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雷军说他孤独,我似乎能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雷军说他孤独,我似乎能懂

雷军在性价比上的坚守,虽然孤独,却并不黯淡。

 

9日,在2017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说“最孤独的感觉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劝我把小米产品卖贵一点,我觉得大家不了解我的想法和追求。”

孤独是褒义词,既指理性的落寞,又代表思想的高度。其实,我不是想标题党,我也自知没有雷军的高度,但当我在夜深人静读到雷军这段话时,我想去理解这个男人的孤独。

雷军的孤独,我似乎能懂

雷军的孤独是有背景的。2016年迎来了小米手机五年来的首次下滑,国内市场同比下滑约36%,全球市场同比下滑约16%。雷军的孤独来自对性价比的坚守,他想改变便宜没好货的固有观念,并打算一条路走到黑,却遭遇了业绩下滑,同时也遭遇到了外界的质疑。

在小米快速发展的前几年,外界将雷军和小米奉若神明,那时的雷军是不“孤独”的;可当小米手机销量下滑时,曾经的“神明”坍塌,外界开始给小米出谋划策。曾经的赞扬变成了好心指点,雷军怅然若失,他始终是孤独的,因为周遭的世界从来没有真正地理解过他……

可我却觉得,雷军在性价比上的坚守,虽然孤独,却并不黯淡。

实际上,无论消费升级如何演进,用相对少的金钱买到品质相对高的产品的消费意愿始终存在,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消费心理,促销、打折总是行之有效,双十一也一年比一年火爆。所以,只要这种意愿存在,性价比就有受众人群。

所以,小米若能将性价比的产品定位植入到用户心智之中,并不断地用产品强化这一定位,就一定能抓住一部分目标群体,也有望延长小米品牌的生命周期,最坏的情况也就是目标群体很小众罢了。

此外,或许让雷军觉得孤独的另一个原因是,把小米卖得更贵的建议不具可行性。把小米卖得更贵是破坏已有定位的行为,用户能否接受是未知,蕴含风险。如果用户不接受反而会浪费企业的巨大资源,甚至会加速企业的毁灭。

一款产品能承载的定位是有限的,很难同时兼顾性价比和利润。如果想卖的更贵,更好的做法是用新的子品牌去冲击高端,比如金米,或者收购中小手机厂商,比如锤子。

涨价和性价比是两回事

和性价比相关的另一件事是,近期国产手机集体涨价或准备涨价,比如:

小米宣布红米4系列所有版本的手机均上调100元;魅族将已上市的魅蓝Note5 3GB+16GB和3GB+32GB版本售价上调一百元;任正非对消费者业务的盈利能力稍有微词,余承东表示2017年华为智能手机业务重点是要规模更要利润;向乐视投资150亿元的融创中国CEO孙宏斌在谈到乐视手机时评论到“这么高的配置你不能卖得那么便宜”,言外之意乐视手机也该涨价了;锤子科技罗永浩也表示“为了品质今年要做高端,所有千元机以下产品线全部砍掉,因为低端会拖产品质量。”

“涨价”很可能是2017 年智能手机行业的主旋律,基于此,有人认为性价比过时了。而我却觉得价格的上涨并不能证明性价比过时,只能说性价比的热度下降了,但作为一种市场定位策略,性价比仍然行之有效。

手机元器件成本的上涨和汇率的波动,是本轮价格上涨的动力之一。而手机元器件价格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供应链缺货造成的,不过这一状况有望得到缓解。最近,来自供应链的消息显示,供应链正在抓紧提升产能,随着供应链产能的提升,成本上涨的压力有望缓解,其影响也不会有想象中的大。

智能手机涨价的另一个动力来自企业对利润的追求。智能手机厂商在经过几年的探索之后进入理性时代,补贴和零利润被证明是不利于企业健康的发展的,长期处于微利状态,企业很难提升技术、打磨出更好的产品。而合理的利润是保证智能手机厂商健康成长的前提,有利润,才能投入更多的成本,研发更好的产品,产品升级了,才有实力吸引更多的用户,从而形成积极正向的循环。

然而,在智能手机市场性比价这个词已经被玩坏了,使人忽略了一个事实:性价比也有可观的利润,无印良品和优衣库就是典型的例子。虽然高端市场利润丰厚,但更残酷的事实是高端市场容不下多数玩家。高端溢价不是空中楼阁,需要靠品牌支撑,没有支撑强行进军高端市场,最后很可能以降价尴尬收尾,如此反倒得不偿失。因此,对于无法有效进入高端市场的玩家来说,性价比依然是主战场。纵观国产厂商,有几家会放弃性价比呢?

