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去年化妆品行业影响最大的10场官司 它竟被索赔8.7亿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去年化妆品行业影响最大的10场官司 它竟被索赔8.7亿元

虽然目前还没有更多的消息说明强生集团是否就此事作出赔偿,也没有相关上诉的结果,但此事对强生集团的影响还是十分重大。

前几天品观君又跪了榴莲!

不就是因为情人节送的是菜薹花吗,老夫老妻了,干啥非要花几百块强行浪漫一次,一束花能换一堆菜薹好吗!没想到媳妇儿就为这事儿和品观君吵得要分手。

既然品观君家庭不和谐,那么天下也不能太平,今天品观君就来扒一扒2016年行业里最引人瞩目的10大“撕逼”(官司)事件,居然有一家企业去年赔了4.9亿元,看得品观君心里平衡了许多,连膝盖上的榴莲印都消了!

1.为了爽身粉,它家要赔8.7亿元

事件:滑石粉致癌

金额:8.7亿元

诉讼双方:强生、消费者

结果:判赔后强生上诉

想必品观君不用多说什么,亲们都知道在这个官司是2016年行业里影响最大的两起官司。

2016年2月,在美国密苏里州,强生被判决向另一名女性的家人支付4.94亿元(7200万美元)的赔偿金。据悉该名女子已因罹患卵巢癌而去世,而她的去世被认为与其持续使用强生的婴儿爽身粉和沐浴露有关。

事情没过几个月,强生在2016年5月又接到了一张罚单:强生被判另一名罹患卵巢癌的女性3.77亿元(5500万美元),而她患癌的原因是长期在私处使用强生婴儿爽身粉。

媒体报道,美国医学专家根据大量的病理检查发现,大约有75%的卵巢癌患者,在其组织切片中都可见到滑石粉粒子,这充分证明大多数卵巢癌患者都有长期接触滑石粉的历史。因此,原告方的律师一致认为强生曾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对消费者隐瞒其滑石粉产品的致癌风险。

不过,强生并不认同这个说法:上述判决违背了过去30年对于化妆品中使用滑石粉安全性的研究。与去年2月的诉讼一样,强生公司决定提起上诉。

虽然目前还没有更多的消息说明强生集团是否就此事作出赔偿,也没有相关上诉的结果,但此事对强生集团的影响还是十分重大。

2.霸王:赢了官司,却输了天下

事件: 霸王洗发水致癌

金额: 5.6亿港元/4.96亿元

诉讼双方: 霸王集团、《壹周刊》

结果: 霸王胜诉、获赔300万港元

霸王赢了,却也输了。

2016年5月23日,中国香港高等法院宣判:于2010年7月14日出版的《壹周刊》,指霸王洗发水含有可致癌的二恶烷,被霸王控告诽谤,索偿逾5.6亿港元。案件经39天的审讯后,裁定被告壹周刊出版有限公司败诉,须向霸王赔偿300万港元,并须向原告赔偿八成诉讼费。

虽然得以沉冤昭雪,可是时隔6年之久,一切早已物是人非,霸王本土洗护第一品牌的地位因“致癌”的标签化为乌有:在“二恶烷事件之后”,霸王集团在2010年亏算1.17亿元,这也是霸王集团首度出现业绩亏损,然而2011年,霸王品牌全年销售额从9.94亿元骤降到4.18亿元,愣生生把整个集团销售额拉低了近一半,而当年霸王集团亏损额达到6.25亿元。

二恶烷本身确实是一种有致癌风险的物质,它对皮肤、眼部和呼吸系统有刺激性,并可能对肝、肾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急性中毒时可能导致死亡。但是没有哪家企业会傻到给自己的产品里添加有毒物质让人诟病。

事实上,洗发水中含有的二恶烷并非在生产过程中加添,而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所留下之微量残余物,因为成本原因,含二恶烷的表面活性剂(AES)并不是不可代替的,很多洗发水中也会含有这种成分。

