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张艺谋携《长城》再登北美院线,金主模式合拍片不容乐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张艺谋携《长城》再登北美院线,金主模式合拍片不容乐观

美国当地时间本周五,作为大甜甜打怪兽宇宙三部曲的首部作品《长城》终于在北美开画了,景甜也从澳洲《环太平洋2》的片场赶到洛杉矶联同国师张艺谋和影片的主演马特达蒙、佩德罗·帕斯卡、威廉·达福等一起出席长城的北美首映礼。

文|吕世明 编辑|朴芳

美国当地时间本周五,作为大甜甜打怪兽宇宙三部曲的首部作品《长城》终于在北美开画了,景甜也从澳洲《环太平洋2》的片场赶到洛杉矶联同国师张艺谋和影片的主演马特达蒙、佩德罗·帕斯卡、威廉·达福等一起出席长城的北美首映礼。目前该片在全球已经拿到了2.245亿美金,其中在中国境内拿到1.7亿的美金。

那么这部影片在北美的钱景如何?

张艺谋第十七次登北美院线,传奇影业的目标是超越《英雄》

(张艺谋导演影片北美历史票房表)

这次《长城》张艺谋导演电影第十七登入到北美院线,从1989年张艺谋导演影片《红高粱》登入北美院线后(当时没有采录到票房信息)国师导演的20部电影只有少数几部没有登入北美院线。和吴宇森、李安不同,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基本都是反映中国和中国的故事。吴宇森回国后拍摄的《赤壁》曾经登入北美院线,李安除了早期的家庭三部曲(暨《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之外,只有《卧虎藏龙》和《色戒》两部华语影片登入北美院线,但美国观众似乎不认为李安是华人导演,大部分美国观众还是把李安当成一个美国导演。

《长城》于2016年12月16日在内地公映,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多个东南亚国家都是在2016年年底公映。部分欧洲国家是在2017年1月公映,2月中旬开始影片登入到澳洲和北美院线,二月下旬影片将开始登入南美和部分北欧国家。日本又一次成为此类影片的最后一站,作为目前世界第三大电影市场,《长城》的日本上映时间为2017年4月14日,有趣是景甜出演的《金刚:骷髅岛》日本上映的时间为2017年3月25日,比中国晚了一天。

《长城》也是张艺谋在北美院线上映影片第一次拿到3300+的开画影城,之前由韦恩斯坦影业的前身米拉麦克斯影业发行的影片《英雄》曾经拿到2000+的开画影城,《英雄》也拿到了5371万的北美票房,同时《英雄》全球的票房超过了1亿美元。

去年由传奇影业出品的影片《魔兽》其实是这次《长城》较好的比较对象,两片有相近的制作班底,同样的出品公司和国际发行,制片的成本也大体相当。《魔兽》去年6月10日在北美首映,在3400家影院开画,每场平均拿到了3148美元的成绩,首日票房突破千万大关,但之后的周六日便出现了大幅度的跳水,周六只取得了783万的票房,周日仅仅563万,两日跳水幅度均超过25%。

但《魔兽》作为一部游戏改编电影取得的成绩仍然是不错的,毕竟游戏改编电影在北美鲜有票房成功的先例。哪怕是像《生化危机》这样更超级的IP也只是第四部作品在北美取得了六千万的票房。

《长城》这样充满中国元素的影片,其实是不容易引起北美观众兴趣的。不过不同于之前张艺谋的影片,这次《长城》美方的参与程度更高,主要的特技制作均由美国的亚特拉斯娱乐(Atlas Entertainment)来主要制作,这也是该公司第一次为华语影片制作特效。

张艺谋之前影片主要发行公司为索尼经典,此次环球的实力肯定是强于目前的索尼。同时收购了传奇的万达也较早收购了北美第二大的AMC院线,这些都有利于此次《长城》在北美更好的宣传和发行。

