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瞄准中部和根部赛事,果冻体育想以移动直播+短视频切入体育直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瞄准中部和根部赛事,果冻体育想以移动直播+短视频切入体育直播

果冻体育主打中部和根部赛事的直播,专注于服务全民赛事的直播视频互动平台,以“移动直播+短视频”方式让观众对自己喜爱的体育大咖、运动达人通过“互动打赏”建立社交联系。

作者 | 孟祥涛

编辑 | 伊西科

体育直播的火爆并不令人意外,互联网+体育的组合被视为巨大的流量入口,国务院46号文的发布,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更是为这一团本已熊熊燃烧的烈火添上了大把薪柴。在直播行业面临洗牌的背景下,根据 FellowData 的数据显示,拿到亿元以上融资的细分领域只有游戏和体育。

以内容为导向的体育直播行业,优质内容往往比平台本身更为重要,这也导致体育赛事IP的价格腾贵。各大巨头跑马圈地,不仅有虎扑、新浪体育等老牌体育平台的业务延伸与自我升级,还有腾讯、乐视携天风海雨之势入场,腾讯宣布以5年5亿美元的价格签下NBA数字媒体版权,苏宁和聚力7亿拿下英超版权,乐视体育更是大手笔地买入121个赛事版权,引起坊间热议。

但与此同时,赛事版权高企的价格也成为各大平台不可承受之重,成本如何消化与分摊成为共同的难题。乐视体育创立经年,却仍陷于巨大的亏损,虽然贾跃亭信誓旦旦表示2017年乐视体育将实现盈利,但最终结果如何,仍有待时间验证。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家叫做果冻体育的公司,则是想跳脱出固有的范式,主打中部和根部赛事的直播,专注于服务全民赛事的直播视频互动平台,以“移动直播+短视频”方式让观众对自己喜爱的体育大咖、运动达人通过“互动打赏”建立社交联系,形成兴趣社群,让根部赛事、中部赛事和头部赛事分别通过“众筹+打赏+赞助”的方式分别获得收益。

以下是有言对果冻体育创始人周知的专访口述整理:

瞄准中部和根部赛事

在原有的体系下,中部和根部赛事没有办法获得媒体的服务,哪怕是想让赛事参与者的亲朋好友看到,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不管电视台也好,还是像乐视这样的巨头也好,他们传统的直播和转播的模式,成本都太高了。需要专门的团队和设备,以保证相当的画质,一场直播的成本至少是十几万上下。但其实很多的赛事并不需要那么高的质量,只要有一个媒体的露出就可以了。

根部赛事举例来说就是一些自组织的群众兴趣运动,现在广场舞不光是各个小区的阿姨、婆婆们健身的,现在慢慢开始组织化,并开始有小区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比赛。再举个例子,一个匹克体育的前高管瞄准踢毽子这一个细分运动,想做全国踢毽子大赛。这些虽然相对小众,但是背后它都有相应的受众群,只要能吸引一部分的受众,当然它就有一定价值。中部赛事方面,我们已经和搏击赛事“西风烈”达成了合作。头部赛事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成本实在太高了,无论是乐视还是其他家头部赛事运营方都没有找到很好的盈利模式。

西风烈赛事主办方及选手

中部赛事和根部赛事大体是以地域影响力和行业影响力来划分的,简单来说,像那种中部赛事的话,我们是需要做BD的。至于根部赛事,我们是希望通过网络传播,让你玩起来。就像是我们最近做这个叫做冬泳大会,那些大爷大妈们在刷屏的时候,还是有很高的热情的,他们就希望让我周边的这些人看到,让我的老公,让我的儿子、女儿能看到,我们就可以满足他们的这个要求。

我们其实对赛事而言是一个工具,对用户来讲是一个媒体,整体上是工具加媒体平台的方式。对根部赛事而言的话,我们不需要派专职的人,一般的赛事不需要派专门的团队,你就用手机拍就可以了。西风烈我们是专门派了人去的,但是这是因为在初期,如果是他们明确了知道我们这个东西怎么用,也和我们建立了联系,后面场地不需要我们派人去,他们自己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做这件事情了。我们还是希望灵活运用现在的直播技术,不希望自己的模式太重了。