霸王公司首席执行官万玉华回应二恶烷事件时称,“此次检测出霸王所含二恶烷含量不足10ppm,远低于欧洲及美国等国家有关当局及机关所规定消费者产品中二恶烷水平的指引。”

《壹周刊》的败诉虽已成定局,可霸王的败局又该如何挽回,前路依旧漫漫。

3.上海家化:钱还在,撤诉

事件: 上海家化质疑资金走向

金额: 1700万元

诉讼双方:上海家化、葛文耀

结果: 上海家化撤诉,案件告终

在2016年的12月30日,对于上海家化公司前董事长葛文耀来说,一定是不错的一天,因为他身上一桩打了两年多的官司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

2014年11月21日,上海家化工会将向葛文耀、前资产管理部总监王浩荣索还1700万元的财产。

据悉,上海家化工会此前指责葛文耀安排王浩荣以其个人名义在中国银行上海市虹口支行营业部开立个人银行账户,将属于上海家化退管会的对外投资收益等款项陆续转入该个人账户,累计金额达到3077万元,称后来葛文耀等经由该个人账户向退管会银行账户退还了部分款项,但剩余的1700万元,至今仍未退还,并且也未出示未归还资金的使用凭证。

葛文耀则称,这笔钱其实是用来解决员工退休工资的问题,经过他再次查了资料后发现,“有一本账是1370万(更准确些),还有1700多万是从投资企业直接划到退管会”,“本来退管会投资于情于理于法都没问题,可以一直保留,清算后一共3100多万,全部进入退管会帐户。”

2016年12月30日,葛文耀查了一下法院官网,发现上海家化工会状告其转走的1700万民事诉讼已经撤诉,撤诉的理由是“退管会的钱都在”。

这个结果对于矛盾双方来说都是不错的,上海家化的撤诉也被外界解读为新上任的董事长张东方释放的善意。为此,葛文耀特别撰写了一篇长文,一方面表达了对新上任领导层的肯定。

4.爱茉莉:牙膏有毒!

事件: 牙膏中的表活有毒

金额: 190万元

诉讼双方: 消费者、爱茉莉太平洋

结果: 未完结

如果说,霸王的洗发水致癌属于误伤的话,那么这里说到的毒牙膏就是真的有毒了。

2016年9月26日,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以下简称“食药处”)公布,韩国大品牌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牙膏品牌“麦迪安”的11种牙膏中含有CMIT、MIT物质,与致人死亡的加湿器杀菌剂属同一成分。

据悉,这11种“麦迪安”牙膏分别为Fresh Forest、Fresh Marine、Vital Energy、Vital Action、Vital Clean、Green Tist、(东医品牌)本草研究牙膏、名作松盐牙龈牙膏、松盐清旦牙膏、新松盐五福牙龈牙膏、牙龈牙膏。

据韩国JTBC报导,CMIT和MIT是用在油漆和马桶洗剂中都会引发皮肤炎和鼻炎、咳嗽的危险物质,按照韩国政府规定,不得用于牙膏和口腔清洁剂。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通过检测发现相关产品确实含有有害物质,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了韩国食药处。韩国食药处也于9月26日下午4时许接收到爱茉莉太平洋集团递交的问题产品回收计划书,立即通告全面停止这11种牙膏的销售,并宣布回收相关产品。爱茉莉太平洋集团表示,不管是否持有发票,是否属于本人购买,将无条件退款。

虽然事后韩国食药处强调被召回的产品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这一说法并没有赢得韩国消费者的信任,爱茉莉太平洋仍难逃一责,被消费者索赔3.15亿韩元(190万元)。

更令人不安的是,除了麦迪安之外,还有其它企业的洗化用品含有上述有害物质。爱茉莉太平洋集团问题牙膏使用是“美源商社”生产的表面活性剂,而包括爱敬、高丽雅娜、首尔化妆品在内的30余家企业也在“美源商社”购买了含有CMIT和MIT成分的原料,并且数年间使用这些原料生产了口腔清洁剂和儿童牙膏,而这些洗化用品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质,目前还不得而知。

