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宝洁再卖一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宝洁再卖一子

沙宣为何沦为弃子?

文|仪美尚

5月6日,汉高(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官网发布消息,汉高集团已成功完成对宝洁旗下沙宣品牌及其大中华区相关头发护理业务的收购,包括洗发水、护发素、造型和护理产品。

汉高认为,这一收购,将扩大公司在美发领域的版图,并推动汉高消费品牌业务在亚洲的发展迈上新台阶。至此,汉高将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包括施华蔻、施华蔻专业、资生堂专业以及沙宣的全套美发创新产品组合。

此次收购,双方并未披露交易价格。不过,早在2023年10月,彭博社便披露了这一潜在交易事件,并指出,宝洁考虑以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15亿元)估值出售沙宣大中华区业务。据汉高中国信息,2023财年,沙宣大中华区业务销售额超过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54亿元)。

截图来自汉高中国官方微博

01 入华27年,年销15亿,沙宣为何沦为宝洁“弃子”?

沙宣是一个有着70年历史的老品牌,由英国发型师Vidal Sassoon于上世纪50年代创立。上世纪80年代,宝洁通过收购Richardson-Vicks获得了沙宣护发业务。

1997年9月,沙宣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沙宣品牌创始人维达沙宣曾表示,其最大的一个心愿,就是看见沙宣品牌落户中国。彼时,风靡中国的经典沙宣短发“Sassoon Bob”,便是品牌创始人为中国女演员关南施设计的。

进入中国之初,沙宣在亚太地区已大获成功——销量在中国香港排名第一,在日本排名第二,在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上市后,也很快成为当地市场占有率增长最快的品牌。

而宝洁,也凭借海飞丝、潘婷等中低端品牌和沙宣等高端品牌的洗护发矩阵,一度成为中国洗护发市场的“霸主”。根据尼尔森数据,2014年,宝洁在国内洗发水市场市占率高达50.4%,稳坐头把交椅。在这其中,沙宣功不可没。

那么,作为一个入华27年的主力品牌,为何如今成为了宝洁的“弃子”?

一方面,是宝洁陷入增长困境,不得不以瘦身换增量。

去年年底,宝洁曾宣布拨备180亿元用于业务重组(推荐阅读:斥180亿!宝洁再“瘦身”),暴露了宝洁发展受阻的事实。

据宝洁集团最新财报,2024财年Q3季度(2024年1月1日—2024年3月31日),宝洁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下滑10%,高端护肤品牌SK-II销售额下降30%。这已是宝洁及SK-II品牌在中国市场连续2个季度大幅下跌。

关停、出售,成为眼下宝洁的一剂“解药”。仅2022年至今,宝洁便相继关停旗下高端护肤品牌 Snowberry天猫官方旗舰店、高端美容仪品牌OPTE以及First Aid Beauty天猫官方旗舰店,随后便是此次出售沙宣。

另一方面,聚焦洗护发业务来看,随着中国洗护市场的竞争加剧,宝洁虽仍居主导地位,但市占率却开始大幅下滑。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截至2021年,中国洗发护发市场市占率榜首仍是宝洁,但市占率已经下滑至33.5%。

此外,截至出售前,沙宣在宝洁旗下洗护业务中已经明显不占优势。

据欧特欧数据,2023年上半年,沙宣线上市场份额为2.2%,销售额同比下降8.7%。而宝洁旗下其他洗护发品牌潘婷、海飞丝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83%、4.45%,均远高于沙宣。

02 一路买买买,汉高消费品业务押宝中国

从买方立场来看,汉高收购沙宣品牌,也是前者持续进攻中国市场的重要的一步棋。

汉高全球官网显示,汉高的业务主要为黏合剂技术和消费品业务。其中,消费品业务是由此前的洗衣及家庭护理业务和美容护理业务合并而来。

在汉高的消费品业务中,专业美发(含护发、染发和造型护理)正是一大核心业务,主要品牌包括施华蔻、丝蕴、资生堂专业及此次收购的沙宣大中华区业务。

此次收购,也并非汉高与宝洁的第一次交易。早在2016年3月,汉高就表示,已收购了宝洁旗下的若干洗护发品牌,包括Pert、Shamtu和Blendax等品牌,主要市场为俄罗斯、沙特和土耳其。

