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顶级VC又出手,健康管理赛道突围了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顶级VC又出手,健康管理赛道突围了吗?

支付创新、AI加持,核心皆在做深服务。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动脉网

曾一年吸金近70亿元的医疗赛道,在一级市场“哑火”了很久,直到这一次顶级机构们的又一次出手,才重新回到行业的聚光灯下。

近期,太医管家宣布完成9.2亿元的大额融资,投资方更是囊括上海国际资管、三井住友海上、中国太保、红杉中国几家明星机构;此外,动脉网了解到,几家VC也正在对接健康管理创新企业。一时之间,医疗创投行业对健康管理赛道掀起了再关注。

“这几年,头部企业的遇挫、行业普遍盈利难的困境,以及用户认知的待提高,都让健康管理的故事不再性感。身处其中,我们也明显感受到投资人对健康管理的兴趣在下降。”健康管理行业从业者王奇告诉动脉网,“这一次新的大额融资的出现,对行业提振信心有一定的作用。”

要知道,健康管理曾是风口上最亮眼的医疗赛道之一。根据动脉橙数据库数据,从2018年到2023年,健康管理领域一级市场共发生逾220起投融资事件,资金投入超200亿元。其中,2018年时,该赛道发生投融资事件数74起,吸金总额近70亿元,为历史之最。(注:广义的健康管理是指以非医疗的手段帮助人们趋近于完全身心健康的程度;狭义的健康管理是指使用各种手段直接提供管理式健康服务以促进和维持用户的健康,企业商业模式主要围绕着直接面向用户的管理式健康服务而建立。)

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 动脉网制图

彼时,健康管理赛道犹如烈火烹油——IDG、软银频频出手,北极光、高瓴、红杉、经纬、中金等机构的名字也出现在融资新闻中。获得充足资金后,一众创新企业快速跑马圈地。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有的企业已经上市,有的仍踟蹰不前,有的已经和过往的融资新闻一起,被人们所遗忘。这个过程中,资本也看到了健康管理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并减少了布局,赛道迅速降温。

这一次,创投行业再次聚焦健康管理,是行业又讲出了什么新故事吗?

新变化:支付创新、AI加持,核心皆在做深服务

健康管理行业此前为何会急速降温?

在健康管理行业从业者王奇看来,健康管理的商业模式很难走通或形成所谓的闭环。“我们行业最具标杆的一家上市企业,去看财报可以发现,绝大部分营收是卖货(特药)的收入,真正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收入是极少的。当然,这不是一家企业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

原因在于,一是缺乏创新的支付方式,二是用户对健康管理服务的认知和价值认同感还有待提高,三是健康管理公司缺乏更多具有获得感的服务,最终导致市场供需之间的匹配并不紧密。

相关行业人士曾告诉动脉网,迫于变现压力,不少健康管理公司名义上是要帮助用户进行健康管理,但最后很多都变成了帮险企多卖保险或帮药企多卖药的盈利模式。

从这个维度出发,行业目前正寻找解决方法——在支付方式上创新,并真正做深健康管理服务,让用户能够有获得感。

● 支付创新与做深服务:二者缺一不可,联动才能出效果

在支付的创新上,“健康险+健康管理”融合发展的思路已成业内共识,并在前几年取得一定成绩。

但在实践过程中,商业健康险大多只承担了支付的作用,缺少与健康管理的有效连接,使得健康险在风险预防、就医协助等环节的体验大打折扣。比如在诊前,保险公司没有办法及时对用户的健康风险进行干预,用户的疾病发生率持续上升,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也跟着上升。

所以,如何设计“健康险+健康管理”的相关产品就变得极为重要。

“当下买保险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特别关注买保险后,一旦生病,能不能得到及时帮助。一方面是经济上的帮助,另一方面是治疗流程上的帮助。”在2024VBEF健康管理及健康险创新发展论坛上,商涌科技创始人、CEO邢静这样表示。

首先,商涌科技通过为用户提供垫付服务来解决他们的经济难题。具体来说,用户在线上提交申请后,商涌科技会对其院前的基本检查做判断,以确定是否符合保险理赔条件,再基于未来发生的医疗费用垫付住院押金,后再与保险公司结算,从而解决患者没钱住院的燃眉之急。