5.宝洁:瓶子不是你想用,想用就能用

事件: 包装抄袭

金额: 未知

诉讼双方: 宝洁、Vi-Jon

结果: 未完结

“有人模仿我的脸,还有人模仿我的面”,某知名方便面品牌的广告词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人们对外观专利的重要性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而在咱们的日化行业,去年也有一起比较知名的外观专利诉讼案件。

2016年11月,全球最大的日化产品公司宝洁起诉Vi-Jon抄袭海飞丝洗发水的产品外观。

宝洁集团在诉讼中称,海飞丝创于1950年,主要成分为吡啶硫酮锌,该品牌在美国是去屑洗发水类的引领者,而Vi-Jon以提供私人标签版本的海飞丝护发产品给零售商,引起不公平竞争,模糊商标误导消费者,还侵犯了其商标等等。

宝洁集团首席法律官Deborah P. Majoras表示集团在产品外观方面投资巨大,是品牌形象文化的一种体现,Vi-Jon的抄袭行为对消费者及员工和股东不公平。目前Vi-Jon暂未对此作出回应。

有意思的是,这并不是宝洁集团第一次起诉Vi-Jon,在2011年,Vi-Jon公司生产的漱口水使用的包装瓶和商标侵犯了宝洁集团Scope Outlast漱口水的设计专利、商业包装、商标权和著作权。

事实上,行业中抄袭外观的现象屡见不鲜,像资生堂、欧莱雅等大品牌的产品外观都一定程度上被抄袭,但一般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看来这次Vi-Jon是真的触及到宝洁的底线了。

6.化妆品公司被胶卷公司给告了!

事件: 专利侵权

金额: 未知

诉讼双方: 富士胶卷、蝶翠诗(DHC)

结果: 富士胶卷败诉

看小标题品观君就不明白了,一个做胶片的公司怎么会和化妆品的公司开干了,行业跨度有点大的样子,据说打的还是专利官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亲们还记不记得当年满大街照相馆里卖的彩色胶卷是啥牌子?那牌子叫富士,人家玩胶卷玩着玩着就玩出了一个叫做虾青素的东西,这个是富士公司原来生产胶卷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也是化妆品中重要的物质——胶原蛋白。

用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横田孝二介绍的话说,富士做化妆品其实只是把做胶片的技术进行了延伸。可后来富士的胶片业务没落,原来的副业化妆品业务渐渐成为支柱产业。

2014年9月和2015年8月,日本富士胶卷公司均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提出起诉,指控日本化妆品公司蝶翠诗(DHC)盗用了富士胶卷公司的专利技术。

富士胶片公司认为蝶翠诗违规使用了其可去除斑和皱纹的原因的色素“虾青素”,以及将“虾青素”在化妆品中稳定搭配的技术等,涉及“蝶翠诗虾青素系列”的2款产品。

虾青素可是富士胶片公司转型的命根子,怎么能够让别人轻易拿去牟利?这官司自然要打!

2016年,这起专利官司终于落下了帷幕,2016年在8月30日的判决中,东京地方法院长谷川浩二审判长指出:富士胶片在申请专利之前,网络上就已公布有使用同样成分的化妆品信息。基于此,可以推断出谁都可能参考此信息轻易发明,富士胶片的专利应判无效,并要求其撤回申诉请求。

对于东京地方法院的裁决,富士胶片公司控诉说日本专利厅已判断其为有效专利,故对此次判决表示不服。而事件的另一方蝶翠诗方面则表示,很满意此判决,并认为富士胶片的专利明显就是无效。

 

7.王茁:股权终于被解锁了

事件: 激励股权被锁

金额: 447万元

诉讼双方: 王茁、上海家化

结果: 股权解锁

从被辞退到通过法律手段到争取到自己的职位,再到创造磐缔资本,上海家化前总经理王茁的事业线虽然经历了一些曲折,但也是越走越宽。在2016年年底,王茁又收到另外一个好消息:股权被解锁了!

