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国餐饮界,古往今来案例最多、成功率最高的背后推手,那当数乾隆爷无疑。为此还有网友制作了一份《乾隆迷路图》引起广泛转载,其依据就是全国几十种民间美食的雷同故事模板:“乾隆下江南走到XX路迷路,饥肠辘辘,无意中走进一户人家,吃了XXX,赞不绝口”。 一代路痴帝王竟无意间为我国美食界贡献颇丰。
而对于中国茶界来说,让各地名茶得以闻名于世的终极幕后大推手竟都出自寺庙。不信?不妨看看以下这些寺庙与茶的故事。
【浙江地区】
浙江素称“丝茶之府”,自南北朝开始就一直有着进献贡茶的记录。同时,浙江地区也有着数量可观的千年古刹,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龙井寺
始建于北宋乾祐二年,位于浙江杭州龙井村西北落晖坞内。
北宋元丰二年,辩才和尚退居龙井村寿圣院(广福院),在狮峰山麓开山种茶、品茗诵经,狮峰龙井茶便是从那时开始出名的。为了缅怀这位辩才和尚对龙井茶的贡献,到目前为止,龙井寺仍旧开辟了专门的茶室,供来往茶客品茗之用。
|灵隐寺
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路。著名的茶僧皎然,于灵隐寺戒坛依守直律师受戒。
皎然法师是茶圣陆羽的指导老师、学术伙伴,主要活动在中唐大历、贞元之间,不仅开创了茶诗千古佳作之先河,更是将茶与禅完美结合,堪称“中国茶道的始祖”。
|径山寺
创建于唐天宝年间,浙江余杭径山镇径山。
法钦禅师,径山寺开山祖师,于五峰之巅手植茶树,用以供佛并祛除坐禅之昏寐,径山茶与禅的因缘已有1200余年,之后,大慧禅师更是因地制宜把茶禅文化广为传播。
|惠明寺
建于唐咸通二年,位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城西南5公里。
惠明和尚建寺之初在寺周围辟地种茶,并制作了浙江传统名茶“惠明茶”,明成化年间被列为贡品。
【江苏地区】
江苏茶叶产地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桐君录》(成书约在5世纪)。古籍里记叙的古茶园多为庙前屋后的零星小块茶园,比如以下两座寺庙,皆是我国茶文化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
|大明寺
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郊。
鉴真大师曾为大明寺主持,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这其间,茶文化也在日本扎了根,并成为日本茶道的源头。
|水月禅寺
始建于梁大同四年,曾经历好几代废弃,现已重修,位于苏州吴中区西山镇飘渺峰。
根据《洞庭实录》记载,小青茶(又名小春茶),以水月寺得名为水月茶,宋成贡品,蜚声于世,引来了茶圣陆羽考察,后发展成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
【福建地区】
福建是中国乌龙茶的发源地,唐代就有采制武夷茶的记载,而武夷山也是重要的宗教场所。在历史的长河中,武夷茶与历代高僧相依而生。
|天心永乐禅寺
明嘉靖七年初建,称为山心永乐庵,清康熙年间改为“天心永乐禅寺”,位于福建武夷山景区中心。
扣冰和尚在此寺启悟,且一生氲氤在武夷茶的沉香中,以冰水煮茶,以冰沐浴。如今,天心永乐禅寺正积极推行历史悠久的天心禅茶——扣冰茶,让“茶禅一味”这一饱含智慧的哲理为更多的世人受用。
|慧苑寺
建于北宋,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吴屯乡境内。
慧苑寺有个名积慧的僧人极善制茶,因长得黝黑健壮,彪大魁梧,乡友称其为“铁罗汉”。他在慧苑坑的蜂窠坑岩壁间发现一棵茶树,采下嫩叶带回寺中制成岩茶,散发奇特诱人的香味,此茶就是后世所称的四大名丛之一“铁罗汉”。
【安徽地区】
安徽省茶类主要以绿茶为主,较为出名的名优茶如黄山毛峰、松萝茶皆与寺庙有着很深的缘分。
|云谷寺
明朝天启年间建立,位于安徽黄山风景区东部,如今寺庙已不复存在。
正志和尚(檗庵法师)原名熊开元,为江南黟县新任县官,因去黄山春游迷路,得以品饮黄山毛峰,感悟名茶之品格从而放弃仕途,选择了青灯古佛。
|让福寺
建于明朝初年,位于黄山市休宁县松萝山。
大方和尚,创制了松萝茶和大方茶。松萝茶,被誉作“中国最早的名茶之一”和“中国绿茶炒青型名茶的鼻祖”,色如翡翠、香如兰蕊。“大方茶”名扬海内,清代被列为“贡茶”,是现在皖南所产“屯绿茶”的前身。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电话:400-799-399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