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AI)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令人瞩目,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何抢抓AI时代人工智能发展产业发展机遇?
6月19日,成都市举行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重点解读近期发布的《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细则。

根据规划,明确到2026年,成都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17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成都将建成创新活跃、能级领先、应用广泛、要素集聚的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据悉,自2021年以来,成都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大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经过三年培育,已基本实现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产业链全覆盖,奠定良好发展基础,具备“五大”产业优势。在规模上,2023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78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40%,拥有企业近900家,产业竞争力稳居中西部第一。
据了解,在现有“家底”基础上,为充分发挥产业举措效用,成都市出台了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算法10条”,构建从顶层设计到政策惠企的系统性工作体系。
具体来看,“算法10条”支持从理论算法研发到产业应用转化全环节发展,包含促进算法发展、推动能级提升、构建产业生态三部分10条措施,政策预计7月开始申报。“算法10条”的推出标志着成都完成了人工智能“数据、算力、算法”全要素政策体系构建,成为全国首个分别出台人工智能“三要素”产业专项政策的副省级城市。
接下来,成都将聚焦“大创新、大算力、大数据、大培育、大场景、大要素”,重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算力支撑能力攻坚等 “六大行动”,培育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40个,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大模型,力争算力规模达到30000 Pflops,进入副省级城市前3。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机关党委书记丁琴表示,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行动计划》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数据要素、龙头企业、金融支撑、能源保障等产业发展难点、堵点,精准提出应对措施、突破发展瓶颈;瞄准场景需求,将引导经营主体打造一批特色应用场景,多措并举推动构建面向市场需求的产业应用生态。
政策的大力支持给企业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动力。
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打造智能配送机器人的新兴科技企业,企业创始人兼CEO黄山表示,“成都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涵盖面十分广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开放了部分落地场景的应用,企业产品对接真实的市场需求,通过客户反馈不断助力产品迭代,将有效助力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
来源:推广
评论