2014年,王茁的职位出现变动时,上海家化董事会还通过决定将王茁尚未解锁的股权激励股票回购并注销,数量为315,000股,每股价格为10.94元,回购总价款为3,446,100元,回购价仅相当于该公司当时股价的三折。

事实上,这批股权本来将于2014年6月7日解锁,但因为职位的变动的原因,股权的问题一直处于搁置状态。

2016年12月31日,王茁也收到了来自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书,称维持一审原判,即上海家化应对其持有的第二期157500股限制性股票予以解锁,按今日上海家化股价计算(28.39元每股),这笔股估值高达447万元。

8.宝洁Old Spice的男人味太刺激?

事件: Old Spice被诉引起皮疹、刺激

金额: 17.2万元

诉讼双方: 消费者、宝洁

结果: 未果

前面说宝洁告别人抄袭海飞丝的外观,而宝洁这次却坐到了被告席的位置。

2016年3月,宝洁旗下男士香氛品牌Old Spice在美国遭遇集体诉讼,原告方Rodney Colley在,声称该产品经常会导致皮疹、肌肤刺激、灼伤或其他损伤。这起诉讼寻求至少17.2万元(25000美元)的损失费,以及其他赔偿和追缴条款。

Old Spice是宝洁公司在美国推出的一款沐浴露、须后水和止汗露品牌。它以迷人的香气、清爽的效果驰名美国。作为宝洁旗下最著名的品牌之一,在2010年当其陷入危机时,这个“老香料”推出了新的宣传语“闻起来像个男人”,引发全美轰动。

针对此事,宝洁发表官方声明称,保证使用Old Spice产品男性的健康和安全是宝洁进行一切工作的基础,将竭尽全力确保产品安全,每年都并无异常事故发生。宝洁研发层也表示,“在使用Old Spice产品的用户中,少于0.1%的人产生不良反应。”

目前Old Spice在国内并没有正式销售,消费者也只能通过天猫国际等渠道进行购买。

9.拖欠货款?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事件: 若羽臣拖欠货款

金额: 2200万元

诉讼双方: 比度克、若羽臣

结果: 若羽辰偿还货款

2015年若羽臣与湖北比度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后简称比度克)达成合作协议,比度克授权若羽臣作为比度克产品的经销商,负责在线上平台销售产品及负责“Bedook化妆品旗舰店”的代运营。

比度克以线上经销合同要求其支付拖欠货款2199.82万元及逾期付款利息163.16万元。两家企业也因此对簿公堂。

事实上,若羽臣与比度克可以算得上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交情相当深厚。

2009年,若羽臣创始人王玉接触到祛痘护肤品牌“比度克”,成为其第一家线上经销商,5年后,比度克的线上销售规模已达到3.5亿元,其中淘宝系成交了1.2亿元,可以说,比度克成为典型的靠电商运营打开市场的品牌之一,若羽臣功不可没;而若羽臣从一家小型电商成长为新三板上市公司,比度克也是其第一桶金来源。

亲兄弟也得明算账,这笔账也在2016年年底算了个明白。

2016年10月31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了最后的判决,湖北比度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广州若羽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线上代运营的收入全部为比度克所有,若羽臣还要将剩余没有卖完且未到期的货品退还给比度克,除此之外,若羽臣还要赔偿约100万左右现金。而这,也是最终的判决。

10.联合利华和零售商闹了矛盾

事件: 联合利华涨价引零售商不满

金额: 无

矛盾双方:联合利华、Tesco

结果:无果

其实这事儿并没有闹上公堂,而是零售商和产品公司撕起来了。

2016年,英国脱欧闹得沸沸扬扬,而英镑也随之大跌,别以为货币贬值是政治家的事儿,对咱们的日化行业影响其实挺大的,原因很简单,原来一瓶洗发水赚5毛钱,现在可能要亏钱卖。

对此,总部设在英国的联合利华很是忧愁,于是对英国的产品做出一次提价,面对联合利华的单方面涨价,全球3大零售商之一的Tesco 并不买账,直接采取了抵制手段:卖完货不再进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去年化妆品行业影响最大的10场官司 它竟被索赔8.7亿元

虽然目前还没有更多的消息说明强生集团是否就此事作出赔偿,也没有相关上诉的结果,但此事对强生集团的影响还是十分重大。

前几天品观君又跪了榴莲!

