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金融研究院李峰:数据资产入表引领全球财会规则制定,但上市公司会比较谨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金融研究院李峰:数据资产入表引领全球财会规则制定,但上市公司会比较谨慎

四大生产要素之一的技术能不能入表?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冯赛琪

4月11日,在数智时代CGMA全球人才峰会上,数据资产入表的话题引发了讨论。

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李峰表示,数据资产入表,是中国引领全球财会规则制定的重要尝试。

2023年8月1日,财政部制定印发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2024年1月1日开始暂行。自这一新的准则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将数据资产纳入公司资产负债表,成为数据资产入表的先行先试者。

根据《暂行规定》,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存货”项目下增设“其中:数据资源”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确认为存货的数据资源的期末账面价值;在“无形资产”项目下增设“其中:数据资源”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数据资源的期末账面价值;在“开发支出”项目下增设“其中:数据资源”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正在进行数据资源研究开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金额。

为什么财政部要把数据资产入表?

李峰认为,首先,是为了引领全球规则制定。在财务会计领域,数据资源入表在全球范围内属于非常早期的一个动作。

第二,最核心的原因,我们国家的数据资产相对充裕,尤其政府有大量政务数据、公共事业数据,还有国有金融机构持有大量数据,在其他国家很少有公共部门有这么多数据或者对数据有这么大的裁量权。数据资产的盘活,数据资产价值的发挥,对我们国家来说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数据入表倒逼数据生产要素作用的发挥。因为数据的所有权特别不清晰,不光在中国,在其他国家也一样。通过数据资源入表可以倒逼这个过程。

他认为,影响最大的机构是政府部门,包括城投。而且城投公司最积极。因为城投公司可以利用数据资产“大旗”融资,但会不会因为大量的数据资产高估拿出去银行抵押借款,变成银行的坏账从而构成金融风险,值得观察。目前还没有办法对数据资产进行准确的估值。

“国有企业先于民营企业;非上市公司领先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不敢入表,因为入表就要签字担责,还有可能面临证监会处罚,所以上市公司会比较谨慎一些。”他表示。

除了数据资产,论坛上还讨论了作为四大生产要素之一的技术能不能入表。从十分重视技术研发投入的科创板公司财报来看,资产负债表组成中很少将研发投入入表。

李峰表示,我们研究发现2022财年市场上570家科创板企业中,只有72家采用了研发投入资本化的会计选择。也就是说,将近90%的科创板企业选择把研发投入作为费用,而没有进入资产负债表形成任何资产。但是研究显示,科创板企业研发投入一块钱,能带来2到3毛的回报,说明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平均是有回报的。

知名科技公司寒武纪曾在招股书中写到:基于谨慎性原则并规避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得到更客观、可靠、稳健的反映,公司的研发支出均采用费用化处理的会计政策,未进行研发支出资本化。

大多数科创板企业选择技术不入表,是出于上市财务监管的考虑。“做费用处理,就可能担着虚增资产、利润的帽子。为了谨慎起见,他们所有的研发投入都做费用处理。但这就使得科创板企业的估值看上去很贵。”李峰认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金融研究院李峰:数据资产入表引领全球财会规则制定,但上市公司会比较谨慎

四大生产要素之一的技术能不能入表?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冯赛琪

4月11日,在数智时代CGMA全球人才峰会上,数据资产入表的话题引发了讨论。

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李峰表示,数据资产入表,是中国引领全球财会规则制定的重要尝试。

2023年8月1日,财政部制定印发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2024年1月1日开始暂行。自这一新的准则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将数据资产纳入公司资产负债表,成为数据资产入表的先行先试者。

根据《暂行规定》,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存货”项目下增设“其中:数据资源”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确认为存货的数据资源的期末账面价值;在“无形资产”项目下增设“其中:数据资源”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数据资源的期末账面价值;在“开发支出”项目下增设“其中:数据资源”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正在进行数据资源研究开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金额。

为什么财政部要把数据资产入表?

李峰认为,首先,是为了引领全球规则制定。在财务会计领域,数据资源入表在全球范围内属于非常早期的一个动作。

第二,最核心的原因,我们国家的数据资产相对充裕,尤其政府有大量政务数据、公共事业数据,还有国有金融机构持有大量数据,在其他国家很少有公共部门有这么多数据或者对数据有这么大的裁量权。数据资产的盘活,数据资产价值的发挥,对我们国家来说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数据入表倒逼数据生产要素作用的发挥。因为数据的所有权特别不清晰,不光在中国,在其他国家也一样。通过数据资源入表可以倒逼这个过程。

他认为,影响最大的机构是政府部门,包括城投。而且城投公司最积极。因为城投公司可以利用数据资产“大旗”融资,但会不会因为大量的数据资产高估拿出去银行抵押借款,变成银行的坏账从而构成金融风险,值得观察。目前还没有办法对数据资产进行准确的估值。

“国有企业先于民营企业;非上市公司领先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不敢入表,因为入表就要签字担责,还有可能面临证监会处罚,所以上市公司会比较谨慎一些。”他表示。

除了数据资产,论坛上还讨论了作为四大生产要素之一的技术能不能入表。从十分重视技术研发投入的科创板公司财报来看,资产负债表组成中很少将研发投入入表。

李峰表示,我们研究发现2022财年市场上570家科创板企业中,只有72家采用了研发投入资本化的会计选择。也就是说,将近90%的科创板企业选择把研发投入作为费用,而没有进入资产负债表形成任何资产。但是研究显示,科创板企业研发投入一块钱,能带来2到3毛的回报,说明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平均是有回报的。

知名科技公司寒武纪曾在招股书中写到:基于谨慎性原则并规避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得到更客观、可靠、稳健的反映,公司的研发支出均采用费用化处理的会计政策,未进行研发支出资本化。

大多数科创板企业选择技术不入表,是出于上市财务监管的考虑。“做费用处理,就可能担着虚增资产、利润的帽子。为了谨慎起见,他们所有的研发投入都做费用处理。但这就使得科创板企业的估值看上去很贵。”李峰认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