同时和《长城》上映的两部影片分别是二十世纪福斯的《救命解药》和华纳兄弟的《拳斗》,同时目前在北美上映比较卖座的影片有同样环球发行的《五十灰黑》、狮门/顶峰发行的《疾速特攻》、华纳兄弟的《乐高蝙蝠侠大电影》、福斯发行的《隐藏人物》等。

较早前《长城》在北美知名评分网站IMDB、烂番茄和Metacritic整体评价都不高,但同一天上映的《救命解药》和《拳斗》前期的评价同样也不堪,而且这两部影片无论演员还是投资各方面均不能对《长城》构成威胁。《长城》依然还是可以凭借其主演阵容在首映日拿到一个千万级别的开画成绩,毕竟比起之前的《魔兽》而言,马特达蒙和张艺谋的号召力对于很多想尝鲜凑热闹的美国观众还是有的。

据悉,传奇影业方面的目标是超过当年《英雄》的成绩,但显然困难重重,我们乐观预计《长城》最终能达到4000万美金左右。而据外媒报道,《长城》的制作成本为1.5亿美金,宣发成本为1.1亿美金。目前形势来看,而全球票房最终估计超不过3亿美金,加上其它衍生品、付费播放等周边收益,最终恐怕难逃亏损命运。

北美观众其实严重脸盲,并不在意主演、导演国籍

现在好莱坞电影其实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比较垄断的地位,各国其实除了看本国电影之外,一般只消费好莱坞电影,也是因为好莱坞电影的国际化趋势,最近20年左右,好莱坞的主要商业影片也逐步开始引入大量非美籍演员。其实北美观众并不在乎大银幕上演员的国籍,比如之前华纳出品的影片《哈利波特》系列,其演员均为英国人,该片也属英国、美国合拍片。《指环王》系列影片同样大部分的演员为英国演员,该片也属于新西兰、美国合拍片。

只不过这些演员都是较早便来到了美国和英国工作生活,对于他们来说语言关是不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也是他们可以迅速融入好莱坞的主要条件,李安在进入好莱坞时也完全没有交流上的障碍,其拍摄的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同样也是中国台湾、美国合拍影片。

较早上映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导演丹尼·鲍尔是标准的英国人,这部影片也是英国影片,这些影片也都在北美市场获得了观众的肯定。只不过北美观众认为这些影片其实都是讲述美国核心价值观和符合美国观众口味的故事。虽然像《卧虎藏龙》和《英雄》都可以取得成功,但毕竟是较为特殊的例子。

北美观众仍然比较排斥非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影片。像李安和吴宇森在好莱坞取得成功的几部影片都是较好的遵循这个原则,吴宇森拍摄的《变脸》、《断剑》和《碟中谍2》只不过多多少少加入了一些导演的自我风格,几乎看不出太多的亚洲痕迹。

金主模式下的中美合拍片难以长久

其实最近几年,中国和美国电影合作的机会非常多,但目前我们仍然是以一种金主的姿态出现,《长城》的特殊性在其是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国元素融入一部好莱坞A级商业大片之中,而且是以合拍片的姿态出现。这样高规模的尝试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合拍影片中也比较罕见。这次的《长城》的剧本是由美方来操刀主笔,再交由中方张艺谋编剧团队重新打磨。其实最初影片的主要模式仍然是比较美式,但经过中方的调整后,更多中国元素的加入也改编了影片的整体走向,同时影片最重要的核心思想成为目前的“信任”,这也是中美双方合作影片的基础。

因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如何拍出一部中美双方都叫好同时叫座的影片其实一直都是中美双方都想办到的,但难度在于中美双方的价值观和审美都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内地的市场刚刚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时期,比起美国完整的电影市场,我们目前尚不能形成较好的市场机制。

并不是中美双方不能展开多层面的合作,主要原因在于畸形的市场下,国内只对大场面大投资的影片有较高的兴趣,这也使得除了那种以募集方式投资的电影之外,中方想与美方就较高层次来合作的话,只能以《长城》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好在于这次万达在青岛建立了全球顶级的制片厂,在未来青岛万达影视中心会利用更多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好莱坞的目光。