不就是因为情人节送的是菜薹花吗,老夫老妻了,干啥非要花几百块强行浪漫一次,一束花能换一堆菜薹好吗!没想到媳妇儿就为这事儿和品观君吵得要分手。

既然品观君家庭不和谐,那么天下也不能太平,今天品观君就来扒一扒2016年行业里最引人瞩目的10大“撕逼”(官司)事件,居然有一家企业去年赔了4.9亿元,看得品观君心里平衡了许多,连膝盖上的榴莲印都消了!

1.为了爽身粉,它家要赔8.7亿元

事件:滑石粉致癌

金额:8.7亿元

诉讼双方:强生、消费者

结果:判赔后强生上诉

想必品观君不用多说什么,亲们都知道在这个官司是2016年行业里影响最大的两起官司。

2016年2月,在美国密苏里州,强生被判决向另一名女性的家人支付4.94亿元(7200万美元)的赔偿金。据悉该名女子已因罹患卵巢癌而去世,而她的去世被认为与其持续使用强生的婴儿爽身粉和沐浴露有关。

事情没过几个月,强生在2016年5月又接到了一张罚单:强生被判另一名罹患卵巢癌的女性3.77亿元(5500万美元),而她患癌的原因是长期在私处使用强生婴儿爽身粉。

媒体报道,美国医学专家根据大量的病理检查发现,大约有75%的卵巢癌患者,在其组织切片中都可见到滑石粉粒子,这充分证明大多数卵巢癌患者都有长期接触滑石粉的历史。因此,原告方的律师一致认为强生曾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对消费者隐瞒其滑石粉产品的致癌风险。

不过,强生并不认同这个说法:上述判决违背了过去30年对于化妆品中使用滑石粉安全性的研究。与去年2月的诉讼一样,强生公司决定提起上诉。

虽然目前还没有更多的消息说明强生集团是否就此事作出赔偿,也没有相关上诉的结果,但此事对强生集团的影响还是十分重大。

2.霸王:赢了官司,却输了天下

事件: 霸王洗发水致癌

金额: 5.6亿港元/4.96亿元

诉讼双方: 霸王集团、《壹周刊》

结果: 霸王胜诉、获赔300万港元

霸王赢了,却也输了。

2016年5月23日,中国香港高等法院宣判:于2010年7月14日出版的《壹周刊》,指霸王洗发水含有可致癌的二恶烷,被霸王控告诽谤,索偿逾5.6亿港元。案件经39天的审讯后,裁定被告壹周刊出版有限公司败诉,须向霸王赔偿300万港元,并须向原告赔偿八成诉讼费。

虽然得以沉冤昭雪,可是时隔6年之久,一切早已物是人非,霸王本土洗护第一品牌的地位因“致癌”的标签化为乌有:在“二恶烷事件之后”,霸王集团在2010年亏算1.17亿元,这也是霸王集团首度出现业绩亏损,然而2011年,霸王品牌全年销售额从9.94亿元骤降到4.18亿元,愣生生把整个集团销售额拉低了近一半,而当年霸王集团亏损额达到6.25亿元。

二恶烷本身确实是一种有致癌风险的物质,它对皮肤、眼部和呼吸系统有刺激性,并可能对肝、肾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急性中毒时可能导致死亡。但是没有哪家企业会傻到给自己的产品里添加有毒物质让人诟病。

事实上,洗发水中含有的二恶烷并非在生产过程中加添,而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所留下之微量残余物,因为成本原因,含二恶烷的表面活性剂(AES)并不是不可代替的,很多洗发水中也会含有这种成分。