对于用户生病后的治疗需求,商涌科技自2023年底开启了专病管理服务,第一个深入管理的病种就是治疗周期长、花费高的血液肿瘤。该疾病的治疗周期为18~24个月,且容易误诊、治疗规范较差,通过主动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周期。面对上述情况,商涌科技将整个治疗过程进行拆解,包括拟诊、误诊、过度治疗、治疗方案、不良反应识别、依从性管理等多个维度,然后基于数据分析将病程拆分成几个节点,从而对治疗过程进行干预和纠正。

与此同时,商涌科技还自研了血药浓度预警模型产品,以帮助患者获得合适的用药量,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商涌科技CEO邢静还表示,在用户获取更好的诊疗效果的同时,还要关注商保的可持续性,让保险公司减少因过度医疗带来的额外赔付压力,才能让商保为更多患者持续地提供更好的服务。全流程的专病管理和合理用药的目的就在于,促使商业健康险支付的每一笔钱都为患者带来价值,通过主动管理,将医疗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必须,且在临床有意义的范围内,让商保良性循环。

在支付创新与做深服务二者之间的联动上,还有哪些尝试和创新方案?带病体保险或是答案之一。

太医管家CEO徐晶在2024VBEF·百强峰会上就表示,在人口老龄化和慢病年轻化两个特征的挤压下,健康险已经步入了带病体保险的发展阶段。但带病体保险发展面临带病人群精准触达、服务资源链接与运转等多方面的挑战。

围绕这一方向,太医管家以家庭医生体系为基点,构建了超千人的“健康管家+自建医生+外部专家”服务团队,同时借助数字化,智慧化打造产品矩阵,为带病体提供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服务,赋能了“家安芯”和“肺康宝”等保险产品。

以“家安芯”产品为例,其优势是包含中老年群体在内的非标(带病)体也可以投保,而慢病是这一群体的主打诉求。对此,太医管家通过专病中心的定期跟踪、健康评估、风险评测、生活健康指导等服务,可以帮助用户控制疾病,预防病情加重,让中老年人群得到专业的专病管理服务。

“肺结节保险产品”集成了太医管家为保险客户提供的肺结节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为客户建立专属肺结节数字健康档案、协助用户进行肺健康训练、提供肺结节全年主动管理及随访、肺癌风险评估、肺癌预防计划、7*24小时健康问诊等多项专业服务。

从结果看,创新型带病体保险产品既填补了市场空白,也提升了用户价值感。动脉网观察发现,目前行业围绕带病体保险产品,也正在进行更多创新和尝试,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加入进来。

上述案例表明,支付创新与做深服务相结合,形成具有获得感的产品或整体解决方案,才是健康管理能够形成更强客户黏性的关键。

● AI加持:技术推动下的行业变革与三大机遇

技术变革永远是推动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自去年ChatGPT火爆全网后,由AI驱动的个性化健康管理也迎来了更多机会。

“AI在健康管理和医疗赛道主要有5个方面的应用。一是基于健康数据监测和分析;二是智能辅助诊断;三是个性化健康指导;四是慢性病管理;五是资源配置和优化。”华美浩联创始人兼CEO徐冰玉在2024VBEF健康管理及健康险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

她认为,在推动健康管理与健康险相结合的这个赛道中, AI有三大机遇,分别如下:

第一,AI能够提高健康管理与健康险相融合的准确度与效率;

第二,拓展健康管理与健康险服务人群的广度;

第三,推动产品的创新。

从这三个方向来看,行业已经有一些新突破。比如在提高健康管理与健康险相融合上,智能核保就是一个好的场景——AI可以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来实现,也可以使自动化的理赔流程更加高效、快速,或者通过AI千人千面的分析可以进行更加精准的客户项下的构建,从而实现精准营销。

以华美浩联推出的AI医生助手为例,其可高效实现实时识别、记录医患问诊内容,并向医生进行问诊内容提示、患教知识推荐,用药安全提醒等服务,在精准就医的前提下,协助全科医生极大地节省服务效率,成为高效辅助工具。

