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东风浩荡万里蓝 ——2024“崂山问海”海洋创新发展大会观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东风浩荡万里蓝 ——2024“崂山问海”海洋创新发展大会观察

5月26日-28日,2024“崂山问海”海洋创新发展大会在青岛隆重举行。

东风浩荡万里蓝,崂山问海正当先。5月26日-28日,2024“崂山问海”海洋创新发展大会在青岛隆重举行,大会由崂山实验室和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出席大会并致辞。

大会设置30场特邀报告、8场主题会议、10余场特色活动,来自全国20个省的相关部门和单位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及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代表等400余人参加大会。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从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看“青岛经略海洋的决心”

今年来,青岛突出发挥“链长制”和“链主企业”作用,提升产业园区运营水平,努力招引一批数字经济大项目、好项目。为此,大会举行了“青岛海洋科技产业招商洽谈会”,同时作为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海洽会”系列活动,旨在通过推介崂山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助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经贸合作取得新成效。青岛市科技局、青岛蓝谷管理局、青岛海洋科技中心、即墨区招商委、安徽省铜陵市驻外招商局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受邀出席,30余家省内外企业参加活动。

会上,青岛海洋科技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纪芳致辞,对活动的举办给予充分肯定,对青岛国实科技集团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方向的发展寄予厚望。“山东省海洋物联网科技成果转化联合体云端服务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由青岛国实科技集团联合30余家单位,按照“头部企业+研发平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打造,为海洋科技产业链提供了数字化服务支持,标志着青岛在落子“海洋物联网”科技成果转化这步棋上取得重要平台支撑突破。平台收录了涉海高质量专利500余项,登记专家百余名,达成战略合作科研院所、企业机构50余家。平台建成前,青岛国实科技集团已转移转化芯片设计冗余填充方法等青岛涉海科研院所科技成果17项,实现成果转化营业收入5.39亿元。

与会代表相继对青岛蓝谷、崂山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崂山实验室产业化基地进行了推介,旨在形成“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器-产业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全链条园区运营体系,助力打造青岛“海洋物联网”产业的“标杆孵化器”和“示范产业园”,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从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看“青岛经略海洋的能力”

2022年底,人工智能AI大模型ChatGPT发布,短短两个月内,ChatGPT的月活用户突破1亿。什么是AI大模型?简单说就是利用海量的数据和算力,生成各种内容的人工智能程序。

大会发布了海洋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瀚海星云”大模型和“问海”预报大模型,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海洋环境预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瀚海星云”基础大模型是一款面向国产新一代超算平台研发的多模态泛领域科学人工智能大模型,突破了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受算力资源规模严重制约的“卡脖子”难题,开展了千亿以上参数大模型分布式训练,构建起国产自主科学智能底座。以“瀚海星云”基础大模型为基础,可以垂直赋能N个应用领域及X个应用场景,形成“1+N+X”基础大模型应用体系,用于加速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问海”预报大模型作为“瀚海星云”基础大模型应用体系中的海洋领域大模型,聚焦海洋科技前沿和产业应用的重点场景,打造海洋智能数字孪生系统。此次发布的“问海”预报大模型,旨在提升海洋环境透明能力,为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山东港口集团、青岛国实科技集团联合启动海洋港口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双方将依托各自在港口运营和海洋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在海洋港口大模型应用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瀚海星云”和“问海”大模型的发布以及海洋港口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启动,是青岛市深入实施海洋产业领域“人工智能+”行动,建设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抢占海洋人工智能发展赛道的写照,标志着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走在国内前列。

从算力基础设施布局看“青岛经略海洋的底气”

算力基础设施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青岛经略海洋的强大引擎。

5月24日,青岛成为中国算力平台全国首个节点城市。当天,青岛市算力调度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又称为“青岛市算力一张网”,由青岛国实科技集团牵头,联合青岛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中科曙光以及移动、联通、电信等单位建设,整合青岛市零散性算力资源,实现多元算力的统一架构、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调度和统一供给,标志着青岛市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依靠该平台,青岛市算力资源分散、供需不均、闲置浪费、系统多样、

业务对接难等问题将得到解决。无论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数据分析还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都有了及时、可靠的算力支持。算力调度平台还可以支持企业开展实时数据分析和预测,帮助企业提前发现和解决运营中潜在的问题,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助力各类企业更好上云、用数、赋智。

青岛市算力调度服务平台就是依托青岛算力龙头——青岛国实科技集团运营的超大规模混合算力平台建设的,该平台是青岛目前最大的通用人工智能算力集群,包含新一代国产超算、X86超算、GPU和大数据存储4大集群,其算力世界领先、算力设施国内规模最大,轻松应对数千万核超大规模并行计算服务。

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总经理陈溟表示:“新一代国产超算集群已服务用户近200个,用户涵盖海洋科技、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多个超千亿参数规模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成为国内目前支撑“戈登贝尔奖”(超算界诺贝尔奖)数量最多、执行复杂任务性能最优、国内唯一支持千亿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的国产超算集群。”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东风浩荡万里蓝 ——2024“崂山问海”海洋创新发展大会观察