霸王公司首席执行官万玉华回应二恶烷事件时称,“此次检测出霸王所含二恶烷含量不足10ppm,远低于欧洲及美国等国家有关当局及机关所规定消费者产品中二恶烷水平的指引。”

《壹周刊》的败诉虽已成定局,可霸王的败局又该如何挽回,前路依旧漫漫。

3.上海家化:钱还在,撤诉

事件: 上海家化质疑资金走向

金额: 1700万元

诉讼双方:上海家化、葛文耀

结果: 上海家化撤诉,案件告终

在2016年的12月30日,对于上海家化公司前董事长葛文耀来说,一定是不错的一天,因为他身上一桩打了两年多的官司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

2014年11月21日,上海家化工会将向葛文耀、前资产管理部总监王浩荣索还1700万元的财产。

据悉,上海家化工会此前指责葛文耀安排王浩荣以其个人名义在中国银行上海市虹口支行营业部开立个人银行账户,将属于上海家化退管会的对外投资收益等款项陆续转入该个人账户,累计金额达到3077万元,称后来葛文耀等经由该个人账户向退管会银行账户退还了部分款项,但剩余的1700万元,至今仍未退还,并且也未出示未归还资金的使用凭证。

葛文耀则称,这笔钱其实是用来解决员工退休工资的问题,经过他再次查了资料后发现,“有一本账是1370万(更准确些),还有1700多万是从投资企业直接划到退管会”,“本来退管会投资于情于理于法都没问题,可以一直保留,清算后一共3100多万,全部进入退管会帐户。”

2016年12月30日,葛文耀查了一下法院官网,发现上海家化工会状告其转走的1700万民事诉讼已经撤诉,撤诉的理由是“退管会的钱都在”。

这个结果对于矛盾双方来说都是不错的,上海家化的撤诉也被外界解读为新上任的董事长张东方释放的善意。为此,葛文耀特别撰写了一篇长文,一方面表达了对新上任领导层的肯定。

4.爱茉莉:牙膏有毒!

事件: 牙膏中的表活有毒

金额: 190万元

诉讼双方: 消费者、爱茉莉太平洋

结果: 未完结

如果说,霸王的洗发水致癌属于误伤的话,那么这里说到的毒牙膏就是真的有毒了。

2016年9月26日,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以下简称“食药处”)公布,韩国大品牌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牙膏品牌“麦迪安”的11种牙膏中含有CMIT、MIT物质,与致人死亡的加湿器杀菌剂属同一成分。

据悉,这11种“麦迪安”牙膏分别为Fresh Forest、Fresh Marine、Vital Energy、Vital Action、Vital Clean、Green Tist、(东医品牌)本草研究牙膏、名作松盐牙龈牙膏、松盐清旦牙膏、新松盐五福牙龈牙膏、牙龈牙膏。

据韩国JTBC报导,CMIT和MIT是用在油漆和马桶洗剂中都会引发皮肤炎和鼻炎、咳嗽的危险物质,按照韩国政府规定,不得用于牙膏和口腔清洁剂。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通过检测发现相关产品确实含有有害物质,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了韩国食药处。韩国食药处也于9月26日下午4时许接收到爱茉莉太平洋集团递交的问题产品回收计划书,立即通告全面停止这11种牙膏的销售,并宣布回收相关产品。爱茉莉太平洋集团表示,不管是否持有发票,是否属于本人购买,将无条件退款。

虽然事后韩国食药处强调被召回的产品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这一说法并没有赢得韩国消费者的信任,爱茉莉太平洋仍难逃一责,被消费者索赔3.15亿韩元(190万元)。

更令人不安的是,除了麦迪安之外,还有其它企业的洗化用品含有上述有害物质。爱茉莉太平洋集团问题牙膏使用是“美源商社”生产的表面活性剂,而包括爱敬、高丽雅娜、首尔化妆品在内的30余家企业也在“美源商社”购买了含有CMIT和MIT成分的原料,并且数年间使用这些原料生产了口腔清洁剂和儿童牙膏,而这些洗化用品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质,目前还不得而知。

