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参加总理经济形势座谈会的四位专家最近在关注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参加总理经济形势座谈会的四位专家最近在关注什么?

近期,白重恩、伍戈、彭文生都提到了如何促消费,白重恩还建议减轻学前教育负担。张宇燕则强调全球化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警惕“双输博弈”。

2023年11月27日,北京国贸夜景璀璨。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周一下午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等先后发言。

与会专家认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市场信心增强。大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对进一步完善宏观政策、做好经济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会后发布的新闻稿并未披露与会专家的具体发言内容,界面新闻整理了四位专家近期公开发表的观点,其观点和建议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透露接下来中国经济政策可能的发力方向。

白重恩:建议减轻学前教育负担

白重恩长期研究经济增长和发展、公司治理以及中国经济。他近期的关注点在如何激发居民消费潜能,破解不敢和不愿消费的问题。

3月16日,他在“两会”闭幕后做客央视《对话》节目时表示,要让消费者有能力去消费、有财力去消费,应减轻一些家庭的负担。

“比如说学前教育,我们小学到初中是义务教育,那是免费的,但是学前教育对家庭的负担还是挺重的。我们也去看了一些数据,0至2岁进托儿所的成本负担挺重,3至6岁这一段幼儿园大概每年的学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17%之间。”白重恩说,如果公共财政在上述方面能有更大的投入,就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减轻家庭焦虑,可能是促进消费的一个好的手段。

他还提到,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也在变化,不断地升级。过去吃饱穿暖就可以,后面要车要房,未来可能有新的消费形式,比如,服务性消费目前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方面要注重创新,挖掘消费者新的需求,创造出能满足消费者新需求的产品,这特别重要。“去年一些地方音乐会爆满,说明人们的消费需求在转向,我们怎么来适应这个新的需求?要提供能满足消费需求的那些产品和服务。”他说。

彭文生:财政扩张是解决需求不足最理想的方法

彭文生长期研究中国经济、宏观金融等。他近期指出,面对当前经济存在的问题,财政政策发挥更大作用值得期待。

彭文生在中金研究院微信公众号撰文称, 当前,中国处于金融周期的下行调整阶段,表现为内生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具体表现上,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下行周期的调整阶段,同时债务压力导致信贷需求弱。要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需求不足问题,财政扩张是最理想的方法。

他表示,就实体经济而言,财政扩张的发力点是促消费,这可以通过增加转移支付,改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等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消费。这一政策思路可能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例如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这些举措具备民生保障的属性,也有利于消费增长。

彭文生还表示,财政扩张不仅促进实体经济需求,还可以增加安全资产供给,以满足居民部门的安全资产需求,进而降低包括风险溢价在内的实际利率。典型的安全资产包括国债和银行存款(背后有政府的信用担保)。

伍戈:改变价格负增长,消费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伍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国际金融等。他日前表示,要关注价格持续低迷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3月23日,他在参加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热点问题研讨会时指出,要改变现在的消费或者老百姓储蓄意愿的问题,就是要改变顺周期行为,改变微观主体短期的顺周期行为就要加大宏观逆周期调控,而要真正发挥逆周期政策的作用,不应该仅仅盯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还要关注价格。

他提到,在价格负增长的环境下,老百姓可能会推迟消费。“微观层面上,老百姓的直观感觉是,如果一个商品今天是1元,明天是0.9元,后天可能是0.8元。理性的消费下,居民可能就会推迟可选消费,这不仅体现在消费领域,在投资领域也一样。”

“如果企业家看到生产一个产品,今天卖出是1元,明天是0.9元,后天是0.8元,那么这个企业未来扩大再生产可能会有顾虑。所以,价格的环境非常重要。在我们考虑宏观经济目标时,不仅要看实际值,也要关注价格,价格与企业的盈利等息息相关。”伍戈说。

他还表示,一季度经济数据可能总体不错,但不能沾沾自喜。如果改变了价格负增长,消费等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他特别提到,在中央的关注下,未来地产行业可能会有更多“真金白银”的措施,例如,需求端让老百姓感到成本在降低,供给端在保交楼、支持房企融资等方面加大力度。这些动作力度若加大,将有助于价格的正向增长。

张宇燕:全球化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警惕“双输博弈”

张宇燕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有深入研究,他在近期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期间接受媒体群访时谈及了最近中国经济的热词——“新质生产力”。

他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生产要素的转变,“新质”意味着尽可能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经济增长不但要靠资本和劳动投入,更重要的是依靠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而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在劳动、资本、技术的一般投资外,还包括全要素的增长。

关于“新质生产力”与亚洲区域协同发展的关系,他认为应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扩大市场规模,增加成员范围,同时提高质量,促进各个国家、企业和劳动者参与到专业化分工生产,激发更多创新和技术提升,带来新质生产力的提高,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张宇燕还提到了当前面临贸易碎片化的重大挑战。他表示,以往谈经济全球化,各方追求的是“你获益我也获益”,共同繁荣。而今掺入很多地缘政治因素后,一些国家考虑的不光是要寻求自身发展,甚至不惜自损也要打压竞争对手,这种大国之间的“双输博弈”值得警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参加总理经济形势座谈会的四位专家最近在关注什么?