移动直播+短视频

直播强于其他传播介质的优势在于互动性,单就直播本身而言,它不具有很好的扩散性,只有将赛事精华部分做成短视频,随着带宽的发展,短视频一定是移动端里面去承载信息最好的方式,因为是帮用户节省时间。一场比赛用户很难从头看到尾,同时短视频一样可以做互动。可以通过打赏与选手之间建立社交联系,并进入他的私密社群,你就会享受到他给你提供的只限于付费用户之间的社交选择。至于短视频的形式和生成机制,我们目前还在探索当中。

很多人说手机直播会有WIFI信号不好的情况,我们只要和赛事举办方商定,单独在体育馆里开设直播专用WIFI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室外体育也是一个道理,只要是5G时代到来,带宽这个东西解决了,直播的成本和用户的成本都会降低。

北京综合体能排位赛THROWDOWN比赛现场

对于现在“无网红不直播”的局面,我认为这反而是一个现在直播的一个劣势。直播最大的意义在于它第一次实现了内容直接变现,原来所有的视频内容都是进行的二次售卖,并不直接面向终端用户。而直播它第一次实现了内容的生产者与直播的发起者,能够直接向用户收费,然后付费用户和免费用户,他们之间会得到这个发起人的区别待遇。这背后是一种社交化联系,它仍然不是一种内容自产这么变现的模式,但是它带来了这种可能。

但赛事直播是一个PGC内容,它不可能是单人完成的,是一个集体产出。在多人完成内容的时候,我设定的规则,你打赏只能在多人完成的比赛里打赏,个人可以发起直播,但个人的直播并不能打赏,因为会分散对赛事直播整体的关注度。

Fit-Allstar我是首腹-炫腹达人秀比赛现场

选手和赛事运动员本身不是网红,不可能像网红那样有那么多时间去露出。对于用户而言,最精彩的秀的环节还是在赛场当中。比赛效果不错,用户可以去打赏,运动员可以在线下完成一点互动以增强粉丝粘性。但运动员主要的精力仍然放在如何打赢下场比赛上面,因为打赢比赛才可能会有打赏。

我现在比较关注的点在于赛事资源的获得,最省力的方式还是有相对头部的赛事能够跟你合作,能够让我们这种模式能够迅速打响名头,为更多的人们知道。目前我们并不缺乏中部和根部的赛事资源,但是这样带来的问题在于模式的铺成慢于我预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瞄准中部和根部赛事,果冻体育想以移动直播+短视频切入体育直播

果冻体育主打中部和根部赛事的直播,专注于服务全民赛事的直播视频互动平台,以“移动直播+短视频”方式让观众对自己喜爱的体育大咖、运动达人通过“互动打赏”建立社交联系。

作者 | 孟祥涛

编辑 | 伊西科

体育直播的火爆并不令人意外,互联网+体育的组合被视为巨大的流量入口,国务院46号文的发布,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更是为这一团本已熊熊燃烧的烈火添上了大把薪柴。在直播行业面临洗牌的背景下,根据 FellowData 的数据显示,拿到亿元以上融资的细分领域只有游戏和体育。

以内容为导向的体育直播行业,优质内容往往比平台本身更为重要,这也导致体育赛事IP的价格腾贵。各大巨头跑马圈地,不仅有虎扑、新浪体育等老牌体育平台的业务延伸与自我升级,还有腾讯、乐视携天风海雨之势入场,腾讯宣布以5年5亿美元的价格签下NBA数字媒体版权,苏宁和聚力7亿拿下英超版权,乐视体育更是大手笔地买入121个赛事版权,引起坊间热议。

但与此同时,赛事版权高企的价格也成为各大平台不可承受之重,成本如何消化与分摊成为共同的难题。乐视体育创立经年,却仍陷于巨大的亏损,虽然贾跃亭信誓旦旦表示2017年乐视体育将实现盈利,但最终结果如何,仍有待时间验证。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家叫做果冻体育的公司,则是想跳脱出固有的范式,主打中部和根部赛事的直播,专注于服务全民赛事的直播视频互动平台,以“移动直播+短视频”方式让观众对自己喜爱的体育大咖、运动达人通过“互动打赏”建立社交联系,形成兴趣社群,让根部赛事、中部赛事和头部赛事分别通过“众筹+打赏+赞助”的方式分别获得收益。

以下是有言对果冻体育创始人周知的专访口述整理:

