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被“亚洲硅谷”打败 伦敦不再是全球最具活力城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被“亚洲硅谷”打败 伦敦不再是全球最具活力城市

仲量联行发布的“全球最具活力城市”中,印度班加罗尔位列榜首,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南京也榜上有名。

如果按人均GDP来看地区发展,中国很少有城市能列入发达水平,但年轻人还是前仆后继的涌入北上广深。这里的经济环境好、商业氛围浓厚。所以,一刀切的标准并不能掩盖了城市的活力。真正有发展动力的城市,不仅应该只有短暂的人口流入和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它的创新能力和教育资源也应该作为参考因素。

仲量联行最近发布了一份榜单,他们发现,在“城市发展动力指数”最高的全球30大城市中,印度班加罗尔击败伦敦(过去两年里,伦敦一直高居榜首),首次拔得头筹。而中国也有五座城市上榜,其中上海位列第四位。越南胡志明市和河内表现突出,分别名列第二和第八位。

图片来源:仲量联行

这份“城市发展动力指数”榜单共包括全球各地的134个主要商业中心。指数报告跟踪了这些城市的经济及其商业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情况。上榜城市不仅能拥抱技术变革、也能吸纳人才,并且与全球其他地区的互通性强。

仲量联行亚太区研究部总监Megan Walters这样评价到:“在全球30个最具活力的城市和房地产市场中,亚太地区占据一半以上,班加罗尔和胡志明市等城市作为主要商业中心开始崛起。目前,技术正成为一个主要的发展驱动力,亚洲部分城市提供了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并成功地融入了全球网络之中。”

城市活力有共性

这份排名提供了一个评价各城市的新视角,支撑发展的动力虽然多样但也有规律。

比如,常年被提起的经济中心伦敦、纽约、巴黎和洛杉矶,他们虽然在全球已经建立起影响力,公司、资本和人才的集中度也高,但想要维持长期的动力,还得适应创新经济的变革。因为后来居上的竞争者正在凭借科技和创新能力赶超上来。

这些竞争者包括美国的硅谷、奥斯汀、波士顿、西雅图,和旧金山;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和悉尼;还有欧洲的都柏林和斯德哥尔摩。无论是基础设施、生活质量,还是商业实践上,这些城市都不容小觑。

在发展中国家也有实力不小的挑战者,比如上海和北京,它们的房地产市场能说明这点。例如,上海的房地产投资量从2006年的14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140亿美元,增长了近十倍。

当然,也有不少城市是靠密集的劳动力市场取胜,比如德里,孟买,钦奈和马尼拉。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将一部分流程化生产放在这些城市,支撑了经济发展。但它们也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质量差、城市拥堵和污染等城市治理问题。

城市动力指数历年排名 图片来源:仲量联行

亚洲城市最活跃 印度城市成了30强主力军

亚太城市在榜单上占据一半以上的数量,其中印度的表现最好。

班加罗尔是第一次上榜,作为“亚洲硅谷”,这里的房地产需求强劲。印度二级城市海得拉巴和普纳分别排在第5和第13位。印度的一级城市钦奈(第18位)、德里(第23名)和孟买(第25名)也在全球排名前30位,但他们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得分不佳。

虽然中国不再占据榜单的领先地位,但表现也不错,有五个城市上榜,包括三个一级城市——上海(第4名)、北京(15名)和深圳(第23名),以及长江三角地区的杭州(26)和南京(29)。报告认为,上海成熟速度快,将在未来几年内加入全球门户城市的前列。而深圳作为全球硬件制造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在吸引外资和人才。

墨尔本(第12名)和悉尼(第16名)代表澳大利亚,挤进了榜单前30。这两个城市在商业地产,特别是办公室租赁上增长很快。澳大利亚教育资源丰富、环境良好,是榜单中少见的宜居性高的城市。

欧洲城市耐力好 美国城市靠科技

欧洲城市表现一般,只有四个城市上榜前30。这或许反映了它们的成熟度。

伦敦从去年第一的位置走下神坛,这和“脱欧”有关。尽管如此,它依旧排在前十。教育、创新和技术发展等长期动力,让城市发展更具弹性。

巴黎正在大兴土木开展基础建设,“大巴黎”(Grand Paris)项目让房地产市场活跃起来。它第一次出现在榜单中,排名第17位。另外两个上榜的欧洲城市是都柏林(第28名)和斯德哥尔摩(第30名),二者的技术创新吸引了一批外来投资者。

欧洲上榜的城市虽然在短期发展动力,如人口流入量、商业地产交易上,比新兴城市落后,但他们在长期动力(教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得更好。

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美国城市上榜的原因。虽然美国经济在过去一年只增长了1.6%,但科技产业为它的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提供了重要动力。在硅谷(第三)、奥斯汀(第七)、波士顿(第九)、西雅图(第20)和旧金山(第21),情况更为明显。

纽约(第14名)和洛杉矶(第27名)排名靠后,但因为全球化程度高,这两个城市都吸引了大量的房地产投资。

综合而言,技术和创新成了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也面临挑战。

除开环境问题,房地产市场容量和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会使城市发展受到影响。比如胡志明市、内罗毕、马尼拉和钦奈,正处于强劲的短期经济上行和房地产浪潮中。人口、经济和能源将继续推动这些城市向前发展,但为了确保长期动力,他们还得在“可持续”上学学老牌发达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经济增长乏力和人口制约因素,东京并没有挤进榜单,这并不意味着城市发展就没动力了。它的专利申请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五,从东京的商业集中度和创新能力来看,它仍然具备长期发展动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被“亚洲硅谷”打败 伦敦不再是全球最具活力城市