5月26日-28日,2024“崂山问海”海洋创新发展大会在青岛隆重举行。

东风浩荡万里蓝,崂山问海正当先。5月26日-28日,2024“崂山问海”海洋创新发展大会在青岛隆重举行,大会由崂山实验室和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出席大会并致辞。

大会设置30场特邀报告、8场主题会议、10余场特色活动,来自全国20个省的相关部门和单位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及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代表等400余人参加大会。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从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看“青岛经略海洋的决心”

今年来,青岛突出发挥“链长制”和“链主企业”作用,提升产业园区运营水平,努力招引一批数字经济大项目、好项目。为此,大会举行了“青岛海洋科技产业招商洽谈会”,同时作为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海洽会”系列活动,旨在通过推介崂山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助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经贸合作取得新成效。青岛市科技局、青岛蓝谷管理局、青岛海洋科技中心、即墨区招商委、安徽省铜陵市驻外招商局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受邀出席,30余家省内外企业参加活动。

会上,青岛海洋科技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纪芳致辞,对活动的举办给予充分肯定,对青岛国实科技集团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方向的发展寄予厚望。“山东省海洋物联网科技成果转化联合体云端服务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由青岛国实科技集团联合30余家单位,按照“头部企业+研发平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打造,为海洋科技产业链提供了数字化服务支持,标志着青岛在落子“海洋物联网”科技成果转化这步棋上取得重要平台支撑突破。平台收录了涉海高质量专利500余项,登记专家百余名,达成战略合作科研院所、企业机构50余家。平台建成前,青岛国实科技集团已转移转化芯片设计冗余填充方法等青岛涉海科研院所科技成果17项,实现成果转化营业收入5.39亿元。

与会代表相继对青岛蓝谷、崂山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崂山实验室产业化基地进行了推介,旨在形成“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器-产业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全链条园区运营体系,助力打造青岛“海洋物联网”产业的“标杆孵化器”和“示范产业园”,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从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看“青岛经略海洋的能力”

2022年底,人工智能AI大模型ChatGPT发布,短短两个月内,ChatGPT的月活用户突破1亿。什么是AI大模型?简单说就是利用海量的数据和算力,生成各种内容的人工智能程序。

大会发布了海洋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瀚海星云”大模型和“问海”预报大模型,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海洋环境预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瀚海星云”基础大模型是一款面向国产新一代超算平台研发的多模态泛领域科学人工智能大模型,突破了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受算力资源规模严重制约的“卡脖子”难题,开展了千亿以上参数大模型分布式训练,构建起国产自主科学智能底座。以“瀚海星云”基础大模型为基础,可以垂直赋能N个应用领域及X个应用场景,形成“1+N+X”基础大模型应用体系,用于加速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问海”预报大模型作为“瀚海星云”基础大模型应用体系中的海洋领域大模型,聚焦海洋科技前沿和产业应用的重点场景,打造海洋智能数字孪生系统。此次发布的“问海”预报大模型,旨在提升海洋环境透明能力,为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山东港口集团、青岛国实科技集团联合启动海洋港口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双方将依托各自在港口运营和海洋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在海洋港口大模型应用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瀚海星云”和“问海”大模型的发布以及海洋港口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启动,是青岛市深入实施海洋产业领域“人工智能+”行动,建设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抢占海洋人工智能发展赛道的写照,标志着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走在国内前列。

从算力基础设施布局看“青岛经略海洋的底气”

算力基础设施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青岛经略海洋的强大引擎。

5月24日,青岛成为中国算力平台全国首个节点城市。当天,青岛市算力调度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又称为“青岛市算力一张网”,由青岛国实科技集团牵头,联合青岛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中科曙光以及移动、联通、电信等单位建设,整合青岛市零散性算力资源,实现多元算力的统一架构、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调度和统一供给,标志着青岛市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依靠该平台,青岛市算力资源分散、供需不均、闲置浪费、系统多样、

业务对接难等问题将得到解决。无论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数据分析还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都有了及时、可靠的算力支持。算力调度平台还可以支持企业开展实时数据分析和预测,帮助企业提前发现和解决运营中潜在的问题,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助力各类企业更好上云、用数、赋智。

青岛市算力调度服务平台就是依托青岛算力龙头——青岛国实科技集团运营的超大规模混合算力平台建设的,该平台是青岛目前最大的通用人工智能算力集群,包含新一代国产超算、X86超算、GPU和大数据存储4大集群,其算力世界领先、算力设施国内规模最大,轻松应对数千万核超大规模并行计算服务。

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总经理陈溟表示:“新一代国产超算集群已服务用户近200个,用户涵盖海洋科技、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多个超千亿参数规模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成为国内目前支撑“戈登贝尔奖”(超算界诺贝尔奖)数量最多、执行复杂任务性能最优、国内唯一支持千亿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的国产超算集群。”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