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历史重演:P2P车贷坏账倒逼,压力山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历史重演:P2P车贷坏账倒逼,压力山大

今日P2P车贷所面临的苦与泪,银行十年前就已经品尝过。

去年8月,主攻车贷的四达投资曝出5000万坏账,此前它在P2P领域颇具口碑,累计成交金额逾17亿,待收2.3亿。这家公司已经不再正常开展业务,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清理欠款上了。

实际上,车贷坏账率高也不是这一天两天的事。甚至可以说,今日P2P车贷所面临的苦与泪,银行十年前就已经品尝过。

十年前的银行车贷

1998年,中国推出汽车信贷业务;

2000年,国家政策鼓励汽车消费。

那时候,银行很看好这个市场,还引发十分激烈的竞争。许多银行降低门槛,大幅下调首付比例,甚至推出“零首付”;3年还贷年限延长至5-8年;对贷款人资质审查也相对宽松。

结果,车贷是大幅增加了,可是坏账率也是节节攀升呀。2005年全国发放汽车贷款1800多亿,有1000亿元被人赖账不还。而这1000亿坏账中,四大行就占了8成。

原本为了降低风险,银行会找保险公司作为担保方,即使贷款者无法还款,保险公司还能代偿。可是由于车贷险业务的经营风险日渐显现,诈骗、挪用资金、恶意拖欠贷款问题严重,部分地区车贷险业务赔付率甚至高达100%以上。2004年4月1日,旧车贷险被中国保监会叫停,车贷险彻底退出市场。

没有保险公司作担保,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无法转嫁出去。

而作为贷款实体的汽车追索难度大,成本又高,甚至有借款人把汽车卖出去或挪做他用,连人带车一起“蒸发”。加上汽车降价空间大,价值会大大缩水,车辆本身的折旧率高,抵押物会越来越低廉。

如此高的风险与损失,即便是银行也hold不住,只好采取收缩政策。

2004年以后,在北京的商业银行中,以招行为代表的一批商业银行完全放弃做“车贷”,工行、中行等则在一度停放、整顿后“全面萎缩”,并开始以严格的条件限制保证放贷安全。上海全部商业银行的汽车贷款余额也由2005年年初的79亿元,下跌到2006年11月份的50亿元。

P2P车贷崛起

2014年开始,P2P的兴起让车贷打破沉寂,重新崛起。

P2P会盯上车贷不难理解,投资人需要短期标,汽车价值低,借款利率高,借款期限太长车就没了,所以汽车抵押借款的期限集中在6个月以下,甚至不乏天标,车贷标天生受投资人追捧。

加上车贷业务门槛低,可复制性能力强,标准化程度高,十分利于推动平台的初期发展。较早进入这一行的公司发展迅猛,有些公司一个月能开出二十多家门店。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共有正常运营P2P网贷平台2202家,其中至少有1136家涉足车贷业务,占比高达51%。

然而,随着进入车贷市场的公司越来越多,不仅仅是P2P,一些本土线下放贷公司来势更猛,竞争惨烈,各家贷款产品同质化严重,利率、额度、效率都差不多,垄断无从谈起。

并且,和曾经的银行车贷一样,P2P车贷也面临着汽车降价空间大、车辆折旧率高、坏账率高的问题。

365金融总经理李直中就曾向媒体表示,“车贷这块已经有点做烂了,部分公司的坏账率可能达到40%以上”。

而人人聚财董事长许建文则向易简财经(ID:ejfinance)表示,虽然现在经济形势下滑,车贷业务风险高,但是坏账率还得看公司的经营能力,“做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人赚钱有人赔钱,规范化和体系化的能力建设是行业的竞争关键,这些小公司,缺乏体系的公司一定是损失率比较高的,最终被市场淘汰”。同时,他还指出,人人聚财车贷业务的坏账率在最近2个季度并没有明显变化。

激烈的竞争压低了融资成本,而给P2P车贷带来致命一击的,却是一些操作不规范的二次抵押公司。他们要求借款人质押车辆,一旦出现逾期就当黑车卖,卖多卖少都与借款人无涉,全部进了自己的腰包,所以一分五都敢放款,额度也很低,车款与本金的差额才是他们最大的利润来源。

较早进入车贷市场的戴老板忧心忡忡,这些二次抵押公司就是为了冲量,他们看中的是车款,我们看中的是利息,怎么算都打不赢。

收缩还是黑化?这是一个问题

P2P平台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二次抵押公司又掺和进来,分走一大杯羹。另外,P2P平台的专项整治工作更是雷利风行,完全没有要停歇的迹象。

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388家,相比2016年12月减少60家;共64家P2P网贷平台停业或出现问题。其中,问题平台29家,停业平台33家、转型平台2家。

车贷坏账倒逼、二次抵押公司打压,网贷平台整治,P2P车贷终于也走到这样一个转折点,2017年的金融新贵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收缩还是与二次抵押公司一样黑化下去?这是一个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历史重演:P2P车贷坏账倒逼,压力山大

