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就是放屁。
没有享受过金钱的人,也许没法体会金钱的美妙与邪恶。
但绝不能说你自己没向往过。
先讲个故事——
男孩阿里生长在伊朗一个极为普通的贫穷家庭。
这天,他拿着妹妹的鞋子去修补,不小心把鞋子弄丢了。
阿里很惊慌,这可是妹妹唯一的鞋子。
对他们这样的穷人来说,丢一双鞋,就意味着失去了一笔巨款。
为了不被爸妈责骂,阿里让妹妹别声张,他自己想办法解决。
在这之前,他们俩轮流穿阿里的鞋子上学,这也是他们唯一一双运动鞋。
因为伊朗实行的是男女分校上学,女校上午上课,男校下午上课。
所以妹妹需要在上完课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阿里身边,然后,阿里再换上鞋跑回自己的学校。
就这样,两兄妹练起了短跑接力赛。
可老是这样,妹妹实在受不了了。
她对阿里说:“你去把鞋子找回来,不然我就告诉爸爸!”
小阿里也很生气:
“我不介意被爸爸打,但是他也没钱给你买新鞋,要借钱才能买!”
阿里家里五口人,生活全靠着父亲微薄的收入。买菜老是赊账,还交不起房租…
此时就算是一双破烂的鞋子,对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庭来说,也是不堪重负。
天无绝人之路,市政府要举办一场小学生马拉松比赛。第三名的奖励就是:一双运动鞋。
可是命运总是喜欢和人们开玩笑,阿里没有拿到第三名,却在不经意间得了个冠军。
大家都开心的笑着,祝贺小阿里拿到第一名,可他却绝望地哭了,哭得比那些没有得名次的小选手还要伤心。
因为他没有给妹妹赢一双鞋。
这个看上去特别简单的故事来自伊朗电影《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
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想都没想过,能用“一双破鞋”拍出一部片子。
这的确是一部神奇的作品,全片没有一处煽情的音乐和台词,可是我的眼泪就这样哗哗地关不住。
贫穷,真是最糟糕的事情。它剥夺了人的力量和尊严,让人自觉软弱、卑躬屈膝。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时常唾弃金钱,大骂钞票带来的不公、丑恶。
可真要问你——如果选择,你是愿意要那份贫穷带来那份深刻的哀伤,还是更为平庸的富足?
把七文大钱排在酒柜之上,让孔乙己享受到了瞬间的快感,这样的快感,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体会到,只是不愿意说出来。
张艺谋曾拍过一部电影,叫《一个也不能少》。
这部看起来关于教育的题材,实际却讲了一个金钱的故事。
魏敏芝先是追着喊着找村长,想要的是那50元的代课费。
后来她阻拦一个学生到县少体校去集训,所担心的,也是怕少了一个学生就拿不到50元钱,再然后,她到县城去找张慧科,也是怕那50元黄了。
高老师连手指头都拿不住的粉笔也舍不得丢掉,而是用指甲夹住了继续在黑板上写字;
二十多个从来没有看到过可口可乐的学生轮流着喝一罐“很贵”的可乐……
他们肯定会想,如果有了50元,再有了50元、50元、很多很多的50元,如果有了一根、两根、很多很多根粉笔,如果有了一罐、两罐、很多很多罐可口可乐——
也许就没有了老师和学生们的窘迫了。
如果曹雪芹不是破落贵子弟,他到哪里去寻觅奢侈而堂皇的大观园?
“钱袋越满的人,灵魂越空虚”的说法,显然散发着一阵酸溜溜的做作之气。金钱让人丧失的,无非是他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的;
而金钱让人拥有的,却是人并非与生俱有的从容和沉重。
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金钱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同样,人也可以改变金钱的颜色。
虽然《天堂的孩子》里,让我们看到了即使很穷,也不能剥夺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可追求美好生活本身,就伴随着一段追求金钱的过程。
阿里为了给妹妹赢取一双鞋,拼了命似的奔跑。
爸爸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去富人区挨家挨户地找活干…
阿里一家虽然贫穷,可他们从来没有屈服于贫穷。
而是创造一切条件来给予生活更多的可能性,这种不屈服,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人在艰苦和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依然选择与金钱抗衡、妥协乃至平等共处。
这难道不是人性的光辉么?
在所有的人间故事中,把人引向毁灭的不是金钱,而是他本人的作为,金钱在人类悲剧中所起的作用,从来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
饿着肚子的思想家,最后只能思想自己的肚子。金钱是用来赚取的,也是用来付出给你的平安、富足。
所以,即使你现在贫穷、痛苦,但也请不要屈服。
勇敢面对,征服金钱。祝你成为一个有钱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