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继家电后中国手机业将称霸全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继家电后中国手机业将称霸全球

智能手机市场的再次大洗牌告诉厂商和市场,只有用心做产品和精准定位市场,才能在中国手机销量增长停滞前再饮一杯羹,抢夺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继彩电、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之后,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再次称霸全球。日前全球知名咨询机构发布的全球63个国家的智能手机市场数据显示,中国市场首次单季度出货量超过一亿三千万台,占全球市场总量32.4%。

中国市场的出货量,竟然是全球第二大市场美国的2.4倍,第三大市场印度的4.7倍。全年中国市场出货量达4.7亿台,年增长达11%,一扫2015年的年增长1.9%的市场颓势,重回双位数增长轨道。

2016年面对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苹果CEO库克八次到访中国,标志着世界顶级智能手机制造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依赖。同样中国本土的华为、OPPO、VIVO、小米等企业纷纷精确受众,从概念、功能各方面赢的用户的青睐,而国内公共自行车、移动支付、微信沟通等“互联网+生活”进一步渗透,智能手机已不再只属于年轻人,覆盖各年龄人群。

仔细分析可以看到,2016年中国智能机市场复苏的推动力来自于多方力量。一方面是,领先厂商华为,OPPO,VIVO在大幅推动品牌推广,产品更新和渠道建设的举措。华为以全年7617万的出货量的微弱优势领先于第二名OPPO(7321万)和第三名VIVO(6324万)。

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从一二线城市市场,到三四级的农村市场,智能手机都迎来了一轮全线普及式的销售和引爆。比如说,在三星,苹果和小米等企业调整市场战略之际,华为在完成一二线城市地位巩固后,通过“千县计划”下沉到OPPO和vivo的农村主战场。而OPPO和vivo则通过其大量的品牌广告投入,逐渐向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渗透。

可以预见随着2017年市场竞争大幕的开启,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将迎来一轮新变革。特别是华为、OPPO等企业已经形成的规模效应,将会对移动运营商和公开渠道的影响也会使得乐视、联想、金立等中小品牌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

在中国手机市场销量飞速增长的过程中,老牌巨头三星似乎“偷鸡不成蚀把米”,产品更新在某些“杀红了眼”的知名大企业里,似乎太过急躁,硬件技术的提升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忽视了这一点,而打擦边球就等着给别人让路。

反观中国的小米,早年它也是在硬件、价格上下功夫,而赢得市场,如今这条路上已车水马龙,在这次增长期发挥的并不算好。当然,虽然竞争优势仍然明显的苹果,也在加大对快速变化市场的应对能力,但是仍然出现了增长的颓势。可以说,一轮新的大变局正在冲击中国及全球手机市场。

智能手机市场的再次大洗牌告诉厂商和市场,只有用心做产品和精准定位市场,才能在中国手机销量增长停滞前再饮一杯羹,抢夺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继家电后中国手机业将称霸全球

智能手机市场的再次大洗牌告诉厂商和市场,只有用心做产品和精准定位市场,才能在中国手机销量增长停滞前再饮一杯羹,抢夺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继彩电、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之后,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再次称霸全球。日前全球知名咨询机构发布的全球63个国家的智能手机市场数据显示,中国市场首次单季度出货量超过一亿三千万台,占全球市场总量32.4%。

中国市场的出货量,竟然是全球第二大市场美国的2.4倍,第三大市场印度的4.7倍。全年中国市场出货量达4.7亿台,年增长达11%,一扫2015年的年增长1.9%的市场颓势,重回双位数增长轨道。

2016年面对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苹果CEO库克八次到访中国,标志着世界顶级智能手机制造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依赖。同样中国本土的华为、OPPO、VIVO、小米等企业纷纷精确受众,从概念、功能各方面赢的用户的青睐,而国内公共自行车、移动支付、微信沟通等“互联网+生活”进一步渗透,智能手机已不再只属于年轻人,覆盖各年龄人群。

仔细分析可以看到,2016年中国智能机市场复苏的推动力来自于多方力量。一方面是,领先厂商华为,OPPO,VIVO在大幅推动品牌推广,产品更新和渠道建设的举措。华为以全年7617万的出货量的微弱优势领先于第二名OPPO(7321万)和第三名VIVO(6324万)。

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从一二线城市市场,到三四级的农村市场,智能手机都迎来了一轮全线普及式的销售和引爆。比如说,在三星,苹果和小米等企业调整市场战略之际,华为在完成一二线城市地位巩固后,通过“千县计划”下沉到OPPO和vivo的农村主战场。而OPPO和vivo则通过其大量的品牌广告投入,逐渐向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渗透。

可以预见随着2017年市场竞争大幕的开启,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将迎来一轮新变革。特别是华为、OPPO等企业已经形成的规模效应,将会对移动运营商和公开渠道的影响也会使得乐视、联想、金立等中小品牌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

在中国手机市场销量飞速增长的过程中,老牌巨头三星似乎“偷鸡不成蚀把米”,产品更新在某些“杀红了眼”的知名大企业里,似乎太过急躁,硬件技术的提升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忽视了这一点,而打擦边球就等着给别人让路。

反观中国的小米,早年它也是在硬件、价格上下功夫,而赢得市场,如今这条路上已车水马龙,在这次增长期发挥的并不算好。当然,虽然竞争优势仍然明显的苹果,也在加大对快速变化市场的应对能力,但是仍然出现了增长的颓势。可以说,一轮新的大变局正在冲击中国及全球手机市场。

智能手机市场的再次大洗牌告诉厂商和市场,只有用心做产品和精准定位市场,才能在中国手机销量增长停滞前再饮一杯羹,抢夺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