作为世界电影中心的好莱坞目前同样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创造的乏力导致最近几年北美票房前10的影片基本都被续集影片所占据,同时为了迎合全球市场,好莱坞影片的讽刺意味越来越差,对其他国家的攻击性也越来越弱,在《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中更是把中国元素作为正面来处理。但我们都知道,其实好莱坞的影片剧情模式大体上都是根据《圣经》的故事和莎士比亚的戏剧来改编,加上要符合主流的美国价值观,最近几年也流行改编英美畅销的文学作品。

但中国内地如果想写出一部可以符合并影响到美国主流社会的作品暂时可能性几乎为零,这一点哪怕是日本都极难做到,要知道日本早已经算是西方国家,但仍然无法依靠文学作品来打动美国主流社会。虽然黑泽明作为电影大师可以影响到现在很多美国电影,毕竟目前已经难以形成风气。美国和中国虽然都明文规定自己不是宗教国家,但美国就是由清教徒建立的,好莱坞无论是六大还是八大的建立者也都是犹太人。同时中美观众的性格包括对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也都有巨大的差异。

《爱乐之城》这样的影片可以在美国卖座,但中国大部分观众很难接受和消化。同样美国观众也对中国非常不了解,最重要的是美国观众本身可以看到更多优秀品质的影片,对于并不符合其价值观的中美合拍片大都会有较强的抵触情绪。

那么问题的最后,如果我们持续以金主模式来和好莱坞合作,早晚会因国内经济的波动,导致合作的崩盘。是持续投资拍摄无休无止的《极限特工》456789,或者《速度与激情》9/10/11,还是帮助大甜甜营造无休无止的打怪兽宇宙?也许,中美合拍片想在北美取得票房和口碑双重成功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我们自己,中方如何把价值观用比较美式的方式输出出去。毕竟用金钱硬梆梆的砸过去,美国观众很难接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张艺谋

  • 阿里影业将出品张艺谋作品《惊蛰无声》
  • 张艺谋《澳门2049》震撼开演,打造澳门演艺新地标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张艺谋携《长城》再登北美院线,金主模式合拍片不容乐观

美国当地时间本周五,作为大甜甜打怪兽宇宙三部曲的首部作品《长城》终于在北美开画了,景甜也从澳洲《环太平洋2》的片场赶到洛杉矶联同国师张艺谋和影片的主演马特达蒙、佩德罗·帕斯卡、威廉·达福等一起出席长城的北美首映礼。

文|吕世明 编辑|朴芳

美国当地时间本周五,作为大甜甜打怪兽宇宙三部曲的首部作品《长城》终于在北美开画了,景甜也从澳洲《环太平洋2》的片场赶到洛杉矶联同国师张艺谋和影片的主演马特达蒙、佩德罗·帕斯卡、威廉·达福等一起出席长城的北美首映礼。目前该片在全球已经拿到了2.245亿美金,其中在中国境内拿到1.7亿的美金。

那么这部影片在北美的钱景如何?

张艺谋第十七次登北美院线,传奇影业的目标是超越《英雄》

(张艺谋导演影片北美历史票房表)

这次《长城》张艺谋导演电影第十七登入到北美院线,从1989年张艺谋导演影片《红高粱》登入北美院线后(当时没有采录到票房信息)国师导演的20部电影只有少数几部没有登入北美院线。和吴宇森、李安不同,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基本都是反映中国和中国的故事。吴宇森回国后拍摄的《赤壁》曾经登入北美院线,李安除了早期的家庭三部曲(暨《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之外,只有《卧虎藏龙》和《色戒》两部华语影片登入北美院线,但美国观众似乎不认为李安是华人导演,大部分美国观众还是把李安当成一个美国导演。