今日P2P车贷所面临的苦与泪,银行十年前就已经品尝过。

去年8月,主攻车贷的四达投资曝出5000万坏账,此前它在P2P领域颇具口碑,累计成交金额逾17亿,待收2.3亿。这家公司已经不再正常开展业务,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清理欠款上了。

实际上,车贷坏账率高也不是这一天两天的事。甚至可以说,今日P2P车贷所面临的苦与泪,银行十年前就已经品尝过。

十年前的银行车贷

1998年,中国推出汽车信贷业务;

2000年,国家政策鼓励汽车消费。

那时候,银行很看好这个市场,还引发十分激烈的竞争。许多银行降低门槛,大幅下调首付比例,甚至推出“零首付”;3年还贷年限延长至5-8年;对贷款人资质审查也相对宽松。

结果,车贷是大幅增加了,可是坏账率也是节节攀升呀。2005年全国发放汽车贷款1800多亿,有1000亿元被人赖账不还。而这1000亿坏账中,四大行就占了8成。

原本为了降低风险,银行会找保险公司作为担保方,即使贷款者无法还款,保险公司还能代偿。可是由于车贷险业务的经营风险日渐显现,诈骗、挪用资金、恶意拖欠贷款问题严重,部分地区车贷险业务赔付率甚至高达100%以上。2004年4月1日,旧车贷险被中国保监会叫停,车贷险彻底退出市场。

没有保险公司作担保,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无法转嫁出去。

而作为贷款实体的汽车追索难度大,成本又高,甚至有借款人把汽车卖出去或挪做他用,连人带车一起“蒸发”。加上汽车降价空间大,价值会大大缩水,车辆本身的折旧率高,抵押物会越来越低廉。

如此高的风险与损失,即便是银行也hold不住,只好采取收缩政策。

2004年以后,在北京的商业银行中,以招行为代表的一批商业银行完全放弃做“车贷”,工行、中行等则在一度停放、整顿后“全面萎缩”,并开始以严格的条件限制保证放贷安全。上海全部商业银行的汽车贷款余额也由2005年年初的79亿元,下跌到2006年11月份的50亿元。

P2P车贷崛起

2014年开始,P2P的兴起让车贷打破沉寂,重新崛起。

P2P会盯上车贷不难理解,投资人需要短期标,汽车价值低,借款利率高,借款期限太长车就没了,所以汽车抵押借款的期限集中在6个月以下,甚至不乏天标,车贷标天生受投资人追捧。

加上车贷业务门槛低,可复制性能力强,标准化程度高,十分利于推动平台的初期发展。较早进入这一行的公司发展迅猛,有些公司一个月能开出二十多家门店。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共有正常运营P2P网贷平台2202家,其中至少有1136家涉足车贷业务,占比高达51%。

然而,随着进入车贷市场的公司越来越多,不仅仅是P2P,一些本土线下放贷公司来势更猛,竞争惨烈,各家贷款产品同质化严重,利率、额度、效率都差不多,垄断无从谈起。

并且,和曾经的银行车贷一样,P2P车贷也面临着汽车降价空间大、车辆折旧率高、坏账率高的问题。

365金融总经理李直中就曾向媒体表示,“车贷这块已经有点做烂了,部分公司的坏账率可能达到40%以上”。

而人人聚财董事长许建文则向易简财经(ID:ejfinance)表示,虽然现在经济形势下滑,车贷业务风险高,但是坏账率还得看公司的经营能力,“做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人赚钱有人赔钱,规范化和体系化的能力建设是行业的竞争关键,这些小公司,缺乏体系的公司一定是损失率比较高的,最终被市场淘汰”。同时,他还指出,人人聚财车贷业务的坏账率在最近2个季度并没有明显变化。

激烈的竞争压低了融资成本,而给P2P车贷带来致命一击的,却是一些操作不规范的二次抵押公司。他们要求借款人质押车辆,一旦出现逾期就当黑车卖,卖多卖少都与借款人无涉,全部进了自己的腰包,所以一分五都敢放款,额度也很低,车款与本金的差额才是他们最大的利润来源。

较早进入车贷市场的戴老板忧心忡忡,这些二次抵押公司就是为了冲量,他们看中的是车款,我们看中的是利息,怎么算都打不赢。

收缩还是黑化?这是一个问题

P2P平台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二次抵押公司又掺和进来,分走一大杯羹。另外,P2P平台的专项整治工作更是雷利风行,完全没有要停歇的迹象。

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388家,相比2016年12月减少60家;共64家P2P网贷平台停业或出现问题。其中,问题平台29家,停业平台33家、转型平台2家。

车贷坏账倒逼、二次抵押公司打压,网贷平台整治,P2P车贷终于也走到这样一个转折点,2017年的金融新贵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收缩还是与二次抵押公司一样黑化下去?这是一个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