在拓展健康管理与健康险服务人群的广度上,AI技术可以更准确地预测个体的健康风险,从而帮助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健康险方案,不仅覆盖了传统的医疗风险,还能针对特定疾病或慢性疾病提供特色服务。

在推动产品的创新上,将AI融入健康管理方案中成为创新企业们积极拓展的方向。比如太医管家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推出数字健康档案,可以把用户个人体征包括相关检测指标、影像学以及体检中的指标进行专业归档,让相关数据标准化,可追溯。此外,太医管家自主训练的医疗咨询垂直领域大模型——AI咨询工具“小太医”,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与用户进行健康咨询对话,还能辅助医生完成电子病历撰写,并转专业医生开处方,提升平台效率的同时,也丰富了用户的体验度。

此外,AI也正在逐渐从软件的单一层面拓展到软硬件结合的新尝试中。5月初,美年健康推出的健康管理AI机器人“健康小美”数智健管师试运行,其是一款基于大模型技术和海量医学知识、高质量健康大数据构建的智能健康管理机器人,核心能力包括构建全生命周期数字健康档案、三维数字孪生人、大模型智能交互、实时汇总分析健康风险、基于健管大模型提出健康建议、制定个性化健康计划、AI机器人辅助健康管理落地等功能。

从上可以看到,健康管理是综合医疗技术的体现,其发展受益于以AI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的赋能,亦是多产业协同助力的结果。

“AI的本质是为健康管理服务的工具,核心还是服务是否为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体验感。”健康管理行业从业者王奇表示。

后续,从AI出发,加强更多技术的融合应用,健康管理在服务的精准化、个性化方面会迎来更多突破。

新征程:从用户价值到商业价值的再思考

近十年间,健康管理行业潮起潮落,众多资本从一开始的争先涌入到逐渐冷静,再到当下创新者们取得更多突破,资本热情被重新点燃,整个行业或将迎来新的潮涨。

“据我了解,VC/PE们对健康管理确实有了更多关注和布局,但要回到2018年的热度,几乎不可能。”在2024VBEF现场,一家美元基金的医疗投资人告诉动脉网,“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果不做健康管理,我国未来的医疗压力和养老压力会非常大,健康管理将在未来整个医疗健康产业中扮演极其重要的价值。”

比如就在5月16日,国家卫健委就提出,要为1.27亿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这背后意味着,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前景是无比明确的。

只是从行业目前面临的瓶颈来看,健康管理行业一直缺乏统一标准,很多企业的业务和模式仍处于摸索和探索中,这导致行业里尚未诞生完全成熟的品牌和企业。

站在技术的角度讲,健康管理行业过去缺少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手段,健康管理实践还有待新的突破。例如,针对个体一对一的精准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要不断追踪、分析、反馈,定制化个性化地达成健康促进目的,同时也需要得到基于循证医学的有效性结果的验证,这里面的流程复杂,涉及的参与方也众多。

上述问题导致了健康管理行业在商业模式的落地方面,一直饱受诟病。但在动脉网行业人士的沟通中,大多行业人士都认为,先进行用户价值验证,比短期的商业价值寻找更为重要。

比如虽然健康管理面临着付费方不清晰、付费意愿不强等问题,这就需要参与方做优做实解决方案——政府、保险机构、用户等都会为真正好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付费。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健康管理是一个需要沉下心踏实干的行业,前几年火热的融资潮,让很多企业将重心放在了拿融资、扩规模上,忽略了健康管理的长期性,导致一级市场降温后,行业受到不小的打击。

幸运的是,经历一段时间沉寂后,行业在做实做深服务上持续进步,健康险与健康管理的融合已经迈开了步子,AI等技术又有新的进展,这无疑会推动健康管理行业的纵深发展,只是离下一个爆发节点还尚需时日。

其实,纵观全球产业史,那些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企业,都经历过较长时间的积淀,才逐渐获得对等的商业价值,最终迎来快速增长。

而踏上新征程的健康管理行业,也势必在经年累月的用户价值创造中,走向崭新的明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顶级VC又出手,健康管理赛道突围了吗?

