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日料店爱用的国产虹鳟实现深海养殖,首批6月即将上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日料店爱用的国产虹鳟实现深海养殖,首批6月即将上市

内陆虹鳟养殖相对处于饱和状态,产业的增长将向海洋要产量。

作者:范剑磊

据悉,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海”)已实现虹鳟海水养殖,首批商业化量产海水虹鳟将在6月上市。

近年来,由于青海、新疆等等地虹鳟养殖的发展,虹鳟在市场上名气不小,甚至日料店三文鱼也多选用国产的虹鳟鱼做替代。

目前,虹鳟鱼养殖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比如青海、新疆、西藏等地的冷水湖区。

其中,青海是全国虹鳟鱼最大养殖基地,养殖产量已占全国产量的39%。青海共有虹鳟鱼网箱养殖场27家,养殖面积43.9万立方米,11家陆基养殖场陆续投产,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虹鳟鱼产量从2010年的500多吨发展到现阶段的1.5万吨。除青海外,虹鳟鱼也是新疆规模化养殖的“海鲜”品种之一。

不过目前国内养殖的规模较小。据中国渔业年鉴统计,2022年中国虹鳟的养殖产量为3.73万吨,约占中国养殖鲑鳟鱼产量的93%。

不过,国内养殖虹鳟鱼产量尚无法满足消费需求。2023年的青岛渔博会上,土耳其展商Nordzee公司曾介绍,中国虹鳟鱼的市场容量是6-7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鲑鳟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徐革锋也曾表示,近十年来我国虹鳟年产量始终未能超过4万吨,而国内的鲑鳟消费量早已超过10万吨,大规格商品鱼长期依赖进口。

冷水资源有限、缺乏良种等因素都是限制虹鳟养殖发展的主要原因。

徐革锋曾表示,由于虹鳟只能生存在冷水条件的特性,内陆虹鳟养殖企业大多分布在具有冷水资源的偏远地区,除西北地区几家龙头企业利用大水面网箱养殖外,产业多呈现小而散的经营模式。此外,冷水资源大多分布于高原、山地,可利用和开发的土地受限,大面积冷水资源开发难度大,因此养殖规模始终无法扩大。

徐革锋认为,当前,内陆虹鳟养殖相对处于饱和状态,产业的增长更多将向海洋要产量,深远海养殖是必然趋势。

不止虹鳟养殖,当下深远海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最受关注的模式。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养殖”。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到支持深远海养殖。

水产养殖专家、中国海洋大学原副校长董双林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表示,中国是最缺淡水的国家之一,提高中国内陆水产养殖产量的途径受限,近海养殖又接近其承载力极限——养殖面积已占10米等深线以内海域总面积的40%左右。因此,中国海水养殖从近岸走向离岸、远海,是大势所趋。

但深远海养殖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2022年,中国深远海养殖产量为39.3万吨,只占水产养殖的很小比例。

资料显示,目前,经海所采用的是“陆-海-岛”养殖模式,即陆基培育1公斤左右大规格苗种,然后转运到岸基中转仓进行海水驯化,等到入海窗口期投放入深远海养殖网箱中继续养殖至商品鱼规格,网箱锚定点附近的岛屿则为深海网箱的物资补给提供支撑。

此外,深海养殖虹鳟的实现离不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育种攻关,先后培育出2个国审虹鳟新品种“水科1号”和“全雌1号”,填补了我国虹鳟良种的空白。同时,建立虹鳟三倍体规模化制种技术,实现虹鳟优良品种规模化繁育及应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日料店爱用的国产虹鳟实现深海养殖,首批6月即将上市

内陆虹鳟养殖相对处于饱和状态,产业的增长将向海洋要产量。

作者:范剑磊

据悉,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海”)已实现虹鳟海水养殖,首批商业化量产海水虹鳟将在6月上市。

近年来,由于青海、新疆等等地虹鳟养殖的发展,虹鳟在市场上名气不小,甚至日料店三文鱼也多选用国产的虹鳟鱼做替代。

目前,虹鳟鱼养殖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比如青海、新疆、西藏等地的冷水湖区。

其中,青海是全国虹鳟鱼最大养殖基地,养殖产量已占全国产量的39%。青海共有虹鳟鱼网箱养殖场27家,养殖面积43.9万立方米,11家陆基养殖场陆续投产,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虹鳟鱼产量从2010年的500多吨发展到现阶段的1.5万吨。除青海外,虹鳟鱼也是新疆规模化养殖的“海鲜”品种之一。

不过目前国内养殖的规模较小。据中国渔业年鉴统计,2022年中国虹鳟的养殖产量为3.73万吨,约占中国养殖鲑鳟鱼产量的93%。

不过,国内养殖虹鳟鱼产量尚无法满足消费需求。2023年的青岛渔博会上,土耳其展商Nordzee公司曾介绍,中国虹鳟鱼的市场容量是6-7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鲑鳟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徐革锋也曾表示,近十年来我国虹鳟年产量始终未能超过4万吨,而国内的鲑鳟消费量早已超过10万吨,大规格商品鱼长期依赖进口。

冷水资源有限、缺乏良种等因素都是限制虹鳟养殖发展的主要原因。

徐革锋曾表示,由于虹鳟只能生存在冷水条件的特性,内陆虹鳟养殖企业大多分布在具有冷水资源的偏远地区,除西北地区几家龙头企业利用大水面网箱养殖外,产业多呈现小而散的经营模式。此外,冷水资源大多分布于高原、山地,可利用和开发的土地受限,大面积冷水资源开发难度大,因此养殖规模始终无法扩大。

徐革锋认为,当前,内陆虹鳟养殖相对处于饱和状态,产业的增长更多将向海洋要产量,深远海养殖是必然趋势。

不止虹鳟养殖,当下深远海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最受关注的模式。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养殖”。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到支持深远海养殖。

水产养殖专家、中国海洋大学原副校长董双林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表示,中国是最缺淡水的国家之一,提高中国内陆水产养殖产量的途径受限,近海养殖又接近其承载力极限——养殖面积已占10米等深线以内海域总面积的40%左右。因此,中国海水养殖从近岸走向离岸、远海,是大势所趋。

但深远海养殖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2022年,中国深远海养殖产量为39.3万吨,只占水产养殖的很小比例。

资料显示,目前,经海所采用的是“陆-海-岛”养殖模式,即陆基培育1公斤左右大规格苗种,然后转运到岸基中转仓进行海水驯化,等到入海窗口期投放入深远海养殖网箱中继续养殖至商品鱼规格,网箱锚定点附近的岛屿则为深海网箱的物资补给提供支撑。

此外,深海养殖虹鳟的实现离不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育种攻关,先后培育出2个国审虹鳟新品种“水科1号”和“全雌1号”,填补了我国虹鳟良种的空白。同时,建立虹鳟三倍体规模化制种技术,实现虹鳟优良品种规模化繁育及应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