瞄准中部和根部赛事

在原有的体系下,中部和根部赛事没有办法获得媒体的服务,哪怕是想让赛事参与者的亲朋好友看到,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不管电视台也好,还是像乐视这样的巨头也好,他们传统的直播和转播的模式,成本都太高了。需要专门的团队和设备,以保证相当的画质,一场直播的成本至少是十几万上下。但其实很多的赛事并不需要那么高的质量,只要有一个媒体的露出就可以了。

根部赛事举例来说就是一些自组织的群众兴趣运动,现在广场舞不光是各个小区的阿姨、婆婆们健身的,现在慢慢开始组织化,并开始有小区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比赛。再举个例子,一个匹克体育的前高管瞄准踢毽子这一个细分运动,想做全国踢毽子大赛。这些虽然相对小众,但是背后它都有相应的受众群,只要能吸引一部分的受众,当然它就有一定价值。中部赛事方面,我们已经和搏击赛事“西风烈”达成了合作。头部赛事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成本实在太高了,无论是乐视还是其他家头部赛事运营方都没有找到很好的盈利模式。

西风烈赛事主办方及选手

中部赛事和根部赛事大体是以地域影响力和行业影响力来划分的,简单来说,像那种中部赛事的话,我们是需要做BD的。至于根部赛事,我们是希望通过网络传播,让你玩起来。就像是我们最近做这个叫做冬泳大会,那些大爷大妈们在刷屏的时候,还是有很高的热情的,他们就希望让我周边的这些人看到,让我的老公,让我的儿子、女儿能看到,我们就可以满足他们的这个要求。

我们其实对赛事而言是一个工具,对用户来讲是一个媒体,整体上是工具加媒体平台的方式。对根部赛事而言的话,我们不需要派专职的人,一般的赛事不需要派专门的团队,你就用手机拍就可以了。西风烈我们是专门派了人去的,但是这是因为在初期,如果是他们明确了知道我们这个东西怎么用,也和我们建立了联系,后面场地不需要我们派人去,他们自己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做这件事情了。我们还是希望灵活运用现在的直播技术,不希望自己的模式太重了。

移动直播+短视频

直播强于其他传播介质的优势在于互动性,单就直播本身而言,它不具有很好的扩散性,只有将赛事精华部分做成短视频,随着带宽的发展,短视频一定是移动端里面去承载信息最好的方式,因为是帮用户节省时间。一场比赛用户很难从头看到尾,同时短视频一样可以做互动。可以通过打赏与选手之间建立社交联系,并进入他的私密社群,你就会享受到他给你提供的只限于付费用户之间的社交选择。至于短视频的形式和生成机制,我们目前还在探索当中。

很多人说手机直播会有WIFI信号不好的情况,我们只要和赛事举办方商定,单独在体育馆里开设直播专用WIFI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室外体育也是一个道理,只要是5G时代到来,带宽这个东西解决了,直播的成本和用户的成本都会降低。

北京综合体能排位赛THROWDOWN比赛现场

对于现在“无网红不直播”的局面,我认为这反而是一个现在直播的一个劣势。直播最大的意义在于它第一次实现了内容直接变现,原来所有的视频内容都是进行的二次售卖,并不直接面向终端用户。而直播它第一次实现了内容的生产者与直播的发起者,能够直接向用户收费,然后付费用户和免费用户,他们之间会得到这个发起人的区别待遇。这背后是一种社交化联系,它仍然不是一种内容自产这么变现的模式,但是它带来了这种可能。

但赛事直播是一个PGC内容,它不可能是单人完成的,是一个集体产出。在多人完成内容的时候,我设定的规则,你打赏只能在多人完成的比赛里打赏,个人可以发起直播,但个人的直播并不能打赏,因为会分散对赛事直播整体的关注度。

Fit-Allstar我是首腹-炫腹达人秀比赛现场

选手和赛事运动员本身不是网红,不可能像网红那样有那么多时间去露出。对于用户而言,最精彩的秀的环节还是在赛场当中。比赛效果不错,用户可以去打赏,运动员可以在线下完成一点互动以增强粉丝粘性。但运动员主要的精力仍然放在如何打赢下场比赛上面,因为打赢比赛才可能会有打赏。

我现在比较关注的点在于赛事资源的获得,最省力的方式还是有相对头部的赛事能够跟你合作,能够让我们这种模式能够迅速打响名头,为更多的人们知道。目前我们并不缺乏中部和根部的赛事资源,但是这样带来的问题在于模式的铺成慢于我预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