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分析师还在辩加息真假,央妈目的却已悄然达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分析师还在辩加息真假,央妈目的却已悄然达成

我们认为,这背后有三种可能,而态度扭捏、含糊其辞是三种可能叠加并且任一都还无法证伪的背景下,央妈的最优选择。

软币回升远离七,股平楼稳民不急。加息争辩停不住,外储已破三万亿。——论操控,云豹只服央妈。

分析师们还在为加息是真是假大动干戈之际,中国央行的目的——恐慌分流、恐慌错峰——已在悄然之中几乎完美地完成了,更绝的是期间“人民币大涨,楼市平稳、股市也不跌”。为此,央妈近期至少使用了无中生有、围魏救赵、声东击西、顺手牵羊等计策。

从计谋使用之多也可感觉到,做到这些是需要非常高超的相机把控(例如把握美元回调时机)和顶层设计能力(何时、如何上调利率,明调基准还是暗升市场利率?股市如何维稳、派谁执行,直接干还是拉尾盘,旧国家队还是养老金上等等)的。

你说这一届政府里面没有高人,打死我都不信。

多计并用消除恐慌,央妈真实目的已成

回归正题,什么叫“恐慌分流或者恐慌错峰”?其精要在于,很多事情你把它孤立开去,就不会出现恐慌。

例如外储“破3”,只要期间人民币在回升(离岸一度都回到6.7几了),就没人care此事了,更不会感到恐慌。但是,如果外储破3之际,人民币跌破7,很多人肯定就觉得世界末日要到了,赶紧就换汇去了!这就好比武侠小说中的某些合成毒药,单吃任何一种都没事,但是两种一起接触就中剧毒。

在这一次“恐慌错峰”中,央妈至少使用了围魏救赵、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等计策,先通过收短放长抬升利率救汇率,再用汇率转移分析师和大众视线,最终达成外储破3万亿而市场波澜不惊之目的。不信,看看分析师们的点评吧,当初说的惊心动魄的外储保卫战几乎没人再提了:

现在分析师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当然是利率了,他们正忙着争辩中国到底是真加息还是假加息,从姜超、任泽平到屈庆、高善文、李迅雷等当红分析师几乎一网打尽,尽数参战,谁还关心外储:

从分析师们的激烈争论之中可以看出,“声东击西”和“围魏救赵”效果极其显著!而他们之所以会产生争论,就是因为央妈的另一组计策——无中生有/ 偷梁换柱 /混水摸鱼。总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央妈套路深”啊。

说无中生有是因为近期的加息方式是新创设的,上调的是MLF\SLF和回购利率:你说我加息了吗?我没有啊,基准利率不是没动吗,一年期存贷款利率还是1.75%和4.30%!你怎么可以说我没加息呢,债市收益率反弹了那么多,中美利差收窄了那么多,余额宝收益率都回升到3.6%了!

说偷梁换柱是因为,拿市场利率实质性地替换掉了基准利率的作用(货币政策新框架正在形成和使用)。至于浑水摸鱼,是因为不管真假加息,“鱼”已经摸到了,人民币回升至6.8,而外储破3则无人问津。

不仅如此,更厉害的是,尽管市场利率大幅回升,但A股和楼市基本都守住了,房价象征性地下跌个-0.1%,上证综指仍然牢牢地围绕3150点上下波动。唯一调整的比较厉害的可能是债市,可是一般的老百姓哪里知道债市?

股市是可能用到了顺手牵羊的地方,但目前只能算是一个推测,有待实际数据证明:养老金等国家队趁着近期维稳股市达到建仓的目的。前期有新闻报道称,养老金最快将在春节前后开始入市。总之,许多人期待的大涨没有来,另一拨人期待的暴跌也没有到。(我们对股市并不悲观)

为什么说央妈套路深呢,因为加息没多久以后(节前调MLF节后调回购与SLF),从央行研究局局长到新华社下属的官媒陆续跳出来否认加息,说是“市场招标的结果”,基准利率没有上调之类的。总之,态度非常扭捏、含糊其辞,而分析师们产生的巨大分歧正中央妈下怀。

三种可能叠加之下,含糊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认为,这背后有三种可能,而态度扭捏、含糊其辞是三种可能叠加并且任一都还无法证伪的背景下,央妈的最优选择。

第一种可能是既然达到稳定人民币/安抚外储下降的目的,没有必要大张旗鼓造成股债楼市的恐慌与波动,利率继续偷偷回升就行了,省得自找麻烦。这类似于之前一直喊“人无贬础”而人继续贬,现在就喊“利没升基”而利继续升。