支付创新、AI加持,核心皆在做深服务。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动脉网

曾一年吸金近70亿元的医疗赛道,在一级市场“哑火”了很久,直到这一次顶级机构们的又一次出手,才重新回到行业的聚光灯下。

近期,太医管家宣布完成9.2亿元的大额融资,投资方更是囊括上海国际资管、三井住友海上、中国太保、红杉中国几家明星机构;此外,动脉网了解到,几家VC也正在对接健康管理创新企业。一时之间,医疗创投行业对健康管理赛道掀起了再关注。

“这几年,头部企业的遇挫、行业普遍盈利难的困境,以及用户认知的待提高,都让健康管理的故事不再性感。身处其中,我们也明显感受到投资人对健康管理的兴趣在下降。”健康管理行业从业者王奇告诉动脉网,“这一次新的大额融资的出现,对行业提振信心有一定的作用。”

要知道,健康管理曾是风口上最亮眼的医疗赛道之一。根据动脉橙数据库数据,从2018年到2023年,健康管理领域一级市场共发生逾220起投融资事件,资金投入超200亿元。其中,2018年时,该赛道发生投融资事件数74起,吸金总额近70亿元,为历史之最。(注:广义的健康管理是指以非医疗的手段帮助人们趋近于完全身心健康的程度;狭义的健康管理是指使用各种手段直接提供管理式健康服务以促进和维持用户的健康,企业商业模式主要围绕着直接面向用户的管理式健康服务而建立。)

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 动脉网制图

彼时,健康管理赛道犹如烈火烹油——IDG、软银频频出手,北极光、高瓴、红杉、经纬、中金等机构的名字也出现在融资新闻中。获得充足资金后,一众创新企业快速跑马圈地。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有的企业已经上市,有的仍踟蹰不前,有的已经和过往的融资新闻一起,被人们所遗忘。这个过程中,资本也看到了健康管理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并减少了布局,赛道迅速降温。

这一次,创投行业再次聚焦健康管理,是行业又讲出了什么新故事吗?

新变化:支付创新、AI加持,核心皆在做深服务

健康管理行业此前为何会急速降温?

在健康管理行业从业者王奇看来,健康管理的商业模式很难走通或形成所谓的闭环。“我们行业最具标杆的一家上市企业,去看财报可以发现,绝大部分营收是卖货(特药)的收入,真正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收入是极少的。当然,这不是一家企业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

原因在于,一是缺乏创新的支付方式,二是用户对健康管理服务的认知和价值认同感还有待提高,三是健康管理公司缺乏更多具有获得感的服务,最终导致市场供需之间的匹配并不紧密。

相关行业人士曾告诉动脉网,迫于变现压力,不少健康管理公司名义上是要帮助用户进行健康管理,但最后很多都变成了帮险企多卖保险或帮药企多卖药的盈利模式。

从这个维度出发,行业目前正寻找解决方法——在支付方式上创新,并真正做深健康管理服务,让用户能够有获得感。

● 支付创新与做深服务:二者缺一不可,联动才能出效果

在支付的创新上,“健康险+健康管理”融合发展的思路已成业内共识,并在前几年取得一定成绩。

但在实践过程中,商业健康险大多只承担了支付的作用,缺少与健康管理的有效连接,使得健康险在风险预防、就医协助等环节的体验大打折扣。比如在诊前,保险公司没有办法及时对用户的健康风险进行干预,用户的疾病发生率持续上升,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也跟着上升。

所以,如何设计“健康险+健康管理”的相关产品就变得极为重要。

“当下买保险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特别关注买保险后,一旦生病,能不能得到及时帮助。一方面是经济上的帮助,另一方面是治疗流程上的帮助。”在2024VBEF健康管理及健康险创新发展论坛上,商涌科技创始人、CEO邢静这样表示。

首先,商涌科技通过为用户提供垫付服务来解决他们的经济难题。具体来说,用户在线上提交申请后,商涌科技会对其院前的基本检查做判断,以确定是否符合保险理赔条件,再基于未来发生的医疗费用垫付住院押金,后再与保险公司结算,从而解决患者没钱住院的燃眉之急。

