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知名专家深度探析“川味”涵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知名专家深度探析“川味”涵义

真实的川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川菜作为四川的独特名片,不仅以“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舌尖享受征服全球众多食客,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享誉海内外,成为国外民众了解四川文化的重要窗口。

4月16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和四川省商务厅联合举办的“香港优势助力四川餐饮企业出海”交流会在成都举行。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把餐饮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在全省打造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区22个、支持建设“味美四川”消费新场景4个,大力培育天府“名菜、名厨、名店”三名品牌,推动川菜川味更好地“走出去”,一批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餐饮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实力。

“川味”究竟是什么?如何更深入的理解“川味”涵义?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发表了独特见解:“从数学讲,川味是集合概念。集合的特点是底层逻辑一致,要求内部全体元素具有相同属性。比如,人与狗、马、羊、猪,肯定不同,但在动物属性上是相同的;人与白菜、柏树、小猫、鲤鱼,肯定不同,但在生物属性上是相同的。从宏观上讲,川味包括物质与精神、有形与无形两个方面。除了川菜、川酒、川茶、川调(味),还应该有川话、川戏、川画、川药、川烟、川果、川肉、川竹、川粮、川油等。其中,川话(川普)、川戏、川画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但也有川味。”

他表示,川人的行为风格也有川味,热情、耿直、勇敢、包容。要定义川味,就必须找出这些东西的核心元素,提炼出共同属性,揭示出本质联系。“我最近认真研究了这个问题,在《四川烹饪》2023年第11期发表了‘川菜的文化基因与学理基础’,2024年第1期发表了‘川味的波谱美学’,分别从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等角度阐述了川味特别是川菜的内涵外延,供大家批评指正。”李后强说。

 

李后强认为,川味在不同层面所展示出的特性也不同。

一是川味在物质层面属于美食。“比如川菜中的川味鱼、川味鸡、川味海鲜、川味火锅等,好吃、巴适、安逸,但味重油多,可能还有麻辣,与四川盆地的奇妙环境和独特微生物有关。”李后强表示,“麻”,是川味特有的感觉,是振动,频率在50赫兹,与中国的交流电频率相近。物质性川味能给人的“五觉”带来愉悦,产生视觉美、味觉美、嗅觉美、听觉美、触觉美。否则就不是美食,也不是川味。李后强强调,人的触觉分为内外两面。体表的触觉都很清楚,体内的触觉一般被忽视。比如喉管、肠道都有内表面,特别是肠管在体内还要它自己的内外两个表面,它们也有触觉。好吃的东西,容易下喉入肠,感觉一股暖流和爽意。物质层面的川味是麻辣油鲜,特点是“浓香”“辛香”。

二是川味在精神层面属于艺术。李后强认为,精妙绝伦的绘画、书法、舞蹈、杂剧、武术等无声艺术,首先是产生视觉美——好看!这是光子“探针”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光是波,本质是由不同能量(频率)的光子组成。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波长大约在380纳米至780纳米之间,正常视力的人眼对波长约为555纳米的电磁波最为敏感。最近发现,可见光也有可能“透视”肉身。音乐、歌声、朗诵、演讲等有声艺术能产生听觉美,是声子带来的美感,由声波能量产生的听觉愉悦,都可以用波长或者频率表示。人对声音的感觉范围大约在每秒钟振动20次到20000次内,即振动频率在20赫兹--20000赫兹之间。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次声波)或高于20000赫兹(超声波)人耳就听不到了。人体各器官的固有频率为3~17赫兹,头部的固有频率为8~12赫兹,腹部内脏的固有频率为4~6赫兹。电影、电视既有视觉美也有听觉美,是光波与声波共同作用的结果。精神层面的川味是热情、浓烈。

