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春节档电影口碑票房倒挂 实在高估了豆瓣影响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春节档电影口碑票房倒挂 实在高估了豆瓣影响力

作为打分平台的豆瓣,由于其电影打分参与者只是电影观众的一部分,且是极具个性的一部分,以此来代表城乡差异、教育水平等方面多有不同的中国电影观众,实在是高估了豆瓣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力。

2016年12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点名指责以豆瓣为代表电影评分平台“严重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而刚刚过去的2017年春节档影片却基本都呈现了口碑票房倒挂的现象,以《功夫瑜伽》、《西游伏妖篇》、《乘风破浪》三部电影为例,截至撰稿时票房分别为:16.2亿、16.1亿、9.3亿,而豆瓣打分则分别为:5.3分、5.8分、7.0分。即便是豆瓣收获3.9分的《大闹天竺》也取得了7.4亿的堪称优秀的电影票房成绩。

显然,以上现象很难用《人民日报》的逻辑来解释了。那么我们是否真的高估了豆瓣打分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力呢?

豆瓣打分不可能代表真正观众口碑

以豆瓣为代表的电影评分平台为电影口碑提供了重要的分值显示,但其打分并非客观也并非是电影观众的“民意”代表。

众所周知,电影作为文化娱乐产品其观赏度往往受观影人的教育背景、性别、观影心情、经历以及影厅的环境而影响,客观评判一部电影尽可能要采集足够多的人群,才能在诸多干扰中获得接近真实口碑的分值。

而被标榜为“文艺青年”阵地的豆瓣显然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由于豆瓣用户的“文艺青年”属性,使得其用户往往以“文青”的角度对电影进行评判。而我们同时也知道,一部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其观众人群往往是复杂多样的,以《功夫瑜伽》为例,虽然以“严肃八卦”为代表的新媒体表示成龙已失去了电影的创新力,但《功夫瑜伽》却以俘获各年龄段的“合家欢”姿态成为今年春节档的电影票房冠军。

豆瓣的观影用户打分只是一小部分电影观众的观影感受,而相当部分非豆瓣的观影用户被屏蔽在豆瓣的“文青属性”之外,自然也就丧失了对电影评价的机会。在微影方面披露的数据来看,今年春节档四五线城市尤其火热, 这一方面体现出电影院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带来的增长红利,而另一方面亦体现出四五线城市与豆瓣用户截然不同的观影习惯。出现口碑票房倒挂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

豆瓣怎能干扰电影发行种种潜规则?

华谊兄弟王中磊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所有线上的发行商,可能会把2017年预算的三分之一都用在春节档(市场补贴)上。于是去年一度消失的9.9元电影票在今年春节又重新回来了:猫眼电影《西游伏妖篇》、《大闹天竺》等五部影片都可享受9.9元的优惠票价,淘票票则做上“8.8元起过大年”的活动,新片均有特惠价;格瓦拉更将《乘风破浪》的观影门槛将至5元。

通过票补拉动观影人群,院线得到补贴、电影发行方得到惊艳的票房数据,而观众则获得低价的观影机会,四五线城市的观影热情高涨也可在此得到部分解释。

除票补以外,去年受《叶问3》事件影响一度消沉的刷票房行为在今年春节又有抬头之势,根据《新京报》报导,1月30日济南恒大影城长清店、双山新世纪电影城等影院午夜1时《功夫瑜伽》全是满座,但同地区的万达影城高新店的观众只是寥寥几人;成都万达国际影院(SM店),发现猫眼售票平台上《西游伏妖篇》全是满座,最后只能买到上午10点55分的票进入影院,而这场观影观众只有不到10人。

幽灵场重新成为票房高歌猛进的重要推手。

今年春节档电影票补、刷票房等电影发行诸多潜规则事件集中上映,电影票房的走向已完全不在豆瓣这些口碑打分的平台的掌握之中,电影口碑与票房倒挂也就在所难免。

在此铁哥唯一欣慰之事是,最初被院线寄予厚望的王宝强的《大闹天竺》由于口碑实在之差,在大年初二之后便开始一路下滑,是最早下线的春节档电影之一,口碑对电影市场的影响力也在此有所体现。

春节档真为2017年电影市场开了好头吗?

根据国家电影资金办官网数据显示,今年除夕到大年初六(1月27日至2月2日)内地电影总票房达33.8亿元,超过去年同期30.8亿元的成绩,增幅为9%。

与去年春节档大热时出现的“当年票房有望达600亿”言论的场景有所不同,今年春节档之后,中国电影市场尤其冷静,王中磊在《南方都市报》的采访中甚至认为2016年产生的问题在2017年“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中国电影市场真的学会克制和理性分析了?

其实高涨数字之下市场的真实走向业内是心知肚明的。

从今年年初开始,观众在线购票收取的服务费(电商平台服务费、售票系统接口费、影院服务费;电影票中一般有标记)将被纳入票房统计中。也意味着线上每售出一张影票将为中国电影贡献2-5元的票房,换言之,今年9000万的观影人群,服务费大概贡献了2亿左右,春节档票房的实际增长就被大打了折扣。

经过2016年的票房增速变缓,电影人开始谨慎看待中国电影市场,以保守心态迎战转型期后的中国电影市场,这本是好事。但如果电影人将票房的增长寄托在“补贴”以及“票房造假”之上,或许电影市场真如王中磊所言,“可能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而作为打分平台的豆瓣,由于其电影打分参与者只是电影观众的一部分,且是极具个性的一部分,以此来代表城乡差异、教育水平等方面多有不同的中国电影观众,实在是高估了豆瓣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力。将中国电影票房的下滑归结于豆瓣打分,也实在有点牵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豆瓣