资生堂专业则是汉高在2022年7月从资生堂收购而来。公开资料显示,资生堂专业美发旗下品牌包括Sublimic(芯护理道)、Primience(普盈丝)等。

截图来自汉高中国官方微博

一路买买买的过程,也标志着包括美发业务在内的消费品业务,已成为汉高的重点目标。2022年,汉高曾宣布,要将消费品业务部门打造成一个销售额1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76亿元)的多品类增长平台。

短短两年,这一目标便已实现。

2023年,汉高销售额达到21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69亿元)。其中,消费品业务部门销售额占比49.1%,约合人民币819.5亿元,有机增长6.1%,息税前利润(EBIT)约合人民币86.6亿元,同比大增22.5%。

其中,专业美发业务的销售额约合人民币238.7亿元,占消费品部门业绩的三分之一,有机增长8.9%,高于消费品部门整体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对沙宣大中华业务的收购,也标志着汉高对中国市场的持续加码。

汉高消费品牌业务亚洲区总裁董万青表示,“沙宣的加入将推动汉高消费品牌业务在亚洲的发展迈上新台阶,也体现了我们对这一极具活力市场的长期承诺。”

今年1月16日,占地超2500平方米的汉高消费品亚洲研发中心已经在上海启用,这是汉高消费品牌在亚洲最大的研发中心。汉高公开表示,该中心将吸引顶尖科学人才,增强汉高在美发和洗涤剂及家用护理两大业务品类的本土研发能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宝洁

3.8k
  • X公司将与PGA巡回赛合作,发布精彩集锦
  • 宝洁回应舒肤佳香皂内出现刀片

汉高

1.9k
  • 汉高宣布完成对沙宣大中华区业务收购
  •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走访调研哔哩哔哩、汉高并开展现场办公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宝洁再卖一子

沙宣为何沦为弃子?

文|仪美尚

5月6日,汉高(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官网发布消息,汉高集团已成功完成对宝洁旗下沙宣品牌及其大中华区相关头发护理业务的收购,包括洗发水、护发素、造型和护理产品。

汉高认为,这一收购,将扩大公司在美发领域的版图,并推动汉高消费品牌业务在亚洲的发展迈上新台阶。至此,汉高将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包括施华蔻、施华蔻专业、资生堂专业以及沙宣的全套美发创新产品组合。

此次收购,双方并未披露交易价格。不过,早在2023年10月,彭博社便披露了这一潜在交易事件,并指出,宝洁考虑以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15亿元)估值出售沙宣大中华区业务。据汉高中国信息,2023财年,沙宣大中华区业务销售额超过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54亿元)。

截图来自汉高中国官方微博

01 入华27年,年销15亿,沙宣为何沦为宝洁“弃子”?

沙宣是一个有着70年历史的老品牌,由英国发型师Vidal Sassoon于上世纪50年代创立。上世纪80年代,宝洁通过收购Richardson-Vicks获得了沙宣护发业务。

1997年9月,沙宣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沙宣品牌创始人维达沙宣曾表示,其最大的一个心愿,就是看见沙宣品牌落户中国。彼时,风靡中国的经典沙宣短发“Sassoon Bob”,便是品牌创始人为中国女演员关南施设计的。

进入中国之初,沙宣在亚太地区已大获成功——销量在中国香港排名第一,在日本排名第二,在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上市后,也很快成为当地市场占有率增长最快的品牌。

而宝洁,也凭借海飞丝、潘婷等中低端品牌和沙宣等高端品牌的洗护发矩阵,一度成为中国洗护发市场的“霸主”。根据尼尔森数据,2014年,宝洁在国内洗发水市场市占率高达50.4%,稳坐头把交椅。在这其中,沙宣功不可没。

那么,作为一个入华27年的主力品牌,为何如今成为了宝洁的“弃子”?

