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葱白
继本月初,云南白药被爆“窝案”引发行业轰动后,5月26日晚间,云南白药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陈发树、路红东、陈焱辉已提交辞职报告。
值得关注的是,自去年3月起,云南白药原董事长王明辉及多位高管相继离职后,本月初,部分已离职的高管就纷纷传出了被带走调查。因此,在这一节骨眼上,云南白药又有3位董事离职,不禁令外界浮想联翩。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云南白药一直是中国牙膏市场市占率第一的品牌。那么,云南白药公司经此人事变动后,会对其牙膏老大地位造成影响吗?
陈发树曾深入参与云南白药“混改”
公开信息显示,云南白药以百年老字号“云南白药”起家,1993年登陆A股市场。30多年来,公司已由一家传统的中药企业成长为中国大健康产业领军企业之一。
5月26日,云南白药发布公告称,因工作调整,陈发树申请辞去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的职务,辞职后,陈发树不再担任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路红东申请辞去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的职务。辞职后,路红东仍担任公司党委副书记;陈焱辉申请辞去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提名委员会委员的职务。辞职后,陈焱辉不再担任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其中,陈发树与陈焱辉系父子。

▍截自云南白药公告
截至公告日,陈发树持有云南白药股票125.27495万股,路红东未持有公司股份,陈焱辉持有公司股票17.7345万股。云南白药称,上述董事辞职后不会导致公司董事会成员低于法定最低人数,不会影响公司董事会和公司经营的正常运行。
在上述辞职的3位董事中,陈发树最为引人注目,原因系他曾深度参与了云南白药的“混改”。据了解,早在2015年,陈发树便开始在二级市场增持云南白药,并进入前十大股东名单。2016 年至 2017 年,云南白药启动“混改”,陈发树成功入局云南白药股东核心层。
此后,随着云南白药吸收母公司白药控股完成整体上市,云南省国资委与陈发树控制的新华都及其一致行动人分别持有云南白药25.14%股权,并列第一大股东之位。
因此,在“混改”事项落定后,陈发树也开始正式走向云南白药“台前”。2019年8月,云南白药进行董事会换届选举,陈发树、陈焱辉作为新华都实业的代表,被选举为新任董事。与此同时,云南白药修改公司章程,新设“联席董事长”一职,由陈发树担任。截至目前,陈发树已担任云南白药董事及联席董事长近5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投资界长袖善舞,陈发树被称为“中国巴菲特”。也源于此,近年来云南白药因大手笔炒股引发市场热议,外界也普遍猜测或与陈发树有关。
据悉,2018年,云南白药走上炒股之路。自此,云南白药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开始加码,最高峰时达112亿元。其中,2020年,其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达22.4亿元,占该年度利润总额的32.94%。
不过好景不长,最近几年A股大幅调整,云南白药的投资同样未能幸免。2021年,云南白药也因炒股惨遭“滑铁卢”。当年,云南白药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高达19.29亿元,导致公司净利润腰斩,同比下降49.17%至28.04亿元。彼时,云南白药称系因持有的小米集团、恒瑞医药等股票市值在报告期内大跌,录得亏损16.14亿元的报告期损益。2022年,云南白药炒股又亏损了近6.2亿元。也就是说,2年内云南白药因炒股亏损超过了22亿元。
此后,经历了股市的多番浮沉后,云南白药开始收紧炒股投资阵线,宣布将在原有的风险控制措施基础上,严格控制二级市场投资规模,及逐步减仓和不继续增持。
多位高管离职后被查
事实上,此次陈发树父子离职一事之所以广受关注,一方面是基于陈发树此前在深度参与过云南白药混改,在业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本月初多家媒体报道称,“云南白药爆发窝案,原董事长王明辉、原首席运营官兼高级副总裁尹品耀等5名公司曾任高管,从2023年年初至2024年年初,因涉及同一事项先后被纪委监委部门带走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被调查的高管中,有不少即是自去年年初起开始相继离职。尤其是去年3月,云南白药原董事长王明辉辞职一事备受关注。公开信息显示,王明辉在云南白药工作25年,担任董事长更是长达19年,被外界视为公司的“灵魂人物”。2022年11月,王明辉刚连任了云南白药董事长职务,任期为三年,至2025年11月止。但是,王明辉申请离职时,其任期尚未到期。
而就在王明辉离职的当月,云南白药首席销售官、高级副总裁王锦,也因个人原因,申请离职并辞去在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一切职务。
而今年2月,报道中提及被带走调查的原首席运营官兼高级副总裁尹品耀也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与他一同辞职的还包括公司首席人力资源官余娟。
因此,作为一家有着近千亿市值的百年药企,在刚刚被爆出“窝案”的风口浪尖上,云南白药当下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有行业人士揣测,“由于上述云南白药多位高管离职后被查,结合此次陈发树父子突然离职,他们也有可能牵涉到被查案件。”
去年仍是国内牙膏第一品牌
众所周知,作为百年药企,云南白药2005年起,开始以牙膏为切入口,布局日化领域,并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牙膏领域的头部品牌。彼时,市面上的多数品牌还在防蛀、美白等传统牙膏功效上竞争,云南白药牙膏则精准定位于高端功效型牙膏这一细分赛道,并将云南白药活性成分运用到口腔护理方面,瞬间占领了国内牙膏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云南白药一直都是国内牙膏市占率第一的品牌。依据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1-12月,牙膏行业网络零售额排名前五的品牌为云南白药、好来(原黑人)、佳洁士、高露洁、舒客,其网络零售额占比分别为10.9%、7.6%、6.0%、5.4%、4.9%,5家品牌总网络零售额占比达到34.8%。
另据云南白药在2023年年度财报中披露,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1.11亿元,同比增长36.41%,牙膏所属的健康品事业群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64.22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在口腔护理领域,云南白药牙膏国内市场份额24.60%,继续保持市场份额第一。此外,防脱洗护领域,云南白药旗下品牌养元青也全年实现破圈式增长,销售收入突破3亿元,同比增长36%。
而近期云南白药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财报也显示公司业绩稳健增长,其中营收为107.74亿元,同比增长2.49%,净利润为17.02亿元,同比增长12.12%。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白药在牙膏领域的崛起之路也令不少企业纷纷效仿,近年来,不少医药企业争相入局。譬如,2023年,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即宣布进军牙膏市场,旗下A/H股上市公司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与牙膏生产企业美晨集团合资组建广药白云牙膏公司,打造“白云牙膏”,进军百亿级牙膏市场。
不过,随着不少新玩家的入局,牙膏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也不小。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26日,全国范围内共有4715家牙膏相关企业,牙膏市场竞争激烈可见一斑。而云南白药频频出现高管变动后,会否影响其在牙膏领域老大的地位,也尚未可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