5.宝洁:瓶子不是你想用,想用就能用

事件: 包装抄袭

金额: 未知

诉讼双方: 宝洁、Vi-Jon

结果: 未完结

“有人模仿我的脸,还有人模仿我的面”,某知名方便面品牌的广告词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人们对外观专利的重要性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而在咱们的日化行业,去年也有一起比较知名的外观专利诉讼案件。

2016年11月,全球最大的日化产品公司宝洁起诉Vi-Jon抄袭海飞丝洗发水的产品外观。

宝洁集团在诉讼中称,海飞丝创于1950年,主要成分为吡啶硫酮锌,该品牌在美国是去屑洗发水类的引领者,而Vi-Jon以提供私人标签版本的海飞丝护发产品给零售商,引起不公平竞争,模糊商标误导消费者,还侵犯了其商标等等。

宝洁集团首席法律官Deborah P. Majoras表示集团在产品外观方面投资巨大,是品牌形象文化的一种体现,Vi-Jon的抄袭行为对消费者及员工和股东不公平。目前Vi-Jon暂未对此作出回应。

有意思的是,这并不是宝洁集团第一次起诉Vi-Jon,在2011年,Vi-Jon公司生产的漱口水使用的包装瓶和商标侵犯了宝洁集团Scope Outlast漱口水的设计专利、商业包装、商标权和著作权。

事实上,行业中抄袭外观的现象屡见不鲜,像资生堂、欧莱雅等大品牌的产品外观都一定程度上被抄袭,但一般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看来这次Vi-Jon是真的触及到宝洁的底线了。

6.化妆品公司被胶卷公司给告了!

事件: 专利侵权

金额: 未知

诉讼双方: 富士胶卷、蝶翠诗(DHC)

结果: 富士胶卷败诉

看小标题品观君就不明白了,一个做胶片的公司怎么会和化妆品的公司开干了,行业跨度有点大的样子,据说打的还是专利官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亲们还记不记得当年满大街照相馆里卖的彩色胶卷是啥牌子?那牌子叫富士,人家玩胶卷玩着玩着就玩出了一个叫做虾青素的东西,这个是富士公司原来生产胶卷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也是化妆品中重要的物质——胶原蛋白。

用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横田孝二介绍的话说,富士做化妆品其实只是把做胶片的技术进行了延伸。可后来富士的胶片业务没落,原来的副业化妆品业务渐渐成为支柱产业。

2014年9月和2015年8月,日本富士胶卷公司均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提出起诉,指控日本化妆品公司蝶翠诗(DHC)盗用了富士胶卷公司的专利技术。

富士胶片公司认为蝶翠诗违规使用了其可去除斑和皱纹的原因的色素“虾青素”,以及将“虾青素”在化妆品中稳定搭配的技术等,涉及“蝶翠诗虾青素系列”的2款产品。

虾青素可是富士胶片公司转型的命根子,怎么能够让别人轻易拿去牟利?这官司自然要打!

2016年,这起专利官司终于落下了帷幕,2016年在8月30日的判决中,东京地方法院长谷川浩二审判长指出:富士胶片在申请专利之前,网络上就已公布有使用同样成分的化妆品信息。基于此,可以推断出谁都可能参考此信息轻易发明,富士胶片的专利应判无效,并要求其撤回申诉请求。

对于东京地方法院的裁决,富士胶片公司控诉说日本专利厅已判断其为有效专利,故对此次判决表示不服。而事件的另一方蝶翠诗方面则表示,很满意此判决,并认为富士胶片的专利明显就是无效。

 

7.王茁:股权终于被解锁了

事件: 激励股权被锁

金额: 447万元

诉讼双方: 王茁、上海家化

结果: 股权解锁

从被辞退到通过法律手段到争取到自己的职位,再到创造磐缔资本,上海家化前总经理王茁的事业线虽然经历了一些曲折,但也是越走越宽。在2016年年底,王茁又收到另外一个好消息:股权被解锁了!

