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吸引力消退?大型跨国公司从非洲撤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吸引力消退?大型跨国公司从非洲撤退

如今,跨国公司再次退出非洲是一个似曾相识的现象,而这些公司给出的原因也和近十年前相同。

当地时间2024年2月19日,尼日利亚伊巴丹,民众高举横幅抗议经济困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蔡星卓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据中新社2024年5月7日消息,日前,在南非经营超过100年时间的壳牌公司,因为与其南非合作伙伴出现明显分歧,计划从南非市场撤资。数据显示,壳牌公司在南非全国范围内至少经营有约600座加油站及服务站,它的撤资极有可能引发大规模失业。

针对石油巨头壳牌日前计划从南非市场撤资的决定,隶属于南非国民议会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投资组合委员会7日召开媒体通气会,委员会主席卢兹波(Luzipo)回应称,壳牌的这一决定令人担忧,且时机极不适宜。

跨国公司退出非洲并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5年,巴克莱银行、可口可乐、吉百利、电池制造商永备、啤酒公司SABMiller等就陆续从非洲市场撤出。持续了几年的投资停滞之后,潮流再次发生转变。到了2019年,不断增长的人口、年轻的企业家精神等,又让这片土地重振希望。于是在2021年,投资开始再次涌入,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飙升至将近80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不过,这样的现象并没有维持很久。对于非洲最大的经济体尼日利亚来说,2023年成为其十年来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23年伊始,有评论认为,对奈拉(尼日利亚货币)的重新设计“不合时宜且执行不力”。2023年第一季度,尼日利亚的GDP增长率从2022年第四季度的3.52%降至2.31%。另外,随着大选后新总统的上任,一系列的政策和经济改革也随之而来,从浮动奈拉到放弃古老的燃料补贴,再到推出新的税收改革,尼日利亚的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引发了投资者的谨慎。改革也加剧了尼日利亚经济长期面临的挑战,包括电力危机、奈拉不断贬值和外汇短缺。在此背景之下,曾有媒体列举出2023年退出尼日利亚的公司,包括宝洁公司、生物医药公司葛兰素史克、医药企业赛诺菲等。

1990-2022年北美(蓝色)、非洲(红色)和亚洲(黄色)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

基于这些事实,如今许多跨国公司再次退出非洲大陆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似曾相识的现象,而这些跨国公司给出的原因也和近十年前相同:缺乏有利的环境。具体而言,不利因素包括基础设施的缺失、小于预期的消费市场、腐败等。在跨国公司最先选中的三个非洲国家中,撤退现象也最为明显,即肯尼亚、南非和尼日利亚,它们加起来超过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总量的40%,并占人口总量的30%左右。

企业的退出对非洲来说意味着什么?有观点认为,当跨国公司推出一个经济体,这意味着它们会带着技术知识、未来的资本投资、品牌影响力、企业社会责任举措和税收收入离开。也就是说,它们的退出往往对经济造成“毁灭性影响”,会降低生活水平,影响国内人才的质量,并最终导致裁员和失业。

一篇2023年11月的报道曾提到生物医药公司葛兰素史克退出尼日利亚后对当地的影响,称尼日利亚人常用药品的零售价格持续上涨。尼日利亚的药品60%以上依赖进口,在此背景下,患者健康管理所需的大多数常规药物的价格上涨了300%,葛兰素史克产品的价格暴涨了800%到1000%。药品价格上涨是很多因素决定的,例如通货膨胀、药品进口、燃料补贴取消,也包括葛兰素史克退出。在此前的一年里,价格飙升导致一些人不得不放弃所需的药物,“需要药品的人在苦苦挣扎”。

不过,2024年,非洲的商业土壤如何还有待观察。就联合国的预测,预计2024年非洲的经济增长将保持疲软,从2023年的平均3.3%增长到2024年的3.5%。全球经济放缓、货币和财政状况趋紧、债务可持续性风险高,仍将拖累该地区的增长前景。有观点认为,如果将其看作一个创造新市场的机会,在跨国公司退出非洲的背景之下,新繁荣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比如,本土企业不必迫切希望创下“巨额”营业额,而应专注于创新,创造对消费者具有功能重要性的产品。与此同时,当地生产商的增长将为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资金,最终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吸引力消退?大型跨国公司从非洲撤退