三是川味在地理层面属于四川盆地。李后强指出,四川盆地被称为“华夏母地”,三皇五帝皆出此地,是地球的“神阙穴”“时间隧道”。四川盆地背靠喜马拉雅,有地球“抽风机”,有世界淡水塔,有横断山,有长江黄河,有华西雨屏,有西南涡旋,有5800多条河流,有内陆海洋性气候,有北纬30°,有大熊猫,符合“黄金九度”(适宜的温度、湿度、海拔度、风速度、日照度、土成度、水质度、粮优度、工艺度等)要求。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具有如此优越的酿制白酒特别是酿制浓香和酱香白酒的条件,因此独特的川酒和川菜天下无敌。四川盆地在古代是海洋,《山海经》主要写“古蜀海”,因此四川的天然气都属于海相沉积。四川盆地是地球上最大的“天然发酵池”,最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孕育了独特的“天府菌”(微生物),成为“川味”之源。四川盆地还是一口有柄的巨大的天生的“平底大锅”,最适合“炒菜”,最见功夫。在地理层面上说,“川味”就是四川盆地发酵演生的“菌味”“窖香”和烹饪翻炒的“本味”“原香”。

四是川味在微观层面属于能量振动。“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川味,都有美感,都与振动频率有关。川味是能量冲击,是量子振动,是超弦的波动,波长范围较宽,起伏较大,味道较多。其他菜系波长范围较窄,起伏较小,几乎只有一种味。”李后强说:“我们曾经在《光明日报》(2017年07月17日 第15版)发表了《自然美的波谱学原理》指出,20世纪以来,人类对物质微观层次的认识达到了惊人程度,特别是对波粒二象性、超弦的发现,使我们对周边世界的看法彻底改变!弦是物质最底层的结构,弦振动就会产生波,波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整个世界是由波谱组成的‘交响乐’。因此,川味也是由波谱构成,频率从紫外到红外。”他表示,川味的感知,与人的大脑先天的遗传因素——丘觉密切相关。丘觉是脑中产生"知道"、"明白"的感觉内核。作为一种遗传物质,丘觉的频率与个人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受教育程度等痕迹有关,它决定了人的感知(知道)范围。川味之所以安逸,是因为具有各种波长的频率,与人体的各种频率接近,容易产生共振与共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风味。李后强认为,川味是在四川盆地由巴山蜀水孕育的地方风味,特点是有滋有味。四川盆地是“天然发酵池”,也是“聚气道场”,是微生物工作的优良场所,能造出各种滋味,因此川菜“百菜百味”,川话“百人百调”。

“传统认为,滋味是美味,实际上也包含滋养的内涵。”李后强说:“《说文》指出,‘滋,益也’,有滋生、滋殖、滋补、滋培、滋润、滋养等含义,也表示养分、养料、营养等意义。因此,川味的‘滋味’不但指味道好,还表示有营养价值。”他指出,东晋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蜀志》说,川人“尚滋味”“好辛香”。川味“辛香”的“辛”指“新鲜”“浓烈”“序号”,不仅仅指“麻辣”。有大量的川菜不辣不麻。

李后强认为,“辛香”实际是浓香。“辛”与“辣”有区别,辛味过于强烈就是辣。“辛”的本意,表示金属味。最初指金属烧红以后放入冷水中进行“淬火”时所产生的水汽具有的金属味。古代“辛”通“新”,即新收成的粮食作物等气味芳香。《史记律书》记载:“辛者,言万物之新生。故曰辛。”《汉书律历志》记载:“悉新於辛。”《尔雅释名》记载:“辛,新也。物初新者,皆收成也。金刚,味辛。谓成孰之味也。”这表明,万物刚成熟的味道就是“辛”,因为收割庄稼等就会留下金属的“辛”味。“辛”除其“新”意外,还有“辛苦、辛酸、艰辛等含义,表示不容易,有困难。

“我们对‘辛香’要全面准确科学地理解和把握,切不要解释成‘麻辣’。总而言之,川味主要指刺激、热烈、新鲜、浓郁、感动,具有高频率、高品质、高智慧,其记忆力、冲击力、感染力、传播力很强。绝不能说川味就是麻辣。真实的川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属于四川盆地的味、喜马拉雅的味、来自印度洋的味,是长江与黄河交融的味,具有大吸纳、大包容、大融合的鲜明个性与特色。”李后强强调,四川应该提升对川菜、川酒、川调(料)、川茶、川粮、川果、川药、川肉、川油、川画、川戏、川话等问题的认识,大力发展川味产业,建设“中国川味博物馆”。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知名专家深度探析“川味”涵义