2014年,王茁的职位出现变动时,上海家化董事会还通过决定将王茁尚未解锁的股权激励股票回购并注销,数量为315,000股,每股价格为10.94元,回购总价款为3,446,100元,回购价仅相当于该公司当时股价的三折。

事实上,这批股权本来将于2014年6月7日解锁,但因为职位的变动的原因,股权的问题一直处于搁置状态。

2016年12月31日,王茁也收到了来自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书,称维持一审原判,即上海家化应对其持有的第二期157500股限制性股票予以解锁,按今日上海家化股价计算(28.39元每股),这笔股估值高达447万元。

8.宝洁Old Spice的男人味太刺激?

事件: Old Spice被诉引起皮疹、刺激

金额: 17.2万元

诉讼双方: 消费者、宝洁

结果: 未果

前面说宝洁告别人抄袭海飞丝的外观,而宝洁这次却坐到了被告席的位置。

2016年3月,宝洁旗下男士香氛品牌Old Spice在美国遭遇集体诉讼,原告方Rodney Colley在,声称该产品经常会导致皮疹、肌肤刺激、灼伤或其他损伤。这起诉讼寻求至少17.2万元(25000美元)的损失费,以及其他赔偿和追缴条款。

Old Spice是宝洁公司在美国推出的一款沐浴露、须后水和止汗露品牌。它以迷人的香气、清爽的效果驰名美国。作为宝洁旗下最著名的品牌之一,在2010年当其陷入危机时,这个“老香料”推出了新的宣传语“闻起来像个男人”,引发全美轰动。

针对此事,宝洁发表官方声明称,保证使用Old Spice产品男性的健康和安全是宝洁进行一切工作的基础,将竭尽全力确保产品安全,每年都并无异常事故发生。宝洁研发层也表示,“在使用Old Spice产品的用户中,少于0.1%的人产生不良反应。”

目前Old Spice在国内并没有正式销售,消费者也只能通过天猫国际等渠道进行购买。

9.拖欠货款?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事件: 若羽臣拖欠货款

金额: 2200万元

诉讼双方: 比度克、若羽臣

结果: 若羽辰偿还货款

2015年若羽臣与湖北比度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后简称比度克)达成合作协议,比度克授权若羽臣作为比度克产品的经销商,负责在线上平台销售产品及负责“Bedook化妆品旗舰店”的代运营。

比度克以线上经销合同要求其支付拖欠货款2199.82万元及逾期付款利息163.16万元。两家企业也因此对簿公堂。

事实上,若羽臣与比度克可以算得上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交情相当深厚。

2009年,若羽臣创始人王玉接触到祛痘护肤品牌“比度克”,成为其第一家线上经销商,5年后,比度克的线上销售规模已达到3.5亿元,其中淘宝系成交了1.2亿元,可以说,比度克成为典型的靠电商运营打开市场的品牌之一,若羽臣功不可没;而若羽臣从一家小型电商成长为新三板上市公司,比度克也是其第一桶金来源。

亲兄弟也得明算账,这笔账也在2016年年底算了个明白。

2016年10月31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了最后的判决,湖北比度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广州若羽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线上代运营的收入全部为比度克所有,若羽臣还要将剩余没有卖完且未到期的货品退还给比度克,除此之外,若羽臣还要赔偿约100万左右现金。而这,也是最终的判决。

10.联合利华和零售商闹了矛盾

事件: 联合利华涨价引零售商不满

金额: 无

矛盾双方:联合利华、Tesco

结果:无果

其实这事儿并没有闹上公堂,而是零售商和产品公司撕起来了。

2016年,英国脱欧闹得沸沸扬扬,而英镑也随之大跌,别以为货币贬值是政治家的事儿,对咱们的日化行业影响其实挺大的,原因很简单,原来一瓶洗发水赚5毛钱,现在可能要亏钱卖。

对此,总部设在英国的联合利华很是忧愁,于是对英国的产品做出一次提价,面对联合利华的单方面涨价,全球3大零售商之一的Tesco 并不买账,直接采取了抵制手段:卖完货不再进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