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万达150亿大手笔掘金高端医院 房企转型医疗成效待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万达150亿大手笔掘金高端医院 房企转型医疗成效待考

不能用单纯的中产阶层去买房这种心态去考虑他去享受医疗服务这一块的消费行为,二者消费心理是不一样的,这对房企布局高端医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房企进军医疗领域再添“掘金”新军。

近日,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2017冬季达沃斯”年会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公开表示,正在考虑做连锁医院。这也是万达启动“去地产化”战略,进军电影、体育、旅游等领域以来探索的又一个新方向。

据了解,早在2016年1月6日,万达集团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以下简称“IHG”)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万达将总投资150亿元,在上海、成都、青岛建设三座综合性国际医院。据了解,这是在政府推动发展私营医疗保健行业之际,万达首次涉足医疗健康行业。

如今,“去地产化”的万达为何选择发力医疗行业和连锁医院?上海、成都、青岛国际医院项目进展如何?布局医疗领域如何与集团已有业务板块形成联动?《中国经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万达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无法作出具体回复,“以董事长所说为准,国际医院现在刚刚起步,不方便做任何解读”。

斥资150亿建高端医院

王健林表示,中国的医疗过去是官方独家,一年前对民营企业开放,允许民营企业搞综合性医院,允许外国医师来中国执业,“几个月前才出了一个规定,医生将可以受批走出医院,做私人出诊增加收入,这些都为民营医院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了解,中文名为英慈万达国际医院的项目在上海拥有床位1000张,投资80亿元;成都英慈万达国际医院拥有床位500张,投资50亿元;青岛英慈万达国际医院拥有床位200张,投资20亿元——三座医院均按照国际顶尖标准设计建造。

王健林当时表示,引进国际医院是万达在中国的创新,满足高端人群对健康医疗需求的同时,也使所在城市医疗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带动中国高端医疗水平提升。

记者注意到,在相关媒体报道中,投资额达20亿元的青岛英慈万达国际医院“已开工建设”,计划2018年7月开业;成都英慈万达国际医院于2016年一季度开工,而上海英慈万达国际医院也于2016年内开工。

不过,在万达方面发布的众多信息中,青岛和成都的项目选址都已经选定,唯独上海项目尚没有进展。

而万达官网新闻显示,2016年12月6日,万达集团与IHG正式签署《青岛万达英慈国际医院合资经营合同》,标志着“青岛国际医院正式进入运营筹建阶段”,而成都、上海两地国际医院项目进展则未能在官网上找到相关信息。这或许意味着,万达国际医院项目进展或低于预期。

因而有分析指出,王健林此次在达沃斯论坛上的表态也是万达第一次向外界发出实质性进军医疗健康领域的信号。

事实上,万达转型由来已久,电影、体育、旅游等领域均是其涉足的方向之一,在今年1月14日的万达年会上,王健林宣布“万达转型成功,不再是地产企业”。

“医疗行业,包括医院这块市场投资回报其实是超过地产行业的,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大型地产企业如果销售业绩不错,而且又有比较充裕的资金流,与其去高价拿地不如把部分资金分散到医院投资上。”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房企“掘金”医疗不易

记者梳理发现,由于在资金方面往往有一定优势,大中型房企更倾向于寻找与地产板块形成协同的机会,因此更青睐对资金要求较高的医疗地产和投资运营医院。除万达以外,富力、万科、恒大等品牌房企均在医疗地产或医院领域展开布局。

房企跨界医疗健康领域相比很多行业企业“触医”有其特殊性,特殊的一面体现在,虽然健康产业也属于多元化板块,但与地产主业在业务上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和协同性。

王健林就曾公开表示,“万达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中国有几百个大型的商业中心,有能力实现医院计划”。

恒大健康也曾表示将依托恒大集团全国大规模的社区资源,包括170多个城市的400多个社区、370万业主,每年新增70万~80万人,恒大健康为社区提供医疗配套和健康增值服务,覆盖恒大地产社区及周边,服务人群数千万。