第二种可能是,央妈确实没有真心想加息,近期非传统手段加息的目的就是为了“恐慌错峰”(暗度陈仓)和金融去杠杆。一方面,决策者认为真正进入加息的时机还不成熟,毕竟中国经济整体仍然处于下行通道,无论GDP、PMI还是通胀数据都需要进一步的可持续性好转。

不只是在中国,美国和欧洲、日本也是如此,连续多年的通缩和低增长迫使决策者们宁可“落后于曲线”,即允许经济先过热。近日,欧洲央行重申QE不会放松,除非通胀持续回升;日银则继续承诺无限量购买10年国债,以控制收益率跟随美国上行步伐(人家就是想要日元贬值)。

另一方面,真正进入加息周期意味着钱会不断地变贵、变少(存银行了)同时贷款利率大幅上行,这对股市尤其是楼市的冲击是很大的(联想去年楼市杠杆牛),而防止系统性风险是今年最主要的基调之一。而且,9-10月份就是十九大,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十九大前会稳字当头!

第三种可能是,决策者自己也在观望,需要根据特朗普/美国的行动相机决策,没必要过早摊牌,说难听点我们没什么主动权,掣肘太多了、任务和目标太多了!应该说这种策略是很对的,掣肘多是实实在在的约束,没办法忽视和跳过,一旦亮出底牌,这么大的船不可能说调头就调头了。

对于中国央行以及更高决策层,许多国家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其中很多确实是得益于集中制和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过去几年中,不断挑战“三元悖论”以及其他经济学原理,they made it!:在M2总量傲视全球的背景下,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人民币还能有序、有控地贬值,而且资产还能暴涨,什么涨价去库存更非难事。

诚然,除了“夸”之外,也有真心的成分, 面对这么多问题、烂摊子,任何一届政府真想做好都是极其困难的,谁不希望有一个一劳永逸的政策或工具,而不是为了解决这个或那个问题不断地创设新工具(春节前的临时降准哈哈)?谁不想清晰明了地向市场传递自己的意图?没办法啊,总不能说我其实利率、汇率、资产价格、信誉都想保(老习惯了,有这种习惯的通常都是争老大的),最好让我逮到美国出岔子吧。

但愿,中国能用争取到的时间抓紧推进已经错过最佳时机的改革,长期挑战这些“不可能”并不是没有代价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分析师还在辩加息真假,央妈目的却已悄然达成

我们认为,这背后有三种可能,而态度扭捏、含糊其辞是三种可能叠加并且任一都还无法证伪的背景下,央妈的最优选择。

软币回升远离七,股平楼稳民不急。加息争辩停不住,外储已破三万亿。——论操控,云豹只服央妈。

分析师们还在为加息是真是假大动干戈之际,中国央行的目的——恐慌分流、恐慌错峰——已在悄然之中几乎完美地完成了,更绝的是期间“人民币大涨,楼市平稳、股市也不跌”。为此,央妈近期至少使用了无中生有、围魏救赵、声东击西、顺手牵羊等计策。

从计谋使用之多也可感觉到,做到这些是需要非常高超的相机把控(例如把握美元回调时机)和顶层设计能力(何时、如何上调利率,明调基准还是暗升市场利率?股市如何维稳、派谁执行,直接干还是拉尾盘,旧国家队还是养老金上等等)的。

你说这一届政府里面没有高人,打死我都不信。

多计并用消除恐慌,央妈真实目的已成

回归正题,什么叫“恐慌分流或者恐慌错峰”?其精要在于,很多事情你把它孤立开去,就不会出现恐慌。

例如外储“破3”,只要期间人民币在回升(离岸一度都回到6.7几了),就没人care此事了,更不会感到恐慌。但是,如果外储破3之际,人民币跌破7,很多人肯定就觉得世界末日要到了,赶紧就换汇去了!这就好比武侠小说中的某些合成毒药,单吃任何一种都没事,但是两种一起接触就中剧毒。

在这一次“恐慌错峰”中,央妈至少使用了围魏救赵、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等计策,先通过收短放长抬升利率救汇率,再用汇率转移分析师和大众视线,最终达成外储破3万亿而市场波澜不惊之目的。不信,看看分析师们的点评吧,当初说的惊心动魄的外储保卫战几乎没人再提了:

现在分析师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当然是利率了,他们正忙着争辩中国到底是真加息还是假加息,从姜超、任泽平到屈庆、高善文、李迅雷等当红分析师几乎一网打尽,尽数参战,谁还关心外储:

从分析师们的激烈争论之中可以看出,“声东击西”和“围魏救赵”效果极其显著!而他们之所以会产生争论,就是因为央妈的另一组计策——无中生有/ 偷梁换柱 /混水摸鱼。总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央妈套路深”啊。

说无中生有是因为近期的加息方式是新创设的,上调的是MLF\SLF和回购利率:你说我加息了吗?我没有啊,基准利率不是没动吗,一年期存贷款利率还是1.75%和4.30%!你怎么可以说我没加息呢,债市收益率反弹了那么多,中美利差收窄了那么多,余额宝收益率都回升到3.6%了!