近期,白重恩、伍戈、彭文生都提到了如何促消费,白重恩还建议减轻学前教育负担。张宇燕则强调全球化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警惕“双输博弈”。

2023年11月27日,北京国贸夜景璀璨。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周一下午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等先后发言。

与会专家认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市场信心增强。大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对进一步完善宏观政策、做好经济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会后发布的新闻稿并未披露与会专家的具体发言内容,界面新闻整理了四位专家近期公开发表的观点,其观点和建议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透露接下来中国经济政策可能的发力方向。

白重恩:建议减轻学前教育负担

白重恩长期研究经济增长和发展、公司治理以及中国经济。他近期的关注点在如何激发居民消费潜能,破解不敢和不愿消费的问题。

3月16日,他在“两会”闭幕后做客央视《对话》节目时表示,要让消费者有能力去消费、有财力去消费,应减轻一些家庭的负担。

“比如说学前教育,我们小学到初中是义务教育,那是免费的,但是学前教育对家庭的负担还是挺重的。我们也去看了一些数据,0至2岁进托儿所的成本负担挺重,3至6岁这一段幼儿园大概每年的学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17%之间。”白重恩说,如果公共财政在上述方面能有更大的投入,就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减轻家庭焦虑,可能是促进消费的一个好的手段。

他还提到,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也在变化,不断地升级。过去吃饱穿暖就可以,后面要车要房,未来可能有新的消费形式,比如,服务性消费目前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方面要注重创新,挖掘消费者新的需求,创造出能满足消费者新需求的产品,这特别重要。“去年一些地方音乐会爆满,说明人们的消费需求在转向,我们怎么来适应这个新的需求?要提供能满足消费需求的那些产品和服务。”他说。

彭文生:财政扩张是解决需求不足最理想的方法

彭文生长期研究中国经济、宏观金融等。他近期指出,面对当前经济存在的问题,财政政策发挥更大作用值得期待。

彭文生在中金研究院微信公众号撰文称, 当前,中国处于金融周期的下行调整阶段,表现为内生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具体表现上,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下行周期的调整阶段,同时债务压力导致信贷需求弱。要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需求不足问题,财政扩张是最理想的方法。

他表示,就实体经济而言,财政扩张的发力点是促消费,这可以通过增加转移支付,改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等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消费。这一政策思路可能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例如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这些举措具备民生保障的属性,也有利于消费增长。

彭文生还表示,财政扩张不仅促进实体经济需求,还可以增加安全资产供给,以满足居民部门的安全资产需求,进而降低包括风险溢价在内的实际利率。典型的安全资产包括国债和银行存款(背后有政府的信用担保)。

伍戈:改变价格负增长,消费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伍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国际金融等。他日前表示,要关注价格持续低迷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3月23日,他在参加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热点问题研讨会时指出,要改变现在的消费或者老百姓储蓄意愿的问题,就是要改变顺周期行为,改变微观主体短期的顺周期行为就要加大宏观逆周期调控,而要真正发挥逆周期政策的作用,不应该仅仅盯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还要关注价格。

他提到,在价格负增长的环境下,老百姓可能会推迟消费。“微观层面上,老百姓的直观感觉是,如果一个商品今天是1元,明天是0.9元,后天可能是0.8元。理性的消费下,居民可能就会推迟可选消费,这不仅体现在消费领域,在投资领域也一样。”

“如果企业家看到生产一个产品,今天卖出是1元,明天是0.9元,后天是0.8元,那么这个企业未来扩大再生产可能会有顾虑。所以,价格的环境非常重要。在我们考虑宏观经济目标时,不仅要看实际值,也要关注价格,价格与企业的盈利等息息相关。”伍戈说。

他还表示,一季度经济数据可能总体不错,但不能沾沾自喜。如果改变了价格负增长,消费等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他特别提到,在中央的关注下,未来地产行业可能会有更多“真金白银”的措施,例如,需求端让老百姓感到成本在降低,供给端在保交楼、支持房企融资等方面加大力度。这些动作力度若加大,将有助于价格的正向增长。

张宇燕:全球化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警惕“双输博弈”

张宇燕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有深入研究,他在近期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期间接受媒体群访时谈及了最近中国经济的热词——“新质生产力”。

他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生产要素的转变,“新质”意味着尽可能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经济增长不但要靠资本和劳动投入,更重要的是依靠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而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在劳动、资本、技术的一般投资外,还包括全要素的增长。

关于“新质生产力”与亚洲区域协同发展的关系,他认为应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扩大市场规模,增加成员范围,同时提高质量,促进各个国家、企业和劳动者参与到专业化分工生产,激发更多创新和技术提升,带来新质生产力的提高,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张宇燕还提到了当前面临贸易碎片化的重大挑战。他表示,以往谈经济全球化,各方追求的是“你获益我也获益”,共同繁荣。而今掺入很多地缘政治因素后,一些国家考虑的不光是要寻求自身发展,甚至不惜自损也要打压竞争对手,这种大国之间的“双输博弈”值得警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