对于用户生病后的治疗需求,商涌科技自2023年底开启了专病管理服务,第一个深入管理的病种就是治疗周期长、花费高的血液肿瘤。该疾病的治疗周期为18~24个月,且容易误诊、治疗规范较差,通过主动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周期。面对上述情况,商涌科技将整个治疗过程进行拆解,包括拟诊、误诊、过度治疗、治疗方案、不良反应识别、依从性管理等多个维度,然后基于数据分析将病程拆分成几个节点,从而对治疗过程进行干预和纠正。

与此同时,商涌科技还自研了血药浓度预警模型产品,以帮助患者获得合适的用药量,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商涌科技CEO邢静还表示,在用户获取更好的诊疗效果的同时,还要关注商保的可持续性,让保险公司减少因过度医疗带来的额外赔付压力,才能让商保为更多患者持续地提供更好的服务。全流程的专病管理和合理用药的目的就在于,促使商业健康险支付的每一笔钱都为患者带来价值,通过主动管理,将医疗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必须,且在临床有意义的范围内,让商保良性循环。

在支付创新与做深服务二者之间的联动上,还有哪些尝试和创新方案?带病体保险或是答案之一。

太医管家CEO徐晶在2024VBEF·百强峰会上就表示,在人口老龄化和慢病年轻化两个特征的挤压下,健康险已经步入了带病体保险的发展阶段。但带病体保险发展面临带病人群精准触达、服务资源链接与运转等多方面的挑战。

围绕这一方向,太医管家以家庭医生体系为基点,构建了超千人的“健康管家+自建医生+外部专家”服务团队,同时借助数字化,智慧化打造产品矩阵,为带病体提供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服务,赋能了“家安芯”和“肺康宝”等保险产品。

以“家安芯”产品为例,其优势是包含中老年群体在内的非标(带病)体也可以投保,而慢病是这一群体的主打诉求。对此,太医管家通过专病中心的定期跟踪、健康评估、风险评测、生活健康指导等服务,可以帮助用户控制疾病,预防病情加重,让中老年人群得到专业的专病管理服务。

“肺结节保险产品”集成了太医管家为保险客户提供的肺结节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为客户建立专属肺结节数字健康档案、协助用户进行肺健康训练、提供肺结节全年主动管理及随访、肺癌风险评估、肺癌预防计划、7*24小时健康问诊等多项专业服务。

从结果看,创新型带病体保险产品既填补了市场空白,也提升了用户价值感。动脉网观察发现,目前行业围绕带病体保险产品,也正在进行更多创新和尝试,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加入进来。

上述案例表明,支付创新与做深服务相结合,形成具有获得感的产品或整体解决方案,才是健康管理能够形成更强客户黏性的关键。

● AI加持:技术推动下的行业变革与三大机遇

技术变革永远是推动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自去年ChatGPT火爆全网后,由AI驱动的个性化健康管理也迎来了更多机会。

“AI在健康管理和医疗赛道主要有5个方面的应用。一是基于健康数据监测和分析;二是智能辅助诊断;三是个性化健康指导;四是慢性病管理;五是资源配置和优化。”华美浩联创始人兼CEO徐冰玉在2024VBEF健康管理及健康险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

她认为,在推动健康管理与健康险相结合的这个赛道中, AI有三大机遇,分别如下:

第一,AI能够提高健康管理与健康险相融合的准确度与效率;

第二,拓展健康管理与健康险服务人群的广度;

第三,推动产品的创新。

从这三个方向来看,行业已经有一些新突破。比如在提高健康管理与健康险相融合上,智能核保就是一个好的场景——AI可以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来实现,也可以使自动化的理赔流程更加高效、快速,或者通过AI千人千面的分析可以进行更加精准的客户项下的构建,从而实现精准营销。

以华美浩联推出的AI医生助手为例,其可高效实现实时识别、记录医患问诊内容,并向医生进行问诊内容提示、患教知识推荐,用药安全提醒等服务,在精准就医的前提下,协助全科医生极大地节省服务效率,成为高效辅助工具。