《长城》于2016年12月16日在内地公映,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多个东南亚国家都是在2016年年底公映。部分欧洲国家是在2017年1月公映,2月中旬开始影片登入到澳洲和北美院线,二月下旬影片将开始登入南美和部分北欧国家。日本又一次成为此类影片的最后一站,作为目前世界第三大电影市场,《长城》的日本上映时间为2017年4月14日,有趣是景甜出演的《金刚:骷髅岛》日本上映的时间为2017年3月25日,比中国晚了一天。

《长城》也是张艺谋在北美院线上映影片第一次拿到3300+的开画影城,之前由韦恩斯坦影业的前身米拉麦克斯影业发行的影片《英雄》曾经拿到2000+的开画影城,《英雄》也拿到了5371万的北美票房,同时《英雄》全球的票房超过了1亿美元。

去年由传奇影业出品的影片《魔兽》其实是这次《长城》较好的比较对象,两片有相近的制作班底,同样的出品公司和国际发行,制片的成本也大体相当。《魔兽》去年6月10日在北美首映,在3400家影院开画,每场平均拿到了3148美元的成绩,首日票房突破千万大关,但之后的周六日便出现了大幅度的跳水,周六只取得了783万的票房,周日仅仅563万,两日跳水幅度均超过25%。

但《魔兽》作为一部游戏改编电影取得的成绩仍然是不错的,毕竟游戏改编电影在北美鲜有票房成功的先例。哪怕是像《生化危机》这样更超级的IP也只是第四部作品在北美取得了六千万的票房。

《长城》这样充满中国元素的影片,其实是不容易引起北美观众兴趣的。不过不同于之前张艺谋的影片,这次《长城》美方的参与程度更高,主要的特技制作均由美国的亚特拉斯娱乐(Atlas Entertainment)来主要制作,这也是该公司第一次为华语影片制作特效。

张艺谋之前影片主要发行公司为索尼经典,此次环球的实力肯定是强于目前的索尼。同时收购了传奇的万达也较早收购了北美第二大的AMC院线,这些都有利于此次《长城》在北美更好的宣传和发行。

同时和《长城》上映的两部影片分别是二十世纪福斯的《救命解药》和华纳兄弟的《拳斗》,同时目前在北美上映比较卖座的影片有同样环球发行的《五十灰黑》、狮门/顶峰发行的《疾速特攻》、华纳兄弟的《乐高蝙蝠侠大电影》、福斯发行的《隐藏人物》等。

较早前《长城》在北美知名评分网站IMDB、烂番茄和Metacritic整体评价都不高,但同一天上映的《救命解药》和《拳斗》前期的评价同样也不堪,而且这两部影片无论演员还是投资各方面均不能对《长城》构成威胁。《长城》依然还是可以凭借其主演阵容在首映日拿到一个千万级别的开画成绩,毕竟比起之前的《魔兽》而言,马特达蒙和张艺谋的号召力对于很多想尝鲜凑热闹的美国观众还是有的。

据悉,传奇影业方面的目标是超过当年《英雄》的成绩,但显然困难重重,我们乐观预计《长城》最终能达到4000万美金左右。而据外媒报道,《长城》的制作成本为1.5亿美金,宣发成本为1.1亿美金。目前形势来看,而全球票房最终估计超不过3亿美金,加上其它衍生品、付费播放等周边收益,最终恐怕难逃亏损命运。

北美观众其实严重脸盲,并不在意主演、导演国籍

现在好莱坞电影其实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比较垄断的地位,各国其实除了看本国电影之外,一般只消费好莱坞电影,也是因为好莱坞电影的国际化趋势,最近20年左右,好莱坞的主要商业影片也逐步开始引入大量非美籍演员。其实北美观众并不在乎大银幕上演员的国籍,比如之前华纳出品的影片《哈利波特》系列,其演员均为英国人,该片也属英国、美国合拍片。《指环王》系列影片同样大部分的演员为英国演员,该片也属于新西兰、美国合拍片。

只不过这些演员都是较早便来到了美国和英国工作生活,对于他们来说语言关是不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也是他们可以迅速融入好莱坞的主要条件,李安在进入好莱坞时也完全没有交流上的障碍,其拍摄的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同样也是中国台湾、美国合拍影片。