4k
  • 《异人之下》豆瓣8.1分收官,优酷押注真人漫改新赛道
  • 布局直播,激活独具“鹃城”特色的品牌传播新动力——鹃城牌郫县豆瓣工厂店抖音开播仪式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春节档电影口碑票房倒挂 实在高估了豆瓣影响力

作为打分平台的豆瓣,由于其电影打分参与者只是电影观众的一部分,且是极具个性的一部分,以此来代表城乡差异、教育水平等方面多有不同的中国电影观众,实在是高估了豆瓣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力。

2016年12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点名指责以豆瓣为代表电影评分平台“严重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而刚刚过去的2017年春节档影片却基本都呈现了口碑票房倒挂的现象,以《功夫瑜伽》、《西游伏妖篇》、《乘风破浪》三部电影为例,截至撰稿时票房分别为:16.2亿、16.1亿、9.3亿,而豆瓣打分则分别为:5.3分、5.8分、7.0分。即便是豆瓣收获3.9分的《大闹天竺》也取得了7.4亿的堪称优秀的电影票房成绩。

显然,以上现象很难用《人民日报》的逻辑来解释了。那么我们是否真的高估了豆瓣打分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力呢?

豆瓣打分不可能代表真正观众口碑

以豆瓣为代表的电影评分平台为电影口碑提供了重要的分值显示,但其打分并非客观也并非是电影观众的“民意”代表。

众所周知,电影作为文化娱乐产品其观赏度往往受观影人的教育背景、性别、观影心情、经历以及影厅的环境而影响,客观评判一部电影尽可能要采集足够多的人群,才能在诸多干扰中获得接近真实口碑的分值。

而被标榜为“文艺青年”阵地的豆瓣显然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由于豆瓣用户的“文艺青年”属性,使得其用户往往以“文青”的角度对电影进行评判。而我们同时也知道,一部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其观众人群往往是复杂多样的,以《功夫瑜伽》为例,虽然以“严肃八卦”为代表的新媒体表示成龙已失去了电影的创新力,但《功夫瑜伽》却以俘获各年龄段的“合家欢”姿态成为今年春节档的电影票房冠军。

豆瓣的观影用户打分只是一小部分电影观众的观影感受,而相当部分非豆瓣的观影用户被屏蔽在豆瓣的“文青属性”之外,自然也就丧失了对电影评价的机会。在微影方面披露的数据来看,今年春节档四五线城市尤其火热, 这一方面体现出电影院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带来的增长红利,而另一方面亦体现出四五线城市与豆瓣用户截然不同的观影习惯。出现口碑票房倒挂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

豆瓣怎能干扰电影发行种种潜规则?

华谊兄弟王中磊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所有线上的发行商,可能会把2017年预算的三分之一都用在春节档(市场补贴)上。于是去年一度消失的9.9元电影票在今年春节又重新回来了:猫眼电影《西游伏妖篇》、《大闹天竺》等五部影片都可享受9.9元的优惠票价,淘票票则做上“8.8元起过大年”的活动,新片均有特惠价;格瓦拉更将《乘风破浪》的观影门槛将至5元。

通过票补拉动观影人群,院线得到补贴、电影发行方得到惊艳的票房数据,而观众则获得低价的观影机会,四五线城市的观影热情高涨也可在此得到部分解释。

除票补以外,去年受《叶问3》事件影响一度消沉的刷票房行为在今年春节又有抬头之势,根据《新京报》报导,1月30日济南恒大影城长清店、双山新世纪电影城等影院午夜1时《功夫瑜伽》全是满座,但同地区的万达影城高新店的观众只是寥寥几人;成都万达国际影院(SM店),发现猫眼售票平台上《西游伏妖篇》全是满座,最后只能买到上午10点55分的票进入影院,而这场观影观众只有不到10人。

幽灵场重新成为票房高歌猛进的重要推手。

今年春节档电影票补、刷票房等电影发行诸多潜规则事件集中上映,电影票房的走向已完全不在豆瓣这些口碑打分的平台的掌握之中,电影口碑与票房倒挂也就在所难免。

在此铁哥唯一欣慰之事是,最初被院线寄予厚望的王宝强的《大闹天竺》由于口碑实在之差,在大年初二之后便开始一路下滑,是最早下线的春节档电影之一,口碑对电影市场的影响力也在此有所体现。

春节档真为2017年电影市场开了好头吗?

根据国家电影资金办官网数据显示,今年除夕到大年初六(1月27日至2月2日)内地电影总票房达33.8亿元,超过去年同期30.8亿元的成绩,增幅为9%。

与去年春节档大热时出现的“当年票房有望达600亿”言论的场景有所不同,今年春节档之后,中国电影市场尤其冷静,王中磊在《南方都市报》的采访中甚至认为2016年产生的问题在2017年“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中国电影市场真的学会克制和理性分析了?

其实高涨数字之下市场的真实走向业内是心知肚明的。

从今年年初开始,观众在线购票收取的服务费(电商平台服务费、售票系统接口费、影院服务费;电影票中一般有标记)将被纳入票房统计中。也意味着线上每售出一张影票将为中国电影贡献2-5元的票房,换言之,今年9000万的观影人群,服务费大概贡献了2亿左右,春节档票房的实际增长就被大打了折扣。

经过2016年的票房增速变缓,电影人开始谨慎看待中国电影市场,以保守心态迎战转型期后的中国电影市场,这本是好事。但如果电影人将票房的增长寄托在“补贴”以及“票房造假”之上,或许电影市场真如王中磊所言,“可能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而作为打分平台的豆瓣,由于其电影打分参与者只是电影观众的一部分,且是极具个性的一部分,以此来代表城乡差异、教育水平等方面多有不同的中国电影观众,实在是高估了豆瓣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力。将中国电影票房的下滑归结于豆瓣打分,也实在有点牵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