在拓展健康管理与健康险服务人群的广度上,AI技术可以更准确地预测个体的健康风险,从而帮助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健康险方案,不仅覆盖了传统的医疗风险,还能针对特定疾病或慢性疾病提供特色服务。

在推动产品的创新上,将AI融入健康管理方案中成为创新企业们积极拓展的方向。比如太医管家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推出数字健康档案,可以把用户个人体征包括相关检测指标、影像学以及体检中的指标进行专业归档,让相关数据标准化,可追溯。此外,太医管家自主训练的医疗咨询垂直领域大模型——AI咨询工具“小太医”,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与用户进行健康咨询对话,还能辅助医生完成电子病历撰写,并转专业医生开处方,提升平台效率的同时,也丰富了用户的体验度。

此外,AI也正在逐渐从软件的单一层面拓展到软硬件结合的新尝试中。5月初,美年健康推出的健康管理AI机器人“健康小美”数智健管师试运行,其是一款基于大模型技术和海量医学知识、高质量健康大数据构建的智能健康管理机器人,核心能力包括构建全生命周期数字健康档案、三维数字孪生人、大模型智能交互、实时汇总分析健康风险、基于健管大模型提出健康建议、制定个性化健康计划、AI机器人辅助健康管理落地等功能。

从上可以看到,健康管理是综合医疗技术的体现,其发展受益于以AI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的赋能,亦是多产业协同助力的结果。

“AI的本质是为健康管理服务的工具,核心还是服务是否为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体验感。”健康管理行业从业者王奇表示。

后续,从AI出发,加强更多技术的融合应用,健康管理在服务的精准化、个性化方面会迎来更多突破。

新征程:从用户价值到商业价值的再思考

近十年间,健康管理行业潮起潮落,众多资本从一开始的争先涌入到逐渐冷静,再到当下创新者们取得更多突破,资本热情被重新点燃,整个行业或将迎来新的潮涨。

“据我了解,VC/PE们对健康管理确实有了更多关注和布局,但要回到2018年的热度,几乎不可能。”在2024VBEF现场,一家美元基金的医疗投资人告诉动脉网,“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果不做健康管理,我国未来的医疗压力和养老压力会非常大,健康管理将在未来整个医疗健康产业中扮演极其重要的价值。”

比如就在5月16日,国家卫健委就提出,要为1.27亿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这背后意味着,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前景是无比明确的。

只是从行业目前面临的瓶颈来看,健康管理行业一直缺乏统一标准,很多企业的业务和模式仍处于摸索和探索中,这导致行业里尚未诞生完全成熟的品牌和企业。

站在技术的角度讲,健康管理行业过去缺少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手段,健康管理实践还有待新的突破。例如,针对个体一对一的精准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要不断追踪、分析、反馈,定制化个性化地达成健康促进目的,同时也需要得到基于循证医学的有效性结果的验证,这里面的流程复杂,涉及的参与方也众多。

上述问题导致了健康管理行业在商业模式的落地方面,一直饱受诟病。但在动脉网行业人士的沟通中,大多行业人士都认为,先进行用户价值验证,比短期的商业价值寻找更为重要。

比如虽然健康管理面临着付费方不清晰、付费意愿不强等问题,这就需要参与方做优做实解决方案——政府、保险机构、用户等都会为真正好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付费。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健康管理是一个需要沉下心踏实干的行业,前几年火热的融资潮,让很多企业将重心放在了拿融资、扩规模上,忽略了健康管理的长期性,导致一级市场降温后,行业受到不小的打击。

幸运的是,经历一段时间沉寂后,行业在做实做深服务上持续进步,健康险与健康管理的融合已经迈开了步子,AI等技术又有新的进展,这无疑会推动健康管理行业的纵深发展,只是离下一个爆发节点还尚需时日。

其实,纵观全球产业史,那些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企业,都经历过较长时间的积淀,才逐渐获得对等的商业价值,最终迎来快速增长。

而踏上新征程的健康管理行业,也势必在经年累月的用户价值创造中,走向崭新的明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