如今,跨国公司再次退出非洲是一个似曾相识的现象,而这些公司给出的原因也和近十年前相同。

当地时间2024年2月19日,尼日利亚伊巴丹,民众高举横幅抗议经济困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蔡星卓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据中新社2024年5月7日消息,日前,在南非经营超过100年时间的壳牌公司,因为与其南非合作伙伴出现明显分歧,计划从南非市场撤资。数据显示,壳牌公司在南非全国范围内至少经营有约600座加油站及服务站,它的撤资极有可能引发大规模失业。

针对石油巨头壳牌日前计划从南非市场撤资的决定,隶属于南非国民议会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投资组合委员会7日召开媒体通气会,委员会主席卢兹波(Luzipo)回应称,壳牌的这一决定令人担忧,且时机极不适宜。

跨国公司退出非洲并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5年,巴克莱银行、可口可乐、吉百利、电池制造商永备、啤酒公司SABMiller等就陆续从非洲市场撤出。持续了几年的投资停滞之后,潮流再次发生转变。到了2019年,不断增长的人口、年轻的企业家精神等,又让这片土地重振希望。于是在2021年,投资开始再次涌入,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飙升至将近80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不过,这样的现象并没有维持很久。对于非洲最大的经济体尼日利亚来说,2023年成为其十年来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23年伊始,有评论认为,对奈拉(尼日利亚货币)的重新设计“不合时宜且执行不力”。2023年第一季度,尼日利亚的GDP增长率从2022年第四季度的3.52%降至2.31%。另外,随着大选后新总统的上任,一系列的政策和经济改革也随之而来,从浮动奈拉到放弃古老的燃料补贴,再到推出新的税收改革,尼日利亚的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引发了投资者的谨慎。改革也加剧了尼日利亚经济长期面临的挑战,包括电力危机、奈拉不断贬值和外汇短缺。在此背景之下,曾有媒体列举出2023年退出尼日利亚的公司,包括宝洁公司、生物医药公司葛兰素史克、医药企业赛诺菲等。

1990-2022年北美(蓝色)、非洲(红色)和亚洲(黄色)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

基于这些事实,如今许多跨国公司再次退出非洲大陆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似曾相识的现象,而这些跨国公司给出的原因也和近十年前相同:缺乏有利的环境。具体而言,不利因素包括基础设施的缺失、小于预期的消费市场、腐败等。在跨国公司最先选中的三个非洲国家中,撤退现象也最为明显,即肯尼亚、南非和尼日利亚,它们加起来超过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总量的40%,并占人口总量的30%左右。

企业的退出对非洲来说意味着什么?有观点认为,当跨国公司推出一个经济体,这意味着它们会带着技术知识、未来的资本投资、品牌影响力、企业社会责任举措和税收收入离开。也就是说,它们的退出往往对经济造成“毁灭性影响”,会降低生活水平,影响国内人才的质量,并最终导致裁员和失业。

一篇2023年11月的报道曾提到生物医药公司葛兰素史克退出尼日利亚后对当地的影响,称尼日利亚人常用药品的零售价格持续上涨。尼日利亚的药品60%以上依赖进口,在此背景下,患者健康管理所需的大多数常规药物的价格上涨了300%,葛兰素史克产品的价格暴涨了800%到1000%。药品价格上涨是很多因素决定的,例如通货膨胀、药品进口、燃料补贴取消,也包括葛兰素史克退出。在此前的一年里,价格飙升导致一些人不得不放弃所需的药物,“需要药品的人在苦苦挣扎”。

不过,2024年,非洲的商业土壤如何还有待观察。就联合国的预测,预计2024年非洲的经济增长将保持疲软,从2023年的平均3.3%增长到2024年的3.5%。全球经济放缓、货币和财政状况趋紧、债务可持续性风险高,仍将拖累该地区的增长前景。有观点认为,如果将其看作一个创造新市场的机会,在跨国公司退出非洲的背景之下,新繁荣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比如,本土企业不必迫切希望创下“巨额”营业额,而应专注于创新,创造对消费者具有功能重要性的产品。与此同时,当地生产商的增长将为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资金,最终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