说偷梁换柱是因为,拿市场利率实质性地替换掉了基准利率的作用(货币政策新框架正在形成和使用)。至于浑水摸鱼,是因为不管真假加息,“鱼”已经摸到了,人民币回升至6.8,而外储破3则无人问津。

不仅如此,更厉害的是,尽管市场利率大幅回升,但A股和楼市基本都守住了,房价象征性地下跌个-0.1%,上证综指仍然牢牢地围绕3150点上下波动。唯一调整的比较厉害的可能是债市,可是一般的老百姓哪里知道债市?

股市是可能用到了顺手牵羊的地方,但目前只能算是一个推测,有待实际数据证明:养老金等国家队趁着近期维稳股市达到建仓的目的。前期有新闻报道称,养老金最快将在春节前后开始入市。总之,许多人期待的大涨没有来,另一拨人期待的暴跌也没有到。(我们对股市并不悲观)

为什么说央妈套路深呢,因为加息没多久以后(节前调MLF节后调回购与SLF),从央行研究局局长到新华社下属的官媒陆续跳出来否认加息,说是“市场招标的结果”,基准利率没有上调之类的。总之,态度非常扭捏、含糊其辞,而分析师们产生的巨大分歧正中央妈下怀。

三种可能叠加之下,含糊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认为,这背后有三种可能,而态度扭捏、含糊其辞是三种可能叠加并且任一都还无法证伪的背景下,央妈的最优选择。

第一种可能是既然达到稳定人民币/安抚外储下降的目的,没有必要大张旗鼓造成股债楼市的恐慌与波动,利率继续偷偷回升就行了,省得自找麻烦。这类似于之前一直喊“人无贬础”而人继续贬,现在就喊“利没升基”而利继续升。

第二种可能是,央妈确实没有真心想加息,近期非传统手段加息的目的就是为了“恐慌错峰”(暗度陈仓)和金融去杠杆。一方面,决策者认为真正进入加息的时机还不成熟,毕竟中国经济整体仍然处于下行通道,无论GDP、PMI还是通胀数据都需要进一步的可持续性好转。

不只是在中国,美国和欧洲、日本也是如此,连续多年的通缩和低增长迫使决策者们宁可“落后于曲线”,即允许经济先过热。近日,欧洲央行重申QE不会放松,除非通胀持续回升;日银则继续承诺无限量购买10年国债,以控制收益率跟随美国上行步伐(人家就是想要日元贬值)。

另一方面,真正进入加息周期意味着钱会不断地变贵、变少(存银行了)同时贷款利率大幅上行,这对股市尤其是楼市的冲击是很大的(联想去年楼市杠杆牛),而防止系统性风险是今年最主要的基调之一。而且,9-10月份就是十九大,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十九大前会稳字当头!

第三种可能是,决策者自己也在观望,需要根据特朗普/美国的行动相机决策,没必要过早摊牌,说难听点我们没什么主动权,掣肘太多了、任务和目标太多了!应该说这种策略是很对的,掣肘多是实实在在的约束,没办法忽视和跳过,一旦亮出底牌,这么大的船不可能说调头就调头了。

对于中国央行以及更高决策层,许多国家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其中很多确实是得益于集中制和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过去几年中,不断挑战“三元悖论”以及其他经济学原理,they made it!:在M2总量傲视全球的背景下,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人民币还能有序、有控地贬值,而且资产还能暴涨,什么涨价去库存更非难事。

诚然,除了“夸”之外,也有真心的成分, 面对这么多问题、烂摊子,任何一届政府真想做好都是极其困难的,谁不希望有一个一劳永逸的政策或工具,而不是为了解决这个或那个问题不断地创设新工具(春节前的临时降准哈哈)?谁不想清晰明了地向市场传递自己的意图?没办法啊,总不能说我其实利率、汇率、资产价格、信誉都想保(老习惯了,有这种习惯的通常都是争老大的),最好让我逮到美国出岔子吧。

但愿,中国能用争取到的时间抓紧推进已经错过最佳时机的改革,长期挑战这些“不可能”并不是没有代价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