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王文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房企转型医疗行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医疗服务行业前期投入巨大,对于雄厚的资金或融资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而医疗服务本身具有一定的区域资源,资金实力和区域资源整合的能力正是地产企业的资源优势(2076.543, 18.82, 0.91%)和擅长的领域所在,这是转型医疗行业的重要前提之一;二是医疗行业由于毛利率高,拥有较好的现金流,同时医疗和房地产行业具有较高的关联度,随着地产项目的存量逐年增加,使得对医疗配套的需求也相应提升,而现有的公立医院资源并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三是国家对医疗和养老行业不遗余力地支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则是地产企业转型医疗行业的一个重要催化剂。

不过,王文华同时也指出,房企转型医疗服务行业,最大的挑战是对于医疗行业的经验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目前房地产企业跨界医疗行业仍缺少成功案例,房地产企业投身医疗也面临着跨界缺乏经验积累以及民众认知等方面的挑战,高起点的万达也不例外。

房企“掘金”医疗行业有诸多利好,同样也面临着不少挑战,而医疗行业中的高端医院业务,同样是“有喜有忧”。

分析人士认为,前述万达150亿元大手笔的投资,与中国对高端医疗需求增长有关。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提升,中国对高端医疗服务需求旺盛。

另一方面,与消费需求相对应的是,高端医疗终端市场上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也有待观察。

“消费者在高端医疗这块支付能力其实是不强的。有些大城市可能有少部分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高端医疗盈利空间看起来比较大,但是要做到终端市场的时候,市场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就开始挑剔了。价格稍微高一点的医疗服务设施一旦没有足够的人来买单,就会影响企业投资收益。”严跃进指出,不能用单纯的中产阶层去买房这种心态去考虑他去享受医疗服务这一块的消费行为,二者消费心理是不一样的,这对房企布局高端医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万达集团

4.3k
  • 继续卖资产,大望路万达广场也卖掉了
  • 万达处置海外资产 英国圣汐游艇公司达成出售协议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万达150亿大手笔掘金高端医院 房企转型医疗成效待考

不能用单纯的中产阶层去买房这种心态去考虑他去享受医疗服务这一块的消费行为,二者消费心理是不一样的,这对房企布局高端医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房企进军医疗领域再添“掘金”新军。

近日,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2017冬季达沃斯”年会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公开表示,正在考虑做连锁医院。这也是万达启动“去地产化”战略,进军电影、体育、旅游等领域以来探索的又一个新方向。

据了解,早在2016年1月6日,万达集团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以下简称“IHG”)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万达将总投资150亿元,在上海、成都、青岛建设三座综合性国际医院。据了解,这是在政府推动发展私营医疗保健行业之际,万达首次涉足医疗健康行业。

如今,“去地产化”的万达为何选择发力医疗行业和连锁医院?上海、成都、青岛国际医院项目进展如何?布局医疗领域如何与集团已有业务板块形成联动?《中国经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万达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无法作出具体回复,“以董事长所说为准,国际医院现在刚刚起步,不方便做任何解读”。

斥资150亿建高端医院

王健林表示,中国的医疗过去是官方独家,一年前对民营企业开放,允许民营企业搞综合性医院,允许外国医师来中国执业,“几个月前才出了一个规定,医生将可以受批走出医院,做私人出诊增加收入,这些都为民营医院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了解,中文名为英慈万达国际医院的项目在上海拥有床位1000张,投资80亿元;成都英慈万达国际医院拥有床位500张,投资50亿元;青岛英慈万达国际医院拥有床位200张,投资20亿元——三座医院均按照国际顶尖标准设计建造。

王健林当时表示,引进国际医院是万达在中国的创新,满足高端人群对健康医疗需求的同时,也使所在城市医疗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带动中国高端医疗水平提升。