所以,性价比是有前途的,性价比本身并不LOW,也能产生利润,但性价比要以质量为前提。雷军觉得孤独,可这孤独蕴含着光明。坚持性价比是条正确的路,如果想卖得贵,不妨新建子品牌,或收购中小厂商。

(想了解更多终端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zhongduanzata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雷军

  • 绍兴70后卖铜质文创获雷军投资,铜师傅冲刺IPO,急需突破天花板
  • 雷军:小米玄戒O1已开始大规模量产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雷军说他孤独,我似乎能懂

雷军在性价比上的坚守,虽然孤独,却并不黯淡。

 

9日,在2017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说“最孤独的感觉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劝我把小米产品卖贵一点,我觉得大家不了解我的想法和追求。”

孤独是褒义词,既指理性的落寞,又代表思想的高度。其实,我不是想标题党,我也自知没有雷军的高度,但当我在夜深人静读到雷军这段话时,我想去理解这个男人的孤独。

雷军的孤独,我似乎能懂

雷军的孤独是有背景的。2016年迎来了小米手机五年来的首次下滑,国内市场同比下滑约36%,全球市场同比下滑约16%。雷军的孤独来自对性价比的坚守,他想改变便宜没好货的固有观念,并打算一条路走到黑,却遭遇了业绩下滑,同时也遭遇到了外界的质疑。

在小米快速发展的前几年,外界将雷军和小米奉若神明,那时的雷军是不“孤独”的;可当小米手机销量下滑时,曾经的“神明”坍塌,外界开始给小米出谋划策。曾经的赞扬变成了好心指点,雷军怅然若失,他始终是孤独的,因为周遭的世界从来没有真正地理解过他……

可我却觉得,雷军在性价比上的坚守,虽然孤独,却并不黯淡。

实际上,无论消费升级如何演进,用相对少的金钱买到品质相对高的产品的消费意愿始终存在,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消费心理,促销、打折总是行之有效,双十一也一年比一年火爆。所以,只要这种意愿存在,性价比就有受众人群。

所以,小米若能将性价比的产品定位植入到用户心智之中,并不断地用产品强化这一定位,就一定能抓住一部分目标群体,也有望延长小米品牌的生命周期,最坏的情况也就是目标群体很小众罢了。

此外,或许让雷军觉得孤独的另一个原因是,把小米卖得更贵的建议不具可行性。把小米卖得更贵是破坏已有定位的行为,用户能否接受是未知,蕴含风险。如果用户不接受反而会浪费企业的巨大资源,甚至会加速企业的毁灭。

一款产品能承载的定位是有限的,很难同时兼顾性价比和利润。如果想卖的更贵,更好的做法是用新的子品牌去冲击高端,比如金米,或者收购中小手机厂商,比如锤子。

涨价和性价比是两回事

和性价比相关的另一件事是,近期国产手机集体涨价或准备涨价,比如:

小米宣布红米4系列所有版本的手机均上调100元;魅族将已上市的魅蓝Note5 3GB+16GB和3GB+32GB版本售价上调一百元;任正非对消费者业务的盈利能力稍有微词,余承东表示2017年华为智能手机业务重点是要规模更要利润;向乐视投资150亿元的融创中国CEO孙宏斌在谈到乐视手机时评论到“这么高的配置你不能卖得那么便宜”,言外之意乐视手机也该涨价了;锤子科技罗永浩也表示“为了品质今年要做高端,所有千元机以下产品线全部砍掉,因为低端会拖产品质量。”

“涨价”很可能是2017 年智能手机行业的主旋律,基于此,有人认为性价比过时了。而我却觉得价格的上涨并不能证明性价比过时,只能说性价比的热度下降了,但作为一种市场定位策略,性价比仍然行之有效。

手机元器件成本的上涨和汇率的波动,是本轮价格上涨的动力之一。而手机元器件价格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供应链缺货造成的,不过这一状况有望得到缓解。最近,来自供应链的消息显示,供应链正在抓紧提升产能,随着供应链产能的提升,成本上涨的压力有望缓解,其影响也不会有想象中的大。

智能手机涨价的另一个动力来自企业对利润的追求。智能手机厂商在经过几年的探索之后进入理性时代,补贴和零利润被证明是不利于企业健康的发展的,长期处于微利状态,企业很难提升技术、打磨出更好的产品。而合理的利润是保证智能手机厂商健康成长的前提,有利润,才能投入更多的成本,研发更好的产品,产品升级了,才有实力吸引更多的用户,从而形成积极正向的循环。

然而,在智能手机市场性比价这个词已经被玩坏了,使人忽略了一个事实:性价比也有可观的利润,无印良品和优衣库就是典型的例子。虽然高端市场利润丰厚,但更残酷的事实是高端市场容不下多数玩家。高端溢价不是空中楼阁,需要靠品牌支撑,没有支撑强行进军高端市场,最后很可能以降价尴尬收尾,如此反倒得不偿失。因此,对于无法有效进入高端市场的玩家来说,性价比依然是主战场。纵观国产厂商,有几家会放弃性价比呢?

所以,性价比是有前途的,性价比本身并不LOW,也能产生利润,但性价比要以质量为前提。雷军觉得孤独,可这孤独蕴含着光明。坚持性价比是条正确的路,如果想卖得贵,不妨新建子品牌,或收购中小厂商。

(想了解更多终端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zhongduanzata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