟父母同等或更高的文凭,而本地家庭中,只有42%的孩子做到了;而父母拥有高等教育文凭的移民家庭中,有83%的孩子与父母表现一致或更好,而本地家庭的比例则为58%。另外随着新西兰技术移民实施,越来越多的高技能职业的移民也来到这里,他们在社会地位上获得了更多的尊重。
是谁在影响房价、争夺资源?
对移民的抱怨集中在占用更多社会资源,还抬高了房价增加本地人负担上。该报告认为,移民增长的确带来了很多社会需求,但并不能忽略他们创造的社会价值,而房价增长则不完全是移民数量增加导致的。
新西兰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在奥克兰。十年间,奥克兰的人口从1996年的110万增长了40%,2015年达到160万人,房价上涨早已远超工资增长。2011年,中等收入家庭平均需要6.4年才能挣够一套房,而2016年,他们则需要花10年时间才能购置物业。
报告引用经济学家Bill Cochrane和Jacques Poot的研究称,即使移民有住房需求,他们买房也是用来自住而不是投资。与其关注移民增量倒不如看看奥克兰房屋供应量是不是也有不足的情况。
另一方面,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理所应当由纳税人承担,但这也不意味移民就坐享其成了。报告里的数据显示,2013年移民人均给新西兰GDP贡献了2653新西兰元的价值,而本地人人均只贡献了172元。
综合来看,这份报告的观点积极肯定了移民在新西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像许多发达国家一样,新西兰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领取福利的人数将超过了纳税的劳动力。移民能有效的解决老龄化的问题,但的确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报告的观点也引来不少的反对声。就拿房价来说,反对者认为,每年7万的移民即使不购置房产,也将给租房市场带来压力,最终还是会导致市场的投机行为,投资者会想方设法的赚取房租差价。奥克兰市长Phil Goff曾说,奥克兰每年净移民增长约4.5万人,得尽快建造4、5万套新房,才能满足住房需求。
到目前为止,新西兰还没有出现过移民入境带来的恐怖袭击,报告认为这不能保证新西兰未来就是安全的。但至少总结已有经验和横向对比移民目的国的教训是有意义的。对一个国家来说,吸引移民或许是种策略,但群体文化差异,以及如何让移民们融入却也不容忽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