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徐梓瑛
近日,一场名为“图画真解——中国笔墨的研究与实践”的展览在宁波美术馆隆重开幕,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在开幕式上,中国著名艺术家潘公凯结合自己多年的艺术实践和学术研究经验,对中国笔墨的精髓和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

此次展览以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中国笔墨文献展”的内容,来自潘公凯教授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组织的《中国笔墨的当代阐释》这一研究课题。
“中国笔墨文献展”分两部分展出,分别是“丰碑:笔墨演进”与“课徒:笔墨探究”。“把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看做是两座高峰,不是哪一座高峰要比哪一座高峰高。在两座高峰天地之间去看,这样可以看到更广阔的风景。”77岁的潘公凯老师亲自带领前来美术馆听讲的群众边走边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中国画笔墨在两千年历史中所经历的完整而复杂的发展过程。他耐心解答了观众关于中国笔墨的疑问,并分享了自己在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而“课徒:笔墨探究”部分按照历史顺序,以新媒体的形式筑造空间,邀请大家步入顾恺之、黄公望、吴昌硕等中国书画大师的世界,同时展示潘公凯“课徒”历代中国画大师的影像记录与临摹作品,讲到吴昌硕时他笑语,“很多人问我是不是向我的父亲学习,我直接向我父亲的老师学习”。这一部分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与多媒体记录,展览呈现了中国画笔墨复杂演变的过程,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笔墨之美。
此次展览的另一个亮点是“潘公凯笔墨探索”主题展区,集中展示了潘公凯教授近年来的笔墨创作成果。《今宵明月》《残荷如石图》《荷梦连江海》等作品气势磅礴、意境深远,集传统写意之精粹,融当代审美之情趣,展现了潘公凯的大写意中国画在当代发展转型的不懈探索。让观众大饱眼福,能够近距离感受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他表示,中国笔墨不仅仅是一种绘画技巧,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和表达。在创作过程中,他注重笔墨的运用和变化,力求通过笔墨的精妙表现,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潘公凯教授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笔墨语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值得一提的是,潘公凯、励国仪夫妇还向宁波美术馆捐赠了作品以表达对宁波艺术事业的热爱和支持,宁波美术馆馆长张维萍代表美术馆接受了捐赠,并颁发了收藏证书。

本次展览由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联、复旦大学艺术研究院主办,宁波海曙区委宣传部、宁波美术馆、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潘公凯文艺大师工作室承办,展期一个月,7月10日结束。
此次“图画真解——中国笔墨的研究与实践”展览不仅展示了中国笔墨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也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艺术盛宴。通过潘公凯先生的精彩解读和展示,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被中国笔墨大写意的魅力所吸引,进一步推动中国国画大写意的传承和发展。
潘公凯
著名艺术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国画大师潘天寿次子。1996年至2014年间先后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主持并领导了两所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著有《中国绘画史》《潘天寿绘画技法解析》《中国现代美术之路》《中国笔墨》等著作数十部,其中持续研究了十年的重要课题《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获2015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高奖。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