较早上映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导演丹尼·鲍尔是标准的英国人,这部影片也是英国影片,这些影片也都在北美市场获得了观众的肯定。只不过北美观众认为这些影片其实都是讲述美国核心价值观和符合美国观众口味的故事。虽然像《卧虎藏龙》和《英雄》都可以取得成功,但毕竟是较为特殊的例子。

北美观众仍然比较排斥非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影片。像李安和吴宇森在好莱坞取得成功的几部影片都是较好的遵循这个原则,吴宇森拍摄的《变脸》、《断剑》和《碟中谍2》只不过多多少少加入了一些导演的自我风格,几乎看不出太多的亚洲痕迹。

金主模式下的中美合拍片难以长久

其实最近几年,中国和美国电影合作的机会非常多,但目前我们仍然是以一种金主的姿态出现,《长城》的特殊性在其是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国元素融入一部好莱坞A级商业大片之中,而且是以合拍片的姿态出现。这样高规模的尝试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合拍影片中也比较罕见。这次的《长城》的剧本是由美方来操刀主笔,再交由中方张艺谋编剧团队重新打磨。其实最初影片的主要模式仍然是比较美式,但经过中方的调整后,更多中国元素的加入也改编了影片的整体走向,同时影片最重要的核心思想成为目前的“信任”,这也是中美双方合作影片的基础。

因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如何拍出一部中美双方都叫好同时叫座的影片其实一直都是中美双方都想办到的,但难度在于中美双方的价值观和审美都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内地的市场刚刚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时期,比起美国完整的电影市场,我们目前尚不能形成较好的市场机制。

并不是中美双方不能展开多层面的合作,主要原因在于畸形的市场下,国内只对大场面大投资的影片有较高的兴趣,这也使得除了那种以募集方式投资的电影之外,中方想与美方就较高层次来合作的话,只能以《长城》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好在于这次万达在青岛建立了全球顶级的制片厂,在未来青岛万达影视中心会利用更多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好莱坞的目光。

作为世界电影中心的好莱坞目前同样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创造的乏力导致最近几年北美票房前10的影片基本都被续集影片所占据,同时为了迎合全球市场,好莱坞影片的讽刺意味越来越差,对其他国家的攻击性也越来越弱,在《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中更是把中国元素作为正面来处理。但我们都知道,其实好莱坞的影片剧情模式大体上都是根据《圣经》的故事和莎士比亚的戏剧来改编,加上要符合主流的美国价值观,最近几年也流行改编英美畅销的文学作品。

但中国内地如果想写出一部可以符合并影响到美国主流社会的作品暂时可能性几乎为零,这一点哪怕是日本都极难做到,要知道日本早已经算是西方国家,但仍然无法依靠文学作品来打动美国主流社会。虽然黑泽明作为电影大师可以影响到现在很多美国电影,毕竟目前已经难以形成风气。美国和中国虽然都明文规定自己不是宗教国家,但美国就是由清教徒建立的,好莱坞无论是六大还是八大的建立者也都是犹太人。同时中美观众的性格包括对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也都有巨大的差异。

《爱乐之城》这样的影片可以在美国卖座,但中国大部分观众很难接受和消化。同样美国观众也对中国非常不了解,最重要的是美国观众本身可以看到更多优秀品质的影片,对于并不符合其价值观的中美合拍片大都会有较强的抵触情绪。

那么问题的最后,如果我们持续以金主模式来和好莱坞合作,早晚会因国内经济的波动,导致合作的崩盘。是持续投资拍摄无休无止的《极限特工》456789,或者《速度与激情》9/10/11,还是帮助大甜甜营造无休无止的打怪兽宇宙?也许,中美合拍片想在北美取得票房和口碑双重成功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我们自己,中方如何把价值观用比较美式的方式输出出去。毕竟用金钱硬梆梆的砸过去,美国观众很难接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