仲量联行发布的“全球最具活力城市”中,印度班加罗尔位列榜首,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南京也榜上有名。

如果按人均GDP来看地区发展,中国很少有城市能列入发达水平,但年轻人还是前仆后继的涌入北上广深。这里的经济环境好、商业氛围浓厚。所以,一刀切的标准并不能掩盖了城市的活力。真正有发展动力的城市,不仅应该只有短暂的人口流入和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它的创新能力和教育资源也应该作为参考因素。

仲量联行最近发布了一份榜单,他们发现,在“城市发展动力指数”最高的全球30大城市中,印度班加罗尔击败伦敦(过去两年里,伦敦一直高居榜首),首次拔得头筹。而中国也有五座城市上榜,其中上海位列第四位。越南胡志明市和河内表现突出,分别名列第二和第八位。

图片来源:仲量联行

这份“城市发展动力指数”榜单共包括全球各地的134个主要商业中心。指数报告跟踪了这些城市的经济及其商业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情况。上榜城市不仅能拥抱技术变革、也能吸纳人才,并且与全球其他地区的互通性强。

仲量联行亚太区研究部总监Megan Walters这样评价到:“在全球30个最具活力的城市和房地产市场中,亚太地区占据一半以上,班加罗尔和胡志明市等城市作为主要商业中心开始崛起。目前,技术正成为一个主要的发展驱动力,亚洲部分城市提供了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并成功地融入了全球网络之中。”

城市活力有共性

这份排名提供了一个评价各城市的新视角,支撑发展的动力虽然多样但也有规律。

比如,常年被提起的经济中心伦敦、纽约、巴黎和洛杉矶,他们虽然在全球已经建立起影响力,公司、资本和人才的集中度也高,但想要维持长期的动力,还得适应创新经济的变革。因为后来居上的竞争者正在凭借科技和创新能力赶超上来。

这些竞争者包括美国的硅谷、奥斯汀、波士顿、西雅图,和旧金山;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和悉尼;还有欧洲的都柏林和斯德哥尔摩。无论是基础设施、生活质量,还是商业实践上,这些城市都不容小觑。

在发展中国家也有实力不小的挑战者,比如上海和北京,它们的房地产市场能说明这点。例如,上海的房地产投资量从2006年的14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140亿美元,增长了近十倍。

当然,也有不少城市是靠密集的劳动力市场取胜,比如德里,孟买,钦奈和马尼拉。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将一部分流程化生产放在这些城市,支撑了经济发展。但它们也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质量差、城市拥堵和污染等城市治理问题。

城市动力指数历年排名 图片来源:仲量联行

亚洲城市最活跃 印度城市成了30强主力军

亚太城市在榜单上占据一半以上的数量,其中印度的表现最好。

班加罗尔是第一次上榜,作为“亚洲硅谷”,这里的房地产需求强劲。印度二级城市海得拉巴和普纳分别排在第5和第13位。印度的一级城市钦奈(第18位)、德里(第23名)和孟买(第25名)也在全球排名前30位,但他们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得分不佳。

虽然中国不再占据榜单的领先地位,但表现也不错,有五个城市上榜,包括三个一级城市——上海(第4名)、北京(15名)和深圳(第23名),以及长江三角地区的杭州(26)和南京(29)。报告认为,上海成熟速度快,将在未来几年内加入全球门户城市的前列。而深圳作为全球硬件制造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在吸引外资和人才。

墨尔本(第12名)和悉尼(第16名)代表澳大利亚,挤进了榜单前30。这两个城市在商业地产,特别是办公室租赁上增长很快。澳大利亚教育资源丰富、环境良好,是榜单中少见的宜居性高的城市。

欧洲城市耐力好 美国城市靠科技

欧洲城市表现一般,只有四个城市上榜前30。这或许反映了它们的成熟度。

伦敦从去年第一的位置走下神坛,这和“脱欧”有关。尽管如此,它依旧排在前十。教育、创新和技术发展等长期动力,让城市发展更具弹性。

巴黎正在大兴土木开展基础建设,“大巴黎”(Grand Paris)项目让房地产市场活跃起来。它第一次出现在榜单中,排名第17位。另外两个上榜的欧洲城市是都柏林(第28名)和斯德哥尔摩(第30名),二者的技术创新吸引了一批外来投资者。

欧洲上榜的城市虽然在短期发展动力,如人口流入量、商业地产交易上,比新兴城市落后,但他们在长期动力(教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得更好。

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美国城市上榜的原因。虽然美国经济在过去一年只增长了1.6%,但科技产业为它的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提供了重要动力。在硅谷(第三)、奥斯汀(第七)、波士顿(第九)、西雅图(第20)和旧金山(第21),情况更为明显。

纽约(第14名)和洛杉矶(第27名)排名靠后,但因为全球化程度高,这两个城市都吸引了大量的房地产投资。

综合而言,技术和创新成了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也面临挑战。

除开环境问题,房地产市场容量和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会使城市发展受到影响。比如胡志明市、内罗毕、马尼拉和钦奈,正处于强劲的短期经济上行和房地产浪潮中。人口、经济和能源将继续推动这些城市向前发展,但为了确保长期动力,他们还得在“可持续”上学学老牌发达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经济增长乏力和人口制约因素,东京并没有挤进榜单,这并不意味着城市发展就没动力了。它的专利申请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五,从东京的商业集中度和创新能力来看,它仍然具备长期发展动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