一方面,是宝洁陷入增长困境,不得不以瘦身换增量。

去年年底,宝洁曾宣布拨备180亿元用于业务重组(推荐阅读:斥180亿!宝洁再“瘦身”),暴露了宝洁发展受阻的事实。

据宝洁集团最新财报,2024财年Q3季度(2024年1月1日—2024年3月31日),宝洁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下滑10%,高端护肤品牌SK-II销售额下降30%。这已是宝洁及SK-II品牌在中国市场连续2个季度大幅下跌。

关停、出售,成为眼下宝洁的一剂“解药”。仅2022年至今,宝洁便相继关停旗下高端护肤品牌 Snowberry天猫官方旗舰店、高端美容仪品牌OPTE以及First Aid Beauty天猫官方旗舰店,随后便是此次出售沙宣。

另一方面,聚焦洗护发业务来看,随着中国洗护市场的竞争加剧,宝洁虽仍居主导地位,但市占率却开始大幅下滑。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截至2021年,中国洗发护发市场市占率榜首仍是宝洁,但市占率已经下滑至33.5%。

此外,截至出售前,沙宣在宝洁旗下洗护业务中已经明显不占优势。

据欧特欧数据,2023年上半年,沙宣线上市场份额为2.2%,销售额同比下降8.7%。而宝洁旗下其他洗护发品牌潘婷、海飞丝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83%、4.45%,均远高于沙宣。

02 一路买买买,汉高消费品业务押宝中国

从买方立场来看,汉高收购沙宣品牌,也是前者持续进攻中国市场的重要的一步棋。

汉高全球官网显示,汉高的业务主要为黏合剂技术和消费品业务。其中,消费品业务是由此前的洗衣及家庭护理业务和美容护理业务合并而来。

在汉高的消费品业务中,专业美发(含护发、染发和造型护理)正是一大核心业务,主要品牌包括施华蔻、丝蕴、资生堂专业及此次收购的沙宣大中华区业务。

此次收购,也并非汉高与宝洁的第一次交易。早在2016年3月,汉高就表示,已收购了宝洁旗下的若干洗护发品牌,包括Pert、Shamtu和Blendax等品牌,主要市场为俄罗斯、沙特和土耳其。

资生堂专业则是汉高在2022年7月从资生堂收购而来。公开资料显示,资生堂专业美发旗下品牌包括Sublimic(芯护理道)、Primience(普盈丝)等。

截图来自汉高中国官方微博

一路买买买的过程,也标志着包括美发业务在内的消费品业务,已成为汉高的重点目标。2022年,汉高曾宣布,要将消费品业务部门打造成一个销售额1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76亿元)的多品类增长平台。

短短两年,这一目标便已实现。

2023年,汉高销售额达到21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69亿元)。其中,消费品业务部门销售额占比49.1%,约合人民币819.5亿元,有机增长6.1%,息税前利润(EBIT)约合人民币86.6亿元,同比大增22.5%。

其中,专业美发业务的销售额约合人民币238.7亿元,占消费品部门业绩的三分之一,有机增长8.9%,高于消费品部门整体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对沙宣大中华业务的收购,也标志着汉高对中国市场的持续加码。

汉高消费品牌业务亚洲区总裁董万青表示,“沙宣的加入将推动汉高消费品牌业务在亚洲的发展迈上新台阶,也体现了我们对这一极具活力市场的长期承诺。”

今年1月16日,占地超2500平方米的汉高消费品亚洲研发中心已经在上海启用,这是汉高消费品牌在亚洲最大的研发中心。汉高公开表示,该中心将吸引顶尖科学人才,增强汉高在美发和洗涤剂及家用护理两大业务品类的本土研发能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