记者注意到,在相关媒体报道中,投资额达20亿元的青岛英慈万达国际医院“已开工建设”,计划2018年7月开业;成都英慈万达国际医院于2016年一季度开工,而上海英慈万达国际医院也于2016年内开工。

不过,在万达方面发布的众多信息中,青岛和成都的项目选址都已经选定,唯独上海项目尚没有进展。

而万达官网新闻显示,2016年12月6日,万达集团与IHG正式签署《青岛万达英慈国际医院合资经营合同》,标志着“青岛国际医院正式进入运营筹建阶段”,而成都、上海两地国际医院项目进展则未能在官网上找到相关信息。这或许意味着,万达国际医院项目进展或低于预期。

因而有分析指出,王健林此次在达沃斯论坛上的表态也是万达第一次向外界发出实质性进军医疗健康领域的信号。

事实上,万达转型由来已久,电影、体育、旅游等领域均是其涉足的方向之一,在今年1月14日的万达年会上,王健林宣布“万达转型成功,不再是地产企业”。

“医疗行业,包括医院这块市场投资回报其实是超过地产行业的,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大型地产企业如果销售业绩不错,而且又有比较充裕的资金流,与其去高价拿地不如把部分资金分散到医院投资上。”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房企“掘金”医疗不易

记者梳理发现,由于在资金方面往往有一定优势,大中型房企更倾向于寻找与地产板块形成协同的机会,因此更青睐对资金要求较高的医疗地产和投资运营医院。除万达以外,富力、万科、恒大等品牌房企均在医疗地产或医院领域展开布局。

房企跨界医疗健康领域相比很多行业企业“触医”有其特殊性,特殊的一面体现在,虽然健康产业也属于多元化板块,但与地产主业在业务上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和协同性。

王健林就曾公开表示,“万达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中国有几百个大型的商业中心,有能力实现医院计划”。

恒大健康也曾表示将依托恒大集团全国大规模的社区资源,包括170多个城市的400多个社区、370万业主,每年新增70万~80万人,恒大健康为社区提供医疗配套和健康增值服务,覆盖恒大地产社区及周边,服务人群数千万。

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王文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房企转型医疗行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医疗服务行业前期投入巨大,对于雄厚的资金或融资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而医疗服务本身具有一定的区域资源,资金实力和区域资源整合的能力正是地产企业的资源优势(2076.543, 18.82, 0.91%)和擅长的领域所在,这是转型医疗行业的重要前提之一;二是医疗行业由于毛利率高,拥有较好的现金流,同时医疗和房地产行业具有较高的关联度,随着地产项目的存量逐年增加,使得对医疗配套的需求也相应提升,而现有的公立医院资源并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三是国家对医疗和养老行业不遗余力地支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则是地产企业转型医疗行业的一个重要催化剂。

不过,王文华同时也指出,房企转型医疗服务行业,最大的挑战是对于医疗行业的经验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目前房地产企业跨界医疗行业仍缺少成功案例,房地产企业投身医疗也面临着跨界缺乏经验积累以及民众认知等方面的挑战,高起点的万达也不例外。

房企“掘金”医疗行业有诸多利好,同样也面临着不少挑战,而医疗行业中的高端医院业务,同样是“有喜有忧”。

分析人士认为,前述万达150亿元大手笔的投资,与中国对高端医疗需求增长有关。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提升,中国对高端医疗服务需求旺盛。

另一方面,与消费需求相对应的是,高端医疗终端市场上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也有待观察。

“消费者在高端医疗这块支付能力其实是不强的。有些大城市可能有少部分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高端医疗盈利空间看起来比较大,但是要做到终端市场的时候,市场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就开始挑剔了。价格稍微高一点的医疗服务设施一旦没有足够的人来买单,就会影响企业投资收益。”严跃进指出,不能用单纯的中产阶层去买房这种心态去考虑他去享受医疗服务这一块的消费行为,二者消费心理是不一样的,这对房企布局高端医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