真实的川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川菜作为四川的独特名片,不仅以“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舌尖享受征服全球众多食客,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享誉海内外,成为国外民众了解四川文化的重要窗口。

4月16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和四川省商务厅联合举办的“香港优势助力四川餐饮企业出海”交流会在成都举行。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把餐饮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在全省打造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区22个、支持建设“味美四川”消费新场景4个,大力培育天府“名菜、名厨、名店”三名品牌,推动川菜川味更好地“走出去”,一批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餐饮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实力。

“川味”究竟是什么?如何更深入的理解“川味”涵义?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发表了独特见解:“从数学讲,川味是集合概念。集合的特点是底层逻辑一致,要求内部全体元素具有相同属性。比如,人与狗、马、羊、猪,肯定不同,但在动物属性上是相同的;人与白菜、柏树、小猫、鲤鱼,肯定不同,但在生物属性上是相同的。从宏观上讲,川味包括物质与精神、有形与无形两个方面。除了川菜、川酒、川茶、川调(味),还应该有川话、川戏、川画、川药、川烟、川果、川肉、川竹、川粮、川油等。其中,川话(川普)、川戏、川画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但也有川味。”

他表示,川人的行为风格也有川味,热情、耿直、勇敢、包容。要定义川味,就必须找出这些东西的核心元素,提炼出共同属性,揭示出本质联系。“我最近认真研究了这个问题,在《四川烹饪》2023年第11期发表了‘川菜的文化基因与学理基础’,2024年第1期发表了‘川味的波谱美学’,分别从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等角度阐述了川味特别是川菜的内涵外延,供大家批评指正。”李后强说。

 

李后强认为,川味在不同层面所展示出的特性也不同。

一是川味在物质层面属于美食。“比如川菜中的川味鱼、川味鸡、川味海鲜、川味火锅等,好吃、巴适、安逸,但味重油多,可能还有麻辣,与四川盆地的奇妙环境和独特微生物有关。”李后强表示,“麻”,是川味特有的感觉,是振动,频率在50赫兹,与中国的交流电频率相近。物质性川味能给人的“五觉”带来愉悦,产生视觉美、味觉美、嗅觉美、听觉美、触觉美。否则就不是美食,也不是川味。李后强强调,人的触觉分为内外两面。体表的触觉都很清楚,体内的触觉一般被忽视。比如喉管、肠道都有内表面,特别是肠管在体内还要它自己的内外两个表面,它们也有触觉。好吃的东西,容易下喉入肠,感觉一股暖流和爽意。物质层面的川味是麻辣油鲜,特点是“浓香”“辛香”。

二是川味在精神层面属于艺术。李后强认为,精妙绝伦的绘画、书法、舞蹈、杂剧、武术等无声艺术,首先是产生视觉美——好看!这是光子“探针”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光是波,本质是由不同能量(频率)的光子组成。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波长大约在380纳米至780纳米之间,正常视力的人眼对波长约为555纳米的电磁波最为敏感。最近发现,可见光也有可能“透视”肉身。音乐、歌声、朗诵、演讲等有声艺术能产生听觉美,是声子带来的美感,由声波能量产生的听觉愉悦,都可以用波长或者频率表示。人对声音的感觉范围大约在每秒钟振动20次到20000次内,即振动频率在20赫兹--20000赫兹之间。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次声波)或高于20000赫兹(超声波)人耳就听不到了。人体各器官的固有频率为3~17赫兹,头部的固有频率为8~12赫兹,腹部内脏的固有频率为4~6赫兹。电影、电视既有视觉美也有听觉美,是光波与声波共同作用的结果。精神层面的川味是热情、浓烈。

三是川味在地理层面属于四川盆地。李后强指出,四川盆地被称为“华夏母地”,三皇五帝皆出此地,是地球的“神阙穴”“时间隧道”。四川盆地背靠喜马拉雅,有地球“抽风机”,有世界淡水塔,有横断山,有长江黄河,有华西雨屏,有西南涡旋,有5800多条河流,有内陆海洋性气候,有北纬30°,有大熊猫,符合“黄金九度”(适宜的温度、湿度、海拔度、风速度、日照度、土成度、水质度、粮优度、工艺度等)要求。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具有如此优越的酿制白酒特别是酿制浓香和酱香白酒的条件,因此独特的川酒和川菜天下无敌。四川盆地在古代是海洋,《山海经》主要写“古蜀海”,因此四川的天然气都属于海相沉积。四川盆地是地球上最大的“天然发酵池”,最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孕育了独特的“天府菌”(微生物),成为“川味”之源。四川盆地还是一口有柄的巨大的天生的“平底大锅”,最适合“炒菜”,最见功夫。在地理层面上说,“川味”就是四川盆地发酵演生的“菌味”“窖香”和烹饪翻炒的“本味”“原香”。

四是川味在微观层面属于能量振动。“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川味,都有美感,都与振动频率有关。川味是能量冲击,是量子振动,是超弦的波动,波长范围较宽,起伏较大,味道较多。其他菜系波长范围较窄,起伏较小,几乎只有一种味。”李后强说:“我们曾经在《光明日报》(2017年07月17日 第15版)发表了《自然美的波谱学原理》指出,20世纪以来,人类对物质微观层次的认识达到了惊人程度,特别是对波粒二象性、超弦的发现,使我们对周边世界的看法彻底改变!弦是物质最底层的结构,弦振动就会产生波,波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整个世界是由波谱组成的‘交响乐’。因此,川味也是由波谱构成,频率从紫外到红外。”他表示,川味的感知,与人的大脑先天的遗传因素——丘觉密切相关。丘觉是脑中产生"知道"、"明白"的感觉内核。作为一种遗传物质,丘觉的频率与个人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受教育程度等痕迹有关,它决定了人的感知(知道)范围。川味之所以安逸,是因为具有各种波长的频率,与人体的各种频率接近,容易产生共振与共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风味。李后强认为,川味是在四川盆地由巴山蜀水孕育的地方风味,特点是有滋有味。四川盆地是“天然发酵池”,也是“聚气道场”,是微生物工作的优良场所,能造出各种滋味,因此川菜“百菜百味”,川话“百人百调”。

“传统认为,滋味是美味,实际上也包含滋养的内涵。”李后强说:“《说文》指出,‘滋,益也’,有滋生、滋殖、滋补、滋培、滋润、滋养等含义,也表示养分、养料、营养等意义。因此,川味的‘滋味’不但指味道好,还表示有营养价值。”他指出,东晋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蜀志》说,川人“尚滋味”“好辛香”。川味“辛香”的“辛”指“新鲜”“浓烈”“序号”,不仅仅指“麻辣”。有大量的川菜不辣不麻。

李后强认为,“辛香”实际是浓香。“辛”与“辣”有区别,辛味过于强烈就是辣。“辛”的本意,表示金属味。最初指金属烧红以后放入冷水中进行“淬火”时所产生的水汽具有的金属味。古代“辛”通“新”,即新收成的粮食作物等气味芳香。《史记律书》记载:“辛者,言万物之新生。故曰辛。”《汉书律历志》记载:“悉新於辛。”《尔雅释名》记载:“辛,新也。物初新者,皆收成也。金刚,味辛。谓成孰之味也。”这表明,万物刚成熟的味道就是“辛”,因为收割庄稼等就会留下金属的“辛”味。“辛”除其“新”意外,还有“辛苦、辛酸、艰辛等含义,表示不容易,有困难。

“我们对‘辛香’要全面准确科学地理解和把握,切不要解释成‘麻辣’。总而言之,川味主要指刺激、热烈、新鲜、浓郁、感动,具有高频率、高品质、高智慧,其记忆力、冲击力、感染力、传播力很强。绝不能说川味就是麻辣。真实的川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属于四川盆地的味、喜马拉雅的味、来自印度洋的味,是长江与黄河交融的味,具有大吸纳、大包容、大融合的鲜明个性与特色。”李后强强调,四川应该提升对川菜、川酒、川调(料)、川茶、川粮、川果、川药、川肉、川油、川画、川戏、川话等问题的认识,大力发展川味产业,建设“中国川味博物馆”。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